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有关道德的论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关于道德的论文 道德的力量论文 道德经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经读后感参考文献 道德经的论文 参考文献道德经 写一篇道德经论文 1992年花莲师院道德教育论文集

有关道德经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刘殿爵英译《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的思想译解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道德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刘殿爵英译《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的思想译解,本文是道德经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刘殿爵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和思想译解相关论文怎么写.

杨翔鸥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刘殿爵的《道德经》英译本以帛书《老子》为原文本,相较于西方译者译本更重视对原文形式的忠实,且在思想表达上也更加符合权威解读.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一句的译解为例,可见刘殿爵英译文的思想包容性较高,展示出刘殿爵英译《道德经》所实现的较高程度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键词】刘殿爵; 道德经英译; 原文解读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237-01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已故华裔汉学家刘殿爵(D.C.Lau,1921-2010)不仅研究中国哲学,还翻译中国哲学典籍.他英译的《道德经》、《论语》和《孟子》均由世界知名的英国*出版社出版,翻译质量在西方汉学界得到普遍肯定.《道德经》的英译者不胜枚举.西方译者的译本大多文美义丰,但普遍自由度较高,忠实度欠佳.刘殿爵以帛书本《老子》为原本,其《道德经》英译本长期保持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忠实度较高,同时一定程度兼顾译文流畅度与易读性,对于希望了解老子思想的西方读者来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译本.

刘殿爵的英译以语义较精准著称,虽文采不显,却很适合翻译哲学作品.帛书《老子》第二章起首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的英译是刘殿爵的翻译长于思想表达的佳例.传世本中此句增一“斯”字,作“斯恶已”.第二章第二句与第一句有排比关系,因此,在众多译本中,第二句的翻译均以第一句的翻译为基调,在分析中可以省略.但需要指出的是,帛书本第二句为“皆知善,斯不善矣”,而传世本或许是为了增强排比效果,与第一句文字基本一致,为“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中国大众读者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多为,美和善之所以是美和善,是因为有丑和恶.这样的理解与西方大多数译者的英译接近,却不同于刘殿爵的英译.刘殿爵将第一句英译为“The whole world recognizes the beautiful as the beautiful, yet this is only the ugly”[1],谷歌翻译回译为“全世界都把美丽视为美丽,但这只是丑陋的”.这一译解显然贴近帛书本的字句.帛书本既然省略了“之为善”,可见“善”与“善之为善”并无显著语意差别.由此可推,将“美之为美”理解为“美为何是美的”显然没有充分根据.

刘殿爵对此句的英译与大多数西方译者的英译文有明显语意差异,体现出他与西方译者对原文的解读差异.西方译者此句英译的语言形式或许不同,但基本意思大同小异,特举二例说明.英国汉学家阿瑟·魏理(Arthur Waley,1889-1966)的英译文为“It is because every one under Heen recognizes beauty as beauty,that the idea of ugliness exists”[2],回译为“因为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把美看作是美,所以丑的想法就存在了”.魏理译文表达的意思是,没有美的观念,就无所谓丑的观念,暗示了反之亦然.美国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H. Mair,1943-)的英译文为“When all under heen know beauty as beauty, already there is ugliness”[3], 回译为“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美为美,已经有丑陋了”.尽管梅维恒同样以帛书本为原文本,但他的解读与魏理并无明显区别.梅维恒的译文字面上虽未出现“idea(想法、概念)”,但同样将丑的存在建立于“天下知美”的条件上,意思和魏理相似,均表达了美和丑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观念.其他西方译者对此句的英译也几乎都围绕着类似的思想,在此不一一列举.

西方译者普遍认为原文表达的是“美丑之分是观念之分”的思想,这并没有本质的错误,但仍然主要将美和丑视为不同的两个类别,即便不是不同实体,也是不同观念.因为不同,美和丑才可以通过对比凸显对方的存在.这样的解读一般会被视为对丑存在的必要性的辩护.刘殿爵英译文不去追究美和善存在的原因,其中心思想强调的是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批判,暗示的是美未必不是丑.尽管这两种解读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因侧重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读者解读倾向.西方译者的英译文多侧重表达美与丑相依相存的关系,刘殿爵的英译文则侧重表达美与丑矛盾统一体的转化.香港中文大学刘笑敢教授认为帛书本和竹简本此处文字虽有差异,但思想内容都是在说“‘美’向‘丑’(恶)、‘善’向‘不善’转化”[4].这与刘殿爵的译解相符.就思想内涵的包容性而言,美、丑之间双向的转化关系可将美与丑相互依赖的关系包含其内,但美、丑之间双向的依赖关系却不必然包括转化.刘殿爵的英译文不仅内涵更丰富,感彩也更为强烈,对世人的固定认识表达了明显的不赞同.作为第二章起首句,这样的译解显然可以引导 读者去打破自身的固定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下文“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和“先后”的相互转化.

《道德经》可以说是最经常被不断重译的中华典籍.老子博大的智慧在不同时代中、不同文化语境下和不同读者的解读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真可谓是道生万物在翻译现象中的体现.“《道德经》以其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特点吸引着古今中外一代代学者的阐释和翻译.”[5]刘殿爵的英译在思想译解上具有包容性强的优点,对英译本读者提出了较高的阅读挑战,鼓励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得对《道德经》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Lau,D.C.Lao Tzu,Tao TeChing[M].London:Penguin Books,1963:6.

[2]Waley, Arthur.The Way and Its Power: A Study of the Tao TeChing and Its Place in Chinese Thought[M].New York:Grove Weidenfeld,1958:143.

[3]Mair, Victor H. Tao TeChing, The Classic Book of Integrity and the Way[M].New York: Bantam Books,1990:60.

[4]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修订版)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03.

[5]辛红娟.《道德经》在英语世界:文本行旅与世界想象[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6.

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刘殿爵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和思想译解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道德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道德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吴经熊《道德经》英译的文化资本重构 【摘 要】1939年,著名法学家吴经熊主动译介并发表了老子的道德经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国际知名的法学大师,吴经熊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活动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借助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midd.

2、 《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下) 编者按近期白岩松作客“乌镇文化讲堂”,结合自己的心灵体悟,分享了道德经的文化魅力和诸多启人深思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里的博大智慧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把人分成了几种,“上士闻.

3、 伦敦地铁口写着《道德经》 2018 年1 月1 日,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在伦敦欧维尔地铁站出口,出现了一块醒目的记事白板,白板上秀丽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路过的行人 白板上写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

4、 《道德经》里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政治观 老子著五千言,距今两千四五百年,其间注释、疏解、立说,不可胜数 然而同时一书,有人看来是争权夺势,设陷布险的政治秘笈;而有人看来却是清净自在,无为逍遥的出世宝典;有人看来是诡谲某策,决定胜败的武学兵书.

5、 《道德经》英译文本多样化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10 077摘要道德经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主流 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译者创作出了.

6、 《道德经》:德行天下,道传万家 子不语慢,才能保持生机道德经中说“不知常,妄作凶 ”人不能妄动妄作 许多人忙碌了一辈子,究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 道德经又言“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