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关于孝的论文 孝经论文题目 论文孝经的参考文献 写孝的论文 孝论文 钱经杂志网站 经双毕业论文

孝经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与试谈天经地义的孝以《孝经》为中心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孝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试谈天经地义的孝以《孝经》为中心,该文是孝经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天经地义和《孝经》和中心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胡靖靖

“孝”文化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思想文化之一,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之中的最基本的道德.正如杨伯峻先生所言:“封建时代也把‘孝弟’作为维持它那时候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道德力量.”(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页)“孝”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这在儒家著作之中多有体现.《论语·学而》提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指出“孝弟”为“仁”之本.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的便是父母亲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情感流露,若一个人连孝悌都无法做到,则不用谈对他人之情,更无所谓“仁”.孟子也重视“孝”,《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此亦表明“孝”之于“仁”的重要,又言:“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强调对亲人长者的恭敬顺从.《荀子》则从礼制上表达了对“孝”的重视,如《王制》篇指出朝廷应“顺州里,定廛宅,养六畜,闲树艺,劝教化,趋孝弟”;《礼论》提出“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表明子女对父母丧礼应予以重视,应有发自内心的哀痛.这些表明儒家对于“孝”道的重视,告诫人们要事亲、敬亲、慎终追远,并将对亲人长者的“孝”提升到礼制之中,成为人们的基本行为规范.

《孝经》是儒家经典中最直接而全面论述孝道的著作,它以“孝”为中心,提出“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三才》,本文所引用《孝经》经文皆出自皮锡瑞撰、吴仰湘点校:《孝经郑注疏》,中华书局2016年版.后文引经文仅注章名,不再复注).明确而详细地阐述了“孝”的规范和践行,同时将“孝”与“齐家”、“治国”相联系,由个人推及他人,由家推及国,使“孝”从个人对父母亲人天然情感的自然流露上升为行为规范,以及治国的必由之道.本文通过分析《孝经》中“孝道”在个人、社会、国家中的体现和要求,梳理《孝经》的主要内容,并讨论“孝道”的现实意义.

一、《孝经》的主要内容

《孝经》全书共十八章.其中,第一章是全书的纲领,总论“孝”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践行“孝道”的过程,即“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开宗明义章》).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论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及庶人各个阶层如何具体践行孝道,“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庶人章》),认为不论权势高低、身份贵贱,孝道都是一个人必须践行之德.第七章讲“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三才章》).正如学者所言:“虽然说《孝经》把孝道提升到‘天道’的高度,但其只是一个比喻而已,并不是说孝道就是世界规律,就是自然法则,而是说孝道犹如天道.天地离不开‘道’,即离不开它们的运行规律,而人也离不开孝.”(兰辉耀:《〈孝经〉的孝道思想探析》,《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此处将“孝道”与“天道”相提并论,是进一步深化了“孝道”.第八章和第九章论述“孝道”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将“孝”从道德范畴扩展到治国领域.第十章论述孝子事亲的行为规范,从居、养、病、丧、祭五个方面论述如何事亲.第十一章讲不孝的惩罚,提出“罪莫大于不孝”(《五刑章》),将“孝”的地位进一步抬升,认为不孝是最大的罪过,鞭策人们谨行孝道.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论述遵循孝道的意义,“孝道”是先王之“至德要道”,呼应并进一步申述第一章“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之言.第十五章论述谏诤中体现的孝道,指出不能盲目顺从父母君王,对于他们的不义之举,应当敢于谏诤,反对愚孝愚忠.第十六章讲述孝悌之道,并认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应感章》),表明践行好孝悌之道的重要性,即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天下,无所不通.第十七章讲如何“中于事君”,要对君主尽忠,匡正君主的过失,顺从君主的正确之举,表明对君主的忠与敬,顺与谏.第十八章讲在父母去世之后,要重视父母的丧事,不失礼数,发自内心地哀痛,慎终追远.

二、孝为“至德要道”

对于“孝”的重要性,《孝经》之中多次论述,如:“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开宗明义章》),认为“孝”是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也都由此产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三才章》),郑玄注曰:“春夏秋冬,物有死生,天之经也.山川高下,水泉流通,地之义也.孝悌恭敬,民之行也.”“孝道”犹如四时运行、万物生灭,孝悌恭敬是人最重要的行为.将“孝”奉为“天经地义”,为“孝”提供了合理的依托,直言行孝之必要、必须.《圣治章》进一步提出:“人之行莫大于孝”,《五刑章》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将“不孝”视为最重大的罪过,反映出“孝道”地位之崇高.“孝道”如此重要,为它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以及治国之要,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践行“孝道”的体系

认识到了“孝”的重要性,还要将孝道落实到人生和社会实践之中,而《孝经》自有其践行孝道的体系.

(一)孝“始于事亲”

《孝经》指出“事亲”是个人行孝的开端,《说文解字·老部》:“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孝”由“事亲”开始,“事亲”则由事父母开始.“父子之道,天性也”(《圣治章》),言“孝”首言“事亲”,因为血缘关系天生不可更改,是人伦之中最首要且最直接的关系,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人之仁爱,亦由“亲亲”而始,而后才能推及他人.

“事亲”首先要爱己,《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生命和身体来自父母,不能擅自损毁伤残父母赋予的躯干肢体、皮肤毛发,孝道由此开始.

其次要“养亲”,《庶人章》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奉养父母,从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开始,让其有所可居,有食可进,有衣可穿,有病得治,身体健康,无疾无忧.这是侍奉父母最基础的要求.然而,仅仅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正如《论语·为政》所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动物们皆能赡养其父母,人若仅仅止于物质赡养,又与动物有何区别呢?这就表明,“事亲”更要敬爱父母,这在《孝经》之中亦有体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纪孝行章》)子女对父母亲的孝,表现在五个方面,日常家居之时,对父母常怀爱戴和恭敬之心;奉养父母衣食住行之时,要竭尽欢心和颜悦色;父母生病了,要竭尽忧虑,更要悉心照顾;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遵循礼数料理父母的后事;祭祀先人,遵从礼法,严肃对待,慎终追远.“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丧亲章》)孝子事亲,由生到死,从日常起居到身后之事,都要尽心尽力,并遵循礼义.

再次,“事亲”还要敢于谏诤.《谏诤章》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子女要赡养父母,敬爱父母,尽量满足父母的需求,让父母身心舒畅,愉悦无忧,但是也不能盲目地顺从父母,对于父母的不义之举、过错之处,也要敢于规劝,即使父母不听从规劝,也不能心生怨愤,依旧要保持恭敬、孝顺,正如《论语·里仁》所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最后,“事亲”还要推及他人.《圣治章》言:“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为之悖礼.”这是说“亲亲”而后敬爱他人.《天子章》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并不仅仅体现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还要将对自己父母的敬与爱推而广之,从而敬、爱他人的父母,正如《论语·学而》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由自己的亲人而后推及他人,这样才会形成广泛的仁爱.

(二)孝“中于事君”

“事君”也是践行“孝道”的表现.在“事君”方面,《事君章》云:“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臣子侍奉君王,在朝廷为官之时,竭尽忠心,为君分忧;退朝居家之后,考虑君王是否有过失,如果正确就支持、遵从,如果有过失,就予以匡正,因而君臣之间才能相亲相敬.这里也与前文“事亲”部分类似,体现出对待君主不仅要竭尽忠敬和顺从,而且君主有过失也要敢于谏言,不愚忠.

(三)孝“终于立身”

《孝经》提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开宗明义章》)这与“光宗耀祖”相类似,即是认为个人除了赡养敬爱父母之外,还要建功立业,名流后世,自己名声显扬,父母也感到荣耀,这是孝道的终极要求.

“立身”要移“孝”于“忠”以“事君”.《广扬名章》云:“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在家孝敬长辈,在朝廷就能尽忠于君;对兄弟恭敬友爱,为官便能尊重上级,体恤下级;把家治理好了,做官也能竭尽职责.因此,“立身”通过“事君”体现出来,将一个家庭之中的孝道,推广至国家这个大家庭中,便能彰显自己的价值,名扬于世,光宗耀祖.

四、以“孝”治天下

《孝经》还将“孝”与治国相联系,认为以孝治国,可以使天下和顺,百姓和睦,没有怨愤.“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开宗明义章》)“孝”也由父母子女的天生亲爱,推广为社会博爱,进一步提升为治国必由之道.

以“孝”治天下,要求不同阶层应安守本分,各尽其责.《孝经》的第二至第六章分别论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及庶人各个阶层践行孝道的要求.第一,天子之孝.《天子章》云:“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要求君主以身作则,孝敬父母长辈,以孝道齐家,为百姓做模范.第二,诸侯之孝.《诸侯章》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要求诸侯要节约用度,奉行天子法度,不骄不奢,敬上爱下,这样才能长守富贵,以保社稷.第三,卿大夫之孝.《卿大夫章》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要求卿大夫要恪守先王之法,行事遵循礼义.第四,士之孝.《士章》云:“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要求士以孝道侍奉君主,待天子以忠心,待上级以顺从和恭敬.第五,庶人之孝.《庶人章》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庶人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生产,谨慎自身用度,奉养父母.《孝经》对于不同阶层人的孝道提出了不同要求,这一方面表明了孝道是任何阶层的人都必须践行之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社会角色安守本分,各司其职,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国家治理.

以“孝”治天下,要重视对民众的教化.孝悌虽然是人对于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是还需要正确地引导教化,教百姓以孝悌、礼乐,使百姓自觉孝顺父母,恭敬长者,进而敬爱他人之父母长辈,促使社会形成和睦之风.《广至德章》云:“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孝道的推崇和践行,离不开教化,君主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德行教化民众.

以“孝”治天下,还需设立刑罚来保证孝道推行.《五刑章》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将不孝作为最大的罪过,警示民众时刻不违孝道,时刻对君主忠敬,不能以下犯上,不能诽谤圣人,行事要遵循礼法,不非议他人行孝,否则将接受严厉的惩罚.由此可见,“孝”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礼法制度,不仅有自觉性要求,而且带着强制性色彩.将“孝”提升为礼法规范,敦促人人自觉遵循孝道,便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

五、“孝”的现实价值

《孝经》一书,对“孝道”的具体规范做了详细论述,把“孝”与“忠”、个人与社会、国家联系起来,将“孝”作为人伦关系中最根本的德行,贯穿于家国天下之中,形成了一个严密有序的“孝道”系统,它将“孝”提升到至高位置,是封建社会以德治国的表现之一.在今天,“孝”多属于道德范畴,仍然是必须发扬的文化,《孝经》思想对如今孝文化的发扬仍有借鉴意义.

第一,发扬孝文化有利于增强个人爱惜生命的意识.《孝经》告诫人们行孝先要珍惜生命,不损伤父母所赋予的身体、皮肤和毛发,当今社会人们经常会面临压力,很多人难以承受,便会以伤害自身为代价进行宣泄,甚至会轻生.因此需要发扬以“爱己”为开端的孝文化,促使人们时刻感念父母赐予生命的恩情,保护自身、爱惜生命.

第二,发扬孝文化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自我价值实现.《孝经》指出孝“终于立身”,要求个人移“孝”于“忠”,通过“事君”来实现个人价值,建功扬名,光宗耀祖.而在当今社会,人们依旧可以通过“立身”来践行孝道,不过“立身”要通过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提升个人修养,遵纪守法,德才兼备.

第三,发扬孝文化有利于增强归根意识,提升老人们的安全感.“孝”是子女对父母情感的自然流露,血缘亲情不可变,子女要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自觉奉养父母,对待父母恭敬耐心,和颜悦色,在父母需要之时能及时帮助,让父母不必忧心衣食住行,给予父母陪伴和照顾,这样才能增强老人们的安全感,解决“老有所依”的问题.

第四,发扬孝文化有利于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构建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天生,然而也需要双方共同维持,子女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怀感激,并真诚地关心、敬爱、赡养父母;父母也要爱护子女,对于子女的规劝,也要善于倾听,予以反思.需要认识到,父母与子女之间并非绝对的服从关系,要保持平等交流,子女孝敬父母,父母爱护子女,这将有利于家庭和睦,家风良好.一个家庭中“孝”得到了切实践行,家庭成员自觉将对父母亲人的敬爱,推而广之到周围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人人如此,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

总之,孝文化传承千年,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应当结合现实情况,对《孝经》中的思想批判继承,弘扬其精华思想.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

此文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天经地义和《孝经》和中心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孝经本科毕业论文孝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孝经》的形成与历史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集权的专制帝国,标志着自春秋战国以来就开始的社会变革基本完成 相应地,士人的关注焦点也从探索如何建构一个新的社会转到了如何巩固和治理这新社会 由于秦王朝统治.

2、 《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化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10 077摘要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主流 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译者创作出了.

3、 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戏剧情节批评管窥以《牡丹亭》《临川梦》为中心的考察 一、青木正儿对戏曲故事情节的兴趣与重视1936年,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由王古鲁翻译完成,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为一部异域学者的戏曲史著作,此书“配合着王氏的宋元戏曲史,初步.

4、 《易经》只讲三个字:上、止、正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很多人都会觉得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 其实.

5、 《道德经》:德行天下,道传万家 子不语慢,才能保持生机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 ”人不能妄动妄作 许多人忙碌了一辈子,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

6、 《太平经》注译补苴四则 摘要 太平经是东汉时期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迄今已有7种校读、注译本问世 比较阅读之下,各本在标点、注释、今译3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今拣选四条加以补苴 关键词 太平经注译补苴分类号G256太平经是东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