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人生理想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开头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格式 大学生心理个人成长史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调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范文资料 和大学生心理污名对心理求助行为中责任推断、羞耻感的影响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心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0

大学生心理污名对心理求助行为中责任推断、羞耻感的影响,本文是大学生心理论文范文资料和污名和羞耻和心理求助行为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心理污名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干预方案,并未大学生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中责任推断和羞耻感的影响提供建议.【关键词】心理污名;求助行为;责任推断;羞耻感

1. 问题提出

人们往往对有心理问题乃至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持有偏见,认为他们在生理、心理、道德、行为上存在缺陷,视其为“精神病”“疯子”、“变态”,从而歧视、拒绝、回避这些人群.早在1963 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offman 就将“污名”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Vogel 等人将“心理污名”定义为寻求心理帮助的个体感到自我和社会不可接受的受损身份,由于污名使人们对求助者持有负面印象,这就导致了个体不愿意暴露他们的心理困扰,并且逃避心理咨询或治疗.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普遍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中心,用来加强心理知识的宣传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会给个体的生活、学习大量消极的影响,并且心理咨询和治疗会有积极的疗效,但是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比例仍然很小,对专业性研究机构,如综合医院心理治疗科、校心理中心的使用率并不高,由宁波某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有的统计数据可见,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行为的大学生占心理关注对象比例很低,而相关研究均表明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只占1.46%,持模糊、矛盾态度的占40.6%, 另有4.8% 的学生明确表示“否”.为什么“潜在的求助者”难以成为“现实的求助者”,其主要阻力在于社会长期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混淆、歧视与偏见,使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污名”.因此探索“心理污名”如何影响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行为,以及如何减少“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中的责任推断,羞耻感的影响将对高校心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首先采用《心理求助污名量表》和《心理求助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心理污名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污名对心理求助行为影响的关系模型;其次,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构模型,引入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演讲等多样化形式,改革固有的团体活动形式,建立团体干预方案,并利用专家访谈,最终确定团体干预方案;再次,使用RCT 实验设计(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对已有的方案进行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评估干预方案对求助行为改善的水平,进行总结归纳,完成干预实验;最后,查找相关资料,在已有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为降低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提供应对策略,改进目前状态下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实验结果

通过对污名影响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可以得到污名影响求助机制的四条路径:一是污名直接对求助的影响,即污名→心理求助;二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间接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责任推断→心理求助;三是污名通过羞愧间接地对求助产生影响,即污名→羞愧→心理求助;四是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的共同作用对求助产生影响.

对污名、责任推断、羞愧、求助倾向的效应分解上面分析,对求助倾向的直接负面影响效应是最大;污名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两因子对求助产生的间接负面效应大于污名分别通过责任推断和羞愧因子对求助倾向产生的负面间接效应;污名对责任推断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大于污名对羞愧因子的直接正面效应.

在个体在求助源的选择倾向上,当问及被试自身的心理问题时,其选择求助倾向排在第一位的是向朋友和同学求助,接下来依次为向心理老师求助、根本不求助、向班主任求助和尝试以别人的名义求助.

4. 干预方案

参考樊富珉等人团体设计活动,引入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演讲等模式,设定多个内容,邀请在心理学专业研究和教学上具有10 年以上、博士学位的心理学专家进行专家访谈,围绕心理污名对求助行为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内容设置团体干预方案:活动目的1: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帮助需要的自我认知活动方案:活动之前两个星期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准备1000 字演讲稿,演讲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心理咨询主要帮助人们解决什么问题?(2)什么样的人需要心理咨询?(3)什么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A 热身阶段:连环自我介绍,并进行分组

B 讨论阶段:“奇葩议会”,各组对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病”这个主题进行辩论.C 演讲阶段:“超级演说家”,每一个组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推选一位必须结合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超级演说家比赛,与全班分享观念,在此过程中,如果有遗漏,必须让第二个人补充,第二个补充的同学必须在第一个同学的基础上,说出第一个同学表达的所有观点,再补充剩下的.、

D 总结阶段:老师对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活动目的2:提高大学生人际开放性

活动方案:

A 热身阶段:小兔子跳

B 自我表露阶段:用公开量尺让学生在永远保密——随时公开选择事件写在尺上,(1)最怕发生的事情(2)最不敢想的事(3)最不容易忘记的事(4)从未告诉过别人的事

C 总结阶段:填写自我隐藏表,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小组进行讨论.

活动目的3:减少大学生对寻求心理援助的污名

活动方案:

A 热身阶段:OH 卡片进行故事联想

B 角色扮演阶段:对4 个已经设定的关于心理求助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C 讨论阶段:角色扮演结束,通过交流理清学生思路,讨论遇到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活动目的4:提高对心理咨询的信任

A 热身阶段:寻找你觉得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有哪些

B 讨论阶段: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大家达成共识的10 大优秀品质得出,然后选代表进行解释.

C 总结阶段:小组做成小论文形式,将咨询师特质、咨询过程相联系.

通过RCT 实验设计后,结果表明, 此干预实验是有效的.事后比较发现, 实验组被试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行为意向、态度、应对效能和预期效用量表的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

5. 建议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曾在咨询届流行一句话:中国社会不是民众不懂心理咨询,而是他们不懂心理学,所有在基本的心理问题的解读上要专业,同时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开设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内容,让大家啊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治病.同时,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建立高度的信誉和正面形象,通过培训合格的咨询人员,鼓励咨询师进行专业培养等,推广优秀,善解人意的咨询师形象来为学校心理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陈丽云, 樊富氓, 官锐园. 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小组辅导与应用.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 陈文成. 心理障碍污名、希望感对青少年求助倾向的影响研究.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结束语:本文是关于污名和羞耻和心理求助行为方面的大学生心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生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更加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积极心理学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现如今社会竞争更加激烈,高校范围内心理疾病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时间越来越长,但是效.

2、 接受式音乐治疗法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突飞猛进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承受着来自于各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本次研究从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及来源,将接受式音乐治疗运用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进行以.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康玲珍1 占祥慧1 李会欣2(1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 2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600)摘 要 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应用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逐渐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章就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主要问题以及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存在问题与.

5、 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居生活,面临着比一般儿童更多的成长困境和压力,如亲子关系疏远、社会支持缺乏……,因此普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成长在高压或危险坏境下,仍然能够正常适应社会生活,个体.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运用阅读疗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应努力拓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