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论文 文化自信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五论文化自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论文 二论文化自信 壮族旅游文化论文 从众文化英语论文

文化自信类论文范例 和文化自信和城市台文化类节目的多元策略以《2019台州市成语英雄》为例相关论文范例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文化自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3

文化自信和城市台文化类节目的多元策略以《2019台州市成语英雄》为例,该文是文化自信类论文范文与《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和文化类和多元创新策略类论文范例.

本文提要: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纯粹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如同春风化雨,滋润观众的心田,城市台如何谋篇布局,运用有限的资源打造有高度又接地气的文化类节目,如何担负起媒体使命,为文化传承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从比赛形式的创新、题目设置的创新、传播模式的创新这三大方面对《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进行简要分析,为城市台如何打造文化类节目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成语英雄文化传承电视节目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传统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异军突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可谓实现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观众呼唤着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类节目.全国政协常委、民进副主席朱永新先生提出“电视应该‘赎罪’,电视人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改造我们的电视节目”① ,媒体有责任立足中华传统、坚定文化自信,为观众精心打造一场文化盛宴.近年来,台州市广播电视台与台州市教育局在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诗词大赛等方面深入合作,从最早的模仿到原创,特别是今年6月推出的《2018 台州市成语英雄》,引领观众品味成语之美,感悟中国智慧,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文化类节目只有深入浅出,才能叫好又叫座.知易行难,地面频道如何用有限的人财物,打造出最接地气的文化类节目?如何创新形式、升华内容,让节目脱颖而出?专业的媒体团队和资深的教育学者殚精竭虑,前期策划、活动执行、后期包装、全媒体推广、衍生品开发……众志成城打造出这档“既严肃又活泼,既深邃又亲民”的文化类节目,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凸显了媒体的使命与担当.《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共11场比赛,面向全市初中生,九个县市区自主选拔,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选拔热潮”,最终邀请32 所学校代表队进入演播室.2018年台州市中考作文也谈及学生踊跃参加成语大赛的选拔,学生的情绪高昂、学校的鼎力支持、社会的强烈关注,使得节目“未播先火”.舞美设计高雅别致、题目设置独具匠心、节目形态新颖活泼、互动模式别具一格……6 月30 日开始,每周六20:30在台州电视公共频道播出,收视一路领先,话题效应持续升温,点燃观众对成语的热情.本文从比赛形式的创新、题目设置的创新、传播模式的创新这三大方面对《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进行简要分析.

一、比赛形式推陈出新:节奏张弛有度

(一)环节丰富,形式活泼,让成语“活”起来.

成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书写、释义、辨析、运用……处处都是学问,考察成语则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比赛一共三个环节,必答题与抢答题相结合,第一环节“聚木成林”,选手依次上台,考察三道题,分别为填空题、选择题、看图猜成语,全面考察选手关于成语释义、成语典故的理解程度;第二环节“心有灵犀”,一个比划一个猜,考验选手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团队默契程度;第三环节“顺藤摸瓜”,根据线索猜成语,以抢答的形式考验选手是否“胆大心细”,抢得到又答得出,既考验个人能力,又考验团队协作能力.不同环节难易程度有所差别,节奏上张弛有度,让参赛者和观众时而心提起来,时而松一口气,像参加闯关游戏一样,环环紧扣,难易结合,妙趣横生.

环节多样,挑战升级,让成语“活”起来,它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几个字,而是有生命力的个体,它有来源、有故事、有发展轨迹,是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朋友”,选手们探本穷源,评委们答疑解惑,就像为观众揭开成语的神秘面纱.节目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展示”,展示成语的方方面面,它从何而来,与哪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经过怎样的演变,如何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评委老师娓娓道来,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成语的包罗万象,探究它的来龙去脉,体会它的意犹未尽.

让成语活起来,让观众笑出来,每期节目都笑点频频,比如“心有灵犀”环节,成语“杀鸡儆猴”,选手比划动作,同伴猜“宰”“ 割”“ 切”“ 砍”,就是猜不到“杀”;“受宠若惊”选手解释第二个字“父母怎么爱孩子”,同伴猜“疼爱”“抚爱”“热爱”,一口气报出了很多种爱,偏偏与正确答案擦肩,全场为其捏一把冷汗,评委老师也哭笑不得.选手说“草本植物遇见”,同伴脱口而出“萍水相逢”,“坡上弹弹弹”就猜出“阪上走丸”,全场震惊,不得不佩服选手们的机智,他们的神理解、神表达,让历史悠久的成语焕发青春活力.

为了让节目画面丰富、节奏轻快,前期工作可谓“ 细致入微”,每一个书写台都装着GoPro相机,全程录制每一位选手写的一笔一划,紧张时的手抖,犹豫时触屏笔在选项间来来回回移动,每台摄像机对准每一位选手、评委和主持人,他们的皱眉、震惊、欢呼雀跃,都变成珍贵的原始素材,节目制作上精益求精,配上时尚的花字、弹幕、表情包、音效,让节目看起来更轻松,让成语“鲜活有生命力”.

(二)寓教于乐,知识性与娱乐性相得益彰,让成语“ 玩”起来.

《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以紧张刺激的赛制为外在形式,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宗旨是“寓教于乐”,让电视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浅薄的娱乐满足的只是表面的感官刺激,而真正的艺术愉悦是人们的精神和心灵.②人们需要娱乐,更需要涵养,我们有责任满足观众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2.27小时,不及欧美国家一半,较三年前(2.55 小时)有所减少.中国人工作繁忙,休闲时间少,而追求娱乐、缓解生活压力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压力越大越需要精神食粮,而这种精神食粮的补给应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而不是枯燥的说教.马林诺斯基认为:“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规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的紧张和约束.……使人在娱乐之余,能将精神重振起来,再有余力去负担文化的工作.”③

整场比赛是较量而不局限于胜负,更多的是呼唤起键盘时代人们潜藏在心底的传统文化情结.阳春白雪的文化属性很容易“曲高和寡”,我们打破桎梏,寻求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平衡点,让文化“亲民”,让成语“玩起来”.节目邀请当地资深的语文教师担任评委,不仅仅是判断对错,更多的教大家如何挖掘成语的趣味,如何巧妙地记忆,寓教于乐,让“教”得更广泛、“乐”得更有水平.比如解读成语“惩羹吹齑”,意思是“受到过教训,遇事特别小心”,评委解释“羹是羹汤,齑是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齑也要吹一吹.再设想一个场景,吃火锅烫着了,吃冷菜也要吹一吹”,加上评委的动作,后期配上动图,网友笑谈长见识了,以后不再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要用高逼格的“惩羹吹齑”来展现自己的文化修养.主持人的角色同样至关重要,成语英雄的主持人曾主持过《台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台州市诗词大赛》,有丰富的主持经验和极强的应变能力,他擅长于观察细节,挖掘笑点,缓解比赛的紧张感.“心有灵犀”环节,男生说我很英什么,期待女生回答“英俊”,她却脱口而出‘阴险’,主持人调侃“求男生的心理阴影面积”,全程捧腹,主持人有时候说网络语言,让有意义的内容有趣地表达出来,也便于观众产生共鸣,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文化的洗礼.

“顺藤摸瓜”环节,初赛第二场,两个学校平分,通过最后一题来争夺唯一的晋级名额.当主持人报线索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各位选手的紧张,线索一“窘态”,线索二“战败”,线索三“逃跑”,每个队都抢答,“落荒而逃”“割须弃袍”“辙乱旗靡”,三个学校都答错扣分,所有人屏气凝神,观众也只看得到线索,看不到答案,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加强观众的参与感,线索四“放下武器”,答案是“弃甲曳兵”,一道题的功夫,大家学到了很多“战败逃跑”的成语,通过如此紧张的竞技,每一个成语都在记忆里刻下烙印.

(三)将心比心,寻求情感共振,让成语“火”起来.

选手刚上场,就让观众眼前一亮.有的学生穿着统一的汉服来参赛,给每个学校拍VCR的时候,他们说着“穿梭古今、对话圣贤”,他们双手抱拳,对着镜头行礼,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文化气息浓厚,让人不禁感慨,这就是礼仪之邦培养的新生力量,他们骨子里对文化的敬仰也感染着所有的炎黄子孙.

节目开播之初,有网友戏谑“最害怕成语了,就好像回到了高考现场为了凑800字的作文,脑海里到处搜刮成语,希望阅卷老师觉得我有水平”.随着节目的持续热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评论,“成语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每期节目看完后也能记住几十个成语,坚持追完估计大有长进.”“成语也蛮好玩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怎么没发现.”“喜欢评委老师偶尔用方言解释成语,特喜感.”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成语比喻为“精致文化的‘现钞’,日常生活随时可用.”人们是偏爱成语的,喜欢简洁明了,高度浓缩的是精华,是属于国人的文化瑰宝,寻求情感共鸣,让成语“火”起来.

通过这11 期节目,选手强强对决、评委精彩解读、主持人巧妙衔接,以这样的方式激发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被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折服,这些成语走进他们的世界,成语背后的深邃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二、题目设置独具匠心:不求“难”但求“巧”

(一)题目不求“难”,但求“巧”,“巧”中取胜.

成语是浓缩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家族庞大,《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就收录了2.2万条成语,生活中被人们常用的成语有两千个左右,到底考哪些,需要精挑细选,媒体有必要参与出题,这样才能从电视语言呈现的角度来考量,提前设置悬念、精准捕捉画面.题目不求“难”,但求“巧”,目标是让所有参赛者来时兴趣盎然,走时受益匪浅.

填空题主要指诗句中的成语填空,如“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学生全部写成“家徒四壁”,我们熟悉现在约定俗成的词汇,往往会忽略它最初的结构组成,追本溯源,了解来源于诗句的成语,感受诗词文化与成语文化的相互交融.

看图猜成语,是考验学生识图找线索的能力,简单的则直接串联线索即可,如猴子戴帽子,则是“沐猴而冠”,主要考验学生的细心程度,难的则考验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对典故的熟悉程度以及思维灵活程度.如图片上有两个字“奏”和“春”,中间一个箭头,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上半部分一样,下半部分不同,答案是“偷天换日”,有“脑筋急转弯”的趣味性.

选择题主要涉及成语的典故、释义、运用等,这些是“熟悉的陌生题”,题目中的成语一定是学生熟悉的,但考察点出其不意,选项设置得很巧妙,比如大家熟知“破釜沉舟”是项羽的故事,那么破釜沉舟是来源于哪一场战役?“文韬武略”的“韬”和“略”是指兵法还是兵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是出自于《出师表》还是《陈情表》?“绿肥红瘦”是哪个季节的景色?镜头捕捉学生们在选项间的徘徊,第二现场亲友团焦急的神情、攥紧的拳头,那些最后1 秒改对的,庆幸地长舒一口气,最后1 秒改错的,懊悔地低头叹气,这些最真实、最生动的画面弥足珍贵.

成语听写题每场出四道,其中两道是易错的,如“山清水秀”“仗义执言”“发愤图强”等,不难但是易错,一道是考验稍复杂的字体,如“朱甍碧瓦”“户枢不蠹”,另外一道就是发挥选手的想象力,成语可能并不常见,但每一个字解释得非常清楚,可以根据读音和释义来推理,如“绠短汲深”,主持人解释到“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选手们也可以猜测偏旁部首,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汉字的结构都有其规律可循,根据字义反推,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观众看节目时留言,一直写错的成语如今恍然大悟,一些不常用的成语也通过节目的诠释后刻骨铭心.

“心有灵犀”环节更是精彩纷呈,题目是以浅显易懂的中低难度成语为主,中间夹杂高难度的词汇,考验选手的临场发挥能力.比划的同学手脚并用,猜词的同学绞尽脑汁,现场争分夺秒、气氛活跃.提到成语中的任何一个字都算犯规,每场选手允许2次犯规,有2次选择跳过的机会,最初都是易于表演的成语,比如“虾兵蟹将”“喜笑颜开”“兔起鹘落”等,时不时出现高难度的,如“得陇望蜀”“方枘圆凿”“日中则昃”等这些需要逐字解释的成语,考验学生是否舍得用“跳过”的机会,或者是否能巧妙地化繁为简.所有题目工作人员都事先演练过,比划过程中容易犯规的点也是出题组刻意设置的“陷阱”.同学间的趣味表达、阴差阳错的笑点、让人叹为观止的默契,使比赛迭起.

“顺藤摸瓜”环节是采取抢答的形式,答对1题加20分,答错1题扣10分,使得比赛紧张激烈、引人入胜.抢答的形式考验学生的成语积累量和反应速度,题目不难,但也设“坑”,如线索一“晋国大臣杜预率领军队攻打吴国”,提供了历史人物名称,线索二“用来鼓舞士气”,给成语定性,线索三“像劈竹子,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就顺着分开了”,解释了成语意思,心急的学生赶紧抢答“势如破竹”,可惜错了,线索四“近义词:势如破竹,比喻主要的问题得到解决,次要问题就很顺利解决”,答案是“迎刃而解”,这就考验学生要胆大心细,尤其是同一个典故诞生多个成语,答案是哪一个需要选手对主持人给的线索字斟句酌.

据统计,11场比赛,共涉及1000 多个成语,无论是参赛学生、陪同的老师、家长接受赛后采访时都表示,题目并不难,所有比赛的成语或多或少都听过,但可能掌握得有偏差才会出错,参加完比赛提高了自己学习成语的积极性,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而是真的融会贯通.

(二)避免“高谈阔论”,力求“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成语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处世哲学和人生价值观,不应该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被“束之高阁”,我们需要承袭中华传统血脉,语言与文字同频,思维与情感共振,立足当代,古为今用,凸显人文情怀.评委带着观众含英咀华,重点不是记住几个成语,而是了解这些言简意赅的成语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如何让活在当下的观众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正能量,如何让更多人“学以致用”.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的点评过程都是与学生、主持人的互动过程,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擦出火花,比如选手提问“为什么发愤图强和奋发图强,换一下顺序字就不一样”,参加比赛,也是一个求教的过程,提出自己在平时使用过程中的疑惑,为什么会用错,怎样才能保证不再犯错,学生有学生的立场,而主持人代表着广大观众的立场,成年人在日常使用中又有哪些难题,评委老师耐心解答,同时也会提问现场的选手,会不会辨别相近的成语,一问一答的形式将现场氛围调节得恰如其分,观众看得饶有趣味,一切都是为了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大家真的理解透彻,并且运用自如.

通过《2018 台州市成语英雄》的比赛,评委借此机会解开人们对于一些成语的误解,比如说“炙手可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现场所有选手都选择“名气大”,全军覆没,观众也很诧异,评委细心解读,原来“炙手可热”是指“气焰盛、权势大”,来源于杜甫的诗《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讽刺杨玉环及其哥哥杨国忠的生活奢靡、权势显赫,用典故帮助观众加强记忆.现在很多场合用“炙手可热”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很抢手,误用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媒体有责任纠正误解,学成语是为了用起来,用则一定要恰当、妥帖.

(三)传播“正能量”成语,小成本、大情怀,振奋人心.

成语蕴含着历史基因又浸润着时代精神.节目旨在拓宽大家的知识面,让一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成语也走进大众视线,像央视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一样,我们也呼吁“全民焐热冰封成语”.比如“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这个成语是来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意思是:不是说真正的坚硬,受打磨也不会变薄吗?不是说真正的洁白,被涂染也不会变黑吗?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淤泥而不染”,节目播出前,很多人闻所未闻,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把“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封为“台州市2018年最正能量的成语”.

三、传播模式另辟蹊径:跨屏联动塑品牌

(一)跨屏传播如火如荼,全民共享文化狂欢.

荧屏里的选手接受挑战,电视机前的观众不是被动的看客,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并且乐在其中.与新媒体联姻是节目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途径,《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从录制、制作、播出都全程互动,与其说它是一场比赛,不如说是以比赛为名的文化狂欢.

录制现场全程网络直播,每场直播有近万人观看,现场的舞美图、选手后台花絮等等,都发在直播平台上,大家评论如潮,互动参与者也可以随时提问题,有代表性的问题评委现场解答,让观看直播的人也有参与感,仿佛身临其境.

节目播出前,微博、微信都公布当期预告片、幕后花絮等,开展结果竞猜活动,提前预热.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台州电视公共频道”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参与人气选手的,为喜欢的选手助力.

同时,也可以参加互动游戏《文状元挑战赛》和《疯狂猜成语》,不同难度的成语选择题,关于成语典故的图片,随机出题,多屏互动,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得分,游戏有6 万多人参加,有的粉丝调侃道“真相了,这么多年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二)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品牌效应深入人心.

节目录制完成后,同步启动“成语进校园”“成语进社区”等地面推广活动,毕竟来现场参加比赛的只有32 所学校代表队、128名学生,要扩大影响力,则必须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人的参与其中.邀请全班同学参与成语游戏,听写题、选择题、你比划我猜……学生们跃跃欲试,接受采访时,学生们谈到“太好玩了,希望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刚刚脑抽才会写错,这辈子都记住了”,当所有同学对着镜头高呼“成语英雄,我们来了”,如此震撼人心,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他们的笑脸、坚定的眼神都是文化复苏的希望.进社区时,从五尺之童到花甲老人都踊跃参加,有的父母带着孩子上台挑战,你比划我猜的时候,那些夸张的肢体动作,着急时的语无伦次,现场经常笑成一片,所有人自发为闯关成功的参赛者鼓掌,这是“文化亲民”最暖心的画面.

电视文化是一条产业链,由电视到图书到音像制品,到服饰等等,无不渗透到大众文化的各个角落.④本届成语英雄,也应广大观众的要求刻录光盘、制作宣传册等,留下这些经典的语录,留下这些难能可贵的画面,让时间静止在这一刻,我们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心竭力的这一刻,让所有人记住,文化的魅力经久不衰,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久弥新.

立足中华传统,坚定文化自信,这种深入浅出、由点及面的传播,在提笔忘记、望文生义现象比比皆是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央视对文化类节目一直情有独钟,2014年,时任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一类节目,目的就是要发挥国家媒体的标杆作用,坚持国家电视台的品质、品位和品德,追求电视台健康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国家电视台的大台风范、责任担当和文化品质.”⑤ 这是所有媒体人的心声,办一档纯粹的文化类节目,让观众对文化敬仰而不是敬畏,融入而不是疏远,这是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是勇敢的尝试,重燃文化热情,坚定文化自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①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②胡智锋,孔令顺《. 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7.

③马林诺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0:80.

④徐端青:《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⑤高艳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形成强收视》,《中国艺术报》2014年11月13日.

(作者单位:台州市广播电视台)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2018台州市成语英雄》和文化类和多元创新策略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化自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化自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导播处理文化类节目情感张力 【摘 要】电视导播人员对营造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名优秀的电视导播人员需要善于掌控画面的语言,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特点,将自身丰富的艺术文化造诣充分的发挥到电视节目当中去,以此来加强.

2、 新舆论格局下城市台联播类节目传播理念的重塑 在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不少城市台来说,曾经堪称电视栏目“旗舰”的联播类节目不得不面对报道模式僵化、收视率严重下滑、传播实效不足的尴.

3、 真人秀节目之传统文化以《奔跑吧,兄弟》为例 文/王俊霞摘要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尽人皆知,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真人秀节目中究竟有没有传统文化的东西蕴含其中,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节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真人秀节目中的传统文化是碎片化的、不系.

4、 范畴化视角下汉语文化词汇的英译以许渊冲英译版《宋词三百首》为例 摘 要中华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典籍英译已经成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典籍英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过程,而且是跨文化.

5、 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程教材分析以《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为例 摘 要本文对高校英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程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的文化例子进行分类与统计,并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教材中文化例子数量充足、所占比重较大,且文化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不同范畴的文化内容,文.

6、 文化类节目的语言表达特征以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为例 摘要央视重磅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掀起了一阵文化热,通过全新的节目编排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带动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回暖,也引发了电视受众对于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 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