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机械工程材料期刊 功能材料期刊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高分子材料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论文3000 论文背景材料 化工新型材料编辑部 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理论文 智能材料参考文献 功能材料杂志社网站 道路建筑材料学术论文

背景材料方面有关论文范例 和英汉科技新闻特写背景材料的择取差异与肇因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背景材料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31

英汉科技新闻特写背景材料的择取差异与肇因,该文是背景材料方面论文范例跟科技新闻和特写和英汉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石春让

( 西安外国语大学 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28 )

摘 要:背景材料介绍是英汉科技新闻特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科技新闻特写的背景材料择取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选择背景材料的范畴不同, 运用背景材料的方法不同, 描述背景材料详细程度不同, 运用背景材料的倾向性不同.英汉科技新闻特写背景材料的择取肇因在于中西传统文化存在差异,中西民族思维模式, 中西新闻语篇的社会角色、 价值取向、 传播语境存在差异.

关键词: 科技新闻特写; 背景材料; 择取; 肇因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40 (2018) 01-0154-07

一、 引言

科技新闻特写是最常见的新闻特写语篇之一, 在报纸、 杂志、 电台、 电视台、 互联网、 手机等媒介中随时可见, 已成为记录重大科技事件、 传播最新科技信息、 反映时代科技文化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文本.

一方面, 国外许多国家, 尤其是美国、 英国等高度发达的英语国家每时每刻都会产出大量的科技成果、 科技信息.国外的科技成果内容丰富, 形态多样, 数量庞大, 绝大多数科技成果、 科技信息又会以通俗的科普文本形态通过各类媒介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飞入寻常百姓家.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是最常见的科普文本形态. 这样, 海量的英语科技新闻特写出现在各种媒介上.

另一方面, 我国正处在政治、 经济、 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提出, 在新时期, 我国的文化国策是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技新闻特写的创作、 译介、 传播无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实现中国梦.因此, 在我国各类媒体上,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丰富多彩、 欣欣向荣.汉语科技新闻特写既包括对国内相关的科技成果进行报道的新闻特写语篇, 也包括译介英语科技新闻特写、 对外国科技成果进行报道的新闻特写语篇.

科技新闻特写的创作自然少不了背景材料的应用.科技新闻特写中的背景材料是指与科技新闻特写有关的各种信息, 对丰富内容、 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从英美等国出版的英语报刊和中国出版的汉语报刊上,随机选取英汉科技新闻特写各 100 篇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英汉科技新闻特写在择取背景材料时存在较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归纳并试图分析其肇因.

二、 英汉科技新闻特写择取背景材料的差异

1.选择背景材料的范畴不同

范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部成员的地位不均等, 同一范畴内的成员, 有的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有的则是程度不等的非典型成员.在新闻特写写作中, 作者选择背景材料的范畴可以是无限宽广的, 只要与新闻特写主题相关的材料都可能成为备选的背景材料. 但是, 不同背景材料在不同民族的集体意识中的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 一些范畴的背景材料在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中是非常典型的, 而在另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则并不具备典型性, 反之亦然. 显而易见, 英汉民族的集体意识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英汉科技新闻特写处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 背景材料的选择往往来自英汉两种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

在介绍一款新颖汽车的英语科技新闻特写中, 作者选用的背景材料具有鲜明的英语文化特色.

A talking computer called “Hal”helped create a chilling vision of a computer-controlled future in StanleyKubrick’ s classic 1968 film 2001: A Space Odyssey, Hal took control of the space ship from what he saw as in-competent humans. Well,Hal has finally arrived in the real world – and he’ s really a nice person.

(Tara Weingarten, 《英语世界》 2011 (7) : 34-38)

在这语段中, 作者为了介绍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汽车用语音导航系统的诞生, 引用了一条英语文化背景中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中的主角—— — 代号为 “Hal” 的机器人的相关信息. 这条背景信息就带有很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 首先, 2001:A Space Odyssey 是英语国家的一部经典电影, 许多人对电影情节了如指掌, 其次, 这部电影以 Odyssey 命名, Odyssey 是西方文明元典型作品希腊神话 Odyssey ( 《奥德赛》 ) 中的主人公的名字.Odyssey( 《奥德赛》 ) 记述了希腊英雄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中获胜及返回家园途中的历险故事.该故事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作者引用这条背景材料, 可以很好地介绍最先进的汽车用语音导航系统.

但是, 如此鲜明的文化背景材料对汉语读者而言却是极其陌生. 因为, 其一, 绝大多数汉语读者根本没有看过 2001:A Space Odyssey 这部电影,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剧情,其次,许多汉语读者对希腊神话 Odyssey( 《奥德赛》 ) 及其主人公的故事是非常陌生的.

在标题为 “千年古井的活水源头在哪里?” 的汉语科技新闻特写中, 有如下语段, 其中也出现了具有汉语文化特征的背景材料.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是我国古代先民生产、 生活的写照, 地处南方的广州更是如此. 这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可见一斑.据介绍, 该遗址是秦汉郡治、 六朝衙署、 隋唐都会、 宋元督府、 明清布政司署的所在地, 历朝文化遗存层层叠压. 自 1995 年以来, 此处发现的水井逾 500 口, 年代从 2000 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其数量之大、 种类之多, 在国内的大遗址里极为罕见, 被誉为广州古代水井的天然博物馆.

(谭秋明 李晓瑛 《今日科苑》 2012 (12) :46-47)

在这个语段中,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语出先秦经典 《列子》 , 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生产状态. 后面的“据介绍, 该遗址是秦汉郡治、 六朝衙署、 隋唐都会、 宋元督府、 明清布政司署的所在地, 历朝文化遗存层层叠压.” 则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有关新闻特写事件地址的真实的信息.这些背景材料与汉语文化密切相关.

汉语语段选择背景材料时, 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斑驳陆离, 五花八门.如歇后语、 流行语、 俗语等都可能成为背景材料.如:

俗语云 “一山不容二虎” , 但狮群中却常有例外. 一个狮群中狮王可能不止一头, 有时会有两头甚至三头. 这些多为亲兄弟或流浪时期结下的盟友, 它们一块儿挑战原狮王的权威, 一块儿统领新的狮群, 一块儿构建新的“反导防御系统” , 毕竟强敌环伺, 当一方霸主也是一种风险指数颇高的职业.

( 《知识窗》 2012 (10) : 40)

这里, 俗语 “一山不容二虎” 也被选作背景材料, 为形象、 生动地说明 “狮群中狮王” 的独特之处起到很好的作用.

2.运用背景材料的方法不同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常常引用专家、 机构、 普通人的话语直接介绍背景信息, 并对这些专家、 机构、 普通人的相关情况详细介绍. 换言之, 一般会确切地说明背景材料的来源. 比较而言,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则较多地利用文献来介绍背景信息或者不直接注明背景来源, 而是用 “据报道” “据介绍” 等较模糊的词语来说明报道源.

在标题为 “Shh…Your Real Age Is an Open Secret” 的英语科技新闻特写中, 作者选用了如下背景材料作为语段构建的一部分:

The concept of“real age”has become a big business in America with books and websites helping people workout whether their body is older or younger than their years. Others believe that looks are the best indicator. SophiaLoren,who has just turned 70,puts her perfect curvey and clear complextion down to“spaghetti,a love of life andthe odd both in virgin olive oil.”

“It’ s not a wonder food, ”says Dr.Glen Davison,a sports scient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Kent,“but it can bevery useful in boosting the immune system,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intense physical training and when someoneis under a lot of stress.”

( 《英语世界》 2014 (3) : 41-44)

前一个语段中,引述了具体当事人的半句原话,但完整地说出了具体当事人的姓名和相关情况 SophiaLoren, who has just turned 70.

后一个语段中, 引述了当事人的原话, 并详细地说明了当事人 Dr Glen Davison 的工作单位.

在标题为 “人类首个太空粒子探测器一年采集 160 亿个数据” 的汉语科技新闻特写中, 有如下语段.

据介绍, 由丁肇中领衔的 AMS 项目是上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最重要的科学工程之一, 其物理学使命是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 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 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AMS 项目汇集了美国、 中国、 俄罗斯、 意大利、 瑞士、 德国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 60 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 600 余位科学家共同工作, 历时近 20 年, 耗资达 20 亿美元.2011 年 5 月 16 日, AMS 随 “奋进” 号航天飞机升空.

( 《科技日报》 2012 年 05 月 16 日)

这个语段中, 背景信息是较丰富的, 能够说清楚 AMS 项目的概念, 但是, 这些信息来源仅是 “据介绍” .

3.描述背景材料详细程度不同

科技新闻特写运用背景材料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新发现、 新发明. 但是, 这些背景材料要依靠科技新闻特写作者的思维来选择并转换完成. 换言之, 科技新闻特写是写作者对背景材料这种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 是写作者思维的产物.中西方科技新闻特写作者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又是由地域环境和传统习惯决定的.

这就决定英汉科技新闻特写对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内容都存在差异.科技新闻特写在呈现背景材料时, 英语注重灵活翔实地再现背景材料, 汉语注重静态粗略地表现背景材料.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总是以不同的视角切入科技事件、 以不同的表现方式灵活地再现科技事件的细节发展,呈现各种与科技事件有关的信息, 力求细腻地、 淋漓尽致地、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地还原科技事件的本原.例如在标题为 ?Rare Pancreatic Cancer Caused Steve Jobs’Death 的科技新闻特写中, 作者这样写道:

Apple co-founder Steve Jobs' death at the age of 56 followed a seven-year battle with a rare form of pancreaticcancer —— — the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sease is hard to treat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 pancreas is embedded deep in the abdomen,and often,symptoms of cancerbecome evident at a very late,advanced stage of the disease.

(www.listeningexpress.com/voa/news/2011/10 ... 2012-3-25)

这个语段旨在说明 Steve Jobs 死于一种罕见的胰腺癌 (a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这个语段位于科技新闻特写的导语位置. 导语的部分应该简明扼要, 但是作者却对从多个角度、 用灵活的表现手法, 对胰腺癌的背景材料详加解释: 它的普遍危害性 (the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the United States) 、 它的诊疗难度( The disease is hard to trea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 、它的病理特征(The pancreas isembedded deep in the abdomen,and often,symptoms of cancer become evident at a very late,advanced stage ofthe disease.)

这与英语民族的人们的猎奇心理、 关注细微信息点的性格有关.对英语国家的人们而言, 美国苹果公司及其创始人之一史蒂夫 · 乔布斯是他们文化组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史蒂夫 · 乔布斯的去世是一个重大的科技事件, 因此, 与史蒂夫 · 乔布斯有关的各种信息都会成为新闻特写的组成部分, 向公众报告史蒂夫 · 乔布斯的死因也成为重要的新闻特写之一.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倾向于静态地, 从单一视角陈述科技事实, 往往拘泥于形式, 套用一些凝固的写作模式,平铺直叙地讲清楚科技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 在标题为 “研究人员发明饮用水净化新材料” 的科技新闻特写中, 作者这样写道:

新华网武汉 3 月 5 日电 (记者黄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发明一种凝胶离子材料,可用于饮用水的毒素净化, 且比常规方法更高效、 廉价.

发明者之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生戴国飞说: “新凝胶离子材料净化水体毒素的效率比活性炭更高” .在相同的使用剂量和初始毒素浓度条件下, 新凝胶离子材料在 3 分钟内取得的毒素净化效果比活性炭 16小时内取得的效果高出 20%以上.

研究人员以太湖和巢湖水为样本, 使用凝胶离子材料做成的滤膜过滤样本水发现, 一定浓度的样水经过一次过滤后, 其毒素含量都控制在了毒素饮用水安全标准以下, 即达到了饮用水的安全标准.

据介绍, 新凝胶离子材料同时可循环回收使用, 低廉, 在溶液中稳定性极高, 环境相容性好, 并且材料在体外细胞毒性检测时几乎不显示细胞毒性.

(http: //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3/05/c_122792890.htm)

这是一个科技新闻特写的导语, 介绍了一种新发明的凝胶离子材料.在这个语段中, 一些具体的细节则用模糊的语言代替, 如 “研究人员以太湖和巢湖水为样本, 使用凝胶离子材料做成的滤膜过滤样本水发现, 一定浓度的样水经过一次过滤后, 其毒素含量都控制在了毒素饮用水安全标准以下, 即达到了饮用水的安全标准. ” 这里, 样本是多少?一定浓度是多少?其毒素含量是多少?毒素饮用水安全标准是多少?都是模糊不清的.后面一段的介绍, “据介绍, 新凝胶离子材料同时可循环回收使用, 低廉, 在溶液中稳定性极高, 环境相容性好,并且材料在体外细胞毒性检测时几乎不显示细胞毒性.” 又是对前一段内容的重复, 但也是没有具体信息的模糊表达.科技新闻特写的导语应该简明扼要, 信息充实, 但是许多汉语科技新闻特写的导语都存在大量的模糊信息, 且故意安排较多的段落重复这些模糊信息.

4.运用背景材料的倾向性不同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倾向于选择某一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 科技事件中的当事人的观点来当作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所述观点与客观事实是分开的.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倾向于选择行政政府部门的领导的观点当作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所述观点与客观事实有时是杂合在一起的.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中, 作者把对科技事实的描述与对科技事实的分析分开.在这里, 对科技事实的分析是指科技新闻特写中的当事人物或相关人物对科技事实的分析和解释,或者记者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相关背景材料对科技事实的解释.作者以冷静、 忠实的态度描述科技事实, 不带有感彩, 也不过分形容.作者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在英语科技新闻特写中, 作者一般会把科技事实放在最前面、 最突出的部分加以介绍, 而把解释、 分析科技事实的文字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 作者在介绍解释性、 分析性观点时, 一定要清晰地交代观点的出处和来源, 指明发表观点的人的姓名.如果不便指明具体的消息来源, 才使用 “此间观察家认为” 、 “此间消息灵通人士认为” 、 “据权威人士评论” 等字样指代.例如:

Global warming is expected to have devastating effects on coral reefs,but recent research points to a fewexceptions.

Warming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may actually create refuges for corals around a handful of islands,even as itbleaches,or kills,corals elsewhere,suggests new research that predicts increased upwelling of cold,nutrient-richwater in these places.

"These little isl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ocean can counteract global trends and have a big impact on theirown future,which I think is a beautiful concept, " said study researcher Kristopher Karnauskas,a Woods Hole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scientist,in a press release issued by the institution.

If predictions made by Karnauskas and colleague Anne Cohen are accurate,warming around the GilbertIslands will be slower than elsewhere,giving the corals and their symbiotic algae a better chance to adapt. Perhaps these refuges could eventually become a source of new corals and other species that could recolonize reefs damagedby warming,Karnauskas said.

Corals are animals that host tiny plants,or algae,that feed them using photosynthesis. The reefs corals buildprovide important habitat for many species. Warming water can cause corals to expel their algae,a phenomenoncalled bleaching,which turns the corals white and puts them under great stress and at risk of death.

Global climate models predict the central tropical Pacific will warm by about 5.0 degrees Fahrenheit(2.8degrees Celsius)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To get a better idea of how conditions might play out on a smallgeographic scale,the researchers used the global models in combination with a fine-scale regional model.

The low-lying coral atoll islands,part of the nation of Kiribati,are as small as 1.54 square miles (4 squarekilometers) .

As a result of other changes caused by warming,their work predicts the deep 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 ,an eastward flowing current at the equator,will strengthen by 14 percent;this strengthening would create habitatfor corals to flourish alongside the islands by bringing cooler water and nutrients to the surface. Though the EUC isan east-to-west current,when it hits an island,water gets deflected upward.

"Our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amount of upwelling will actually increase by about 50 percent around theseisland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warming waters around them by about 1.25 degrees F (0.7 degrees C)per century, "Karnauskas said.

The research appears in the April 30 issue of the journal Nature Climate Change.

(www.scientificamerican...?2012-05-01)

这则科技新闻特写中, 科技事实和对事实的分析截然分开, 前两段是新闻特写事实, 后面的段落则是对事实的分析.在分析事实的段落中, 都交代了分析性观点的出处.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在使用背景材料时,作者把对科技事实的描述与对科技事实的分析经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作者在描述科技事实时, 时常带有感彩, 注重突出政府行政部门在科技研究中的作用, 有意识地添加一些政府或部门领导者的评述.对一些科技事件的当事人却忽略介绍其身份, 经常以 “据报道” 、 “据称” 、 “据权威人士评论” 等字样出现. 在科技新闻特写中, 科技事实不一定放在最突出的部分, 而分析性文字时常被置于突出的位置.分析性观点时常是程式化的, 也是较空泛的.

禁烧秸秆、 关停并转、 限行限号……每到雾霾 “常态” , 治理方案 “一箩筐” , 但治理却仍需要 “等靠熬” .记者调查发现, 即便是防霾的应急措施, 各地在操作过程中仍有诸多 “尴尬” , 目前的治霾也很难在短期内见效, 更难让公众满意.

环保部近日针对上次京津冀地区雾霾的督查结果显示,虽然相关城市均按要求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但仍然有不少问题: 一些地区应急工作形式大于内容, 难以满足应急要求; 应急机制不顺畅, 个别地方政府在应急工作开展和部门联动上无实质性举措; 机动车限行等部分涉及民生的应急措施难以完全落实; 应急响应迟缓滞后; 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与现实需求脱钩.

这反映出地方政府部门在应急工作上的难作为甚至不作为,而多位环保系统人士也向记者坦言,总体来说, 当前的治污、 治霾尚处于 “有心无力” 状态, 各地的应对和治理能力与形势要求还不够匹配, 导致 “只能抓重点, 哪个有事抓哪个” .

北方一城市环保部门负责人说, 当地污染天气预警处于起步阶段, 累积数据还不满一年, 精确性有待提高,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和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等工作, 也远未达到实际需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健表示, 因涉及范围广, 协调程序多、 社会影响大, “应急响应慢” 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发生过环保部门提出执行应急措施, 但最终未能执行的 ‘尴尬’ .” 环保人士马军说, 大规模应急措施对政府部门的执行能力、 协作能力是巨大的考验.

( 《科技日报》 2014 年 10 月 28 日)

这段科汉语技新闻特写说明了治理雾霾的措施及其效果.读者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治理雾霾的措施很多,但效果很不理想” .但是, 有关这些措施和效果的信息都是宏观的, 读者不能得到具体的、 详细的信息.

三、 英汉科技新闻特写择取背景材料的肇因

1.中西传统文化存在差异

西方传统文化以基督教为主旨, 认为 “天人分裂” , 强调宗教意义, 认为人生而有罪, 以此为根基形成的罪感文化. 在西方, 人们认为灵魂与肉体是分裂. 现实的苦难加剧人们向往 “天上人间” , 他们认为 “灵魂” 最重要, 将心中唯一的希望寄托于 “灵魂” , 生成了强烈的寻求 “救赎” 的意识 (高金萍 2006: 187) .西方人对原罪的自我意识, 为赎罪而奋斗, 征服自然, 改造自我, 最终回到上帝的怀抱 (李泽厚 1994: 304) .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中,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热衷于描述有关苦难的、 对人们产生负面心理影响的新闻事件的细节. 如描述灾难性事件的科技新闻特写会充分展示灾难细节, 以其恐怖、 的报道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促使读者正视苦难,自觉接受灾难或苦难的挑战, 在奋斗与超越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价值 (高金萍 2006: 190) .同样, 只有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科技新闻特写还会选择与罪感文化有关的各种信息, 作者可以采用任何题材, 选用任何背景材料. 科技新闻特写也像其他新闻语篇一样, 充分为读者着想, 尽力为读者服务.在美国, 新闻纸 (newspaper) 发展为有用纸 (useful-paper) (高金萍 2006: 147) .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 “天人合一” , 强调宗法, 进而形成乐感文化 (高金萍 2006: 147) .在中国, 人们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才能得到最大快乐. 相应地, 科技新闻特写也要呈现乐感文化的特色, 在必须要陈述一些丑恶的、 悲惨的背景材料时, 要态度中庸, 尽量不去过多地描述, 以减少对新闻语篇乐感的影响.对灾难性的事件, 中国科技新闻特写始终按党政部门制定的统一方针和口径来客观、 适度、 有节制地进行报道.

2.中西民族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英语民族倾向于以直接交流方式传递信息, 详细地告知信息, 并且知无不言, 直言不讳. 汉民族强调社会和谐, 弘扬正气, 多公布正面信息, 不直接表露信息提供者个人的情感, 而是希望读者去体悟, 语言上讲究平实, 不咄咄逼人, 把观点强加给读者 (马成龙 1999: 176) .要有效地传播科技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语篇就要呈现出与英汉民族读者相顺应的思维模式. 因此, 英语新闻特写在选择背景材料时, 注重细节, 注重把搜寻到的各类背景材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倾泻给读者. 相反,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在选择材料时, 注意有选择的, 粗线条地讲述不同的背景材料, 尤其是对中国民族文化关键词进行特别选择, 并简明地讲述清楚, 以便间接而亲切地拉近读者与新闻语篇的距离.

3.中西新闻的社会角色存在差异

在西方, 新闻语篇以利润追求为第一角色, 十分强调新闻语篇要为社会服务, 注重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美国新闻语篇更关注娱乐性和信息性, 因为这些娱乐性内容和信息性内容能够吸引读者, 有助于报纸的销售 (高金萍 2006: 147) . 所以, 多版面、 多专题已成为当今美国报刊的鲜明特色. 因为多版面、 多专题的报刊有助于笼络、 吸引各种类别的读者, 满足各类读者的多种需求. 美国许多大报均是地方性报纸, 这些报纸除了刊登重要的国际、 国内新闻、 本地新闻, 每天都有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版组, 版组的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分类清晰, 体育、科技、 商业、 金融、 时尚、 娱乐等是常见的主题.每个版组有若干版至 20, 30 版, 星期日版的版组更多, 读者完全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 (高金萍 2006: 88) .这种新闻语篇语篇的社会角色有助于科技新闻特写向主题多样化、 篇幅长短、 写作手法独特性方面发展.

中国新闻语篇的第一角色是充当舆论引导者, 高度重视政治、 经济等硬新闻报道, 其次才是其他一般性报道.这一方面是政府对于新闻业调控的结果, 新闻业作为政府、 党和人民的喉舌, 有义务优先宣传、 报道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另一方面也是新闻从业者长期接受中国新闻文化熏陶, 自觉选择的结果 (高金萍 2006:65) . 这种新闻语篇语篇的社会角色使得科技新闻特写数量相对少、 篇幅长短的创新、 写作手法的创新等都有一定的局限.

4.中西新闻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在西方, 文化的价值取向强调独立自存、 个体意识、 科学理性、 外向性格, 人们崇尚个人主义, 认为人人都是独立个体, 一个人加入某一组织是因为与该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而不是要与该组织的其他成员相互依赖.相应地,西方新闻文化价值观对个体利益的高度关注,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的高度关注(高金萍 2006:169)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观照之下,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注重把有关个人的各类信息详细地描述出来, 进而呈现新闻语篇的话语价值, 实现话语权力. 所以, 英语科技新闻特写在选择背景材料时无所不包, 无不根据作者的个人喜好, 以及读者的个人需求详尽地突显有个性的信息.追求的价值取向是, 背景材料越奇特、 描述手法越独特, 科技新闻特写的价值越高, 作者的价值越能得以实现.

中国新闻的价值取向强调统一融合、 整体意识、 模糊直觉、 内倾性格, 与此相应的是中国新闻文化中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共处、 以群体观念取代个体意识.中国新闻文化的价值推崇集体主义文化, 认为个人与集体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所以特别强调个人与集体要保持一致, 个人与集体荣辱与共、 相互依存 (高金萍 2006:169) . 在这样的价值取向观照之下,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在选择背景材料时, 尽力回避个人特色深厚的信息, 反对锋芒外露的独特信息.作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 总是考虑对集体的价值有多大影响, 以及集体的评价如何等.

5.中西新闻的传播语境存在差异

新闻传播需要靠文化语境.新闻传播的文化语境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显性因素, 即新闻传播的话题、 受众、 目的、 时间、 场所等.显性因素是临时形成的, 有易变、 不稳定的特点, 它可以直接、 明显地限制新闻传播; 二是隐性因素, 即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特有的时代背景、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个人因素是指传播者或传播机构的风格或特点.这些都影响新闻的传播(西植光正 1992:474) . 也就是说, 英汉民族那些普遍的、 深层的经验和行为准则, 从文化深层规范、 引导着科技新闻特写的作者.科技新闻特写的作者是同一民族新闻文化圈中的成员,他的新闻传播活动时刻受到本民族文化圈中其他成员的限定, 科技新闻特写的作者和读者共同营造新闻文化语境, 共同规定着科技新闻特写的传播方式、 传播内容.

美国学者爱德华 · 霍尔认为, 文化可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 信息寓于传播环境或内化于传播参与者之中, 相应地, 在低语境文化中, 信息需要清晰地表达出来. 换言之, 在高语境文化中, 信息是含蓄表述出来的, 没说出来的内容也许比已经说出来的内容更重要, 传播参与者可以依靠传播环境悟出信息意义.在低语境文化中, 信息的意义一五一十地道出, 直截了当, 直入主题, 传播参与者不需要依赖环境去揣摩推测 (引自高金萍 2006: 78-79) .强语境文化传播的信息大量存在于文化内涵中, 很少存在于语义清晰的语词中;相反, 低语境文化传播的信息大量被置于清晰的语词中 (引自高金萍 2006: 32) .

汉民族的文化是高语境文化, 英民族的文化是低语境文化. 因此, 在英汉科技新闻特写中背景材料选择时,汉语写作者认为绝大部分信息都已寓于传播环境或内化于传播参与者之中, 无须表达出来; 而英语写作者则认为许多信息是读者应该了解的, 必须通过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四、 结语

英汉科技新闻特写在择取背景材料时存在较大差异.英语科技新闻特写选择背景材料的范畴是英语民族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 常常引用专家、 机构、 普通人的话语直接介绍背景信息, 并对这些专家、 机构、 普通人的相关情况详细介绍.英语科技新闻特写注重灵活翔实地再现背景材料, 常常分开描述观点与客观事实.汉语科技新闻特写选择背景材料的范畴多是与汉语民族文化有关,较多地利用文献来介绍背景信息或者不直接注明背景来源, 而是用 “据报道” “据介绍” 等较模糊的词语来说明报道源. 汉语科技新闻特写注重静态粗略地表现背景材料, 多倾向于选择行政政府部门的领导的言论, 观点与客观事实常杂合在一起.

英汉科技新闻特写在择取背景材料时存在差异的肇因主要在于中西传统文化存在差异,中西民族思维模式, 中西新闻的社会角色、 价值取向、 传播语境存在差异.

回顾述说,本文是一篇适合科技新闻和特写和英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背景材料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背景材料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英汉对比中的抽象和具体 赵泽式/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实际的意识形态中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方面,它们一起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 因此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别造成了英汉语言中的不同的表达方法,尤.

2、 英汉组织机构类缩略语的构造类型和形成机制 摘要本文调查英汉组织机构类缩略语的构造类型,并对其构造类型作对比分析,最后探究英汉此类缩略语的形成机制 英语此类缩略语的构造类型主要包括首字母连接法、拼缀法和数字概括法;汉语的构造类型主要包括节选法和.

3、 英汉句型差异对比 赵越 中北大学高震宇 云南民族大学摘 要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 笔者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从语法到时态、从结构到思维…… .

4、 语言迁移中的英汉词汇不对称现象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交流的逐渐加深,英语学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由于在英语学习中,英语作为目的语,汉语作为源出语,因此不可避免的可能导致出现语言迁移的情况,进而造成英汉词汇的不对称现象,这.

5、 形合和意合视角下英汉习语的对比分析 【摘 要】在我们所学习的英汉语言对比中,最明显的一个异同点就是形合与意合特征 本篇文章中,以形合与意合作为出发点,对英汉习语在连词、介词、介词短语以及语句方式……方面的不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

6、 英汉反身代词的强调用法分析 摘要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在强调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才能更好的让学习者对英汉反身代词的强调用法进行正确、灵活的运用 文章分别对英汉反身代词强调用法的相同点,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