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工作论文题目 社会工作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的论文 社会工作实务论文 社会工作论文格式 社会工作和管理期刊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选题 学校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工作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社会工作介入抱团养老之探究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社会工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社会工作介入抱团养老之探究,本文是社会工作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抱团和社会工作和养老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张超康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 要:我国的“抱团养老”是城乡社会应对老龄化问题创始于民间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有其独特的内涵与特征,它有利于提升老年人认同感、关照老年人生活和心理、减轻子女负担、投入成本低的优点,也有缺乏专业性、造成子女依赖心理、适合群体有限的弊端.“抱团养老”的内涵与社会工作所倡导的理念十分契合,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将社会工作介入到“抱团养老”之中,旨在协助“抱团养老”方式更为专业化、系统化,被更大范围的老年群体所接受.

关键词:社会工作;抱团养老;自助与互助

中图分类号:B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66-03

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13.6亿,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占到总人口数的15.4%,远超过国际划定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为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中国政府各级部门创新养老模式,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以寻找一种更为适合中国老年人群,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经济又方便的养老方式.融合了传统家庭养老和现代社会养老的优点,在老年人熟悉的环境中,依靠老人自身的力量组团互助养老的“抱团养老”方式正在不断地被老年人群所熟知.

一、“抱团养老”方式的内涵、特征

所谓“抱团养老”是指生活在相同地域的老年人利用就近优势,依托购买、组织提供或自建的“抱团”资源,组成“抱团养老”小组,倡导低龄、健康老人为组内高龄、患病老人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抱团活动,满足老年人在身体健康、认知情绪、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方面的服务需求,从而实现养老过程中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抱团养老”方式可以说是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补充,它规避了社会、社区养老费用高的问题,也解决了家庭养老缺乏精神慰藉的问题.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从思想渊源来看,“抱团养老”方式蕴含了一种互助共济的养老思想,正如儒家大同思想倡导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说明互助养老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思想基础.其次,传统的家庭互助养老模式主要以血缘、地缘为纽带,以亲人、熟人为基础,老年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养老资源的接受者、被动者,这种方式往往会降低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增加了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等.而“抱团养老”则摆脱了家庭互助养老血缘束缚,更强调老年人的“互助—自助”,充分调动了老年人自主性和积极性.再次,从抱团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匹配式抱团和自发式抱团.匹配式抱团是指老年人参与“抱团养老”工程,以会员制的身份进入专业机构“抱团养老”.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2014年10月份烟台市成为全国首个“抱团养老”工程试点城市,工程目前主要运营四大板块:养老超市、老年学堂、聚乐团和抱团创业.工程实施以来成果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品质.自发式抱团是指一些居住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把自己的生活空间作为“活动基地”,老人们通过“AA制”的方式共同生活,或者联系社区提供一个抱团的场所实现相互间的照料.

二、“抱团养老”的优势与弊端分析

(一)“抱团养老”的优势

1.角色转变,提升自我认同感.根据赫威斯特的活动理论,老年人的自我概念需要在活动中得到重塑和肯定,应尽量保持参与成年期参与的活动.老年群体不应成为被社会忽视的群体,他们需要新的角色替代因为退休等原因带来的角色丧失.因此,“抱团养老”方式汲取了活动理论的理论精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老年人由依赖家庭和社会的“被赡养者”到“自助养老者”的角色转换,提升了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

2.养老成本低,资金投入少.“抱团养老”倡导低龄、健康老人为组内高龄、患病老人服务,经济好的支持经济差的,对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低,更多地注重生活照料,日常生活开销也采取的是平均分摊的方式,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由此看来,“抱团养老”方式相比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经济投入低,养老资源利用少,减轻了国家和社区的负担.

3.实现老年人相互间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情感的交流.“抱团”的老年人人生经历、社会经历相似,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社会化水平差异小,他们对于问题有相近的看法,相互交流更顺畅.另外,相近的生活习惯能够让他们避免类似于与年轻人沟通时的代沟.总之,老年人相互扶持、相互间照料,有利于形成愉快、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4.减少家庭矛盾,减轻子女负担.传统家庭多为“父权制”、“家长制”,晚辈对长辈处于绝对的服从和无条件奉献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观念弱化,个体的主体地位意识、平等意识增强,这种意识逐渐改变了家庭中的代际关系,长辈对晚辈不再有绝对的掌控权.“抱团养老”减少了父母与子女的“正面冲突”,避免了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碰撞,有利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同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节省子女在陪伴老年人的时间和空间,生活重担也大幅度减轻,也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

(二)“抱团养老”的弊端

1.养老方式缺乏专业性.第一,“抱团养老”是一种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养老方式,缺少制度的保障.“抱团”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大,经济基础优越的老年人生活品质远远高于物质匮乏的老年人.而且,“抱团养老”利用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养老资源,对社会、国家、社区、家庭应负的责任缺少明确的规定.第二,这种自发组成的养老方式不具备社会养老的专业性,对老人的精神和集体生活方面仅有经验性的指导,一旦遇到医疗护理、心理问题介入等专业性的问题,老人们往往难以应对.第三,缺乏专业的组织领导,容易滋生矛盾.在没有任何专业养老机构或组织带头的情况下,老人的自发行为需要考虑场地、费用、时间、活动形式、子女等诸多问题,缺乏制度性规定往往会导致各种问题和冲突,不利于“抱团养老”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2.容易造成子女依赖心理.子女的依赖心理是“抱团养老”的一个潜在负面因素.“抱团”解决了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问题,减轻了子女的负担.长此以往,子女就对“抱团养老”产生了依赖心理,很多子女会因为工作等原因,将照顾老人的重任委托给其他老人,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3.适合群体有限,覆盖面窄.“抱团养老”缺乏传统家庭养老牢固的文化根基,也缺少社会养老的财政支持,它的受众群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老年人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2)“抱团”的老人一般是空巢老人或者是独居老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好,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条件较为殷实.(3)通常他们是几十年的好友、同学、战友、知青伙伴等.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老人一般不考虑此种养老方式,相较于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受益于“抱团养老”的老年群体有限,推广难度也大.

三、从社会工作视角看“抱团养老”及其介入策略

(一)从社会工作视角看“抱团养老”

1.老年社会工作的倡导理念.以往老年社会工作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待遇和服务水平,如今转变到发掘老年人潜能,提升老年人自我认同感、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方面来.不变的是,它始终以老年人群体为服务对象,在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使老年人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抱团养老”是“自助”与“互助”的完美结合,这与社会工作所倡导的“助人自助”“自助助人”也是非常契合的.总的来说,这种养老方式促使老年人相互支持、相互帮扶,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与老年社会工作倡导的理念有着内在联系和呼应.

2.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是“抱团”的基础.“抱团养老”需要社会支持网络中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的辅助.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社区支持计划迅速发展,非正式网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支持计划成功的经验表明,非正式网络可以发挥满足老年人紧急救援需要、情感交流、情绪引导等重要功能.另外,林南等学者提出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其中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抱团养老”规避了传统家庭养老带给老年人的“孤寂感”,达到了表达性支持的目的.社会工作进入“增能时代”是在20世界80年代之后,这个时期社会工作强调尊重服务对象,鼓励有相同处境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团体,让他们自己对问题和需要进行自主回应,进而促使个体意识觉醒,摆脱无力感.“抱团养老”方式能够为组内成员“增能”,摆脱由于环境压迫而产生的无力感,在互助中培养自主意识,寻求满足自己需求的养老资源.

3.“抱团养老”需要社会工作者扮演多元角色.“抱团养老”作为非传统的服务传输方式,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应该加入专业元素以提升服务质量,因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是顺应养老服务专业化、系统化发展趋势的.“抱团养老”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传统老年社会工作中所扮演的使能者、资源筹措者、支持者等角色基础之上,扮演更为多元的角色.例如,社会工作者应扮演政策影响者,以影响和改善“抱团养老”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社会工作介入“抱团养老”策略

在“抱团养老”方式处于探索初期,为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服务体系,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其他养老模式的优势、充分考虑老年社会工作特点及内容的基础上,现提出以下几点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1.做好政策影响者,帮助政府创制政策与完善制度.在“抱团养老”模式建立初期,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抱团养老”群体的问题与需求,在综合考虑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加强关政策和法规的导向作用,为出台国家层面的“抱团养老”管理、激励措施出谋划策;加强慈善、志愿服务的介入,使“抱团养老”有法可依,有统一的政策导向.另外,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抱团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与家庭、社区、机构养老进行有效的配合,推动“抱团养老”方式的健康发展.

2.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抱团养老”服务水平.“抱团养老”仍处于探索期,利弊共存,要使其得到完善仍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开展对“抱团”老人相关服务项目的技能培训,提高老年人互助养老的服务水平,对于老年人“抱团养老”的顺利发展非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可扮演资源链接者角色,邀请专业的医疗人员、护理志愿人员定期为老人们进行一些科学养生、急病急救、日常护理方面的讲座.同时,鼓励比较活跃的知识型老人运用科学的养生理念影响身边的老人,规避养生诈骗等问题.

3.协助抱团小组制定小组规范,促进互助组有序发展.自发形成的小组存在的价值在于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以及组员对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这样的长期小组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例如许多老年人会出现心理困惑或潜在的心理危机.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抱团养老”的过程中,应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协助小组制定完善的小组规范,明确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及老年互助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如加入条件、活动时间、经费管理、禁止事宜等.另外,帮助小组选出小组领导,培养小组领导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应时刻关注抱团组发展状况,及时帮助组员协调和处理矛盾冲突,维持小组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加明.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李洪心,李巍.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12).

〔3〕陈静,江海霞.“互助”与“自助”:老年社会工作视角下“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4).

〔4〕成伟,张灿贤,牛喜霞.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J].理论与现代化,2012,(03).

〔5〕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69-470.

〔6〕王伟进.互助养老的模式类型与现实困境[J].养老体制改革,2015,(10).

〔7〕杨炳珑.青岛市四方区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N].中国社会报,2008-01-2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简而言之,该文是一篇适合抱团和社会工作和养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社会工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13个老人抱团养老 他在杭州城区有两套住房,至今还有横店的朋友请他去饰演一两个角色 儿子的工作很好,每个月都劝老爸出去旅游,他来报销来回路费 “我们家的原则是儿子不管爹,爷也不管孙 ”蒋一纯头戴一.

2、 团体咨询在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团体咨询也称团体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

3、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四点半学堂服务 窦诗尧(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以广州市M社区“四点半学堂”服务为例,通过前期的需求调研,介绍了服务的发展现状,表明服务在提升社工知晓度、缓解家长课.

4、 社会工作介入文化保育以济南市芙蓉街传统文化保育为例 鹿森【摘要】本研究主要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传统文化保育项目为个案,探究文化保育项目面临的需求,展现项目的介入方法,分析项目的成效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运用社会工作的干预方式促进芙蓉街传.

5、 抱团养老打造特别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幢民居里,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每天围坐在一起,喜笑颜开 然而,这些老人并非邻里之间凑在一起,而是在这间房子里共同生活!一年之前,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这里上演了一波三折的“.

6、 抱团养老先试试看 日前,来自浙江杭州的一个“抱团养老”样本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在一座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里,13位老人共同住了5个月,相处得很融洽 这个样本引来许多老人纷纷效仿,使&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