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有关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道德的力量论文 道德经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经读后感参考文献 道德经的论文 参考文献道德经 写一篇道德经论文 1992年花莲师院道德教育论文集

道德经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化原因探析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道德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4

《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化原因探析,本文是关于道德经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与《道德经》和多样化和文本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a.2018.10.077

摘 要《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主流.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译者创作出了多样化的《道德经》英译文本.本文认为《道德经》英译文本的多样性受著作原文因素、译者因素、受众需求、社会背景等影响,因而出现了多样化的英译文本,体现了不同译者对文化的不同解读,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研究《道德经》英文译本多样性的原因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道德经》的理解,并且对《道德经》英语翻译意义深刻.

关键词《道德经》英文译本多样化原因

1《道德经》英译的历史发展

1.1 东方殖民时期的《道德经》早期英译

1.1.1 东方殖民与《道德经》早期英译的历史背景

《道德经》的英译是随着中西文化交流而发展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6 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欧洲国家的东方殖民之路.1517 年,葡萄牙人闯入了广州、澳门成立了奥苏会学校.17到18世纪,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来到中国进行殖民统治.1685 年,清政府宣布开海贸易,中西经济往来十分频繁.此外,罗马教皇积极向东方扩展,利玛窦在中国传教,为减少文化差异,采取归化翻译的策略,在中国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技著作,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在18 到19 世纪,西方国家大肆侵略中国,并用英文翻译了《道德经》.理雅各信仰基督教,是基督教的传教士,具有忠诚的基督教信仰,习惯从宗教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宗教色彩明显.理雅各在上学时熟练掌握了哲学、数学及多种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宗教视域,尊重并接受异质事物.理雅各的传教阅历十分丰富,在国外的经历开阔了他原有的视域,在接触中国文化之后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和独特性,产生了融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思想.再者,理雅各从传教士的职责和身份来看待中国文化,翻译《道德经》的目的是让更多传教士了解中国的文化,从而通过文化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1.1.2 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

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具有丰厚翻译的特征,在翻译之前对《道德经》进行了长篇的介绍,并在翻译之后做了丰富的注解.理雅各采取了异化翻译的方法,保留了汉语的文化特质,采用音译方法,突出译文的异化特征.这种翻译方法能够使读者从文化角度认识《道德经》,理解《道德经》的内涵.此外,理雅各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了来自原文的言说方式和《道德经》中的修辞及形象.最后,理雅各在《道德经》翻译过程中融入了基督教思想,将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经》的内容相整合.

1.2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道德经》中期英译

1.2.1《道德经》中期英译的社会历史背景

《道德经》的中期翻译以凸显本来意义为主要特征.19世纪之后,科技发展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将教育从宗教中解脱出来,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人们带来了飞机、电话、火车、空间飞行器、计算机等科技创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社会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然而,19 世纪到20 世纪科技的发展虽然促进了思想自由,也引发了资产阶级压榨、通货膨胀、战争、贫困、事业等诸多社会问题,享乐主义思想开始滋生蔓延.与此同时,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看到科技对社会的消极作用,加快了悲观主义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道德经》的翻译目的是借助东方文明照亮西方社会.

1.2.2 韦利的《道德经》英译

韦利是犹太后裔,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极端排外势力的打击,这使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反动以及人性的丑恶和愚昧.因此,他坚定地追随人文主义思想,十分向往雅典生活.这一经历为他接受并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条件,他十分尊重异域文明,并且擅长古典文学,具有很强的审美感知力以及丰富的文化、语言知识,能够真正了解经典作品.韦利为人正直,敢于突破陈规陋习,坚持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翻译作品,翻译作品的品质较高.同时,他的读者意识较强,能够根据不同读者群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普通读者,译文简单易懂,没有翻译腔调;对于专家读者,翻译过程中会添加附录和注释,便于深入研究.从翻译方法上来讲,韦利经常采用历史性翻译和文字性翻译并用的方法,既能够表明文本的最初含义,又能够展示文本的重要意义.

1.3 战后多极化的《道德经》近期英译

1.3.1《道德经》近期英译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战之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文化多样性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不断壮大,国家之间的文化合作与经济合作十分频繁.并且,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世界各国开始正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积极参与到世界文化构建和交流之中,《道德经》的翻译进入新世纪.

1.3.2 韩禄伯的《道德经》英译

美国达慕斯大学的宗教学教授韩禄伯从文献学角度对《道德经》的时代、版本、流传、译文等方面进行研究,创作出《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分章问题》《马王堆本〈老子〉的异体字》等专著,与此同时,他从哲学角度对《道德经》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老子思想进行解析.韩禄伯精通汉语,获得了中国语言与文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多次到中国参加语言教学工作.因此,韩禄伯有机会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对《道德经》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韩禄伯的学识使得他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客观对待《道德经》原文,科学甄别并摒弃不符合《道德经》原文的翻译和诠释.另外,他曾从事宗教研究,热衷于道教和佛教研究,能够从宗教角度出发对《道德经》进行解释和翻译.

2《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性的原因

2.1 原文因素

2.1.1 老子思想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再现,然而很多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味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没有将内容与老子思想进行联系,导致译文与老子思想内涵相脱节.另外,不同读者对老子思想有着不同的看法,翻译者通常根据自己的见解来翻译《道德经》.

2.1.2 文本选择

《道德经》翻译需要了解其起源和发展,然而《道德经》的起源和创作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翻译者经常使用不同注释和解释.再者,翻译者在翻译之前通常需要选择一定的文本进行翻译,而《道德经》的版本较多,不同的版本会产生不同的英译文本,导致英文译本多种多样.

2.1.3 语言特点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性较大,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和翻译难度较大,中国人在阅读《道德经》时极易产生困惑.英语与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阅读《道德经》的难度更大.古代汉语词汇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一个字符可能拥有多个发音或多种意思,如果对字符的理解不准确,则很容易造成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误解.古汉语中不存在印欧语系,外国人很难理解晦涩难懂的古汉语语法,并且容易产生歧义.

2.1.4 文体特征

老子用隐喻诗的风格创作了《道德经》,句子简短,意义深刻.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很难翻译出《道德经》的实质思想和语言风格.《道德经》的语言十分简洁,老子用极少的语言揭示了道的内涵,而翻译者无法用同等简短的英语句子完全阐释道的实质.《道德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类比、重复、古谚语的使用、韵律、对称等增强了《道德经》的抽象性,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体现修辞手法而采用了多样化的翻译方式,导致《道德经》英文译本的多样性.

2.2 译者影响

翻译者对《道德经》译本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翻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方法,因此《道德经》的译本也多种多样.具体来讲,翻译者对《道德经》英文译本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解读、对读者的思考、指导翻译策略等方面.

2.2.1 个人解读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会从主观态度出发对《道德经》进行翻译,翻译者的观点和品味会影响译文.不同的翻译者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对《道德经》进行解析,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化解读,进而产生不同的译文版本.

2.2.2 翻译策略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指导翻译策略,从而产生不同的翻译方法,导致《道德经》英文译本的多样性.有些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策略,而有些翻译者则采取异化策略,这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产生不同的《道德经》译文版本.

2.2.3 翻译目的

翻译目的是译本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多数翻译者的目的都是通过对《道德经》的翻译传播中国文化,然而《道德经》的翻译还需要考虑译文的交际目的和译文的特殊使用方法.翻译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道德经》翻译的具体目的,而不同的翻译目的产生不同的英文译本.

2.3 受众需求

译文读者是《道德经》英文译本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英文译本的评判者和欣赏者.读者对译文的评价直接决定了《道德经》英文译本的质量,因此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视读者需求,根据读者的文化习俗、思想认知等对《道德经》进行翻译.例如,辜正坤将《道德经》中的“象帝”翻译为“God”符合西方的思想认知,便于外国读者的理解.

上文汇总:此文为关于对写作《道德经》和多样化和文本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道德经本科毕业论文道德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经熊《道德经》英译的文化资本重构 【摘 要】1939年,著名法学家吴经熊主动译介并发表了老子的道德经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国际知名的法学大师,吴经熊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活动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借助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midd.

2、 《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下) 编者按近期白岩松作客“乌镇文化讲堂”,结合自己的心灵体悟,分享了道德经的文化魅力和诸多启人深思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里的博大智慧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把人分成了几种,“上士闻.

3、 伦敦地铁口写着《道德经》 2018 年1 月1 日,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在伦敦欧维尔地铁站出口,出现了一块醒目的记事白板,白板上秀丽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路过的行人 白板上写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

4、 《道德经》里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 老子著五千言,距今两千四五百年,其间注释、疏解、立说,不可胜数 然而同时一书,有人看来是争权夺势,设陷布险的政治秘笈;而有人看来却是清净自在,无为逍遥的出世宝典;有人看来是诡谲某策,决定胜败的武学兵书.

5、 《道德经》:德行天下,道传万家 子不语慢,才能保持生机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 ”人不能妄动妄作 许多人忙碌了一辈子,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