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电影艺术杂志 电影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论文 电影艺术概论论文 电影艺术杂志社 电影艺术期刊 电影艺术投稿 电影艺术杂志订阅

关于电影艺术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国产海峡题材电影艺术风格嬗变分析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电影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6

国产海峡题材电影艺术风格嬗变分析,本文是关于电影艺术类本科论文怎么写跟艺术风格和嬗变和海峡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 福州 350300).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导演拍摄的海峡题材电影,个人、历史、家国的记忆和伤痛成为共同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相同的主题呈现出显著的艺术风格差异.时代语境、电影美学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商业、艺术和主旋律在电影中的纠结与杯葛,以及不同代际导演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的差异,造就了30余年来海峡题材电影风格的多样化.

关键词:*;海峡题材;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136-03

中国大陆出品的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影片,主要集中在80年代和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两岸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的政治局势、民间往来的发展变化.电影叙事母题的流行与变异,是文化、政治、大众心理的海峡两岸关系这一历史题材和家国主题在不同时期的演绎中,折射出丰富的历史镜像和时代意涵.无论是电影类型、叙事策略、视听美学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一、历史浪漫主义的遐想——《庐山恋》

随着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结束长期对峙的状态.《庐山恋》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第一部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电影,正是对当下时代话语的因应.

《庐山恋》讲述的国共两党将军的子女在庐山上的一段恋情遭到了父辈的反对.但由于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两位深明大义疼爱子女的老人最终冰释前嫌,影片以大团圆结尾.《庐山恋》促进和解、期盼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顺应历史趋势的.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两次合作,曾经经历过“恋爱”般的蜜月期.电影通过周筠和耿桦的恋爱,以及分别身处国共两个阵营的父辈恩怨的化解,跨越时空与意识形态的隔阂,冰释前嫌,实现了电影主题的意识形态缝合.

“中国影片的传统多注重政治历史强大势力与个人悲剧之间的冲突,其关注点是历史事件的评价.”[1]而相对于现实的政治环境和两岸关系,电影《庐山恋》从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等方面体现了艺术浅表式的乐观和历史浪漫主义的风格.

为使“两位国共前将领会面”,导演煞费苦心地把周筠的父亲设为现在生活在美国、心系大陆的爱国华侨.这种略显概念化的人物角色安排,包括国共两党在战场上的老对手,以及各自的子女,形成类似格雷码斯行动元矩阵的人物关系.虽然人物关系简单概念化,但是确实产生了叙事便利,4个人物的功能、动机以及由此造成的紧张、冲突并带来的悬置和最终的化解,电影的意识形态述求得到清晰的传达.对于刚刚从时期苏醒过来的国家和人民,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电影直接的叙事策略,顺利地完成了对于主体的建构认同和民族想象的召唤.这些场景和细节经过镜头的精心设计和蒙太奇的运用,见微知著,表达那个时代人们的爱国热忱.

电影的意识形态策略通过电影的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进行巧妙地缝合.由于叙事策略的直接浅近以及电影基调的乐观轻快,使80年代第一部海峡题材电影《庐山恋》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浪漫主义风格.

二、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尝试——《代号美洲豹》

整个80时代的中国电影在激烈地探讨并追求电影本体论的理论并付诸电影实践的几乎同时,关于电影的商业性、娱乐性等问题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把娱乐片或类型片当作拯救中国电影票房的灵丹妙药,是1985年至1989年间的中国电影创作,在对待娱乐片或类型片的态度上明显地急功近利.”[2]包括第四代、第五代的许多导演都有意识地尝试商业片的拍摄,张艺谋和杨凤良导演的《代号美洲豹》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寻求电影美学风格、电影类型的突破与尝试.

作为一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电影,电影采用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和视听风格.影片中的国家形象是好莱坞式的人道主义英雄形象,借助的是好莱坞的普世价值,实际上淡化了两岸在政治方面的隔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抽离了两岸关系的现实语境,使得主题的阐释略显生硬直白.

虽然,这部电影因其浅显的艺术表达手法,比如结尾处灿烂的霞光喻示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光明前途,以及简化的意识形态策略,比如在人道主义灾难面前两岸的通力合作等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导演本人也表示了自己在向商业电影转型中的困惑与陌生.但是,必须看到这是海峡题材电影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巨大变化.当然导演的主观意图肯定不是为了改变海峡题材的风格,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包括电影美学风格的变化的潮流中,海峡题材电影无疑具有其独特的题材意义和主题意识.导演处理的不仅仅是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艺术的提炼,而是对当时时代的历史言说.

从电影的叙事矛盾、动机和目标来看,承担叙事的主体正是两岸的当局政府,按新历史主义所说,这部电影无疑是“历史的文本化”和“文本的历史化”.虽然,其他海峡题材电影也触及到两岸长期以来的隔绝对立,但是,都是以历史背景的方式呈现,更多的是通过个人记忆、历史伤痛和家国情怀来展现电影的主题,鲜少《代号美洲豹》对于当前历史的直接言说,哪怕是略显浅表和简化.

时代语境的变化、电影美学自身的发展、导演的自觉求变,使得《代号美洲豹》这一第一部直接涉及大陆和台湾政府合作的海峡题材电影,采取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追求商业电影的类型风格.

三、历史的奇观化和世纪初的温情与诗意——《芬芳誓言》《台湾往事》《云水谣》《一个城市和两个女孩》

经历90年代两岸关系的动荡和不安,海峡题材电影遭遇了10年的冷遇.90年代的大陆电影整体上呈现出较为平淡的局面.20世纪以来的海峡题材电影在探寻商业和艺术结合的新的道路,同时更加巧妙地实现了对于时代主体的询唤和意识形态的缝合.

在这些电影当中,战争和残酷的历史再次退到叙事的背景,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流露出夹杂着忧伤与怀旧的淡淡的诗意.即使像《云水谣》中有一些反映战争场面的镜头,并没有直接表现战争的残酷,以及由此带来的特定时代的仇恨与伤痛.整部电影将观众询唤成世纪之交的老者,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怀着忧伤和释然,回看世纪的沧桑.这种诗意化的处理,将历史奇观化,并且带有挥之不去的世纪初的温情.

这个时期的海峡题材电影显然受商业电影大潮和“娱乐本位”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商业元素、视听奇观、煽情卖点和主旋律的结合,实现艺术性、商业性和主旋律的统一.《云水谣》《一个城市和两个女孩》以亲情、爱情为叙事主线,以泪点为叙事的节点,唯美的画面、精致的镜头设计和抒情的音乐,电影的内容和影像皆温婉煽情但不失张力,事实上传达的是多年来两地人民期盼和平统一的迫切情感,成为主旋律电影新的样式.电影多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营造出电影风格上特殊的情绪张力.《台湾往事》以主人公林清文的第一人称旁白叙事,通过个人记忆讲述历史演变.同样使用第一人称叙事来加强个人记忆的历史厚重感的,还有影片《芬芳誓言》和《云水谣》.贯串始终的旁白不断讲述“我”在历史变幻过程中的现场见证感和历史追溯感,人的存在使得模糊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

在世纪初涌现的这几部电影的基调是沉静怀旧的,电影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通过个人的回忆揭开历史的伤痛,使这一时期的电影带有浓厚的怀旧意味,同时充满着温情与诗意.“历史不是一个文本,不是叙事,不是支配者或其他什么,而是……作为一个不在场的原因,我们只能在文本的形式中才能得到它.”[3]历史回避了的战争和意识形态的仇恨,变成了世纪初的“沧海一声笑”.历史变成故事,成为背景,通过影像被奇观化,使得世纪初的这几部海峡题材电影呈现出了较为统一的艺术风格.

四、历史、爱情与消费主义——《团圆》

20世纪的大陆历史波澜壮阔,风云变幻,历史作为最大的话语场域无时不对生于其间的导演完成形塑.就改革开放以来国产海峡题材电影这一共同命题而论,不同导演在处理和演绎的时候的确显现出代际美学与风格的分化.这一现象在第六代导演王全安的《团圆》当中清晰显现.

《团圆》有明显的第六代“粗糙美学”的印迹和边缘影像的偏爱,又有对时代主题的深入思考.导演并没有从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询唤的层面来看待两岸的“团圆”,分离和团圆都是现实,是历史当下真实的生存状况,并不是两岸政治环境和政治愿景的注解与呼吁.导演对于这一题材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历史背景中的现实场域,世纪初大陆经济飞速发展中,两代人对于爱情、家庭和物质的观念变化,以及身处消费主义时代的不自觉和无奈.

国民党老兵晚年重回上海,他迎面撞向的已经不仅仅是两岸的对峙与分裂,而更多的是一个实实在在典型的上海小市民家庭.和《庐山恋》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策略,设置了两个国共老兵在看似隐忍的氛围下有意无意的较量.但是,电影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恩怨,而是往前一步交代了第二代、第三代的生活,完成了对上海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的精彩描绘.中年未婚带着宿命般意味的失败者儿子,精明势利的小市民女婿,第三代娜娜,反映了高速发展的上海或者说中国大陆典型的市民生活景观.

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成为中国大陆飞速发展的表征,也成为电影描绘的当下中国人生活的物资空间和精神场域.浦东、东方明珠、高楼大厦、磁悬浮列车,让回家团圆的老兵恍若隔世,在惊叹上海繁华的同时,也对团圆产生了些许的疏离感.重访时隔60年的小旅馆唤回了些许青春的记忆和团圆的甜蜜与惆怅.电影还设计了老兵从黄浦江码头坐船回台湾这个细节,实际上是为了呼应当时国民党从这里败退坐船离开上海的历史.电影反映的2009年大陆人的全民事业,就是有一套房子.电影敏锐而巧妙地将这一时代表征纳入影片的叙事环节当中,老太太带着台湾老兵爬上高高的尚未交房的黄埔江边的商品房,剧中台词不乏对于地产开发商的揶揄与调侃.时代变了,房子才是这个时代的重心.历史?团圆?都因为时代的变化与飞奔,而显得无力和疏离.

更为鲜明的时代印记是:娜娜的男朋友要去美国了,在经过争吵与动摇之后,娜娜决定和他结婚,这是新一代人的爱情、分离与团圆.影片最后,搬进新房的老夫妻在过节那天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却只有娜娜陪同他们,这才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家庭、分离与团圆的现实问题.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

《团圆》秉承了第六代导演一贯的对宏大叙事的拒绝,一个过去的镜头都没有,故事完全在现代都市铺开.对于时代的物化标准具有非常敏锐的嗅觉和巧妙的组织,除了上海现代化光鲜亮丽的一面,电影的镜头深入普通市民的石库门、共用厨房、菜市场以及睡前泡脚的小市民幸福.将历史置放在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当中,这样冷静、客观、近乎纪实、绵密的风格,是之前所有海峡题材电影中浪漫、诗意、商业类型的风格中见所未见的!

电影是历史的影像,但历史却不是电影.时代语境、电影美学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商业、艺术和主旋律在电影中的纠结与杯葛,以及不同代际导演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的差异,造就了30余年来海峡题材电影风格的多样化.这是电影的变化,更是历史的发展本身.在新时代进入第二个十年的今天,海峡两岸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区域政治中,海峡题材电影将迎来新的风格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9.

〔2〕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97.

〔3〕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该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艺术风格和嬗变和海峡方面的电影艺术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电影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论石挥电影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以《我这一辈子》和《关连长》为中心 摘要石挥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他戏路宽广,创作了大量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本文试以自编自导自演的两部电影我这一辈子和关连长出发,对石挥电影的现实主义艺术.

2、 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创作经验和 摘要近年来,韩国出现了一批取材于社会时事与热点事件、极具批判性又深受观众欢迎与喜爱的电影作品 此类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也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对中国电影市场同类题材电影的缺.

3、 北大荒版画艺术风格 顾华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是木刻版画的发源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现代版画将西方技艺与东方人文精神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

4、 艺术风格类型系统的初步建构 摘要艺术世界纷繁复杂,艺术风格类型丰富多样 作为一种类型学现象,风格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体 艺术风格类型的审视与区分,应基于不同门类艺术所形成的艺术世界这个大的存在者群基础之上,在比较不同艺术风格个体的.

5、 中国四代油画家的风格嬗变分析 摘要油画作为非中国本土的画科,从进入中国艺术视野开始就不断地随着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变迁而变化 虽然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是作为从20世纪开始中国变革发展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延承着每一时期的特色,代.

6、 数字媒体艺术 和嬗变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 数字化媒体是人类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艺术家的创意,更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强力带动了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