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在校发表论文 在校大学生发表论文 在校大学生论文 在校大学生状况论文 在校大学生如何发表论文 在校大学生怎么发表论文

大学生在校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社会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在校行为的因素分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在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社会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在校行为的因素分析,该文是关于大学生在校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因素分析和转型和大学生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处于社会多方面转型的时代,大学生这一具有先进性、特殊性、重要性的群体体现了较为多样、矛盾、复杂的特征.通过问卷与访谈对大学生课堂内外行为进行调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究影响大学生在校生活状况的直接、间接因素,并求得各因素所占权重,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列.从而总结出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客观因素角度出发,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素质、改善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 大学课堂 自我规划 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10-216-03

导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在不断发展的潮流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源泉,作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至关重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时代变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在各方面也有着新的时代特征.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新媒体高度发展与创新,将人们置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对人们对信息质量的辨识能力以及对自我的控制能力都有了更高要求.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待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文化美德尚未形成普遍认知.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也还不能很好地化冲击为交融.物质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有更多精神文化的追求.社会的多元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早已发生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无法适应当代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开放性的信息环境也减弱了传统渠道思想道德教育的效力.家庭方面,受我国国情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当代青年大多来自于“4+2+1”的特殊家庭结构,这对其成长也带来特殊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弥漫着浓厚的青春气息,追求个性化,富有挑战精神,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强,同时具有极强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在日常生活、网络表达、科研学术等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独具特色的自我意识及其表达方式.但社会转型期间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变化显著,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接受理念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群体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而大学生在“三观”的树立、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了其在人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冲突性.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与不断提高的开放程度为更多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共同缔造中国梦.但同时,也有大学生好高骛远,被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虚幻所诱导.例如,校园贷的情况较为严重,已经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友娱乐的渠道,在其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难以取代的位置.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关注时事新闻、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与维护,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但由于新媒体传播内容的良莠不齐,也有很多大学生沉浸于新媒体娱乐所带来的最浅显的满足感,沉迷于虚拟世界,迷茫于真实人生,以焦虑、拖延应对现实事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五成以上的中国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超过5小时,且79%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此外,大学生群体思想波动大、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性差、具有趋利主义等倾向的问题也应引起注意.

二、大学生在校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团队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大体呈现了大学生群体在校期间较为普遍的课上学习情况与课下生活状况,通过问卷反馈对大学生在校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数据,进一步增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

问卷通过网络共发放363份,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对大学生在校生活现状设定了五个影响因素,内因主要是个人因素,外因则分别是学校、家庭、朋友与社会.为更准确地得出这五项因素的直接影响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MATLAB进行计算,分别得出各项因素所占权重为0.5128、0.2651、0.1290、0.0634、0.0333.

下面将按照重要程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

通过问卷分析与访谈整理,可以发现大学生自身的特质对其大学的生活状况与生活质量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并将其细分为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应变与适应能力、时间管理与生活规划、主动性、自律性这五大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认知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断塑造一套使其更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并相应反思、逐渐成长的思想体系尤为重要.全面认知自我,将周遭环境与自身特点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独立做出更合理、更有利的思考和判断;而对自身以外的综合认知,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做出及时、准确的自我调整,以及对自己思想体系的修正与完善,以此实现自我成长.在本次问卷调查中,27.27%的受访者表示其对自己的认识基本全面,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不足,但60.33%的受访者表示其在决策时仍会出现脱离自身实际的情况,会在生活中面对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影响到大学生在校的心态与行为.通过交叉分析,在占比12.4%的缺少对自身准确认识的受访者中,对大学生活没有规划的占比33.33%,远远高于有着准确或较为全面认识的大学生.而前者在规划时也比后两者更多地受到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等外来因素的干扰,个人的自主性较差.因此,培育积极、正确的“三观”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大学生梦想起航的开端与基石,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其他特质.

2.应变与适应能力.多数大学生在面对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自我调节、适应能力对其学习效率、生活积极性等就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所有受访者中,56.2%表示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纪律、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一般或较弱,例如,在受到来自于人际关系压力的大学生中,82.19%的受访者表示主要原因是其较难适应更成熟、更复杂的人际网络.而适应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课堂表现更突出、学习收获更丰厚、课下安排也更有目标性与可行性.此外,大学生对于种种变化的反应与调整能力也较大影响着其日常安排与规划.在访问中,适应能力更强的大学生表示其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情况合理地改变自己,调整心态,提升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学习与生活的管理及人生道路的规划.

3.时间管理与生活规划.尽管超过七成的问卷受访者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但仍有42.35%的大学生表示其在大学期间将短期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在访问中,多数大学生以大学毕业后的选择(读研、就业、考公务员等)为长期目标,以逐步掌握长期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为阶段性目标,例如以学期为单位不断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参加多项竞赛等,从而巩固并提升个人的学术和职业能力.符合自身实际的规划也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平衡课上与课下的生活与任务,使其干扰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到高效的时间管理.

4.主动性与自律性.大学生的规划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主动性与自律性.大学生对自身原则、衡量体系、目标追求、评判标准的树立极大地影响了其在面对诱惑、意志薄弱等不利情况下的行为选择.目标清晰、坚定且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大学生极少会出现长时间逃课、不认真听课、浑浑噩噩虚度时光的情况.而自主性与自控力较差的人则更多地表现出害怕面对选择与改变、逃避现实、对所做之事既无毅力也无定力的态度,更易被生活或网络中体验感更为刺激的事物所吸引.在问卷调查中,尽管网络娱乐占据了受访者们最多的课余时间,但54.55%自主学习的受访者表示,其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学习、关注国内外时事要闻并从事使自身有所进益的活动.而受到外界影响被动学习的大学生则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娱乐八卦、游戏上.前者的课堂与课下利用程度更高,对于目前为止的大学生活更为满意,对于不足之处也会积极改进.

综上,大学生对自身与外界的感知和思考、对内在潜力的挖掘及调动、对个人意识、行为的约束与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在校生活的状况,并环环相扣,极易产生影响力强大的连锁反应.

(二)学校因素

以下从课上教学和课下生活两个方面着手,以探究受访者对大学的认知与反馈,以及学校在学生个性培养和价值树立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1.课上教学.大学生的课堂听课状况普遍受手机依赖症、老师授课内容和质量、周围同学的学习氛围、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只听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而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一般靠浏览社交网站和玩手机游戏来打发课上的无聊时光.从大学生的角度上看,一方面,部分受访者自控力较差,手机与网络依赖症严重;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普遍怀揣着好不容易离开父母的管束,可以“放飞自我”的想法,更容易受到身边人行为的影响并养成惰性心理,存在着集体性的上课质量不高,偶尔或经常逃课的情况.同时,高年级的大学生往往更注重考研复习或工作实习,保持高质量的课堂听讲并非其第一选择.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些现状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由于个人、周围人等因素造成的,究其根本,与学校本身也密切相关.其学习氛围、管理条例的全面与实施、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教师的上课质量、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等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问卷受访者而言,在对课程的时间分布、体系设置、内容安排的满意度中,“985”、“211”等院校学生满意度普遍更高.而在94.26%无法全程认真听课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其中,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过于枯燥无味,课程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缺少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展示形式;并且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并缺少与学生的讨论互动;其次,课程反馈较为单调,多以课后题和考试为主,缺少对重要问题的深层次探讨,没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对于教师的能力培养及制度支持就至关重要,其更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同时也能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与理解.

2.课下生活.同课上教学过程类似,个人自我约束能力、同学和老师的行为同样会影响大学生的课下行动安排.此外,学校相关活动安排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发展平台也极为重要,是构成学校大环境影响因素的主要方面.

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适应等能力,则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课余学习与休闲时间,进而养成过度娱乐、放纵、懒惰的坏习惯.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这种惰性很可能会无止境地发展下去.

从学校大环境上看,学校相关活动可能会打破部分有计划但应变能力较差、毅力不足的学生的课余安排.课程紧张、突发事件、活动较多是影响大学生课下生活安排的主要因素.其中,课程安排不当会挤占大学生课下学习、社团活动的时间,而学校临时活动及个人突发事件也会让很多大学生措手不及,与大学生原定计划发生冲突,甚至影响其短期计划.除此之外,学校所能提供的有限的发展平台也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阻碍.学校所能提供的文化艺术活动、对外交流机会等利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也对大学生课下丰富自我、拓宽眼界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校较为缺乏这些机会,或者相关投入不足,大学生在人生定位、未来规划、价值认知等方面都会有所局限,甚至停滞不前.而学校提供的生活环境与便利设施也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在校的生活水平.

3.小学、中学学校的影响.学校对于大学生思想个性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问卷结果显示,在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中,学校教育引导的平均综合得分为3.44,仅次于家庭的耳濡目染.而更多大学生也表示小学、中学在其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留下意义更深刻、影响更久远的烙印,其中一部分在大学期间得以沿袭,而有些则受到冲击,并结合大学的经历加以反思重塑.

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一个不断形成和修正的过程,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如老师、同学和学校风气等.现今中小学对学习成绩更为注重,甚至将其作为唯一衡量指标与培养目标;同时学校也存在着“走后门”与校园欺凌事件,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程度的冲击与身心伤害.而学生在此期间往往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老师为人师表、行为端正、处事合理、待人公平,同学积极向上、友爱互助,学校风气优良、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培养,则有助于大学生从小形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尊重、遵守规则、乐于奉献的健康价值观,从而为他们在大学期间的行为和选择埋下深层次的价值引导.

(三)家庭因素

对于大学生在校生活现状的影响,家庭因素的直接影响较弱,而更多地表现在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问卷结果显示,在“什么对价值观影响最深”时,家庭因素得分最高.由此可见,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很大一部分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家庭教育的父母,往往会时刻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怀与指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日常细节,教导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培养孩子待人接物、应对困难的品质和能力.

在当代的家庭教育中,一方面,有些父母更重视孩子物质生活的提高,忽视了孩子的亲情渴望与感情培养,错过了其宝贵的成长时光,易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淡薄,沟通不畅,无法互相理解.在问卷调查中,仅有25.41%的受访者表示在大学期间遇到困难时会与家长倾诉并共同解决.同时,有20.49%的大学生会因家庭矛盾而感到心情低落、沮丧,这也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从小在充满紧张氛围的家庭下成长的大学生,上大学后也会出现或自卑、或冷漠的情绪,容易封闭自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该以和善、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毫无限制地满足,极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因在大学里没有受到过度关注,易产生很强的失落感.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怀也会使大学生在离开父母后出现适应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与调节能力较弱的情况.因此,父母也要注意“过犹不及”,要给予孩子必要、适当的爱,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理能力.

此外,在问卷中,有59.84%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的引导或干涉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规划.这就要求其父母不断学习,拥有足够的教育能力与思想程度,能够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指引与自主选择的权力,这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创造和抓住个人发展机遇的能力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朋友因素

首先,朋友角色的存在是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基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从枯燥高中生活步入开放自由的崭新大学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情感与归属”上的需要是尤为重要的——渴望结识新朋友,得到新关注,融入适合自己的新圈子.

另外,朋友的作用不只是陪伴,更有引导力量.在此把“朋友”分为“大学期间结交的朋友”和“入校之前的校外好友”.

“大学期间结交的朋友”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之中.课下的日常作息、饮食起居、言行举止等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大学是个人观念修正与重塑的重要时期,此时身边朋友的作用举足轻重.课上方面,大学的“开放性”致使很多个人规划不全面,而自制力不充分的同学容易在中低年级“蹉跎岁月”.在“情感与归属”的需要下,大部分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抱团”的生活方式.这时身边朋友营造的“小学习环境”的作用就会被放大.一个人的学习状态深受身边朋友的影响.例如,在调查中有33.06%的参与者是受周围人的影响而学习.

尽管在校期间,在校朋友的相处更多,但是校外朋友在一个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大学生主观上也认为自己已经成人,追求独立自主,遇到问题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比起老师与家长,朋友之间的视角更加贴近,沟通交流更无障碍.因此在调查问卷中也反映为,“在学校面临某项重要决定时,你会选择怎么做?”有41.32%的参与者选择了“与好友或同学一起讨论”,比例远超其他选项.此外,受信息化发展的影响,丰富的社交工具深入普及减少了了与人交往的时空障碍.不同日常生活环境的“校外朋友”对于处于“半封闭”环境中的大学生来说更像是一个“接触新环境的窗口”.其谈论话题更广泛,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更丰富,会在人生选择等关键问题上给予大学生相应的建议与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并做出正确选择.但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到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使自己误入歧途的“朋友”,要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

(五)社会因素

通过问卷分析与访谈整理,我们发现社会对大学生在校生活的直接影响最弱,但社会作为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对学校、家庭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规划、认知能力等.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新媒体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实时性、海量性与交互性,这些变革因素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也要积极观察并良好应对社会上发生的种种变化,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将自身能力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在变化中寻求发展机会,在探索中树立明确目标,不盲从,不跟风.而社会有必要、有责任在价值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对大学生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以积极、乐观、勇敢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发挥自身的价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应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找动力,用合理规划消除抑郁、拖延,用实际行动将规划落到实处.其次,大学生要寻找到与学校、家长、朋友最适当的相处模式,提升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同时,大学生应紧跟社会动向,放眼世界,积极寻找发展机会.而小学、中学以及年轻家长们,也应该重视孩子的个人能力与品格的培养,加强沟通交流,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共同致力于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710240008)]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

[2] 周新虎,许浩.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46-48

[3] 骆贞辉,唐凯晴,汪蓓蓓.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启示[J].视听,2018(02):228-229

[4] 薛维学,李云海,杜世碧.家庭教育应着力培养和提升家长的教育胜任力[J].中小学校长,2018(02):13-16

[5] 谢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能力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8

[6] 邢鹏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培育对策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02):117-124

[7] 陈勇钢,郝悦.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01):128-133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作者简介:阴雨晴(199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在读本科生;田广原,严心键,孔令蔚,徐若瑄,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专业;于景洋(1965—),男,辽宁丹东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责编:若佳)

本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因素分析和转型和大学生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学生在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生在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创业行为对中学生与影响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在现阶段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些什么准备进行探究,采用现场采访、问卷调查、文献借鉴……方式,希望能为中学生明确未来就业方式,提高创业知识水平及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中学生启示.

2、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测度以哈尔滨为例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资金来源得到保障时,才会进行创业活动 为有效提高新生代.

3、 UGC口碑传播对大学生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小红书为例 摘 要 以UGC 购物分享社区电商小红书为例,对小红书UGC 口碑传播特点和当前UGC 口碑传播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从而探析UGC 口碑传播对大学生购买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UGC ;口碑传播;社区电商;.

4、 网络分期购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探析 摘 要当前,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业的大力支持,涌现出了许多网络分期购物平台 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经济来源有限,消费水平受到一定限制,而网络分期购平台的诞生,使大学生成为分期购消费的主要潜在群.

5、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个性心理因素对篮球意识的影响 (1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高水平篮球比赛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科学系统的训练,它不仅是双方运动员体力、速度、技战术、身体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篮球意识和心理.

6、 影响大学生民族精神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摘 要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的消极成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经济环境经济体制的缺陷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