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日语论文流行语 中学生校园流行语开题报告 流行语开题报告 中日流行语对比日语论文 英语流行语参考文献

流行语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和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动因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流行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8

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动因,该文是关于流行语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网络流行语和流行动因和方言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摘 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激增,以各种方式各个视角迅速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调侃增添了很多乐趣,究其来源,部分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方言不无关系.本文就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动因进行了相关探讨.流行语的出现适应了网络时代人们宣泄压力的需要,网络流行语中有违反现代汉语规则的部分,但是大部分的流行语尤其是方言类网络流行语对于展示汉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流行动因;语言学;经济原则

作者简介:杨慧琪(1995.1-),女,汉族,青岛大学(硕士在读)2017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2

引言:

自然语言的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语音、词汇和语法.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发展的一个方面就在于本着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吸收部分语音、词汇或者语法的形式,形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语文化,流行于大街小巷,被大家广泛应用,接地气而又极富趣味性.

流行语基本上发源于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本文在综合以往方言类流行语的研究成果后,为方言类流行语的方言来源寻找理据.同时对流行动因进行探讨.由此发现除了方言类流行语的产生与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和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有很大关联.

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汉民族共同语的分支,较之普通话承载了更多古汉语信息和文化蕴涵,且不同的方言区的地理方言特色与文化也有很大差别,流行语在吸收方言的基础上将方言用一种新的方式呈献给大众,未尝不是一场展示多样性文化的饕餮盛宴.而在这场盛宴中,方言类流行语兴起的原动力,流行方式,传播速度等,都是值得探讨和赏析的.

方言类流行语的出现有其理据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其一是汉语的语言特征致使其多变性的存在,其二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语言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语言学方面

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总是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层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自成系统,而方言不能用书面语来表达,所以语音对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影响非常重要.在语义方面,方言类流行语在方言的基础上往往对感彩加以扩大或者深化,表达出更丰富的感情.语言总是朝着经济省力的方向发展,都有着由繁到简的过程,所以就有了语流音变中的连读和吞音来舒缓语气,尽量做到简洁省力.以下对语音系统、语义系统和语言的经济省力原则作简要说明.

(一)语音系统

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语音方面.[1]各个地区的方言自成体系,有其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也总是最容易从语音上直观的区分南北方言,比如我们总是说东北人比较豪爽所以才有了“贼敞亮”等有东北方言特色的流行语,有些南方方言“n”“l”不分,“h”“f”不分,也出现了“蓝瘦香菇”“菇凉”等的南方语音特色的方言类流行语.我们按照传统意义上分为七大方言区,各个方言区的发展程度不均匀,在语音上差异显著,流行语吸收方言的语音,也是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流行语对方言的吸收运用总是先吸收其语音,或直接运用或为其另造新词,使其符合使用群体的求异心理,使大众获得新鲜感.

(二)语义系统

语义系统方面主要指借用方言词汇来表示的语义及其效果方面产生的特殊变化.“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动因是底层语义内涵紧缩和上层语义使用域扩大,流行之初表现为择义流行.语义泛化和语词流行一样,都是流行的表现形式.”正如方言词汇在被流行语吸收的过程中,往往有些在方言中是贬义的词汇被吸收后,有了褒义或中性的成分,贬义的使用域便减少,大多表示玩笑或调侃的意味.比如“瘪三”“小混混”等,原先存在于上海话中,表贬义,一般都是骂人的脏话,而在其流星语化的过程中,贬义减少,有了更多玩笑甚至戏谑的成分,甚至有些时候妈妈们称自己的孩子为“小赤佬”时,又带有了喜爱的成分.其感彩的变化,适用对象的扩大,促进了其流行进程,保证了人们轻松愉快的交谈过程.[2]方言类网络流行语对于词义的吸收多半有着感彩的变化,由贬义变为中性或者褒义,更添玩笑的成分.

(三)语言的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是人们在使用和发展语言的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3]语言交际的省力原则就是说话人在传达其话语的中心思想时,会做到尽量简洁省力,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就不用两句话,能少说两个字就不多说两个字.基于语言交际的省力原则,网络流行语在其发展中得其精华,像方言中的一些词汇,比如由于连读或吞音造成的语流音变就很好地诠释了语言的省力性原则,像“不要”由于连读或者吞音读成“表”,“这样子”由于连读和吞音读成“酱紫”,如此种种都是语言省力性原则的直接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人类语言的运用存在着经济学中效益最大化的驱动原理.

二、社会方面

(一)社会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是人们交际时代性的象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源远流长,各地区的方言文化历史悠久,地区方言以流行语为媒介进入大众的生活,是在新时代下新媒体的推动下进行的.方言类流行语自进入大众视野后由于其别致生动的表述引起大家的注意,深获群众喜爱,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时代的发展下,人们也通过求新求异的流行语缓解自身压力,所以方言类网络流行语以其幽默谐趣的风格生成了轻松幽默的表达.

(二)社会心理

方言类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表达形式走上语言的大舞台,迅速吸引人们注意,人们乐于用新颖有趣的词汇表达更加丰富的感情,新兴的方言类网络流行语满足了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达到了标新立异的效果.同时,方言具有拉近彼此距离的作用,在他乡有着共同方言的两人会觉得异常亲切,方言类网络流行语在诙谐有趣的同时,也能够拉近彼此距离.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动因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方言类网络流行语是运用于虚拟言语社区的语言变体.近年来,各地的方言保护计划迅速兴起,大家也越来越重视方言的力量.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方言类流行语的兴起和传播,方言类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方言保护的方式,只是有些流行语终究是作为生活的调剂,而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或者长久流传.但是,方言类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宣泄压力的需要,方言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方言类网络流行语对于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重要意义,为汉语的方言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语料.如今,方言类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流行语发展的一种趋势,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避免不雅观的网络流行语,如何规范网络流行语等的问题.面对方言类网络流行语应该采取包容悦纳的态度,在肯定它的同时,应该对方言类网络流行语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合理使用,并且得到良性发展.

注释:

[1]王世凯, 代丽新, 张宝利.方言词流行的语义功能动因:对方言词流行语“大佬”的考察[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5 (3) :32-34.

[2]孟慧娟.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方式及相关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4(33),103-105+122.

[3]李黎.基于省力原则的网络语言研究[J].语言文学研究.2011.

参考文献:

[1]黄光芳、梁露茜.地域方言对谐音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影响[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 (32).06.104-108.

[2]黄景湖.汉语方言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3]李黎.基于省力原则的网络语言研究[J].语言文学研究.2011.

[4]孟慧娟.汉语方言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方式及相关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4(33),103-105+122

[5]王世凯, 代丽新, 张宝利.方言词流行的语义功能动因:对方言词流行语“大佬”的考察[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5 (3) :32-34.

[6]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语文出版社.2001.

[7]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归纳上文:本文是关于经典流行语专业范文可作为网络流行语和流行动因和方言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流行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网络集合行为的动因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 1 背景马克思主义认为,大众传媒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 大众传媒在历史发展的最开始,便与统治阶级紧密联系 在“第一媒介”时代,媒介准入高,统治阶级和精英阶层把控着大众.

2、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和特点探究 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猛,与此同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受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 研究网络流行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构.

3、 从语言变异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 刘丹妮/哈尔滨师范大学摘 要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源于网络的进步发展,是人们进行网络交际时,为适应网络环境而使用的语言,它区别于传统语言,却又是从传统语言中衍生出来的,是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变体我们称为.

4、 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摘要文章在跨文化视角下分析了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及方法,通过对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达到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汉语;网络流行语;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 2文献标识码C文章.

5、 网络流行语的理性和任性 【新闻背景】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 尽管它一面世,就充.

6、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网民媒介素养基于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分析视角 摘要网络高度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使网民同时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解读者,网络流行语的兴起便是重要体现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采取积极手段提升青年网民的媒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