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法国历史文化遗产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保护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考文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论文

关于文化遗产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遗产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本文是关于文化遗产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观和表达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王冬栾春凤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非物质性”,不能独立存在,但可以直接或间接承载于各种载体,通过有形的载体,建构特定视角的文化景观,解决非物质文化景观表达的障碍.根据景观要素的表达方式不同,将非物质文化分为“展示类”和“表演类”,并对其分别进行深入探讨,探索一种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试图系统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

关键词院非物质文化;展示类;表演类;景观表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特征的“活化石”[1],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保护和传承活动也在全国广泛地开展起来.相较于物质文化来说,我国目前在非物质文化方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仍旧相对缺乏[2].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特征研究、分类研究、保护与利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等几个方面,多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研究,在景观领域的研究则主要是附属于旅游学的风景园林设计[3][4][5],纯粹的景观规划领域还涉及较少.笔者通过对非物质文化景观表达的浅析,试图探索一种增强绿地建设深厚感、关注人性化与个性化、突出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改变传统意义上重美感缺人性、重形式缺内容、重潮流缺个性的绿地规划方法[6].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分类与选取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一个较新的学术概念[7],其全称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或者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名词.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将其分为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国务院在2005 年颁布的意见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2大类.二者都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各种实体事物的精髓传达,又是一系列活态的文化活动以及其文化场所的空间落实[8],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物质元素承载或活动形式表现.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达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展示类”和“表演类”2大类型.展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可以通过某些实物类载体传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类型,通常情况下主要调动人们的视觉器官来观赏,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信仰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需要通过专业的表演者来演出,需要集中游客的视觉、听觉,甚至肢体语言来参与感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和杂技竞技等类型(如表1 所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通过目前具有的技术条件和手段等很好地再现,要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性、景观的观赏性和市民的参与性考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资源进行展示,从而明确绿地文化开发的核心内容.文化选取时,应当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化的目的,既是为了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抽象,传承方法多元,传承过程独特,传承结果变异,并在稳定化,在变化中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化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具有可参与性.一方面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另一方面使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功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使用者创造符合心理的活动场所,从细节上展现出人对外部空间的感受.具体的选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 3 方面:首先,非物质文化的收集整理———搜集该区域的各类非物质文化,并加以整理其特点和文化内涵;其次,非物质文化的特点分析———通过分析其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概念形象,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景观意象,确定其最适宜在景观中表达的形象,进行深层次的内涵分析;最后,非物质文化的提炼选取———在收集、整理、分析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后,回归景观所处的基地现状,基于基地内外的状况、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空间的动静分区等因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观分区相适应,提炼出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方式

“非遗”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形成而传承下来,其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原生态、经典的文化空间内涵.非物质文化可以直接或间接依附于各种载体,通过有形的载体建构特定视角的文化景观,解决非物质文化景观表达的障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景观表达方式,既可以是有形的休闲产品,如小品雕塑等;又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产品,如民间仪式、歌舞表演等.

2.1 展示类项目的景观表达

文化物化———具象实物书写文化篇章:在文字语言方面,由于文字具有很强的可分辨性,文字形象直接出现在城市景观里,可以使历史与故事融合进字里行间,从而丰富景观文化的内涵.非物质文化的景观表达可借助匾额、楹联、碑刻等文字形式进行直观表现:匾额直接传达景观场景的文化内涵;楹联,以对称布置的方式展现,以点景、点题、抒情的叙事方式书写场所空间的主题;碑刻,则以文字艺术表现景观场景空间所传达主题的详细内容.在符号语言方面,可以依托小品雕塑、景墙、图案等形式表现.以民间美术为例,基本保留其造型、色彩等原有状态,利用其美化环境的特性,结合园区景观设施,例如指示牌、小品雕塑等,传达其文化内涵;又如一些文学故事、神话传说等可以具象为景墙、雕塑等,直观地表达其内容;图案表达方面,如铺装与图案的结合,在完成交通功能之外,铺装的图案也传达着特殊的地域文化信息.

情节融入———景观场景述说民俗民风:在景观语言方面,主要表达载体是建筑、植物、水、石等.文化的传承很多是依附于建筑的发展,如建筑装饰就具有祈盼吉祥的深层含义;植物的种植也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情节,如青松象征肃穆高洁、牡丹象征华贵;置石多在以植物造型为重点的环境中作点缀,与植物共同传达文化的内涵;水的形态也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古典园林多模仿自然的理水方法,而现代园林中的水景,应在自然题材中多寻找一些“读水与写水”的体会.除此之外,园林景观中的“色彩”、“光影”、“声音”等特性也具有表达特色文化的能力.色彩选用上考虑景观所处的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依据不同地域的色彩风格特点,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如“中国红”在景观中的应用;光影的无穷变化和夸张的效果也会给人们带来神奇的精神力量,具有较强的渲染性;景观中的声景也配合着整体环境的氛围进行表达.在空间语言方面,景观空间是搭建园林景观内容的骨架,空间的结构、布局、序列是空间的组织方式,具有暗示性的表达能力,是承载文化的有利载体,其更加抽象,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感知.如传统园林布局的“一池三山”模式源于神话传说,表达人们的美好向往;空间序列的安排通常理想化,常伴随观赏者路线、游览方式的不同而变化,使得体验的空间序列并不完全等同于原设秩序.

2.2 表演类项目的景观表达

空间识别———表演类型决定空间属性:动态空间旨在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调动人们的积极参与,营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空间环境.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等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托演示性和参与性的活动表达,文化性的交流与互动、休闲性的参与和体验在其中融为一体,活动再现和互动性的交流体验调动了人与文化信息的全面互动,在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带动了空间的活力.静态空间主要通过调动听觉器官,使人们在特定的场景中,沉淀内心,感受特殊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导人们的认知.

寓境于景———景观场地承载表演活动:专属空间用于某些带有明显的自身特性、需要有某种特定氛围的活动.这种专属性的空间通常只供某一类或少类的活动形式使用,使用人群也比较限定,设计时应合理布局,避免成为空间使用的死角,缺乏生机和活力.通用空间用于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人们日常的休闲活动.这种通用性将多个孤立的活动类型紧紧连接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空间认同.

3 结语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表达研究,不仅深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也补充了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同时,研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丰富了绿地的精神内涵,强化了城市的集体认同感.需要指出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化设计过程中,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特殊的地域特点结合起来,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区的特殊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并且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中表现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有冲击力,对于数字化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商业目的等多种原因,文化往往又会被过度消费或片面取舍,种种现象均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综述[J].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 彭琳,赵智聪“. 心意传承”与“模型传承”———文化景观中非物质文化要素保护的日本模式借鉴[J].中国园林,2014(4)

3 宋河有.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中心城市的有形化利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11)

4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5 张静.体验视角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6 赵磊,吴文智.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13(9)

7 宋丽华,董涛,李万社.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

8 吕倩,葛幼松.城市景观特色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J].小城镇建设,2009(10)

(责任编辑张芝)

概括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观和表达方面的文化遗产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冀东民歌的活态传承 张 蕾 (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063000)摘要在我国历史民族文化中,民歌的特色较为显著,并且曲调、歌词朗朗上口,因而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与传唱,其中冀东民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与发.

2、 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摘要文中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不足做出了详细的探究和讨论,并且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和问题解决方案,对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做出了理论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借新媒体手段保护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因种种原因部分面临消亡危险,必须及时加强保护研究 据中国戏曲志,20世纪初我国有390种戏曲剧种,目前尚有演出的有200余个 如今,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

4、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困境和保护 满英子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其保护措施力度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民间文学类,具有传承单一的特性导致其保护效果不佳 目前,针对我国关于民间.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概述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民族性特点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着同其它民族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由此也使得其在文化表现形式方面同其它民族文化形式存在着鲜明的区别 具体.

6、 融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摘 要中国自2006年公布的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至今已经达到1372项,虽则名目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却处于“危机重重”的环境中,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