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古代文明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论文 中国古代酒文化和诗论文 论文中国古代的农学 廖旗平对中国古代家庭理财文献的综述 中国古代丧葬论文公开发表

中国古代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陈香龙:中国古代碗中宇宙神品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中国古代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2

陈香龙:中国古代碗中宇宙神品,该文是中国古代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陈香龙和宇宙神品和中国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宋代建盏,黑瓷中的代表,也是我国古陶瓷中的珍品之一,有“黑牡丹”之雅称.宋代建窑是中国传统名窑.主要烧制黑釉茶盏,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窑( 窑系) 之一.

因产地为宋代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现窑址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一带,古代称之“水吉窑”.建窑主要烧制茶盏,故又称“建盏”.

建盏斑纹主要有七彩晕光曜变、多彩晕光曜变贴花、多彩晕光结晶斑曜变、普通多彩曜变、曜变鹧鸪斑、黄金釉( 大镀金)、鹧鸪斑、黑( 褐) 釉贴彩蝶、油滴、红釉、兔毫、杂色釉等等,其中以黑釉褐色兔毫、银色兔毫为主,银蓝兔毫盏罕见.这些建盏的名称是根据纹饰命名的.

真正认识建盏斑纹,不能只观其表面,而应究其斑纹的本质,包括构成斑纹的物质和形成原理.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等都属于铁钙系结晶釉,其釉面斑纹是釉料在窑火高温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铁氧化物在釉表面层析晶产生的,构成斑纹的铁氧化物结晶体.

这些斑纹( 除贴彩与贴金箔外) 是在窑火中自然形成的,没有人工痕迹,这些建盏制作难度极大,艺术品位极高.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 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的,是建窑的自然杰出成就.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火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率也非常低.

建窑釉色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但同时,也生产其它各种釉色.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像泪珠,俗称“釉泪”(除贡品御用再经修刮釉泪以外).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有呈褐红色现象,有的近似芒口或脱釉.

建窑茶盏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为黑色或灰黑、酱褐等色,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茶盏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

正是由于建窑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与“绣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最知名的茶具之一.建窑器物以茶碗为主.有的建盏底足刻有“进盏”“供御”铭文,生产坯体时暂定为供御用品,烧制合格后再挑选定为皇室御用茶器之一,送往京城( 开封或杭州)为朝廷贡品、皇室御用器.

宋代“曜变”建盏是在数百万件或上千万件建盏的烧制过程中挑选出来的一只难得的珍品,是“神”与人的合作,是真正的土与火高难度的结合,也是光与水表演的顶级艺术品,是在宋代斗茶这个狂热的背景下,耗费倾国之力,不计成本,为宋朝皇帝打造的御用至爱.

它将宋朝历代皇帝追求的静穆朴拙、沉稳空灵、涵蓄内敛、简约大气的审美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既小中见大,碗中能装下宇宙,又风韵独具,美丽而神奇.它既是茶文化中的圣物,又是世界陶瓷艺术品中的佼佼者.世上能被称为“神品”的艺术品寥寥无几,只有这种七彩晕光“曜变”茶碗的极品,惟有书法界的《兰亭序》、绘画界的《蒙娜丽莎》,可与之相媲美.

北宋建窑七彩晕光“曜变”茶盏是属于中国宋代建窑的特殊品种.现在的名称“曜变盏”是后人所称.在宋代,人们称之为“异毫盏”或“毫变盏”.

在宋代,关于曜变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大宋宣和遗事》,其中记载:北宋政和二年四月初八,“斗茶”的倡导者——宋徽宗皇帝, 在皇宫内苑太清楼,宴请“斗茶”鼻祖——蔡京.在这天子宴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宰相蔡京以及其他臣子共计九人在盛宴上.精于品茶的蔡京,得以宋徽宗特赐饮“茶道三宝”: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北苑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受宠若惊的蔡京,专门撰文《太清楼特宴记》记录此殊荣.

上述“茶道三宝”中的“建溪异毫盏”,即是建窑所产之“曜变”茶盏.北宋时期斗茶又称“茗战”.斗茶不仅仅是决胜茶的品质与优劣,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愉悦的茶文化,包括许多审美情趣,斗茶必先斗色,建盏斑纹对衬托茶色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在斗茶之前,必然隐藏着一个“斗盏”的准备过程.如从北宋盛兴的“斗茶”,演变到南宋文雅的“绣茶”,就是史证.

在“赐茶”而非“斗茶”的御宴上,“赏茶器”应该是充当了主要角色,足可见“曜变”茶盏在当时朝野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时代, 由于皇帝对“斗茶”的喜好与推崇, 上行下效,“斗茶”活动迅速成为风靡全国的时尚雅好.

在狂热的斗茶氛围中, 又衍生出了“赏茶器”,即“异毫盏”.因其本身瑰丽,且当时又流行白茶,泡茶时,盏内的银蓝色斑纹与白色茶沫相映成趣;在强阳光下透过水汽,折射出釉面上“彩斑”,“铬蓝釉”的七彩曜变光晕,但见雾霭蒸腾,宝光笼罩,如入仙境.

《方舆胜览》中也有记载:“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因此可知,这种珍稀罕见的“异毫盏”“毫变盏” 被大玩家、艺术泰斗宋徽宗皇帝奉为茶器之中的绝品, 成为宋朝皇族与重臣不惜重金追索的宝物.笔者将宋代建窑曜变茶盏的历史演变、曜变原理、七彩晕光、建盏曜变珍罕程度及我国存在的建盏曜变等情况,分为上、下两篇来论述.

【上篇】

一、宋代建窑“曜变”茶盏的历史演变

曜变茶盏大致可分为两种:七彩晕光曜变与普通多彩曜变.烧制年代有:北宋晚期与南宋早中期.

1. 七彩晕光曜变:“七彩为多色彩,晕光为晃动的光彩源,七彩晕光曜变为具有多彩晕光,或有彩斑随视角不同会发生变化的釉色彩建盏.”

2. 普通多彩曜变:“曜变具有基本条件及多彩固定色斑,只有自然光源的多彩曜变建盏.”建窑曜变茶盏,历史上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斗茶风尚盛行,颇受文人墨客喜爱.大观元年,宋徽宗所撰《茶论》中还没有提及“曜变”异毫盏,说明曜变茶盏的出现应该在大观次年以后至宋钦宗末年,出现时限不大于廿年,数量非常稀少.

故此,北宋曜变茶盏的稀有与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七彩晕光曜变茶碗,碗外底再刻有铭文“供御”或“进琖”,更是北宋时代建窑作品中的珍稀品种,属宋皇宫内御用茶具之一.建窑虽没有被列入宋代五大名窑,却胜过五大名窑.建盏的美没有试图使用人工的方式去改变,建盏的外观呈自然古朴而美丽,完全是顺其自然,“靠天成就”,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大道无为的内涵,在这点上,五大名窑均比不上建窑.

建窑是宋代瓷器雅文化杰出的代表,着重内在的张力,充分表现了宋人的内敛与风雅及自然的审美观.这种七彩晕光曜变之美,是崇尚自然、讲求“天然去装饰”的理学物证,成为瓷坛史上千古绝唱,也是宋徽宗最挚爱的茶器之一.

美中可以装下“宇宙”.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宇宙也是人类视觉和触觉下的产物,更是一种思维世界.宇宙大至无限空间,不可想像的大.然而却可以装在一个精美的茶碗之内.

北宋被金国灭亡之后,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玩物丧国的宋徽宗为百姓所不耻,斗茶之风也逐渐陷入低潮,而如此造价高昂的多彩晕光曜变茶碗,烧成率极低的神物,已少有烧制.

南宋时期:南宋早期因国事动荡已很少能有七彩晕光曜变茶盏烧出.南宋早中期,建窑因为能摸索七彩晕光曜变茶盏的巨匠能人,已相续过逝了,后继又无人.

再说国力经济也不容再烧制这种七彩晕光曜变茶碗.当时只能烧制多彩晕光加贴彩蝶与金铂纹饰来代替七彩晕光曜变茶碗的炫丽,来品尝早春贡品龙团凤饼的“绣茶”或在祝寿大庆贺时才能使用,也只能用这类“多彩晕光曜变加彩贴金”茶碗.

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建窑杰作佳器了,但这类“曜变”也有铬蓝釉色,一种特殊而少见的多彩晕光曜变“绣茶”碗.

南宋晚期:公元1231 年,蒙古军队开始入侵南宋.

国内混乱,蒙古人已经动摇了南宋江山一角,国事甚忧,建窑再无能力烧出多彩与七彩晕光曜变,只能烧制仿钧釉窑变多彩建盏,来代替北宋晚期与南宋早中期时的七彩晕光曜变茶碗.

南宋中期以后,由于饮茶习俗由“斗茶”改为“绣茶”,由白茶回归到绿茶,“点茶”回归到“分茶”,茶具也由黑釉茶盏,改为“大汤敝瓦” , 不再流行黑釉建盏,而用建窑烧制的黄金釉“大镀金”茶碗.曜变茶盏渐渐被遗忘,制作“七彩晕光曜变”的技术也随之失传.

元代:建窑茶碗开始退出茶文化光辉的历史舞台.元代的茶叶由在武夷山新开茶园,逐步取代建安( 现为建瓯市) 吉苑里北苑贡茶.饮茶方式也逐渐以泡饮取代分茶与绣茶.“全用叶茶,始自明时也.”(《类聚名物考》)“建溪异毫盏”被整整湮没了近800 年,直至清代宣统二年( 公元1910 年)的陈浏著《陶雅》一书,才记载下了有关建窑茶盏的重大发现.

由于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当“斗茶”及“绣茶”活动在中国南宋落下帷幕时, 在当时的日本却刚刚兴起,流入到日本的“建盏”,尤其是“曜变”建盏,倍受推崇与发扬.

据成书于公元1511 年的日本古代文献《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这本书是足利将军的朋友们对他*的唐代文物进行评鉴的记录):“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到16 世纪,一只“曜变”茶碗可值倾城之高价,为争夺一只“曜变”茶碗,在日本武士集团之间,甚至会引发战争来争夺之.

几百年以来,“曜变”建盏一直被日本人奉为茶道的圣物,并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目前,日本仅有的三件“曜变天目”盏,分别珍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和大坂藤田美术馆.其中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所藏的“曜变天目”盏,被日本人誉为 “世界第一名碗”.

二、“曜变”与“窑变”的区别及形成机理

“曜变”是指建窑黑釉或铬蓝釉瓷在烧造过程中,一种无法人为控制的、自然呈多色彩的技术成果.与我们一般认为的瓷器“窑变”不同.

窑变:釉面的色彩成分与外观纹饰无特定性,其外观色彩形成机理,是釉内金属物质释出釉表面,与高温产生化学反应所致,其色彩与釉面处在同一层面.而曜变彩色为结晶釉或有斑状,而且有错层现象,具平面到三维立体效果.笔者暂称彩斑为“釉疹”,微微凸起,形似粟米,像人体外皮肤病变中的“皮疹”.其是由内而向外发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远看影影绰绰,近看飘忽不定,可谓“玄之又玄”“神之又神”.

“曜变”的形成机理,与窑变不同.其过程大致是:绀黑或银蓝釉建盏在烧制出铬“银蓝疹”结晶斑时(银蓝“釉疹”结晶斑中含有金属“铬”), 银蓝“釉疹”结晶斑的边缘部位,会向空气中挥发出“铬”,这个过程停留时间很短,稍纵即逝,而这时窑内温度又恰巧从1300℃以上,下降到1100℃左右,气态的“铬”才会凝结在铬蓝釉表面的“釉疹”周围,形成铬蓝彩色釉面与斑纹.器物的多色彩呈现与照射其的光源、物理等特性有关.

七彩晕光曜变的定义:七彩为多色彩,晕光为晃动的彩光,曜是日月星辰之光,变乃色彩变异之意,合成一词,七彩晕光曜变为具有多彩光色(无固定颜色,随器物视角不同而变色)变化的建盏.

七彩晕光曜变的原理:先决条件是铁(含重金属类)胎厚釉(釉料有掺入珍贵的原矿物料).铁结晶釉的特性是当窑温升至1100℃,釉面开始融熔时,铁成分未有变化,直至达到1200℃时铁开始热化分解,在窑火中有机物分解,形成气泡.

在窑温达到1300℃以上时,釉面气泡体积增大,其压力克服气膜的表面张力,而气泡冲破釉层成为气孔,釉中有机物质由气孔排出,剩余则为含金属较多的酸铬釉层.

有些部位会出现流淌状,形成“釉疹”彩斑,重金属会沉积于底部,窑温继续升高,降低了釉层黏度,气孔又重新弥合,由此形成了折射率不同的光彩.而且具有了聚光( 晕光) 的效果,经光线折射后,目视的彩色皆有不相同方位而变化,这就是笔者对七彩晕光曜变原理的理解.

七彩晕光曜变建盏,神奇就“神”在施一种釉色,经过烧制,出现多种色彩,变化莫测,而且会变幻晕光色彩、特点各异的结晶斑纹,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它在我国瓷器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被世人认为是陶瓷*中的珍品.

七彩晕光曜变茶碗,是在窑火中气氛达到极致的自然佳作,所有环节都无懈可击,才能烧出一二只,可谓“如有神助”的建盏极品,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品.

“釉疹”和“曜变”在烧制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着消失的危机,所谓“一步之遥,就是深渊”.在漆黑与银蓝的釉面上,如寂静的天外与星空正进行着激变,如何在瞬息万变中留住那幽幽的蓝彩紫光?它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工艺”的范畴,在宋代的中国古人看来,它是属于“日月星辰、虚玄天相”的 “哲学”范畴,所以人们尊其为异毫盏“曜变”.

因此,鉴赏“曜变茶碗”,解读“釉疹”、“铬蓝釉”的概念,理解建盏顶级神品的排序,一定要吸纳宋人雅学的哲理.

三、晕光与反光及“蛤蛎光”的异同

晕光:宝石般的色调,变幻的彩光( 即为随器物旋转而改变),灵性之光,“神”与人合一的光源,神奇之光.通俗地说,是会变动( 随器而走动) 的多彩光.反光:只是一种反射的自然光,无有光彩.只有反射的回( 白) 光.

晕光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文学家、政治家江淹(公元444—505 年)的《赤虹赋》中有载:“正逢岩崖照雨,云烟烂色.俄而雄虹赫然,晕光曜水,偃蹇山顶,舄奕江湄.仆迫而察之,实集阴阳之气,信可观也.”

曜变建盏,着重要看有无“晕光”,也就是普通曜变与多彩晕光曜变.在我国,普通多彩曜变建盏较为常见,七彩晕光曜变极为稀见,是我国古代“逆天”的艺术品.它构成如此神奇的炫彩斑纹,且有晕光,仿佛茶碗内是宇宙星空,深不可测,让近距离看到的人们哑然闭息,感觉此茶碗只应天上有.

“曜变”晕光、“反光”与“蛤蛎光”也是不同的.“曜变”晕光中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铬”而形成彩虹般的光彩,即为随器物旋转而变化的霞光;反光是一种自然反射的光,不能晃动的彩光;而“蛤蛎光”主要成分由二价铁和三价铁还原构成,经过岁月沧桑在瓷器表面上所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也不会“晃”动的彩光.对于茶碗类来说,更无“深不见底”之感.

晕光的作用:七彩晕光曜变构造是多彩呈色与晕光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它们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只强调七彩曜变,而否定晕光的作用,器物呈色就会变成无水之源.像普通曜变盏,看似美丽却无立体晕光的炫彩.追求器物色彩的鲜亮艳丽( 如多彩色斑),是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认识、运用与欣赏的过程是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过程.而中国宋代人,则追求参禅悟道般“自然、简素、静寂、深邃、枯高、幽玄、神秘、脱俗”的审美取向.古朴素净的“曜变铬蓝斑”,有着仙风道骨般的隐形美、枯高美、幽玄美.

蓝,是一种“幽”美.唐三彩中的钴蓝,宋、元、明、清时流行的青花,都与“曜变蓝斑”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学效果,而这,才是中国古人至高无上的追求.

鉴赏建盏曜变,如果不把宋人的精神世界中,根深蒂固的佛道超凡脱俗的理念,熟稔于心,就是尚未进入建窑曜变茶盏赏器美学的圈子,也因而会对“曜变”的“妙美”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器物的色彩变幻是由于世界上不同物质的相互振动干预而导致的.有的人喜欢建盏曜变,是源于对瓷泥在火的交融中绽放出的色彩变幻.正如“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去看待建窑曜变盏,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更能看出不同的宋朝风情.

【下篇】

宋代建窑曜变茶盏是我国瓷器与茶器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也是古代最为珍罕的稀有珍贵品种之一.

七彩晕光曜变的烧制就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性高温烧成的釉色与彩斑,在阳光和一定的光源作用下,会闪耀着七彩晕光,就仿佛是一条变色龙盘旋在碗中一样.

一、“曜变建盏”为何如此珍罕

建窑中的宝物,如“七彩晕光曜变”、曜变加彩贴金铂、七彩晕光结晶斑曜变、油滴、曜变鹧鸪斑、杂色釉曜变盏等等,都是在大量烧制过程中,偶然天成的稀有品种.特别是“七彩晕光曜变”,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绝品.

日本成书于永正八年(公元1511 年)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棉,万匹之物也.”

中国和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陶艺人,已经过几代人开始探索它的烧作工艺.然而,即使在宋代时期,曜变建盏也因其极难烧造而成为御用之器,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异常复杂和神密,又难以控制,釉面、釉色流动性变化大,烧成范围极窄,在不同的烧制情况下,出现结晶花纹的效果完全不同.

烧制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环节,如原料、窑温、窑炉的气氛,以及建盏在窑炉中摆放的位置等,发生任何一点变化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于是,今天的陶艺人前赴后继、苦心孤诣,经过好几代人,也没能仿制出一只可以匹敌宋代的曜变建盏复制品,只能望而兴叹.明代万历年间,由谢肇淛著的《五杂俎》中,出现过“曜变”名词.“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女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疑为怪耳.近来不用人,故无复曜变.”

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烧成机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烧成机率不到万分之一;而“油滴”和“鹧鸪斑曜变”,烧成机率分别为十万分之一和百万分之一,“七彩晕光曜变”是建盏中为千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建窑“曜变”盏在宋代已是十分珍稀,可望不可即.时至今日更是硕果仅存,屈指可数.也正因为其稀有难得,日本人认为“曜变”蓝色斑纹是神之所赐,为世上所无之物,再加上其在日本“茶道”历史中的显赫地位,因此,“曜变”盏在日本倍受尊宠,被誉为至高无上的“神品”.

七彩晕光曜变是在铬蓝釉面上产生七彩色斑且晕光的茶碗,在光线照射下,从器物表面反射出来的多彩霞光.产生七彩晕光曜变的局限性很大,除窑变的条件外,还要有金属质感极强的钴蓝釉,这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这种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多色彩斑(釉疹),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金属结晶膜,接近光线就会出现多姿多彩,以及直逼天然宝石色调,而反射晕光的微妙光彩,如彩虹一般的绚丽,恰似碗中宇宙,这才是一件绝无仅有的神品.

二、中国的七彩晕光曜变茶碗

七彩晕光曜变茶碗器形为标准中型、束口、呈斗笠状,碗内底呈弧圆,十分规整与饱满,属于典型的北宋时代“斗茶”建盏曜变中的精品代表佳作.

铬蓝釉:除宋代建窑曜变茶盏外,稀见釉色.内掺有特殊原矿物料作为釉药而烧成,笔者也称它为“银蓝釉”.

七彩晕光是古陶瓷器中最美丽而神奇的光彩,与其它彩虹霞光不一样,它是变色彩光,在釉面向外反射出的七彩晕光,像雨后天空出现的七彩霞虹,也像夏天在海边看见晴朗夜空中的星光星辰,如梦似幻,美不胜收.

若将该茶碗固定放在窗边,随着阳光照射角度变化与光线强弱变化,早上碗内除多彩外,主色彩为金光闪闪;中午主色彩为彩虹炫丽;傍晚时分主色彩为紫气东来.光源的光亮强度也对器物产生影响.强光下的器物呈色会变淡浅;弱光下的器物呈色会变得晦暗;只有在中等光线下器物呈色最为清晰美丽.其釉面肥润而柔滑, 开片( 裂纹) 老化自然, 神形古朴, 底足金属感开门.刻款“供御”二铭字流畅有力.属于宋朝御用器无疑.

我们从图片看,不难体会到七彩晕光曜变的美,美藏在多彩斑纹深处,它就像那夜明珠,当人们沉浸在“宝光”的美物中时,完全忘记了七彩晕光曜变或“夜明珠”原本的形与色,它极像人的精神面层上的美,这些千年炫彩宝光的美,就是宋代建窑的“魂魄”,具有这种“魂魄”的美,是优秀建盏中为数极为稀少,也是宋代瓷器最高级别的艺术品之一.

而这些致美的建窑( 建溪) 异毫盏落入宋徽宗赵佶之手,作为御前隆重的赐茶专用与陈设观赏器皿,属外人罕见之器物.它的美就是一种无限的美,难怪宋徽宗赵佶为了追求这种艺术之美而断送了北宋大好江山.代价是悲壮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后悔药无卖.

器物越难烧的釉色,对窑火就越敏感,其特性也就越突出,就像铬蓝釉曜变一样,这种釉色在窑中就是处在分毫之间.千百年来,“难能可贵”是艺术历史证实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宋代建窑曜变茶碗不朽的魅力,是藏在宋代建窑大师工匠们忍受难以计数失败的煎熬中,是藏在宋代皇帝和斗茶与绣茶鉴赏家高度审美的心境中,是藏在宋代文坛墨客畅怀咏歌的诗词中,是藏在具有深厚的哲学文化底蕴中,也藏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与陶瓷史的长河中.

该七彩晕光曜变茶碗从胎、釉、造型,刻款铭文来看, 应是北宋晚期建窑中心窑场的杰作佳品,生产时期应在北宋大观次年至北宋末年(公元1108—1127 年)之间.

盏内外的铬蓝釉面均有晕光的多彩结晶斑, 暂称“釉疹”.釉疹周围有多色铬蓝釉纹, 俗称“曜变”.盏内外釉面效果如雨后七色彩虹,晚霞朵朵, 宝光内敛而神奇,华美炫丽.

从外观上讲, 此盏称为“铬蓝釉七彩晕光曜变”, 其艺术效果,按照建盏斑纹的烧制难度来说, 是要超过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银灰黑釉蓝彩斑“曜变”国宝茶盏.

按照一般划分, 建盏斑纹的烧制难度,从易到难,依序为:普通黑釉—褐兔毫—银兔毫—蓝兔毫—银油滴—黑釉曜变—鹧鸪斑曜变—银灰黑釉蓝彩斑曜变—多彩晕光曜变( 结晶斑、鹧鸪斑、后贴彩加金)—七彩晕光曜变.

再者,日本藏的号称“世界第一名碗”,是南宋浙江临安境内天目山禅源寺佛教禅宗茶礼用器.本碗为北宋皇室御用赐茶、赏茶器.年代、用途、级别截然不同.器型、釉色、彩斑、纹饰、晕光也毫不逊色于“世界第一名碗”,有过之无不及.

理解这一排序与比较,首先还要理解宋人内心的精神境界与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及古代自然崇尚的审美观.

七彩晕光曜变属于铬蓝釉范畴,有了铬( 银) 蓝釉才有晕光及深层次的多彩与斑纹,才有突出釉面现象,有褶皱感,再存在“釉疹”.七彩晕光曜变银( 铬) 蓝彩斑,品质明显优于无晕光曜变彩斑,为此,外国陶瓷学者、研究专家称其为“金属陶瓷”.

总之,层次越深的斑纹,落差越大,给人们一种“一步之遥,就是深渊”的警示,可谓是“玄之又玄”.对于不同层次的建盏曜变,彩与色构成的美,需要用不同层次的眼光去审视.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浮躁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七彩晕光”曜变建盏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窑中的艺术“神品”,现代陶艺家经过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至今还没能仿制成功,可见人们获取真正能“传神”的特异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科学发展至今,茶具制作工艺已超越古代,但唯有建盏纹饰彩斑至今难以掌控,纹样无偶,举世无双,每只建盏的纹饰都不可能相同,但每只建盏又都具有各自本身的精彩.

七彩晕光曜变建盏也就成了一个至今未解的谜.科学的发展,一直像是一个解谜的过程,一世人解“一盘棋”,作为现代最接近“曜变”真相的人,一生致力于建盏曜变复兴工作,需努力坚持着,没有奇幻玄妙的技艺,只有尚未的难题.

对他们来说,恢复“曜变”是他们一生追求的梦想,追求近千年前的偶然变数,还是那个像谜一样的变数,望请人们清楚地认识,不要高估了新仿瓷器的能力与技术.有时,高科技不能仿制出古代艺术品.宋代建窑曜变茶碗就是典型一例.

品赏这件“铬蓝釉七彩晕光曜变茶盏”,亦应先摒弃现代审美观念;如未脱俗超凡,肯定觉得“现代彩色油滴”最美.但如从神秘、幽玄、简素、深邃感着眼,银蓝中的幽蓝道紫,受之阳光或灯光后,又可幻化出七彩光晕,像金绿宝石、红蓝宝石,光泽灿烂.那么,这种高贵而不狐媚,大隐而无形的幻化美,才是道之所求,佛之所求,神之所求,人类之所求.

该茶碗在阳光或灯光下,突然耀眼地从碗来灿烂的金光,仿佛器内均是珠宝黄金似的.双手缓慢地作360 度不断旋转,碗内的铬蓝釉面上,放射出七道霞光,特别是该碗外壁,也可放射出七彩斑纹.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整个神品在“铬蓝”釉内放射出紫红、银蓝、金黄、群青、褐橙、墨绿、赤色七彩晕光,随着茶碗转动,宝光浮现晃动,可见碗内有一种“深不见底”之神秘感.

正如“紫气东来”之兆,冥冥间茶碗内装有“宇宙”,七彩晕光正是此茶碗的特征,是其它曜变所没有的,其神韵是无法从普通彩照上所能表现的,更无法以文语言表.这种千年炫彩只有心灵才能感受到她的美丽.该茶碗以“曜而且变”来描述它,再恰当不过了.器内环列着大大小小的圆点或椭圆条状“釉疹”彩斑,一色紧挨一色地交叠着,迎光而视,这些结晶彩斑周围晕散着多色彩的光霞,恰似雨过天晴时出现绚丽的彩虹,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奇妙无穷.中国古代瓷器精气神是无限的,它的美丽与魅力也是无限的.

瓷器是土与火的高度统一,最能代表中国的精气神.中国的哲学理论很是深邃,它主张天人合一,自然调和,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得到世上最美的器物,这就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最高境界.该茶碗就是其中之一,近千年前巧夺天工的杰作,恍惚觉的有神仙在碗中似的,实乃天下神奇之品.

七彩晕光曜变茶碗的万道彩霞,穿越千年,历经数百年完美呈现在我们祖国大地之上,是中国的一件幸事,也是建窑的大幸事!它是宋代建窑最高艺术的里程碑.时空骤然就凝结在这一刻,宋朝昌盛时的风景,宋朝的人文风情,文人墨客的雅兴,建窑先辈巨匠大师们的精湛技艺,祖先的智慧,千年一瞬间,仿佛都在我们的眼前.凝视着“神品”曜变茶碗,仿佛让人们又回到“宇宙”之中.

千年神奇而最美丽的炫彩晕光曜变茶碗在中国.中国的建窑,世界的建盏!

最后,请欣赏以下两只仿宋代建窑曜变茶碗,它们是由中日两国现代最顶级陶艺知名大师,经过几十年努力探索与发现而仿制的宋代建窑曜变作品中的杰作.

中国古代本色的美物,属于中国人,也属于全人类.艺术无国界.

宋代顶级建窑曜变:“七彩晕光曜变茶碗,乃为宋代建窑之无上神品,是世上罕见之器物,其地铬(银)蓝釉,另有圆点与随圆联体多色彩斑,放发七彩晕光,美如雨后彩虹,恰似碗中宇宙,是中华之宝也.”

归纳总结:本文是关于中国古代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陈香龙和宇宙神品和中国相关中国古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陈履生:新中国美术的时代特色 当五星红旗还没有在天安门前升起的时候,1949 年7 月2 日,为配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由全国文代会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

2、 往1969年:中国上空的奇龙行动 刘小童1964年,中国第一颗在罗布泊成功引爆,立即引起美国朝野的极度震惊 当时中国正处于“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全民联防状态,神通广大的中情局都无法得到较为详尽的报告 按中情局推.

3、 佳人已逝,佳境犹存: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 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使用镜子,从古至今,它们又经历了哪些转变不久前,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先生在首都师范.

4、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智慧城市建设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机遇 近日,首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际峰会在济南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在会上针对新技术融合下的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智慧城市主要领域的实践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主题发言 “智慧城.

5、 陈春花:中国世界级企业的价值观变迁 我们没有“弯道”,我们是在同一起点上,只需要在新起点上开始做就好中国的企业之前一直在跟随别人,但现在来到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互联网技术正在重构整个商业系统,所以全球的企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