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双足和保健杂志 双核期刊 参考文献史记 期刊字符数记空格 双光眼镜参考文献 经双毕业论文 论文双栏排版 双壳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关于双云记类论文范文 跟《双云记》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双云记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4

《双云记》,该文是关于双云记类论文范文跟《双云记》和初探和双云记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双云记》是清末民国的赵眠云先生的唯一一部小说,因为作者心有"道义",立志不同于时俗,使得晚清民国的文化长廊中产生了即"风雅",又"会俗"的一部人情小说.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视角关注晚清民国的小说,赵眠云先生及其《双云记》更是值得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赵眠云人情小说题材价值

在民国的時候,上海以及周边集聚了数量不小的"文字劳工"和"洋场才子",报刊上也刊登大量的小说,以范伯群先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介绍的晚清"四大名旦"和《小说林》为例,这五本杂志有各类小说103种①,言情小说更是其中巨擘.这些小说的作者必定随着小说的闻名而闻名,然而也有一部分文人,后世关注、评价甚少,如赵眠云先生.

在五四运动的大背景下,一批带有鸳鸯蝴蝶派标签的文人因为自身的思想、创作手法等受到五四新文学长期的冲击,随着时代的演进、史观的开放、观念的更新,一度产生了"清末小说和民国的"礼拜六"派小说艺术成就可能比新小说高,可惜不被人注意"②等说法与认识.

一、作者

魏绍昌先生的《鸳鸯蝴蝶派资料汇编》引严芙孙等编写《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交代:

言情小说中,有以平淡朴雅见长,脱尽寻常脂粉窠臼,则赵眠云所著之《双云记》是.书凡二十回,写金云士、李倩云二人事,只及其性情而无一笔述及二人之容貌,结合又极高尚纯正,洵戛戛独造之作也.海虞吴双热亟赏之,逐回加以评语……笔记杂作,汇为一编,曰《云片》…….历编《游戏新报》、《消闲月刊》、《星光》、《星报》,均为名重一时之出版物……君于曩年破产走海上,行吟憔悴,不复张绪当年,即曲蘖亦疏与亲接……以懒散故,罕与友朋通问……君与予及范子君博契订金兰,旧学商量,颇得切磋之谊也.

郑逸梅的《哭赵眠云》③和《文苑花絮--我和赵眠云》两文中有大量篇幅介绍赵眠云先生的家庭,并且以《赵书城家传》为参考,介绍与赵眠云先生相交往的始末,谈到了《双云记》这本小说,郑先生当时便担心赵眠云的小说已经丢失④,"他的著作,印成单行本的,有《云片》,全是笔记,《双云记》,是一部言情小说."并且提到赵眠云"懒散""性格豪爽"等特点.朋友的点评往往有些溢美成为文学史的惯例,但从时代角度以及真实层面,郑逸梅追忆赵眠云的文字却对赵眠云性格的梳理、人生历程的总结方面起着真实的、宝贵的价值.

赵眠云(1902-1948),原名绍昌,号心汉阁主、眠云,晚清民国时苏州旧派⑤文人.1948年去世,"工书擅画",家世极有渊源,少有名气,家庭学习氛围较好.交游多名士,如范烟桥、郑逸梅等人,其后娶得文化女性,与范伯桥等组织星社,并顺应潮流办过《星》《游戏新报》等出版物.对于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的成熟有着不低的价值,传世两部作品《双云记》《云片》以及散轶报刊的小文章⑥和《酒痕新绿馆酒痕》《暑中游意园记》《心汉阁笔记》《失踪》《心汉阁杂记》《将军身后》《变幻中之美满姻缘》《虱簃小谈》《素鹃》《借生记》《纳宠记》《雪尘》《幻中福》《素兰杀我》《兰蕙双清记》《冰娘小传》《兰韵记》⑦等,以及《清闲》期刊、《梅瓣集》《浣花嚼雪录》⑧等.中后期,家业困顿,来上海寓居,乱世办过学,在上海国华中学教书,种种因素不如愿.归家乡苏州,穷困去世,并引起上海、苏州等地的星社作家深沉的追思与遥忆.性格较为豁达,并有一些特有轶事传于文坛和民间.

二、题材渊源

《双云记》是一部中等篇幅的小说,主要以金云士、李倩云两人为线索,敷演开来,在民国初年这样的"双某记"小说,并不是独此一部⑨,《双云记》作者也表明作品题材和社会有一定关系:

"……则为乡先辈某公所称述者其情迹至可念.一一为余告,盖为清宣宗朝事……"⑩

首先,《双云记》虽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作品,然而因为这个派别过于广泛和贬义,一度竟有"不从新,即为旧"非此即彼的激进说法B11,所以《双云记》既是流传的大概念中的鸳鸯蝴蝶派,在精准的小概念中又不是从属关系.

就当时背景来看,《双云记》这部言情小说却与当时盛行的言情小说有着微妙的关系.然而二十年代一来,言情小说的风靡情况有所减弱,"小说之价值日益低乎."《双云记》此时却在变革,"一变言情小说千家一律之面目".

以明清以及之后的作品题材论来看,《双云记》的身上若隐若现的出现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人物设计"和"故事结构"B12.进一步参照作者和评论者--吴双热先生的观点,《双云记》是一部人情小说,虽然《双云记》有世情小说反映"世态"的一面,但仍是主要写"双云"的故事.鲁迅先生曾经给出人情小说的定义,"当神魔小说盛行时……又缘描摹世态,见其悲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B13.齐裕焜先生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也谈到人情小说的概念,"人情小说是指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中长篇小说."人情小说中的言情部分在晚清民国又逐渐演变成了言情小说.

《双云记》以两个家庭为背景,男女主人公的爱恋种种为线索,最终达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姻美满,戛然而止.但是,不能简单的将赵眠云先生的《双云记》与《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等才子佳人小说归为一类.吴枕亚在《双云记》结尾处B14也曾说过"……是人情小说中有数文章也……犹为可珍……"不仅因为文笔与情节,更因为作者的创作思想,它在描写恋爱婚姻时,不仅写男女爱情,更"把暴露丑恶和歌颂理想结合起来",达到了轰动又深刻的效果.

《双云记》这部小说,既有"感伤--言情"的时代氛围,又有人情小说的内在传统.既有同时代的言情小说相互呼应,又体现着作者追求心中的"道义".近百年来如吴双热、平襟亚等文人雅士更是将《双云记》另眼看待、支持、点评这部人情(言情)小说的作品,细细品味,"览华而食实"B15.

三、独特价值

《双云记》共二十回,1923年的《小说日报汇订》中刊登《双云记》,并见到序跋以及吴双热的评论,这也是相当珍贵的文献资料.

作品背景依托清朝道光年间,两个仕宦人家发生的喜怒哀乐种种事端,以两家大人的友谊为框架,以李倩云和金云士的成长和爱情为主线,以世态炎凉为衬托.主要讲述的是金健若奉旨出京办案,将公子托付给李寿门一同教养,二人是"知己""知心".之后讲述了几件波折,李寿门蒙冤入狱,金健若搭救,最终罢官回乡;两个孩子定下亲事,金云士在李家收到委屈后回到金家.李寿门在原配死后,续娶恶妻,产生种种是非恩怨……正是这些主次人物共同演绎了一部"细致、真实、风韵、美丽"B16的晚清往事.

《双云记》这部小说,它的独特内涵有三:

一是在传统文化接近崩塌时,作者自身与书中主要人物树起了传统旧式文人的典范.作者不仅自身在"星社"创办时雅集赋诗,更借用文中双云的"梦游"章节以及"金父"的一些活动来展示传统文人的趣味性,"或以气节相敦、或以文章相契",追忆明清文人那种"吟风弄月"的那种风雅闲适的生活情调.

作者借用《双云记》几个主要人物及其对时政的看法、人生的感悟,再一次阐述了士人文化末期的情怀,"高谈阔论""寄情山水""感悟诗词",以及"才子佳人尽情处"的江南士族传统B17:

蓬水壶山路未遥,一吹天外紫云箫.

莫言波折寻常事,红泪斑斑认碧绡.B18

小说中的友情、爱情以及各种仕途学问,大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道义",作者又生活在吴文化地域,"江浙文人薮",直接收到传统吴文化的影响.

在第五回"拯友"中记载,金健若这个文人官僚的侠骨柔肠、一身正气,不惧怕权威,敢出言直谏,救朋友于水火之中;在"父丧"的后几回,又写出金云士的"不堪其乐",固守信仰、甘为贫穷等等品质;相反,在"续膠"、"馋间"后几回中,作者借机讽刺鞭挞了李寿门及其续妻为了名利种种顺应当时潮流,又背离传统士大夫文化的所作所为.

二是极有价值的评点."小说评点不仅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在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功能"B19并且和文本产生一种共鸣,正如有的学者说是一个"整体"B20.(金圣叹)《注评本水浒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两书更是代表.评点艺术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形式之一,民国后随着白话文运动,逐渐没落.吴双热先生"不请自来",主动来点评,不仅看出《双云记》的价值,更能看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文人心态,和"在熟悉感中求新求变"的突破下的赞赏、认同.

吴双热先生每回末尾的批点,锦上添花,不仅由于赵眠云的题旨与文字显得美妙绝伦,更由于吴双热懂得言情小说得"游戏三味",并且经历世态炎凉,懂得"冷""热"之处,能在"头脑"B21"结构""语言"以及感叹人心处恰如其分的赞叹、批评.使得读者以及研究者更能清晰的理解文章主要题旨,更为现在民国文学史留下了重要的鉴赏及评点资料.

如在第一回"清课"中写两家交往以及二云事迹后,无双热便点出"不寻常之处":

"今寻常小说家写之,不免累累说个不了,前篇一律.几成印板的谀辞,则我殊佩双云记作者之不落恒蹊也."(第一回末评)

吴双热本是老牌洋场才子,与徐枕亚并称为民国言情小说的巨匠,"海虞市上,三个奇人"B22之一,他不仅懂得赞扬人的美,更懂得审视人的丑.评论时不自然的流露"含泪的笑"的慨叹与讽刺.

如在第十回"悼亡"中更加无双热先生更是以细微的视角来点评三种眼泪:

"寿门痛赋悼亡,下的未尝不是真泪,然若以倩云之泪,与寿门之泪,分别精细的化验.则倩云之泪,更酸于寿门之泪耳."(第十回末评)

三是"雅致""有味"的语言.作者的这部言情小说,产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却没有自觉的运用"时髦"的白话文和被后人诟病的"骈体文"创作,而是采用"简洁凝练"的文言加上"别有意味"的口语.

赵眠云的语言,既淡雅,又有致;既简练,又言长.更有甚者,简单几笔就能将"情语""景语"娓娓道来.

在"梦游"一回,描写来往的家书,完全没有那种离家在外的奇酷之情,语言上倒是及其"简洁凝练",真正有种"人行画中,鸟度屏风"的意味:

……家书往往附折差至京,亦数月使一达,书中述滇池风景至悉,山川道里,不乏纪游之作.其外无述身体健康,客中食眠,尚称安适……B23

这一部"惜辞"小说,不同于"千家一律之面目"."截发"一章,淡淡几笔,将寿门这个"官迷"与"慈父"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不愿像"冒得官"拿女儿来换前途,又不能如"王员外"一样执着换婿:

一席话,终不得要领,寿门此时左右为难,明日朱次瞻又至,苦口劝寿门……且此事未可造次,我今举家进京者,为谋自己前途事……无心谈此事……寿门此语,盖亦缓兵之计,既不忍即弃金婿,又不敢告绝周氏……

《双云记》中的古诗语言,既不"佶屈聱牙",又不似"七宝楼台",而是"别有滋味".如在第一回"清客"运用吴梅村的诗作:

千章乔木俯晴川,高阁登临雨后天.

明月笙歌红烛院,春山书画绿杨船.

四、结语

赵眠云先生以及《双云记》有着自身的不足与价值,这些早已经组成晚清民国文学的一部分,不容分隔与抛弃,更值得后世学人客观的公正的深入开掘、研究,达到"近雅驯者,以广见闻"B24的文化价值.

注释:

①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518.

②夏济安.夏济安选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18.

③郑逸梅.哭赵眠云[J].永安月刊,1948(111):32~34.

④文中《双云记》见1923年的《小说日报汇订》,34年发行的纸质版的见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流通的《双云记》资料很少能在流通领域见到.

⑤参看赵孝萱.鸳鸯蝴蝶派新论."……较为坚持传统书写形式与古代才人生命形态……""对传统的耽溺""称为旧派,一则因对待传统的态度,而则因为新文学阵营颠覆传统的"新"后出比较的结果."因此文中的旧式不是只带新文学阵营的贬斥,而是表示一种作者对传统的坚守.

⑥另在1921年《消闲月刊》发表《赠林媛媛眉史》;1922年《快活》杂志发表《中远纪念》;在1923年《小报》发表《猫癖》《骇梦》《悼亡集》;在1925年《红玫瑰》上发表《鼠牛比》;1925年在《游戏世界》发表《答陆仙珠眉史学》:1925年在《游戏世界》发表《苦场随笔》;1925年在《新月》发表《拆字奇验》;1930年在《军事杂志》发表《哀余天遂先生》;1943年在《永安月刊》发表《姚苏凤之妻》.

⑦这些文章见于[J].紫罗兰杂志.1926-1928.

⑧这几个期刊、作品见张耘田,陈巍.苏州民国艺文志[M].扬州:广陵书社,2005:524~525.

⑨刘永文《民国小说目录(1912-1920)》记载期刊小说有"双记"11种;日报小说"双记"有五种;单行本小说5种.

⑩赵眠云.双云记自序[N].小说日报汇订,1922(29):6.

B11参考.赵孝萱.鸳鸯蝴蝶派新论和龚鹏程.文化、文学与美学《论鸳鸯蝴蝶--民初的大众通俗文学》两书和文章.

B12罗宗强.南开文学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328.

B1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75:151.

B14吴枕亚.双云记之镜圆章[N].小说日报汇订,1923(36):6.

B15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3:160.

B16李健吾.《边城》-沈从文先生作·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47.

B17汤哲生.中国现代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3.

B18赵眠云.双云记之清课[N].小说日报汇订,1922(04):6.

B19谭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文本价值[J].学术月刊,1996(12).

B20龚鹏程.文化、文学与美学[A].论鸳鸯蝴蝶--民初的大众通俗文学[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9:289.

B21头脑一词具体参看李渔《闲情偶寄》.

B22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中严芙孙等著的《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571.另外两个"奇人"分别是徐天啸、徐枕亚.

B23赵眠云.双云记之梦游[N].小说日报汇订,1922(06):6.

B24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31.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75:151.

[2]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343.

[3]胡怀琛.中国小说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4]郑逸梅.文苑花絮[M].北京:中华书局,2005:27.

[5]赵孝萱.鸳鸯蝴蝶派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6]龚鹏程.文化、文学与美学[A].论鸳鸯蝴蝶--民初的大众通俗文学[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9:289.

[7]夏济安.夏济安选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8]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518.

[9]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10]魏绍昌.鸳鸯蝴蝶派资料汇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11]芮师和.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2]袁进.艺海探幽[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13]朱志荣.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14]许伯明.吴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薛忠刚(1994-),男,吉林梅河口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本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适合《双云记》和初探和双云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双云记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双云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山月记》中李徵的变形 摘要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即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梦的解析,镜像理论来分析李徵变虎的前后过程以及心理动态 关键词山月记虎精神分析变形一、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李徵的变形西格蒙德&mid.

2、 《许三观记》中血的意象 摘 要许三观记作为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位普通民众许三观在动荡起伏的中国社会一次又一次地,以此来谋求生路、渡过难关的故事 在作者的叙述过程中,“血”这一主要线索充斥着许多丰富.

3、 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的叙事学 兰红玉 河北大学文学院摘 要黄雀记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相互碰撞与纠缠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文主要分析黄雀记的组织原则、叙述视角和空白艺术三个部分 关键词黄雀记;情节组织原则;叙述视角;空白艺术.

4、 论唐传奇中托梦文学的社会内涵以《南柯太守传》、《枕中记》为例 摘要唐传奇在继承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创作基础上,结合唐朝时代文化特色,实现了小说由描写神仙鬼怪到人士传奇的转变 唐传奇中以“梦”来讲述人事故事的一类题材小说被称为托梦文学,他们大.

5、 晚清小说创作暨刊行中的作者和读者以《官场现形记》为例 摘要在晚清小说创作和发表过程中,作者之创作,报馆、书局之印刷、刊行,读者之阅读,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运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及书局的印刷刊行都十分尊重读者趣味,遵循市场规律 在李伯元小说官场现形记的创.

6、 《蟋蟀冒险记》节选和导读 【原著节选】我从小就开始独立生活,这可是我们蟋蟀家族千百年以来的传统 而且,妈妈也总是对我们说“只有依靠自己的翅膀,才能学会飞翔 小孩子如果只知道游手好闲,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只会让你们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