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有关诗经的论文 诗经赏析论文 诗经论文范文 诗经现实主义论文格式 诗经风雨的的论文 诗经和楚辞的论文题目 和诗经有关的文献综述 诗经论文题目

诗经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略论《诗经》中人称代词的演变相关论文如何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诗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5

略论《诗经》中人称代词的演变,该文是关于诗经类本科论文怎么写与人称代词和《诗经》和演变相关论文例文.

摘 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我国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对《诗经》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各个人称代词的语能及其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诗经》;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演变

作者简介:马丽娟(1988-),女,汉族,党员,山东省菏泽市人,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中心小学教师.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0-098-01

一、第一人称代词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作为自称的代词,如果不算方言词汇,只有一个“我”字.可在古代,却比今天多得多.上古汉语中出现过6 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卬等.其中,“我”和“吾”是经常使用的.上述的第一人称代词,最终“我”沿用至今,“吾”等其它几个第一人称则被淘汰.

(一)“我”和“吾”

“我”和“吾”分布在整个周秦时代,“吾”在《诗经》里未曾使用过,以此推断“吾”在当时并未有此表述.而“吾”在春秋时期广泛运用,与“我”一起使用.汉代以后,“吾”和“我”在口语中渐渐合一,在书面表达中“吾”基本不再使用.大约东晋以后,“吾”在口语表达中逐渐“我”代替,书面上则个别文人使用.据王力推断“吾”大约在“中古”时期从口语中消失.这种推断可以从现存的第一论证.但是与现在表达方式不同的是,《诗经》中的“我”是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的.而在现代汉语中,“我”只能表示单数,复数形式是“我们”.

(二)“余”和“予”

甲骨文中只见到“余”,而《诗经》中基本上用“予”而不用“余”,从中可以知道“余”比“予”出现的早.在甲骨卜辞中, 已出现了代词“余”字, 但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且只用于主语.例如出现在甲骨卜辞中的“余见它(蛇)在之”. 到了西周,用“余”的风气便大盛起来.而“予”字作第一人称,是由“余”派生出来的.郑玄注《礼记? 曲记》谓“余、予古今字”.

《诗经》、《尚书》等著作中基本使用“予”,表明当时“予”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并基本取代了“余”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地位.而在《论语》、《孟子》等儒家著作,基本上是用“予”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表述,这也证明了上述观点.然而在六朝以后,这两个代词逐渐消失.

二、第二人称代词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书面语的第二人称代词是“你”,复数形式是“你们”.而“您”是对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敬称.而在《诗经》中,有多个第二人称代词.

1.女(汝)

“女”是第二人称代词最早的表达形式,这个称呼出现于甲骨的卜辞中,本意代指女人.《说文》:“女,妇人也,象形.”之后常被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为了区别妇女的“女”而借用汝水的“汝”,一直沿用到中古以后.

2.戎

“戎”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兵器的总称.《说文》:“戎,兵也.从戈,从甲”,后常借为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的意义与“戎”的本义同时并用.到了中古,“戎”只保留了本义及引申义,不再作为人称代词出现.

3.而

“而”最早见于春秋石鼓文,它的本义是颊毛.《说文》:“而,须也,象形.”后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为了表示“而”的本义,另造了一个字.到了现代汉语,“而”作为连词使用.

4.乃

“乃”最早见于甲骨卜辞,初意不明.《说文》:“乃,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后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而本义则消失不用.在现代汉语中,“乃”作为副词或连词出现.

5.尔

较早在甲骨卜辞中出现的是“女”(汝)和“乃”,“尔”出现稍晚.但到了春秋时期,“尔”发展成为一个最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尔”在《金文》里只出现6 次,而《尚书》中出现162 次,《诗经》中多达211 次,远远超过其它第二人称代词.由此看出,“尔”已发展为《诗经》时代最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

三、第三人称代词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都来自远指代词,到了西周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其”在《诗经》中的表述功能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两种.作为指示代词的“其”通常被用作为“那”、“那些”.先秦汉语中指示代词用的“其”大都被看作是远指代词.事实上,有些只表示第三人称的“其”,已经没有了“远指性”.例如:

则友其兄,则笃其庆.(《大雅? 皇矣》)

“之”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远指代词,可译为“那人”、“那”、“那里”.到了西周时代,“之”完成了由远指代词向第三人称代词的转化,因为在《诗经》中有些“之”应视为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大雅? 抑》)

“厥”作指示代词,可译为“其”或“那”,所以也是表示远指的.表远指的“厥”在西周发展成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大雅? 大明》)

“彼”在西周时代的语料中已经出现了,不过经常用作远指代词.虽然也有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但还有明显的远指性.例如: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彼”已经发展成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例如:

彼常托而婴受之矣.(《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诗经》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以及后来出现的“伊”、“渠”、“夫”、“匪”等,逐渐演变,被“他”替代,有了单复数的区别,复数用“他们”表示.

总之,汉语中的人称代词,逐渐发展演变,最终复归一元.

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称代词和《诗经》和演变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诗经本科毕业论文诗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诗经》战争诗艺术手法探析 诗经收录的诗歌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周人的思想情感,是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其中周代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而激烈,同时周人常常受到四夷外族的侵略,抵御外侮的战争也经常发生 连年征战.

2、 理雅各和贾福相《诗经》译本对比 崔倩哲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众多诗经全英译本当中,理雅各的译本非常具有代表性 而在众多中外诗经英译选译本中,贾福相先生的诗经国风译本有着较新的生命力 本篇文章首先简单分析了两种译文题目的不同.

3、 《诗经》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教科书身份 (湖南女子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004)摘 要 诗经域外流传十分广泛,在日本影响尤大 对于身在域外的诗经,其身份是汉籍、是儒家经典,这毋庸置疑 但考察日本江户时代的诗经,我们发现它在唐.

4、 高中语文开展《诗经》教学的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语文开展诗经教学的价值,并探索了诗经教学策略,以优化高中语文诗经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 语文 诗经 教学 价值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典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受到语文教学的.

5、 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 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杨建伟【摘要】从先秦时期文化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入手,指出了诗经在先秦时期以口头传播为主,辅以文字传播的基本传播形式,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了诗经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特点,从.

6、 从《诗经》到遍地段子手 从诗经到遍地段子手 文刘广迎人是二律背反的动物贫乏时,铺张为阔;富裕时,朴素为高;散乱时,工整为美;规范时,随性为上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当代段子 常常有人感叹诗人没了,大家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