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选择的力量论文 选择论文题目的意义 毕业论文老师该怎么选择 国贸专业论文题目选择 选择的艺术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兰州商学院 毕业设计电机选择

选择类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好逑传》选择问窥其创作时代兼和《型世言》《品花宝鉴》比较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选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1

从《好逑传》选择问窥其创作时代兼和《型世言》《品花宝鉴》比较,本文是关于选择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品花宝鉴》和《型世言》和《好逑传》相关论文范例.

胡振远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摘 要 押作为一部优秀的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创作时代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该书创作于明代,有些学者认为《好逑传》成书于清初.一个时代的语料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点,根据学者关于近代汉语选择问的定义和分类,将《好逑传》选择问分为并列选择问与正反选择问两类进行定性分析和计量研究,全面总结《好逑传》选择问特点.在统计分析《好逑传》选择问次数和频率的基础上,比较《好逑传》选择问与明末语料《型世言》和清末语料《品花宝鉴》的选择问,发现《好逑传》并列选择问在继承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列选择问特点的基础上,其特点与《型世言》与《品花宝鉴》并列选择问特点都有相近之处,更接近于《品花宝鉴》并列选择问的特点;《好逑传》正反选择问具有明清时期正反问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型世言》和《品花宝鉴》正反选择问的特点,《好逑传》成书于清初的观点较为可信.

关键词:《好逑传》;并列选择问;正反选择问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6)01-0062-03

收稿日期:2015-10-28

作者简介:胡振远,男,甘肃环县人,硕士,助教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是我国明清之际出现的一部较为优秀的才子佳人小说,原书署名为明教中人编次,全书十八回[1],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将《好逑传》置于“明之人情小说”中论述,丁平平《〈好逑传〉对才子佳人模式的继承与突破》认为《好逑传》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型世言》是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话本小说集,作者陆人龙,该书提供的大量语料成为研究明代汉语的有力资据.《品花宝鉴》是清末长篇白话小说,清代陈森所写的一部描写优伶戏子生活的狭邪小说,共六十回,反映清代的语言特点.

蒋绍愚和曹广顺在《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中给选择问句下的定义是“并列选择问是并列几个提问项目,让回答者选择一种进行回答,若选择项目是一件事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则为正反选择问.”蒋绍愚和曹广顺将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都归入选择问句,将选择问句称为并列选择问句,将正反问句称为“正反选择问句”,该书对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时期的并列选择问句和正反选择问句进行了总结和评述[3].根据蒋绍愚和曹广顺对选择问句的定义与分法,本文将《好逑传》的选择问句分为并列选择问和正反选择问进行分析与计量,证明《好逑传》成书于清初的观点较为可信.

一、并列选择问

蒋紹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认为宋元明清时期并列选择问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A,B”式、“A+语气词,B+语气词”式、“关联词+A(+语气词),关联词+B(+语气词)”.同时蒋紹愚、曹广顺从连接词和句末语气词的角度总结了宋元明清时期并列选择问的两个特点:一是宋代禅宗文献连接词“为、为是、为复、为当”出现频率较高,连接词“还是”在南宋时期也用于选择问,元明以后连接词“是”成为选择问句的主要连接词,此外还有“共” “和” “却” “或” “或是”等其他连词;二是宋元明时期选择问中的语气词有“也、那、呵、哩、邪(耶)”等,其中“也、邪(耶)”在宋代很常见,“那”在元明以后很常见,“呢”在清代很常见,《西游记》的选择问不带句末语气词,宋代禅宗语录与《元曲选》并列选择问大多也不带语气词,《儿女英雄传》过半并列选择问带语气词[3]458-460.

袁宾《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也将正反问归入选择问,该书重点讨论了选择问的两种句式:“是(还是)”字句和“可”字句.“还”用作选择问的记号出现于晚唐五代,“还是”在宋代已经用作选择问记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代替“为”变成选择问的记号[4].

祝敏彻《近代汉语句法史稿》认为选择问句经常用“抑” “不知” “还是” “呢”等词语来帮助提问[5].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将选择问句分成两类:一类是用语气助词的选择问句,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用例,所用语气助词不同;一类是唐代以后出现的不用语气助词的选择问.这两类选择疑问句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用例[6].

盛晓楠《〈型世言〉疑问句研究》认为《型世言》选择问共有五类句式:是……,还是?是……,是?……,……?还是……,……?……?……抑?[7]

罗雯《〈品花宝鉴〉疑问句研究》一文认为《品花宝鉴》选择问形式分为有关联词标志和没有关联词标志两大类.有关联词标志的选择问主要有“还是……还是” “是……还是” “或是……或是”标志的三类选择问,有时关联词与句末语气词“呢”配合使用;没有关联词标志的选择问句中出现语气词“呢” [8].

《好逑传》并列选择问共有六类句式,都有关联词标志,共出现14次.《好逑传》并列选择问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保留了先秦两汉的选择问句式“孰……孰……”,也保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择问句式“为……为……”,此外元明以后选择问连接词“或者”出现1次,上古汉语遗留的语气词“乎”出现2次,没有出现元明清时代选择问常出现的语气词.同时《好逑传》与时代相近语料选择问具有相同的特点,《好逑传》中出现了《型世言》中“是……,是……?格式,也出现了《品花宝鉴》中“还是……还是”格式,还有《型世言》和《品花宝鉴》共有的格式“是……还是……”.

1.《好逑传》保留的古代汉语选择问句式共出现2次,其中“孰……孰……”出现1次,

“为……为……”出现1次,“为”标记的选择问还带有语气词“乎”.

例(1)老先生金玉之言,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然礼有贬之轻,而伸之重者.如老先生今日,俱幽赐一言,即成百年秦晋之好,孰重孰轻[1]160?

例(2)请问还是为公乎,为私乎?窃为三大人不取也[1]164.

例(1)连接词“孰”后面接形容词,例(2)连接词“为”后面接名词.

2.《好逑传》连接词“或者……”标记的选择问出现1次.

例(3)将他暗害了,或者是一时得了暴病睡倒了[1]130?

例(3)连接词“或者”连接两个分句.

3.《好逑传》“是……是……”选择问句式共出现3次,“是+形容词”出现1次,“是+动词”出现2次.

例(4)报条是真是假[1]58?

例(5)今日却弄出一场大祸来了,不知是死是生[1]8?

例(6)明珠重宝,不知是卖,不知是送[1]43?

例(5)(6)选择问用词语“不知”帮助提问.

4.《好逑传》“还是……还是……”选择问句式共出现6次,其中“还是……还是……还是……”出现1次.

例(7)还是明明叫人打他,还是暗暗叫人去杀他[1]60?

例(8)你还是同人逃走,还是被人拐去[1]99?

例(9)你遇见他二人时,还是吃酒,还是说话,还是厮闹[1]153?

连接词“还是”可以连接短语,也可以连接分句.

5.《好逑传》“是……还是……”选择问句式共出现2次.

例(10)你来端的是为老爷的事,还是为小姐的事[1]128?

例(11)这证见是你自己情愿做的,还是他四人强你做的[1]152?

连接词“是”和“还是”可以连接短语,也可以连接分句.

依据蒋紹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的观点“元明以后连接词‘是’成为选择问的主要连接词,此外还有‘或’ ‘或是’等‘或’系连接词.”《好逑传》出现了连接词“或者”反映该书选择问具有元明以后作品选择问的特点,但连接词“是”还不是主要连接词,明末或清初正是“是”成为主要连接词的过渡时期,《好逑传》成书于明末或清初的观点较为可信.

从《好逑传》选择问的计量可以看出,《好逑传》与《型世言》共有的“是……,是……?选择问句式出现3次,占《好逑传》选择问句比例为21.4%;《好逑传》与《品花宝鉴》共有的“还是……还是”选择问句式出现6次,占《好逑传》选择问句比例为42.9%,《好逑传》选择问句式特点更接近于清代语料《品花宝鉴》.

二、正反选择问

蒋紹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将正反问句称为“正反选择问句”,认为宋元明清时期正反选择问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VP+否定词”和“VP+否定词+VP”是这一时期正反选择问的基本形式,其中“VP+否定词”是古汉语遗留形式,VP+否定词+VP是宋元明清时期占优势地位的正反选择问;二是“疑问副词+VP+否定词/语气词”格式以“可”字句为主,元代以后“可”后动词增多,“可VP么”成为明清时期带语气词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可VP否/没有”式,清代文献还出现了“可VP不VP”的新形式[3]472-476.

袁宾《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将正反问归入选择问进行分析,认为“还”用作正反问记号出现于晚唐五代,袁宾分析了四类正反问句式:第一类“还……以(已)否?”正反问产生于唐代,元明以后从口语中逐渐消失;第二类“还……?”正反问主要用于唐五代与宋代,前两类正反问都由副词“还”构成;第三类是由副词“可”构成的可字句出现于唐代,在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可”表示推度询问时,用于正反问,句末一般加语气词“么”或否定词“否”和“没有”,也可以不带语气词;第四类是《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可VP不VP?”正反问句式[4]545-559.

袁宾《近代汉语概论》分析了与正反问相关的三类疑问句式:一是由疑问副词“还”和句尾否定词共同构成的“还……以(已)否?”正反问,这种句式在元代以后的白话著作中逐渐消失;二是“还……(么)”正反问,元代以后很少见到这种句式;三是由疑问副词“可”构成的正反问在唐五代文献中已经出现,元代以后用例逐渐变多[9]224-228.

祝敏彻《近代汉语句法史稿》认为正反问在宋代以前很少使用,主要有六种不同的格式: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否定重叠式,动补结构的肯定、否定重叠式,状心结构的肯定、否定重叠式,省略肯定一面的正反问,省略否定一面的正反问,省略否定一面的动词同时保留否定词的正反问[5]203-205.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认为古代汉语没有正反问,隋唐时开始出现,太田辰夫将正反问分为四种:V不V、VO不VO、VO不/没V与有/曾+否+名词[6]369-372.

盛晓楠《〈型世言〉疑问句研究》认为《型世言》正反问有三类:VP不VP、VP+否定副词与可VP[7]12-14.

罗雯《〈品花宝鉴〉疑问句研究》认为《品花宝鉴》正反问主要有“可+VP” “ VP+否定词” “ VP+否定词+VP”与“是……不是”四种类型[8]19-22.

《好逑传》正反问共出现5次,主要格式动词或形容词肯定否定重叠式出现4次,印证了蒋绍愚、曹广顺关于明清时期“VP+否定词+VP”正反问占优势地位的观点,此外古汉语遗留正反问句式“VP+否定词”出现1次.

1.《好逑传》正反问句式“VP+(也)+不+VP+(也)”出现4次,语气词“也”出现说明《好逑传》保留古汉语正反问的特点.

例(12)尊兄试思之,可不可也[1]160?

例(13)敢击鼓求老先生判断,看此事冤也不冤[1]56?

例(14)并仰观老先生公也不公[1]56?

例(15)你道此计好不好[1]133?

例(12)、例(13)“可”和“冤”是动词,第一个动词后或句末可以出现语气词“也”,例(14)例(15) “公”和“好”是形容词,第一个形容词后可以出现语气词“也”,但句末没有出现语气词.

2.《好逑传》古汉语遗留的正反问句式“动补结构+否定词”出现1次.

例(16)不识公子以为然否[1]81?

例(16)省去了否定一面的形容词“然”,保留否定一面的否定副词“否”,“否”是古汉语否定词在《好逑传》的存留.

《好逑传》正反问句式在继承古汉语正反问特点的同时,仍然以明清时期正反选择问主要句式“VP不VP”为主,占正反问的比例为80%,同时《好逑传》正反问具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出现《型世言》和《品花宝鉴》中的“可VP”正反问句式,也没有出现清代文献正反问的新形式“可VP不VP”,更没有出现《品花宝鉴》正反问句式“是……不是”.

参考文献:

[1] 名教中人.好逑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1.

[2] 丁平平.《好逑传》对才子佳人模式的继承与突破[J].安康学院学报,2013(1):73.

[3] 蒋紹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47.

[4] 袁宾,徐时仪.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545-559.

[5] 祝敏彻.近代汉语句法史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202-203.

[6]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0-371.

[7] 盛晓楠.《型世言》疑问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16.

[8] 罗雯.《品花宝鉴》疑问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22-23.

[9] 袁宾.近代汉语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24-228.

此文结论,这是适合《品花宝鉴》和《型世言》和《好逑传》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选择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选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悟空传》和《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的横向艺术美学批评 【摘要】本文通过将悟空传与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的对比,分析了其文学性和艺术性方面的优缺点,在故事框架的搭建上,前者的逻辑性不够强,但是新颖性比较高,细节方面的创意值得欣赏;在艺术性的表达方面,前者不够有.

2、 《苏东坡传》序 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 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 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

3、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以《南柯太守传》、《枕中记》为例 摘要唐传奇在继承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唐朝时代文化特色,实现了小说由描写神仙鬼怪到人士传奇的转变 唐传奇中以“梦”来讲述人事故事的一类题材小说被称为托梦文学,他们大.

4、 沙博理翻译风格基于文本《水浒传》 摘要美国著名汉学家西里尔伯奇曾说“旧译本只是将水浒传部分地带给了西方,而沙博理的成就要比原来的译本优秀三倍 他的中文知识使这个译本更加准确、直截了当,而它易懂的英文也比旧本更加优美得体 &.

5、 深度翻译视角下的隐语以《水浒传》法译本为例 【摘要】隐语,作为一种民俗语言形态,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遁词隐意,渗透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多层次生活中,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将其外译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

6、 《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阅读分享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想起另外一件事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 一般情况下,联想可以分为事实联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