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calis高校学位论文库 高校辅导员学刊 高校辅导员期刊 高校辅导员杂志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开题报告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高校海外论文 高校自建特色论文库 高校师德师风论文 上海高校学术期刊提升计划

高校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数字革命时代高校文学文本阅读境况和教改措施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高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数字革命时代高校文学文本阅读境况和教改措施,本文是关于高校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境况和教改措施和文本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奥·娜·图雷舍娃1 赵雪华2

【摘 要】数字革命时代阅读危机和文学被“去神话化”的情况下,传统文学教学遇到了挑战,同时这也正是文学教学改革的契机和突破口.一是要探寻文学文本阅读的当代动因;二是将阅读活动细化为多个小型模块融入课堂;三是传统评论式教学模式与当代碎片化阅读模式相结合;四是建立相应的等级制考查与监督体系.总之,在文学教学实践中保留和优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文学教学法 文本阅读 阅读模块 监督体系

作者简介:га Наумовна(著)—кандидат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ук,доцент кафедры зарубеж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Ураль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м.А.М. Горького;赵雪华(译)(197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高校文学史课是一个特别的课程,其特殊性尤其在于它要求学生不仅简单地掌握某个文学发展概念的相关信息(历史分期、流派、体裁、作品名称等),而且还要完成复杂的独立性劳动——阅读作品.阅读是学习文学史的必要方法和考评学生的主要依据.然而,为了维护学生继续学习文学的兴趣,教师经常被迫对学生是否阅读视而不见,因为学生(首先是非语文系学生)根本不阅读.对于教师而言,境况如果不用悲剧性来形容的话,那也是充满了矛盾:教师被迫自我欺骗,同时也助长了不阅读的学生的自我欺骗和考评失真.

学生拒绝阅读的原因显而易见,存在下列因素:

(1)过早确定职业方向和当代年轻人生活普遍节奏快.

(2)阅读是耗能大的活动:文学方向的学生必须要大量阅读文本,所以教师既要求整体上把握文学进程,又要求高质量完成文本阅读.很明显,后者只能通过多次反复精读文本才可实现,但是在当代教学境况下难以实现.

(3)强制型教学机制:在高校文学学习框架下阅读是被强制和被监督的学习活动.从学生角度讲,被迫阅读注定导向实用性动机——通过考评,很遗憾,目前被迫阅读甚至不能作为培养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动机,阅读被偷梁换柱为简单复述的无意义工作.

所以,教师/文学学习的境况对师生而言都充满了矛盾:我们的课程工作量大,强制性高,并且,文学对于非语文系学生来说常常被认为是一门从就业方面看现实意义不明确的课程.双重困境下,教师使用自我欺骗策略以适应环境,而学生使用欺骗策略.

怎么办?强制阅读不仅徒劳无益,也不可能.监督机制的强化只会导致欺骗策略的升级.现在假定如果能够找到一些阅读动因来取代强制阅读,我们可能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类动因可能会源于许多理由.

似乎是文学的有益性会成为这个动因.我们常说,高校文学学习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职场晋升的系列因素之一.文学学习不仅能形成必要的人文知识和必要的职业素养,而且首先它能提升口笔语表达力和理解力.对于人文方向的学生来说阅读正是一种职业实践——感悟世界,“与他人交流的试验田”、“掌握当代生活的超复杂进程和体系的实验学校”[1].建构这类动因时我们可以以普鲁斯特(M.Proust,1871-1922)为例,作家直接把阅读理解能力与职业成功联系在一起;或者以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为例,他认为阅读是人的总体化得以实现的唯一方式;或者以保罗?利科(P.Ricoeur,1913-2005)为例,他将阅读描述为生活所具有的创造性实践;最后,可以以罗兰?巴特(R.Barthes,1915-1980)为例,他论证了聪慧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但是我们是否有必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些关于阅读的现实意义的话语能否有效激发阅读?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是“话语、话语、话语”.再说,这些言论的接受不仅会遇到哈姆雷特的怀疑主义,还会遇到福斯塔夫的虚无主义,福斯塔夫认为“话语只是一阵空气”.“不读比读轻松”的命题使所有口头动因失效.

另一种激发阅读的动因来自于文学史课程教学法上的扬弃:从学习文学发展进程转向“实质性发展阅读技能”[1].维涅季克托娃发表了一篇关于这种文学课教改的文章,她认为当代教师工作首先是使大学各学科面向当代受众.“一方面,重要的是使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经常浏览视频短片和网页的年轻人来说简单易懂、引人入胜;另一方面,有效激励有能力的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发展也很重要.可以将历史-文学课教程进一步细化,模块化和转型,把文学转化为一个内容丰富的普适性‘超文本’——首先是设置与接受主体的个性和经历相应的问题……总之,关于文学的‘大型’叙述——从荷马到波德莱尔——在这种当代境况中未必可行.但一些‘小型的’连续互动的叙述形式无论多么五花八门,它们设计的初衷都是力求将精华理论的严肃与流行文化产品的好客毗连.”[1].

这些小型的文学教学互动形式如下:

(1)“主题公园”——“在某段文学文化中旅行”,比如我们可以把“公园”命名为“古典现实主义时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一些悖论……‘评价错觉’及其建构方式和产生根源不仅在19世纪古典小说被研究,而且也广泛存在于同时代的造型艺术、摄影、剧院、展览会、博物馆、时装、建筑、商务和广告等诸多领域.对巴尔扎克、萨克雷或狄更斯是不是现实主义作家的争论早已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可能会重新评价他们的‘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艺术’与他们同时代人生活世界的相关度,同时对与我们当代生活有多大关联也予以评价……”[1].

(2)“另一个存在潜在吸引力的历史-文学体裁是侦探小说”[1].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文学课转型为“观点侦查课”.维涅季克托娃在这里指的是文学批评中的观点和文学学中的观点,例如,评价错觉可能成为“侦查”对象,因为它会以不同形式存在与现实主义文学中.显而易见,在这种组织方式的课堂上文化方面的观点也能成为“侦查”对象,例如,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中关于女性缺点的观点.可以预料,学生对这种类型的文学史可能会感兴趣,表现出“诠释学式的挑衅”[1].所以我们认为改变强制客体的态度是可能的:他们对探索感兴趣,而不是聆听.

(3)在维涅季克托娃的文章里还有一种可以转变当代受众对文学史的定位的方法——“把文学史当成历史人类学的一种类型”[1],即,尽可能讲授各种文化实践(如:书写和阅读)的历史特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关注焦点由文本创作的历史溯源转移到文本历时理解”.

当然,上述这些面向当代听众的“友好而引人入胜的”文学史转向方式能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但是它们只能对那些在任何教学方式下都可能阅读的学生有效.要知道所有方案的前提是学生一定会阅读文本和独立完成游览、侦查和人类学研究,即,在阅读过程中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文学“感受矢量”.我们能想象到,这些模块教学不要求学生阅读或不强迫阅读,这种做法等同于幻想.我的一些同事采用了类似于“游览”、“侦查”和“人类学研究的”教学法,他们的多年教学经验可证:互动式教学法的新探索不能解决学生不阅读的问题.

除了上述原因,大量学生不阅读的原因还在于数字革命时代读者文化的改变.

法国历史学家沙提埃(Roger Chartier,1945-)提出了读者文化革命的思想[2].欧洲文明史中沙提埃划分了三次阅读革命,每一次都包含了阅读态度和阅读方式的更迭.第一次阅读革命或者与在公元前2-4世纪手稿卷向古抄本的转变有关,或者与中世纪时修道院式阅读模式被经院式阅读模式所取代有关——书的形式的改变、文本解读方式的改变或者文本功能的改变被认为是阅读演变中的转折点,修道院模式中记载的文本被看作是用来保存和记忆,而经院模式中书成为“智力活动的客体和工具”[3].

第二次阅读革命与18-19世纪之交的文化转折相关,它涉及到阅读风格的改变:粗放式阅读取代了集约式阅读,大量文本阅读取代了有限的宗教作品阅读.

研究者将第三次阅读革命与电子传媒时代的开启和后现代主义时代教育和思想危机相关联.这是“文本载体和传播形式领域里的”革命(沙提埃),主要事件就是文本载体由书籍转向了屏幕,它标志着旧有的“阅读秩序”逐渐消失.第三次革命指的是“推荐文本的清单、文本的使用和保存”[3],所以,文本的电子使用方式决定了全新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给读者区分文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它们已经失去了实物和出版形式等区别),也给从整体上理解文本造成了困难:通常情况下,电子阅读是“间断性的”和“碎片化的”阅读(沙提埃),是基于片段的阅读,而不是线性的整体连续性阅读.因此,按照沙提埃的说法,这种阅读方式失去了传统的理解文本含义的阅读宗旨.

但是当代阅读危机不仅仅与文本载体有关,而且也是因为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框架下文学本身“遭遇了极端多元化”[1].昔日的文学成为全面揭露的客体:语言学的、哲学的、特别是文学学方面的阐释.这个“过程”主要表现在20批评中文学不再是被严密论证的生活本源——这是对文学参照性误读的揭示,也是语言对读者意识的暗示机制以及艺术思想是生活的道德本源的揭示[4].维涅季克托娃写到,文学“既不是反映生活规律的镜子,也不是游戏地带、精神绿洲或遣词造句的特定场所,——它只是文化创作的领域之一”[1].“已被当*论所论证的‘矛盾性地位下滑’”[1]首先产生了新神话——昔日的文学功能不复存在.众所周知,这种思想的极端版本反映在“文学之死”的思想体系中,依照该思想理论,文学在数字革命和虚拟信息载体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必然被排挤出当代文明的文化空间.

所以我们是在阅读危机和文学被去神话化的情况下讲授文学.而且,我们的学生,他们的阅读文化与我们根本不同.因而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保留阅读的形式因素,又能把阅读转型为对文本的目的和语义的理解活动.我觉得现在行之有效的一个解决办法是把阅读的单个元素引入课堂,当然不是全部转移,引入的形式最好是能够激发独立阅读.

美国作家海因斯(J.Hynes,1955-)的长篇小说《一个讲师的故事》(The Lecturers Tale,2001)于2004年译介俄罗斯,作家在小说中讲到主人公在反思之后决定将阅读移入课堂.在这部小说奇异的情节中文学拥有一种魔力,它可以残酷地报复语文界的师生,因为他们自私的超解读使阅读变成了“与死人争辩”[5].但是在小说的结局主人公(一个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大学教师)在心灵净化后得到重生:他摆脱了理论的纠缠,热切地相信“所需要的一切”只是作品文本.他“不带教案和文本分析材料”来到教室,全凭记忆去读《大卫?科波菲尔》,而不是讲授.

当然这种乌托邦式的设计在大学课堂上不可能实现,也未必符合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和学生共同阅读的因素或许可以引入课堂.那么以什么形式将这种文本阅读教学法在课堂上实践呢?

第一,传统的评论式阅读.这是降低强制因素的最佳互动方式.我发现,学生对老师分析短文或片段,尤其是文本阅读与分析并行(例如,选取文选,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或者将文本展示在大屏幕上)的教学模式特别感兴趣.这种情景下学生会自动由听众转变成读者,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教师独白和学生直接阅读.有人建议教师最好课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我并不赞成这种做法.最复杂的是文本含义,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文本的同步分析会转化为理解体验.当然,在课堂上积极使用评论式阅读法要求压缩必读作品的数量.

第二,阅读需要有以分数等级制为导向的目标明确的考查体系.例如,我们可以随堂考试,课前把文本材料发给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课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另一个方案:学生从老师指定的范围里自选一个文本).文本是随堂考查的必要条件,规定在2小时内完成考查.

所以,我认为,文学教学中的互动性不仅仅需要历史-文学材料的创新教学模式做保障,传统的文学史教学模式(按照作家和流派进行划分)并没有过时,况且作家的独特言行、他们对世界和文学的独到见解、文本的语言特色都非常吸引学生.我建议在大学文学教学实践中使用一些保留阅读活动的方式方法,它们未必是独创的方法,但是,毫无疑问,它们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Венедиктова Т.О пользе литературной истории для жизни [J].НЛО,2003(59):1619.

[2]Шартье Р.Письменная культура и общество[М].2006.

[3]История чтения в западном мире[М].2008:37410.

[4]Палья К.Личины сексуальности[Z].Екатеринбург,2006:7.

[5]Хайнс Д.,Рассказ лектора[М].2004:210.

(作者单位:1.乌拉尔国立大学外国文学教研室;2.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境况和教改措施和文本方面的高校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高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由纸质阅读平台转换到了以网络为平台的电子设备中,从而促进了阅读方式智能化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时代和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两者相似点.

2、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影响,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的推广策略,即调整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提高馆员素养、利用新技术平台以及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图书馆;阅.

3、 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推广模式构建和实践*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摘要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推广是一种创新型的服务模式,将读者被动接受服务的方式转换为立体、多维、生动、自主的互动模式,提升了读者的参与热情,在高校图书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分析了构成立体阅读推广模式的5个.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模式 摘要大数据时代颠覆了传统行业的发展轨迹,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身份的改变,逐渐由传统资源提供者转变为智库型服务者 针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不足,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首先.

5、 高校图书馆校园阅读推广人能力素养与培养机制 阅读推广工作目前已成为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阅读推广工作最能够贴近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在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展示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 为了更深入地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高校.

6、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和比较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演进摘要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三种模式的利弊,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