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有关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道德的力量论文 道德经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经读后感参考文献 道德经的论文 参考文献道德经 写一篇道德经论文 1992年花莲师院道德教育论文集

道德经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幸福在哪里?《道德经》漫谈之十六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道德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8

幸福在哪里?《道德经》漫谈之十六,本文是道德经方面论文范本跟幸福在哪里和《道德经》和漫谈类硕士论文范文.

文/大路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盲”,指看东西模糊.“聋”是指听不清楚.爽,是差错的意思.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杂的音调使人听觉不敏,饮食过于富足,使人食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精神狂乱,稀有的货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安饱而放纵自己的,所要丢弃“那个”(为目)保持“这个”(为腹).

这一章谈的是幸福与的问题.

人有三样宝

黄老之学认为,人的感官之所以能发挥功能,根源是体内的五脏精气在起作用,五官内通五脏,眼通肝,耳通肾,口通脾,鼻通肺,舌通心.精气不足则感官能力衰减,因此,我们人老了以后,眼花耳聋,吃什么东西都觉得不如年轻时候有味道,实际不是东西变了,而是自己的机能退化了.

因此,《庄子》中有“混沌凿七窍”的寓言——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人的精气本来完足,人随着自己的成长,感官日益开通,精气就会被逐渐消耗掉,生命进而走向衰亡.

后来的道家把这种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东汉时期著名道家人物魏伯阳在他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中写道: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道家修炼学和中医学认为,人有三宝,就是精、气、神.耳是精之窍,耳追逐声音享受,使精随声耗散了;眼睛是神之窍,常人追逐视觉享受,使人的神跟着色耗散了;口是气之窍,所谓“口开神气散”,常人多言语则会使气跟着言语耗散,所以说言多伤气.耳目口三者都闭合,则人的精神内固,元神就悠游于中的境界了.

而我们常人要工作要生活要学习,不可能像古代隐居修真的人这样“耳目闭塞勿通”,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看看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对话——

孔子最欣赏的学生颜回问老师关于“仁”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主要是要管住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颜回希望老师再说具体一些,于是孔子说出了著名的“四非四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可见,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是什么也不能看、什么也不能听、什么也不能说,而是按照礼的标准,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来严格管束自己,让礼由外而达于内,使礼从内心树立起来,处处都合乎礼的要求,就能达到儒家推崇的“仁”的境界.如果从佛家的道理来讲,就是守礼类似持戒,戒行精严就会达到定的境界,这时便能“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念”(于念而不念)、“无相”(于相而离相)、“无住”(念念不住)的境地,也就避免了贪图视觉、听觉和味觉享受造成的真气过度损耗.当然,这不是懂了道理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真正通过按照传统修身的道理方法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的.

从见猎心喜说起

再谈谈“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对先民来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没有保障,狼虫虎豹经常出没伤人,野猪獾子不断祸害庄稼,打猎既是获取食品的一种手段,也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自为行动,而且通过打猎还能培养全民的尚武精神,提高抵御外侮、保国卫家的本领,所以在古代从帝王到百姓都有打猎的风尚.

北宋时著名思想家程朱理学的创立者之一的程颢曾经说,自己十六七岁的时候,非常喜爱打猎.后来他集中心思研究学问,便没有时间去打猎了.有一次,他对友人说:“打猎的爱好我今后没有啦!”大学者周敦颐听到了这话,对他说:“千万不要说得那么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爱打猎,而是把这种心思隐埋起来罢了.说不定哪一天这种心思萌发起来,你还是会像年轻时一样,又想去打猎了.”

果然十二年后,程颢有一次在田野里见人打猎,顿时来了打猎的瘾,有些按捺不住了.

这就是程圣人“见猎心喜”的典故.

其实,人类是从动物界发展进化来的,原始人本来就是靠渔猎为生的,当时的人类习性沉淀在了这个物种的内心深处,钓鱼打猎就是这种习性的表现,然而凡事必须有度,尤其是以杀戮为主要内容的狩猎行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狩猎这种紧张刺激的状况下,内分泌会发展巨大的变化,多巴胺、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出来,对这些激素分泌时的刺激感产生了依赖的人,就会形成人格上的暴力和侵略倾向,而且这类激素频繁大量分泌,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年轻时好勇斗狠的人,不是因此遭遇横事,就是刚过中年就衰颓不堪.因此,黄元吉先生说:“逞驰骋田猎时,即暴戾性天之时,其身狂,其心亦狂.太上所以有‘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之戒也.”

对现代人来说,狩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普通百姓想驰骋畋猎也不可能了.但这种暴力杀戮的爱好却始终未绝,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许多年轻人热衷的暴力类电子游戏,玩起来很刺激,但伤害的是自己的心性,而且会影响到自己的后代,人们对幼儿园里有的孩子那么小就出现明显的暴力倾向大惑不解,其实他们的行为不过是家长的影子而已,戒除之心,不可不慎!

眼睛和肚子

这一章的最后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腹与目,彼与此,乍看很简单,琢磨起来真是意味无穷.

生活中贪吃的人吃去自助餐厅吃饭,总是盛得满满的,完全超过自己的饭量,还是不肯罢手,最后要么弄得自己腹中胀满,要么浪费许多食物,我们常称这类人“眼大肚子小”. 有人说,“为腹不为目”含义不好理解,我觉得从这句民间谚语中就能领会老子这句话的神韵,求生存是人的本能,人要生存不可能离开物质,人懂得积蓄物质财富,是人类智力发达的表现,然而这种求生存的本能如果过度发展,就成了对物的贪婪,对的放纵.

人的生存所需的物质是很有限的,但人如果不能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生活,对加以节制,就会成为的奴隶.

欧洲的哲学家叔本华说:“幸福不过是的暂时停止,”这话未免有些悲观颓废.

马克思提出的“异化”理论最为精辟,他认为,人类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而现实中人却不是这样的,就是因为人被“异化”了,人通过劳动创造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结果变成这些产品成为一种力量,反过来统治人了.

马克思认为,人要摆脱这种“异化”,实现自由自觉的人类本质,必须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中国的古人则认为,要通过人的心性修持、道德提升才能实现.

两者一外一内,如果能够有机结合,或许就可以造就我们翘首期盼的大同世界吧!要获得幸福,看来还是要从自心开始,从理智对待起步,自觉觉他,共同朝着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走.

编辑/ 书含

该文汇总,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幸福在哪里和《道德经》和漫谈方面的道德经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道德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道德经》漫谈之十四(上)不可思议的一 文 大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

2、 《道德经》是怎样的一部经典? 道德经,春秋时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为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 道教尊其为“道祖”,即“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 道德经.

3、 伦敦地铁口写着《道德经》 2018 年1 月1 日,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在伦敦欧维尔地铁站出口,出现了一块醒目的记事白板,白板上秀丽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路过的行人 白板上写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

4、 《道德经》里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 老子著五千言,距今两千四五百年,其间注释、疏解、立说,不可胜数 然而同时一书,有人看来是争权夺势,设陷布险的政治秘笈;而有人看来却是清净自在,无为逍遥的出世宝典;有人看来是诡谲某策,决定胜败的武学兵书.

5、 《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化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10 077摘要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主流 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译者创作出了.

6、 《道德经》:德行天下,道传万家 子不语慢,才能保持生机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 ”人不能妄动妄作 许多人忙碌了一辈子,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