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浮生六记论文提纲 论文偶记第一段 史记论文题目 儿子和情人金锁记英语论文自述 参考文献史记 期刊字符数记空格

浮生六记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翻译中的文化适应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浮生六记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0

翻译中的文化适应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本文是浮生六记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浮生六记》和译本和林语堂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徐晓俊1,徐 蕾2

(1.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选择性地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的“文化适应”为哲学理据,建构译者的翻译生态环境,提出翻译即适应的观点.通过分析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指出在翻译文化信息蕴涵丰富的作品时译者应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适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达中国文化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文化认同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翻译中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项目编号:13YY10.

作者简介:徐晓俊(1979-),江西临川人,硕士研究生, 江西科技学院,讲师.

徐 蕾(1982-),江西临川人,硕士,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一、文化适应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文化适应一词早在 1936 年被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在《提波兰,一个墨西哥村庄:俗民生活研究》一书中提出,是指不同文化群体的人进行不间断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产生的变化.可见,最初文化适应本来只是一个人类文化学的概念,后来随着对文化适应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化适应延伸到了更多的学科研究中,比如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

二、文化适应的含义

随着“文化适应”一词应用于翻译领域,翻译学者们对“文化适应”一词做出了翻译学的解释.例如,勒费弗尔在《翻译文学:综合理论探索》一文中努力跳出多元系统观念,寻求意识形态对文学话语的制约,认为“适应”是一种“折射”.

三、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中文化信息在文化维的适应

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取得了积极的读者反响,成功传译其中的文化信息,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本文讨论译者处理文化信息时在文化维上的适应.

林语堂的策略灵活,归化与异化交互使用,充分传达原作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即采用了归化策略.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

“I was been in 1763.under the reign of Ch’ien 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保留了乾隆名号“Ch’ienlung”和中国农历计时法the eleventh moon,但把“癸未”纪年改为具体的“1763”年,既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故事发生时间,也使其保持一定陌生感.人名、度量衡等也被归化处理.

“惠来以番饼二圆授余…”

Hueilai ge me two Mexican dollars…

林把番饼译为Mexican dollars ,另外把“金”、“两”译成 dollars 、和ounce.这些是古代中国经济用语,属于物质文化,归化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林在处理“里”、“亩”等词时采用异化,分别译为li和mou.异化处理的还有“马褂”、”馄饨”,分别译为makua、wenton.这些词代表典型的中国文化,异化可引起译文读者的兴趣并满足其好奇心.在处理意识文化信息时,林也多用异化.

四、小结

翻译的文化转向意味着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而且也是文化

转换,这是翻译向多维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翻译从此从静态走向动态,文化翻译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随着文化翻译的进一步研究,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克服文化冲突,适当地对源语文化进行改造,尽可能完全准确地将原文图式意象传达给读者,使之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读者的接受能力,文化适应理论也就进入到翻译研究之中.在翻译研究中文化适应是一种“动态对等”.“文化适应不意味着源语文化适应译入语文化,也不意味着相反,为达到适应,要融外域文化与本土中,而不失外域文化的原汁原味.”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是源语和译入语两种文化接触、磨合、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有保留也有所适应的过程.当然,绝对的文化适应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达到相对的文化适应,尽可能地完善此过程,使原作、译作尽可能接近.

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因素的动态性为翻译增加了难度.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语言内容,更要传达出原文暗含的文化信息,让异国文化的魅力感染译作读者.但是要使文化得到翻译、传播,并让读者接受,译作需要文化适应.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同时,译作也要入乡随俗,做出了适当调整、改变,使之让译入语读者理解、接受.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2014,(2).

[2] 黄琼英.文化适应性与翻译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3] 罗玉添.从‘洛丽塔’窥探语言‘文化过滤’机制[J]. 名作欣赏,2011,(32).

[4] 华裕涛.“翻译研究学派”的哲学解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2012,(4).

此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浮生六记本科浮生六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浮生六记》和译本和林语堂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作品中的中国国民性 傅饶 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摘 要林语堂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家,他“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他学贯古今,横跨东西文化,一生都在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 同样,他主张改革国民懦弱委.

2、 林语堂散文闲适观刍议 胡 然内容摘要林语堂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闲适作为文学审美范畴,则注重闲雅冲淡之美 本文具体谈谈林语堂提出的“闲适”其独特.

3、 闲话林语堂:美食之家 文 王兆胜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因做得一手绝妙的徽州菜,而使胡适一家可尽享美食,许多朋友也闻名而来,一饱口福,胡适的美食之家因此更是远近闻名 林语堂的家庭也堪称“美食之家”,这是一个.

4、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小说翻译以《逝去的天竺葵》译本为例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和提升,更是一种创作,目的是为了让译语读者可以了解异域文化并对此产生研究的兴趣,而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 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著名翻译家汉斯·威密尔.

5、 儒家和道家对林语堂思想的影响 叶雯昕 广西师范学院摘 要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学贯中西,具有超越种族和地域的多元文化意识 林语堂先生很早就接受了西方学术理论教育,但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传统.

6、 《杭州风雪》林语堂《红牡丹》续篇 再一次见到牡丹,是在三年以后 那日,收到她的书信,说北平的冬天寒冷刺骨,想回杭州,看看老家深冬的西湖 我说好,咱们去湖上泛舟,湖边的绍兴饭馆兴许还开着,咱们再去坐坐 收到牡丹回信,简单一个&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