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强军梦论文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参考文献 红楼梦近几年文献综述 红楼梦的酒文化论文 红楼梦一篇政治论文2000字 红楼梦人物开题报告 红楼梦的开题报告

红楼梦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红楼梦》中的《春秋》大义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红楼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红楼梦》中的《春秋》大义,该文是关于红楼梦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春秋》大义和《红楼梦》和《春秋》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 《红楼梦》乃曹雪芹的“哭泣”之作,他在小说中确为“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之女儿们的人生悲剧而哭,而且属于感情深、哭泣痛者.但曹雪芹深以为悲痛者,又远不止女儿们的人生悲剧.曹雪芹所悲者,有身世、有家国、有人类社会,其在《红楼梦》中所再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人身陷其中而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曹雪芹并没有把再现如此的悲剧为小说的宗旨,而是在探寻悲剧之因和从悲剧中走出的路子.曹雪芹以女娲所炼的补天之石为小说的引子和线索,显然是有寓意的,这一寓意中更多的是积极意义的探寻.所以,曹雪芹有孔子“挽狂澜于既倒”的使命感, 《红楼梦》寓有《春秋》大义.

关键词:曹雪芹; 《红楼梦》; 《春秋》大义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7)02-0071-06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云: “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曹之言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 ① ?’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如刘鹗所言, 《红楼梦》乃曹雪芹的“哭泣”之作,他在小说中确为“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之女儿们的人生悲剧而痛哭,而且属于感情深、哭泣痛者.但曹雪芹深以为悲痛者,又远不止女儿们的人生悲剧.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悲者,有身世、有家国、有人类社会,其在《红楼梦》中所再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人身陷其中而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曹雪芹并没有把再现如此的悲剧为小说的宗旨,而是在探寻悲剧之因和从悲剧中走出的路子.曹雪芹以女娲所炼的补天之石为小说的引子和线索,显然是有寓意的,这一寓意中应该更多的是积极意义的探寻.所以,曹雪芹有孔子“挽狂澜于既倒”的使命感, 《红楼梦》寓有《春秋》大义.

一、 《红楼梦》有取于孔子及其门人

关于“《红》取之于《金》而红于《金》”[1]的研究,脂砚斋的一句点评“深得《*》壶奥”开其端,阚铎 ② 、王及冀 ③ 、杜卫东 ④ 、唐援朝 ⑤ 等继其后,探幽抉微,各有所得.如阚铎所论: “宝钗扑蝴蝶,撞见丫头谈秘密事,金莲亦以扑蝶遇见敬济,不过一系局外,一系局中,盖《红》书之钗固非金莲正身也.”[2](P81-82)“瓶儿狮子街房子后墙,紧靠王皇亲花园,又花家大宅卖于王皇亲为业,小宅在西门庆紧邻,案梨香院与省亲别墅贴邻狮子街者,荣宁街也,荣府非皇亲乎?省亲别墅,非皇亲花园乎?梨香院非薛大姑娘所住乎?狮子街房屋非瓶儿之故居乎?”[2](P87-88) 若按如此路径,《红楼梦》亦深得于孔子、孔门行事.乔福锦《“金陵十钗”与“孔门十二哲”》[3]一文对此深有考究,文中述论多有启发意义,故拣重点予以转述.

乔福锦先生认为, “宝玉影孔夫子”.其根据有三,其一是家门身世.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这一封号直至民国才取消.贾府宗祠门匾,乃衍圣公所书.孔子有言: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宝玉父亲贾政的字“存周”,显然典出孔子之言.虽然例证不多,但能看出宝玉与孔子家门身世上的些许关联.

其二是本身之证.孔子修订《春秋》, 《春秋》中有“宝玉”失、得之记载:鲁定公八年“盗窃宝玉、大弓”, 鲁定公九年“得宝玉、大弓”.《论语·微子》载: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楚狂接舆以凤凰喻指孔子.《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为*馆题额“有凤来仪”之“凤”,所奉命题诗的首联“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之“凤凰”,作者实际所喻指的是宝玉本人.小说第四十三回就把宝玉、凤凰合二为一:宝玉从野井私祭回来,玉钏一见便收泪喊道“凤凰回来了”,众人“真如得了凤凰一般”.《论语·述而》载,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红楼梦》第十九回也写宝玉不愿看“神鬼乱出”“妖魔毕露”的戏.孔夫子倡导“仁”道,主张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宝玉重情性,主张“情不情”.孔子“恶紫之夺朱” (《论语·阳货》),呼吁“尊王攘夷”;宝玉明中国夷狄之别.子贡赞孔子“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论语·子张》), 《红楼梦》写宝玉生于荣华之家,终于“哀公西狩获麟”之月.从诸例可以看出,两人间关系何等密切.

其三是旁人之证.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一僧一道歌而过宝玉.孔子学生公冶长懂鸟语,宝玉闻雀儿啼叫道: “可恨公冶长不在跟前,不能问他.”《论语·阳货》载: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薛蟠影写阳虎,有馈赠宝玉暹猪、二人巧遇于*馆往怡红院途中经历.从旁人的影写,也可看出宝玉与孔子间的关系.从以上三段转述,可见乔先生“宝玉影孔夫子”的观点是凿凿可信的.

在确立了“宝玉影孔夫子”之后,乔先生接着论证了“金陵十二钗”与“孔门十二哲”的对应.薛宝钗与子夏相对应,较为典型.子夏名卜商,宝钗出身于“皇商”之家.战国时期儒分为八,子夏氏之儒是其中一派,所以孔子之后子夏是重要的传经人.与子夏一致,宝钗也扮演着传经之角色.第四十二回,有黛玉“拟《春秋》”、宝钗“注解”的叙写.子夏重博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孔子评价他以“文学”(文献)见长: “德行:颜渊,闵子骞,……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子夏有学问,宝钗在十二钗中也以有学问见称.《红楼梦》第四回言宝钗“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第十七和十八回,写宝钗提醒宝玉诗中要避开元春不喜的“绿玉”, 改用“绿蜡”,显其胸中“典故”多.第五十二回,众人讥讽她以《太极图》《易经》入诗,以“学问”为诗,亦显其有学问.第七十九回借香菱之口明言其有学问: “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子夏认为,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子张》).宝钗对“小道”也有相类的评价.第五十六回,宝钗与探春因“小事”而“对讲学问”,李纨讥笑其不说正事,宝钗即分辩道: “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在学、仕的关系上,子夏主张,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但其末流就把读书当成了入仕的法宝.薛宝钗是大观园中读书最多学问最高的,她也主张为仕读书,所以他多次劝宝玉为仕途经济读书.《荀子·非十二子》“非”子夏氏之儒的末流说: “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罕言寡语”,正与子夏氏之儒的末流相类.《论语·颜渊》载“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薛宝钗劝黛玉: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从以上对举,可以看出,宝钗影写子夏,也是凿凿可信的.

因囿于篇幅 , 这里不一一举述.虽然只举述了乔先生文章中的两大块内容,但我们完全能从中清楚地发现, 《红楼梦》的写作一定程度上的确以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事迹作为蓝本.那么, 《红楼梦》叙事取法于《春秋》叙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戚蓼生《石头记序》评曰: “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两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俞平伯对《红楼梦》中的《春秋》之法亦评价曰: “隐避曾何直笔惭, 《春秋》雅旨微而显.”[4](P1108)

二、 《红楼梦》经、传 ① 一体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演绎《春秋》经、传之体,自己撰经,自己作传.《好了歌》是经,整部小说是传; 《金陵十二钗正册》《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经,十二钗等人的一生是传;每人的名字是经,每人的行事是传.前两项容易理解,故不予论述,这里只就后者作论.孔子强调“正名”,重视名、实的相副.曹雪芹在小说人物的命名上发扬了孔子的“正名”思想,使人名与之命运生平相副,故在人名和每人行事之间形成了经、传之关系.

因小说中一些人物的复杂人生,对其名的解读也因此而复杂了起来.如“薛宝钗”一名字,就寓意曲包.笔者曾在《红楼人物百家言——薛宝钗》一书中,对古今关于“薛宝钗”一名的解释做过总结:薛姓寓有贱阴之意,另外与雪、血谐音,也多少含有雪、血之义; “宝钗”寓有“宝差也”、差错、与玉为敌为匹、夫妇离异、死别、俗物等意; “薛宝钗”寓有“拆宝开”“仙草”两意; 《红楼梦》中的人名各有寓意,两个或几个名字之间也有或多或少的寓意,如宝钗与宝玉、黛玉、妙玉名字,关系密切,别有寄托. [5](P3) 吴世昌对“薛宝钗”一名论述甚为深入:

宝钗之名,凡是熟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这个名称的含义者,大概一见就会想到这不是个好兆.这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秦嘉《赠妇诗》:“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原诗序文说: “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从此,诗人常用“钗”为分离的象征.如梁朝的陆罩的《闺怨》说: “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白居易《长恨歌》: “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杜牧《送人》: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情人告别时分钗破镜之风,至宋犹存.……分钗与破镜都是情人离别之征,但德昌公主的破镜有重圆之日,而杨玉环的分钗却无再合之时.可见宝钗之以钗为名,早已有生离之兆. [6](P375-379)

与其说是“注定要与书中的男主角先结婚而后离异”,不如说是曹雪芹在以名为经、生平为传来评判人生的悲欢离合.

曹雪芹在有些人名中寓以褒贬,然后直书其事,以事传名之寓意.卜世仁是贾芸的母舅,按其名之谐音即“不是人”,小说在第二十四回就通过其事写其不是人.贾芸自幼丧父,母子俩艰难度日.他打听到贾府有几处要栽花木,便去找开香料铺的母舅赊几两冰片麝香送与凤姐,以求她派事.对生计上非常艰窘的外甥,竟无半点怜爱之情,不但不赊给,而且连顿饭也不让吃,冷漠薄情,悭吝守财,刻薄诡诈,仁义礼知忠信全无,其事迹与其名之谐音“不是人”相合.

王仁在小说中也是一个名字寓有褒贬而又通过叙事以传之的人物形象,与卜世仁不同的是,王仁作为王熙凤的兄长,属于豪门大户.曹雪芹在七十五回直接评价道: “多少世宦大家出身的,若是提起‘钱势’二字,连骨肉都不认了.”王仁是曹雪芹塑造的因钱势而骨肉都不认的典型人物,他与邢大舅等设局卖外甥女巧姐,虽然未卖成,但这一行为确实如第五回《留余庆》“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句所抨击的,这一无仁无义的行为正与王仁名之谐音“亡仁”相合.卜世仁与王仁,均是曹雪芹以人名和每人行事之经、传形式所塑造的重要角色.

另外,曹雪芹还不时以潜在的经、传形式,设置人物语言(尤其是林黛玉的话语).小说在第四十二回,借薛宝钗之口评价王熙凤和林黛玉的语言风格道 :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用《春秋》法子”是林黛玉的语言风格,也是曹雪芹在安排小说人物语言上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对林黛玉语言的设置,这一特点较为突出.如第八回 :

一语未了 , 忽听外面人说 :“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 :“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 :“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 :“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午后贾宝玉到梨香院去看望薛姨妈,闲坐时与薛宝钗互看各自带的宝玉和金锁,宝玉还闹着要吃宝钗的“冷香丸”,就在两人如此热闹之时,林黛玉来了,碰见这一幕,嫉妒夹杂着怨气就随“我来的不巧”一语表达了出来.宝钗明知故问,让黛玉作解.黛玉就堂而皇之地作了传解,其实最好的解释三人都心知肚明.乔福锦先生《“金陵十钗”与“孔门十二哲”》文中以“林姑娘用‘《春秋》的法子’,……‘拟《春秋》’之作,宝姑娘则是‘注解’传考‘《春秋》’之人”诸语评价黛玉与宝钗的对话,是不无见地的.

三、 《红楼梦》欲借女儿“达王事”

《红楼梦》在描写男权世界因其恶德劣行而堕落、俗滥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以大观园为主的清纯并聪灵秀异的女儿世界,这表现出作者扬女而抑男的思想观念.从贾宝玉说的“反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末而已”,甄宝玉言的“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些阿弥陀佛、原始天尊的这个宝号还要尊容无对呢”,也能看出作者的这一观念.从小说第四十二回宝钗说的“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这一段话,更能看出曹雪芹对男人世界的失望.

在所建构的理想化女性世界中,曹雪芹注意描写女儿们的修身自持和恪守妇德,其中最典型的是关于薛宝钗的描写.薛宝钗不但做到了“克己复礼”,而且有道德上自我完善的自觉,与人以礼相处, “范而不较”,与男往矜持自重,妇德、妇言、妇功无可挑剔,男性所追求的温良恭俭让在她身上也有展现,待人接物,一言一行,均表现出从容大雅、贞静端庄风范.《红楼梦》第十三回慨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两句是曹雪芹欲借女儿“达王事”的真实流露.所以,在修身的基础上,曹雪芹对女儿们赋予了齐家、治国的能力.在齐家上,小说突出的是贾探春和薛宝钗,探春改革兴利,宝钗远虑全大体.在治国上,小说突出的是史湘云和秦可卿,以“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句写史湘云,即以治国、平天下而期许之.在秦可卿死后,小说第十三回写道: “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伶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思,莫不悲嚎痛哭者.”这显然是在慨叹逝者秦可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政治能力.

曹雪芹之所以要在“难养”的女性身上追寻修齐治平的政治梦想,主要是出于“礼失而求诸女”的逻辑和梳理.曹雪芹也认同儒家的价值体系,强调男子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小说一开始,就写贾雨村原是一位有“补天”之志的读书人.他禀性恬淡,甄士隐赞他“抱负不浅”, “非久居人下者”.贾雨村也自认为自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但现实却非常残酷,他初做知府,就因“才于优长”, “恃才侮上”,而被参“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于是被革职;后任职应天府,也因惧怕权贵,纵恶枉法,而落得可悲下场.贾雨村由一个清贫自重、颇有才干的寒士走上仕宦的兼济之路,却跌得头破血流.他的遭遇不但形象地说明了黑暗的仕途在扭曲着人性,而且也形象地证明了儒家入世的价值观在黑暗的官场上只能是虚妄欺伪的空话.

“达则兼济”的理想不可能后,按照传统的儒释道三选一的人生模式,就是或再回山水田园的“性本”之乡去,或以佛教“因色见空”的虚无观来顿悟人生,把自己从尘世中超脱出来,但它们也不是令人安慰的人生去处.《红楼梦》对道佛之境也加以理性的审视.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走的是“独善”之路,但也难躲世间的悲催:女儿被拐,后被薛蟠霸占;家又遭大火,岳父势利嫌弃,最后无可选择, “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甄士隐顿悟《好了歌》之不欺,在世俗人生价值变得不可能后,他发现了“真”,一种从尘世苦海跨出的人生方式:佛教的虚空.宝玉和其他人后来的出家,都类似于甄士隐,他们不是去寻找精神家园,而是人生幻灭后走向内在的自我生命的自戕——心永远地死去,进入一种名存实亡的生存状态.所以,道家的“性本”之乡不可能给多灾多难的、变化莫测的人生一块憩息之地,佛家的虚空之境只存活无心无自我的行尸而已.尽管《红楼梦》以一僧一道贯穿始终,但并无褒佛道之意,只不过以此来结穴小说中彻头彻尾的悲剧.

在男人世界及儒释道均不能给人希望和解脱的悲境下,曹雪芹从大观园聪灵秀异的女儿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和慰藉,认为她们可以“达王事”,能做到男人们所实现不了的修齐治平,能“挽狂澜于既倒”.曹雪芹深知这希望和慰藉是短暂的,所以他在小说中把这短暂的“美”写下来了,让其变成了永恒.

四、 《红楼梦》探寻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红楼梦》对中国古代士子儒释道互补的价值观进行了审视和批判,在审视批判了传统的价值信念后,又确立了一种新的价值信念——“情”性价值信念,来作为人生的根据.虽然儒、道、释三教补充,可相辅相成,但均没有置根于人类生命力之源——情.仕途名利熏心,隐逸清冷玄寂,奉佛身心枯槁,均无“情”的立足之所.魏晋以降,新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尝试探索之中.

阮藉的隐逸生活中有“纵欲为欢”的乐趣,诗句“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咏怀诗》其二)是他人生旨趣的抒写.柳永在“偶失了龙头望”之后,也想过要去访道,但他的“道”中更多的却是“落日眠芳草”(《小镇西记》)的情感真实.袁宏道虽然有人生哲学层面上“情”的体会,但更多的是“桃花春水满江头,独拥佳人翡翠楼”(《江上》)的放逸.不同朝代的三人均以“情”为支点,尝试另一种人生存在,但他们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与感官相应的自然情性上,并没有上升到情感哲学的高度.情感哲学高度的探索, 《红楼梦》是着先鞭者.

大观园是一个超脱并理想化了的“桃花源”,与外面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相对隔绝,过的是不需关怀仕途经济的日子.在大观园这一群青春年少、多情怀春的女儿中,金陵十二钗个个风情万种,才华四溢;未入正册的丫鬟们,也无瑕真挚,花季的青春在绽放.贾宝玉被这些温柔美丽的少女众星捧月地娇宠着,与林黛玉志同道合的爱情,与袭人、晴雯的相互关心,与大观园众女子的和睦相处,这些使得宝玉在搬进大观园怡红院后“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其诗云: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未听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该诗流露了他的“真情”,也就是他那“惟心会而不可传,可神达而不可语达”的“意淫”“情”性.这种“情”性除男女情爱的欢融外,还有精神理性中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崇拜.

贾宝玉等几位“新人”远离了传统的价值体系后,把“情”性作为自己的价值信念,但这种价值信念是没有根基的,是不可靠的.“作为诗笔的描绘,大观园是这么富于情趣,它是‘情’的乌托邦;作为写实之笔,大观园又是这么实实在在,它分明是封建世家的一个花园.象桃花源一样,大观园不是绝对远离当世,脱离时代意识形态,超越现实社会的,它只是一种在逻辑上没有说明而在心理上说明了的人间净土.”[7] “抄检大观园”标志着这个“情”性天地的没落和坍塌.表面上看来,大观园的坍塌在于被抄检,但实质上却在于大观园“情”性价值根据的消亡.一个个纯洁少女,有的被逼死,有的被嫁人,有的被赶走,有的做尼姑,作为“情”性价值信念载体被肢解了,大观园仅剩下“香藤异蔓”.“《芙蓉女儿诔》是宝玉对这种价值信念崩塌后的一篇悼文.那质贵于金玉,性纯于冰雪,神精于星月,貌美于花月的芙蓉女儿,是‘情’性生命主体和‘情’性价值信念的集中象征.”[7]她的死是大观园末日的先兆,是“情”性价值世界行将毁灭的前奏.

尽管《红楼梦》中欲建构的“情”性价值世界坍塌了,但这种探索是有深远意义的.《红楼梦》对儒释道做一番选择后,在儒家的入世精神——“德”性,佛老的遁世精神——“真”性、 “佛”性的基本规定外,提出以“情”性作为人性根据和人生价值信念形态,以取代儒释道信念基础,这是原有精神家园破碎后,新的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建构,这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尽管“情”性价值世界在魏晋阮藉、嵇康、宋代柳永、明中后期文人那里已有先声,但完整、系统、生动地建构起来还是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7]《红楼梦》建构“情”性价值世界,是以对传统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方式的理性审判为前提的,以对人性的全面认识为基础的,它不但肯定了人的感性欲求,而且肯定了人的精神需求,它标志着感性生命与精神生命统一的自觉,它完成了人之灵与肉统一的觉醒.

《红楼梦》的“情”性价值信念,有历史的借鉴,更有时代的感悟和思考.清初,清中叶的一些士子不再信守甚至厌弃传统的价值信念和传统的人生方式,开始寻求新的人生价值.少年得志,直步青云的纳兰性德,时露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仕途的厌倦,而终生执着的是与卢氏的知己之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追求的是美好的真情真性,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追求周公、孔孟的圣儒风范, “扬州八怪”一任自己狂怪的情性,这些反映了清初、清中叶部分士子们已厌弃旧的精神家园,而急欲寻找建构新的价值世界、新的精神家园的心态.《红楼梦》中的“情”性价值世界正是该心态的产物,是当时寻得的精神家园的一种.所以, 《红楼梦》反映着那个时代,反映着那个时代人性的自觉程度.这较之《*梅》中明末的极声色之乐的感性的自觉,更有进步性,这一进步正是人性自觉下由感性生命向精神生命终极生命之合规律性、求完整性发展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洪宇.《*梅》与《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03,(3) .

[2] 阚铎.《红楼梦》抉微.红楼梦考评六种[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2.

[3] 乔福锦.“金陵十钗”与“孔门十二哲”[J].刑台师专学报,1996,(1) .

[4] 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周远斌.红楼人物百家言——薛宝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 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 戴武军.论曹雪芹对人生方式的新探索[J].红楼梦学刊,1994,(4).

责编编辑:潘文竹

Principles of Right and Wrong Embodied 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HOU Yuan-bin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

Abstrac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as the tear-ridden work by Cao Xueqin. He is actually weeping for the maidens´ tragiclife in the novel. However, Cao deems that the sorrow not only comes from the girls´ tragedy of life but also involves his personaltragedy, family tragedy, national tragedy and human tragedy.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discloses the tragedy that everyone ishopelessly trapped in. He does not simply focus on the tragedy; instead, he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 of the tragedy and the wayout of the tragedy. It is obviously allegorical that he uses the story of Nu Wa repairing the sky as the beginning and clue, whichshould be more positive explorations. Therefore, Cao has the same sense of mission of sing the day as Confucius. A Dream ofRed Mansions implies the principles of right and wrong.

Key words: Cao Xueq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principle of right and wrong

此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红楼梦专业范文可作为《春秋》大义和《红楼梦》和《春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红楼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纵是灵丹难补天《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红楼梦写得最早的是石头,开天辟地就是大荒山的石头 写得最多的是花,女人如花,花的命运也似女人 红楼梦里,十二钗们都有自己对应的花名,比如晴雯对应芙蓉花,薛宝钗对应牡丹花,史湘云对应海棠花 红楼梦中写得.

2、 《红楼梦》中老年女性仆人形象 摘要贾府中女性主子数量较男性主子要更多,由此决定了女仆的不可或缺性,而中老年女仆在贾府日常事务管理方面、在年轻主子生活料理与行为教育方面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中不同老年女性仆人群.

3、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摘〓要〖HTK〗本文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外在形象,然后对其性格特征、性格形成原因以及人物形象的特征意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HTK〗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HT〗〖CS0,0,0,70〗.

4、 《红楼梦》里的女工名著和劳动之三 对红楼梦的读者而言,不论眼前再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事,“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寓言总是隐隐挥之不去,是以读小说时总觉得“大事不好”,再如何喜乐的热闹,也.

5、 《红楼梦》人名谐音拾趣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独具匠心的曹雪芹为书中的人物起名时很注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把名字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联系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名字 有的是花名,有的是鸟名,有的则是对人物性格的绝妙讽刺 想知道这些.

6、 《红楼梦》作曲家王立平:一朝入梦,终身未醒 201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一则“87版红楼梦作曲家王立平,稿酬一集250元”的微博,将作曲家王立平再次拉回大众视野 他一共为87版红楼梦创作了13首经典名曲,仅枉凝眉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