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美文化教育合作论文 文化教育杂志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5 运动员文化教育开题报告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对当今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论文

关于文化教育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文化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1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是关于文化教育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和传承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学立足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将传统文化引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展演、文化专题讲座、成立文化社团、田野调查及文化展板等活动,让师生感触并传播胜芳传统文化.同时,学校开展胜芳传统文化的科研活动,编制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真正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一方面使教师、学生获得成长,另一方面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意义深远.

关键词:学校教育;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9-0059-04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延续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传承保护的重要路径,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胜芳传统文化指在胜芳这一区域内长久形成的特色文化,涉及历史、经济、建筑、特色饮食、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花会、民俗节日等内容.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历史悠久,地处华北平原中东部,位于海河流域的大清河北岸,毗邻京津保三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旱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是北方少有的水乡.胜芳古镇有着丰厚而独特的水乡文化,现有2 项国家级、5 项省级、8 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相比北方其他城镇,胜芳镇的民俗文化集中、丰富、完整,被学界誉为“民俗圣地——华北民间文化活化石”.

无疑,我们守着一座文化“富矿”,且镇域内有小学17 所、初中2 所、高中1 所,拥有比较完整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具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基础条件.霸州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霸州四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000 余人,是霸州市东市区唯一的一所高中学校.霸州四中上承大学教育,下连初中、小学教育,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既是对初中、小学教育的深化,又能为大学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霸州四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必将辐射辖区内其他学校,拉动更多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一、胜芳镇中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概述

(一)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霸州四中2014 年10耀12 月对本校2014 级380~396 班和2015 级400~416 班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调查问卷.样表如下:

从表格数据可知,高中生对胜芳镇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系统的认知;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杂乱且不稳定,但又渴望了解传统文化.高中生都不甚了解胜芳传统文化,更何况初中生和小学生呢?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着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胜芳镇中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

从2009 年开始,随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科研院校到胜芳考察、调研,本地民俗爱好者开始系统地挖掘、整理散落的文化资源.借助“胜芳古镇”名片效应,胜芳传统文化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近些年,在胜芳民俗爱好者及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努力下,胜芳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逐步展开.一些中小学已成为非遗项目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并且定期为镇音乐会输送学员.部分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把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技艺引入校园.霸州四中还自主研发了胜芳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并纳入课程体系,逐步将传统文化教育打造成学校的一个特色课程.

二、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的传承与保护路径

高中学生面临着比初中、小学更为严峻的升学压力,学校始终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对接这一问题.高中阶段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既不同于小学的技艺体验式,也不等同于大学的专业理论学习.霸州四中立足于高中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经过近三年的教育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一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

(一)多种感触方式,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从2014 年9 月起,霸州四中利用多种方式将胜芳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初识文化———近距离观赏

2014 年11 月,霸州四中联合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邀请了胜芳南音乐会、崔庄子音乐会,共同举办了“胜芳古乐演奏会”,数百名师生在学校第一次欣赏了胜芳传统音乐.此后不论在运动会的开幕式,还是在元旦晚会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节目如高跷、音乐会、舞狮、武术被搬上舞台.

这些活动使师生对胜芳的传统文化有了近距离的感触,并吸引一些学生加入到学校的相关社团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种子开始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2.倾听文化———讲座普及

2015 年至今,胜芳民俗爱好者、东风小学教师王晟多次应邀到霸州四中开展不同层次的讲座,如面向传统社团———跨鼓社社员讲授跨鼓会的有关知识,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走进胜芳,走进传统》的讲座.这些讲座受到了学校师生及胜芳、廊坊文化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受到《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等廊坊主流媒体的报道.传统文化在越来越多的师生心里开花散叶.

3.习得文化———技艺练习

2015 年,霸州四中学生组建了第一个传统文化社团———跨鼓社,此后相继成立了舞狮社、武术社等.社团除了日常练习、参加学校活动外,舞狮社、武术社还走出校门,多次受邀到北京参加非遗文化交流,将胜芳的传统文化带出河北,展示霸州四中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宣传了胜芳传统文化.

4.保护文化———调查实践

霸州四中多次组织师生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组织师生到跨鼓老会和南音乐会实地参观、体验;利用寒暑假时间发动学生进行“家乡文化大搜索”调查;组织学生到胜芳博物馆,胜芳张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地采风,培训学生充当古镇“志愿讲解员”等.这些实践活动增强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5.传播文化———展板巡讲

霸州四中制作了“胜芳花会简介”展板.工作之余,教师带着这套展板先后到胜芳北环路小学、胜芳红光小学、胜芳东升小学等胜芳镇内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学校进行展示,并就展板内容进行讲解.霸州四中将胜芳的花会等胜芳传统文化推广到镇内小学,获得小学师生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更多的小学生参加到花会中来,传承传统文化.

霸州四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温度的.师生只有感知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才能自觉传承家乡文化,传统文化也才能在师生心里真正扎根并开花结果.

(二)构建传统文化课程,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传统文化要在高中扎根,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课堂知识传授仍是实现传统文化有序、有效传承的重要方式.建立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题中之义.

胜芳古镇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虽然相关专著很多,但没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因此,从2014 年10 月起,在霸州四中副校长张春玲的带领下,霸州四中开始自主研发校本教材.经过近两年的刻苦攻关,2016 年3 月,霸州四中关于胜芳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胜芳·胜水流芳》成型.该教材也成为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教材包括胜水流芳、遥远的古镇、战火中的古镇、胜日寻芳、舌尖上的胜芳等十个章节,每章二到三节.以曾经的水乡为线索,以水乡魂为精神主旨,全面介绍了胜芳的传统文化,并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

霸州四中的教育实践说明,传统文化在高中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运作体系,还需要科研的强力推动.以教材为抓手,以活动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体系为保障,进而持久、深入地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下去.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初见成效

经过近三年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育实践,霸州四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成名,其影响深远而广泛.

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促使教师走向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特别是对于课题组教师来说,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提升了专业化素质,促进了专业化成长.课题组全体成员编写的《胜芳·胜水流芳》于2017 年被评为河北省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成果三等奖;课题组成员程雪姣执教的《胜芳百年花会》一课,荣获廊坊市校本课程教学展示和评比一等奖;《胜芳历史名人的调查与展示》荣获河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2017 年10 月,《霸州四中关于胜芳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课题顺利结题.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霸州四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和个性发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有些学生将胜芳传统文化带到了大学校园;有的学生参与恢复了当地濒临灭绝的音乐会等等.

霸州四中卓有特色的教育实践,先后获得霸州市、廊坊市、河北省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15 年12 月,霸州四中代表廊坊地区在河北省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就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做了主题汇报.2016 年5 月7 日,霸州四中承办了河北省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小学家乡文化进校园现场观摩研讨会”,两次代表河北省参加“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研讨会”活动,并做主题发言,将学校工作经验与京津冀同仁分享.校本教材《胜芳·胜水流芳》也成为胜芳古镇经济转型的一张名片.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系统,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世界大格局下,培养有中国心的学生,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扩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华文化长久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责任编辑孙小梦】

该文结论:上文是关于经典文化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和传承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和 【摘 要】本文提出当前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传承人紧缺、非遗项目市场开发乏力……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非遗传承动力;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创新.

2、 北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摘要2013年8月北朱村被公布为“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所在,本文以焦作北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其现状,并探讨传统村落中非.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方式与策略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陶立璠曾说过“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的基本,假如失去文化,这个国家与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

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冀东民歌的活态传承 张 蕾 (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063000)摘要在我国历史民族文化中,民歌的特色较为显著,并且曲调、歌词朗朗上口,因而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与传唱,其中冀东民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与发.

5、 借新媒体手段保护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因种种原因部分面临消亡危险,必须及时加强保护研究 据中国戏曲志,20世纪初我国有390种戏曲剧种,目前尚有演出的有200余个 如今,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概述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民族性特点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着同其它民族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由此也使得其在文化表现形式方面同其它民族文化形式存在着鲜明的区别 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