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服装色彩论文 关于色彩心理学的论文 色彩论文参考文献 油画色彩参考文献 flash色彩运用论文 色彩设计论文

色彩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谈《诗经》中的色彩审美以白色为例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色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3

谈《诗经》中的色彩审美以白色为例,本文是关于色彩类硕士论文范文与《诗经》和色彩审美和白色方面论文范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纂.《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6 世纪)的诗歌共311 篇,其中有6 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准确来说,我们今天能完整读到的《诗经》的诗歌为305 篇.汉以前,《诗经》被称为《诗》,西汉时《诗》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歌与乐、歌与舞相辅相成,描绘和歌颂的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以及先民们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根据甲骨文记载,中国先民辨别和使用赤、黄、黑、白、青五色的最早时间,可追溯至商周之前.《诗经》中对五色的运用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对娴熟的地步.“《诗经》中出现描写色彩的诗达60 首.”[1]“《诗经》颜色词可以分为白色范畴、黑色范畴、红色范畴、青色范畴、范畴……

从颜色范畴使用的频率上看,白色范畴出现的词频最高,共43 次,其次是范畴,共41 次,再次是红色范畴,共34 次,接着依次是青色范畴(28 次)、黑色颜色范畴(21 次)……”[2]白色在《诗经》中出现的频次如此最高,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白色的崇敬和喜爱之程度.而白色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及先民们对白色的审美情结和审美态度,我们可以从《诗经》中一首首精彩的作品中得以窥觅.

从汉字“白”之字源考证(参见拙作《汉字“白”之图像本义及其初始审美意味略考》[3]),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白色的初始审美意味,不仅是高贵尊严的,也是优雅、柔和平静恬淡的.下面我们就通过对《诗经》相关诗篇的解读,来进一步谈谈白色在先秦时代的审美意味.

一、高贵、典雅、静穆之美

在《诗经》中,白色常常用来象征高贵的人格,体现出一种庄严、典雅与静穆的美感.

《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皎皎白驹,食我场藿.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这首小诗,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尊敬、眷恋之情.白色的马驹,在此处象征的是客人高贵的身份与尊贵的品格.整篇诗反复吟唱着“皎皎白驹”,引领我们走进一幅优美静穆的画面:一个高贵的隐士骑着雪白的骏马从遥远的绿色地平线徐徐到来,片刻之际,隐士下马进屋与主人窃窃私语、促膝长谈,洁白的骏马在田野里静静啃食着浅绿的嫩芽.“皎皎白驹,贲然来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指出,这句中的“贲”,前人多解释为五彩色,与原意不符合,应释为“奔”,是疾行之意:“‘贲然来思’,《传》:‘贲,饰也.’《笺》:‘愿其来而得见之.《易卦》曰:山下有火,贲.贲,黄白色也.’瑞辰按:京房《易传》曰:‘五色不成谓之贲,文采杂也.’上言白驹,下不得以杂色言之,故《正义》曰:‘盖谓其衣服之饰’,非诗义也.《释文》:‘贲,徐音奔.’贲、奔古通用,《诗》‘鹑之奔奔’,《表记》、《吕氏春秋》引《诗》俱作‘贲贲’是也.《考工记弓人郑注》:‘奔,犹疾也.’贲然盖状马来疾行之貌.”[4]574-575 将“贲”释为五彩色,则整首诗的画面稍显凌乱,主旨不易显现.如若将“贲”释为奔,则这首诗清新淡雅的画面感和静穆庄严的意境便会扑面而来:晨曦、绿野和白马,端坐屋中的高人隐士,白色具有的洁白无瑕的审美意蕴,在这里成功地被诗人用来烘托出了一个谦谦君子的高贵典雅的形象,白色同时也隐喻着其纯洁的道德品格.

与《小雅·白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周颂·振鹭》,同样用白色来象征、比喻高贵纯洁的人品.《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祭祀的庄严场面:人们披着鹭鸟的白色羽毛,(在祠庙前)翩翩起舞,祭祀祖先.美誉天下、穿着与洁白羽毛同样圣洁服装的嘉宾纷纷到来,与我们一同祭祀我们伟大的祖先.朱熹《诗经集传》:“振,群飞貌.鹭,白鸟……客,谓二王之后.夏之后杞,商之后宋.于周为客……此二王之后来助祭之诗……而我客来助祭者,其容貌修整,亦如鹭之洁白也.”商之后、夏之后,皆为先朝主,今不计前嫌,拥戴周王,以万民为先,以天下为先,共祭始祖,“在彼无恶,在此无”,宅心仁厚,善言善行,其品格如洁白的鹭鸟般纯洁高尚,是非常值得敬佩和信赖的.诗中用大量的白色铺陈,圣洁的白色在这里被用来象征嘉宾高贵、善良纯洁无瑕的宝贵品格,体现出一种高贵神圣庄严肃穆的典雅之美.

白色具有的高贵典雅庄严肃穆的审美意蕴在《诗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诗经》时代的人们对白色的偏爱和推崇深深影响到后世,后世的文人雅士多好清淡素雅之色,以示自我的高远志向和高贵圣洁的人品.

二、优雅、柔和、恬淡朦胧之美

在《诗经》中,白色的审美意味,不仅有高贵、典雅、静穆的一面,亦有优雅、柔和、恬淡朦胧的一面.其中,诗《秦风·蒹葭》《陈风·月出》《郑风·出其东门》《卫风·硕人》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清冷秋天的早晨,无边苍茫的芦苇笼罩在一片薄薄的霜雾中,诗人伫立水边,心中感叹,到哪里去寻找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她,或许就在水,她,或许就在水一方.白雾茫茫的水中,美人若即若离,似隐似现.诗的画面是朦胧的、恬淡的,但意境深远,余味无穷.白色是明度极高的色彩,常给人带来明亮清晰的心理效果.在诗中,纯净的白色加上水雾变得稀薄透明起来,增加了一种朦胧感,也添上了许多柔和的意味.这种感觉和意味,使人沉醉迷失,浮想联翩.白色所蕴含的恬淡宁静、柔和朦胧的审美意味,在《陈风·月出》中亦得到突出表现.《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毛传》:“皎,月光也.” 皎,谓月光洁白明亮.佼同“姣”,喻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此处指娇美.燎,明也.懰,妩媚状.这是一首想念佳人的诗歌.诗人用月光伴佳人,用月色喻佳人.白色月光下的佳人静雅柔美,楚楚动人,给人带来无限的瑕思和幻想,让人无限地眷恋.皎洁的月光普照大地,在那柔和的月色中,一位美丽俏佳人莲步轻移,她体态轻盈,婀娜多姿(“舒窈纠兮”“舒忧受兮”“舒夭绍兮”),就像皎洁明亮的月光一样静雅柔美、风姿卓越,妩媚动人(“佼人僚兮”“佼人懰兮”“佼人燎兮”).如月色般柔美动人的佳人,诗人思而不得,于是心生愁怅以诗唱叹.诗人成功地用白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静雅、柔和、朦胧的审美意境中.

许是白色天然具有的柔和、优雅、高洁、静谧的审美意味,《诗经》中,诗人们常常喜爱用白色来形容超凡脱俗的美人儿.《卫风·硕人》描写的是齐国美人儿庄姜出嫁卫国的盛大场景.诗中的美人儿庄姜身材修长,肌肤洁白,明眸皓齿,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朱熹《诗经集传》:“芽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凝脂,脂寒而凝者.亦言白也.领,颈也.蝤蛴,木虫之白而长者.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美人的手是雪白的,颈项是雪白的,牙齿也是雪白的.诗人不仅不吝笔墨反复以白色来描绘庄姜的美,亦用五彩绚色来衬托庄姜的白净柔美.依《卫风·硕人》的描绘,庄姜“衣锦褧衣”,她穿的嫁衣鲜艳明亮,绣着灿烂无比的纹样,锦绣嫁衣的外面笼着一层轻薄的麻纱罩衣.她坐的马车装饰着大红锦缎,绚烂美丽(“四牡有骄,朱镳镳”).朱饰的婚车、锦绣的嫁衣、轻笼的罩衣之下,在绚丽丰富的色彩层次中,隐隐绰绰地我们看到的是洁白柔美、巧笑倩兮的美丽新娘.彩色是喧闹的、有力的,素色是宁静柔和的,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色彩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深深地领略到了白色所蕴含的优雅柔和的审美意味.

《诗经》中用白色对美人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描绘,其以白为美的审美观深深影响到后世.自先秦以降,国人推崇的美人儿,虽时以消瘦为美,时以肥胖为美,但以肌肤洁白为美的观念却始终如一地没有改变过.在人们看来,必须是明眸皓齿、肌肤胜雪的女子才称得上为美人儿.

三、忧愁和悲伤

从色彩心理学分析,人们因为对无边无际的蓝色天空和海洋的无法掌控,而生出一种渺茫无助之感.因而蓝色常常会给人带来忧伤的心理感受.蓝天飘动着白云,大海涌现着白浪,白色的忧伤感,一方面亦来自这种虚无渺茫和无边无际,一方面却来源于对逝去的或即将失去的高贵、高尚的人或事物的惋惜之感.在《诗经》中,白色常常用来表现忧愁和悲伤.《陈风·月出》是一首思妇诗,诗中的女子如月光般白净柔美,诗人思她念她(“劳心悄兮”),无以释怀.意中人似近尤远,思而不得,诗人的忧伤烦闷之情袭上心头(“劳心慅兮”“劳心惨兮”).诗《秦风·蒹葭》,晨、白露、寒霜,有佳人伫立,在水一方.美人圣洁神秘,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诗人上下求索,希望渺茫,求而不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桧风·羔裘》《桧风·素冠》《小雅·正月》皆以白色表达悲伤、忧愁之情,此感伤情愫更多来源于对失去的或即将失去的高贵、高尚、珍贵的人或事物的惋惜之情.

《桧风·羔裘》:“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钱澄之曰:‘逍遥而以羔裘,是法服为嬉游之具.视朝而以狐裘,是临御为亵媟之场.’是也.”[4]427 这是一首国之将灭的悼亡诗.诗人眼里看到的是大臣们穿着居家服去上朝,穿着上朝服四处闲游、逍遥的混乱场面,这是朝政荒废、国将不国的不祥先兆.当时的王公贵族常穿戴羔裘、狐裘,因而羔裘、狐裘成为权力、尊严、地位的象征.正常情况下,大臣们上朝着羔裘,燕居下朝着狐裘.而今的大臣们居然在上朝的时候穿着居家的衣裳(狐裘),下朝又将上朝的衣裳(羔裘)随意穿着,可见朝政已混乱荒芜到了何种程度.“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如脂如膏雪白圣洁的羔裘,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醒目,深深刺痛着诗人的心.诗人忧心忡忡(“劳心忉忉”“我心忧伤”“中心是悼”).他想念故国的辉煌,对即将逝去的美好过往表示出深切的哀伤.《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也通过描绘一片一片白茫茫覆盖大地的冬之寒霜,渲染、表达了小民对国之将亡的极度忧虑和悲伤

如果说《桧风·羔裘》咏叹的是国之将失之痛,那么《桧风·素冠》,则以白色的画面浸染出失去亲人的无边悲伤:“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诗中的主人公失去亲人,悲伤无边,消瘦异常(“棘人栾栾兮”,朱熹《诗经集传》:“棘,急也.丧事欲其总总尔.哀遽之状也.栾栾,瘠貌”),他戴着素冠素佩,穿着素衣素裳,从头到脚,从上到下,裹藏在一片惨淡的白色中.诗人见之尤怜(“我心蕴结兮”“我心伤悲兮”),同感同伤,恨不能分担其深沉的悲痛和忧伤.

人来自虚无复归虚无.一切斑斓的色彩在生命终结的时候都会显得多余,只有简单纯净的白色,才能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尊敬和无限的哀思.白色象征的忧伤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春秋时儒家修订《仪礼·丧服》,将素麻白布定为丧服的基本材质以后,春秋以降,以白色治丧渐渐成为中国人的丧葬传统.

在《诗经》中,白色的审美意味是多样的,有高贵、庄严、肃穆的一面,也有优雅柔和、恬淡朦胧的一面,更有忧愁、伤感的一面.从《诗经》等经典著作中寻找出先民的情感轨迹,梳理其思想与精神的原始风貌,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诗经》和色彩审美和白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色彩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色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诗经》战争诗艺术手法探析 诗经收录的诗歌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周人的思想情感,是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其中周代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而激烈,同时周人常常受到四夷外族的侵略,抵御外侮的战争也经常发生 连年征战.

2、 理雅各和贾福相《诗经》译本对比 崔倩哲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众多诗经全英译本当中,理雅各的译本非常具有代表性 而在众多中外诗经英译选译本中,贾福相先生的诗经国风译本有着较新的生命力 本篇文章首先简单分析了两种译文题目的不同.

3、 《诗经》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国教科书身份 (湖南女子学院 文学与传媒系,湖南 长沙 410004)摘 要 诗经域外流传十分广泛,在日本影响尤大 对于身在域外的诗经,其身份是汉籍、是儒家经典,这毋庸置疑 但考察日本江户时代的诗经,我们发现它在唐.

4、 高中语文开展《诗经》教学的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高中语文开展诗经教学的价值,并探索了诗经教学策略,以优化高中语文诗经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 语文 诗经 教学 价值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典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受到语文教学的.

5、 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 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杨建伟【摘要】从先秦时期文化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入手,指出了诗经在先秦时期以口头传播为主,辅以文字传播的基本传播形式,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了诗经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特点,从.

6、 从《诗经》到遍地段子手 从诗经到遍地段子手 文刘广迎人是二律背反的动物贫乏时,铺张为阔;富裕时,朴素为高;散乱时,工整为美;规范时,随性为上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当代段子 常常有人感叹诗人没了,大家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