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毕业设计创作选题 歌曲创作论文 音乐创作期刊封面 科技创作论文 论文创作 音乐创作杂志是学术类期刊吗

创作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苗族芦笙舞《笙生不息,代代相传》创作谈类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创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苗族芦笙舞《笙生不息,代代相传》创作谈,本文是创作有关论文范例和《笙生不息,代代相传》和芦笙舞和苗族类论文如何写.

摘 要:苗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其舞蹈种类繁多,有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等,而在苗族舞蹈艺术之林中,最为丰富的要数芦笙舞,其优美的舞姿、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众多苗族舞蹈编创者常用的素材.本文以原创苗族芦笙舞作品《笙生不息,代代相传》为例,谈谈其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苗族;芦笙舞;创作一、创作背景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其中苗族舞蹈和苗族古歌更是将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弘扬开来.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苗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包含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木鼓舞、水鼓舞、锦鸡舞、古瓢舞等,这些民间舞蹈都是在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其中锦鸡舞是头戴银冠、身着彩条长裙模仿锦鸡动态的苗族自娱性舞蹈;水鼓舞是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在水田里,踩着泥巴和泥水跳的祭祀性舞蹈;芦笙舞是头戴羽冠、模仿雉鸡相斗、跳跃、嬉戏,含有杂技技巧的原生态舞蹈;古瓢舞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时在一种民间乐器--古瓢琴的伴奏下跳的原生态舞蹈;板凳舞来源于苗族妇女刺绣、搓麻等家务劳动的原生态舞蹈.苗族“木鼓舞”,是每隔13年才举行一次的“吃牯脏”大型祭祀活动时的“鼓舞”形式.节日时,舞蹈的男女狂舞三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如醉如痴.苗族舞蹈反映了苗族历史,更体现了苗族人民历尽艰辛,仍保持着乐观向上、豁达勇敢的民族精神.

(一)芦笙概述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制作时,将整块毛坯料从中破为两半,分别挖掏出内膛,待装入笙管后再用胶粘合,外部用细篾箍五至七圈而成.芦笙分为轻音芦笙和重音芦笙两种,其调式为“561235”和“612356”,重音芦笙的曲调深沉而洪亮,轻音芦笙则轻盈而高亢,分为《祭祀》、《抒情》和《叙事》等三大部分.在《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芦笙是苗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也是苗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物,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采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二)舟溪芦笙舞“舟溪苗家人,生来爱芦笙;只要芦笙响,舞步不由人”.这是流传在黔东南地区舟溪苗寨的一句话.千百年来,聚居舟溪的苗族人民以笙为乐,以舞为兴,穿金戴银,世代相传.小姑娘仅一二岁时,父母便开始制作银饰,组织绣裙,为女儿准备一套或四五套银光耀眼、专跳芦笙舞用的盛装.舟溪芦笙舞舞姿强调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芦笙在苗族民间大多出现于群体活动,常常作为重要角色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它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作用.每当重大节日前后,大村小寨,芦笙悠扬,男女老少纷至沓来,围圈欢跳.应证了“听到芦笙响,苗家姑娘脚板就发痒”的苗族芦笙古歌名句.

二、舞蹈《笙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结构分析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作品《笙生不息,代代相传》描述了来自舟溪的一群苗娃娃,她们喜欢吹芦笙,喜欢跳芦笙舞,在玩耍嬉闹的过程中是芦笙陪伴着她们一起成长!在欢声笑语中芦笙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芦笙已经深入苗家人的骨髓,就像歌曲唱到:我是舟溪苗娃娃,生来就爱吹芦笙;只要芦笙响起来,苗娃的脚板就发痒!1.引子:舟溪好地方音乐要求:抒情的音乐描绘了舟溪山青水秀,民风纯朴的苗乡美景时间:30秒左右2.第一段《田间地头,快乐苗娃》内容:本段落描述了一群舟溪的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快乐的玩耍.音乐要求:4拍子.欢快的情绪,活泼的音符时间:1分30秒左右3.第二段《情系芦笙》内容:本段落描述了孩子们对芦笙的深厚情感情节的具体描绘:当一个孩子吹响了一句芦笙的时候,所有的孩子立刻安静下来.当一个孩子又吹响了另一句芦笙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开始寻找吹芦笙的孩子.当大家找到了吹芦笙的孩子的那一刻,大家簇拥着吹芦笙的孩子,眼光透出对芦笙的敬仰之光.芦笙在孩子们的手中小心翼翼的传递着......最后传到了最小的孩子的手中,大家把最小的孩子举得高高的,快乐的围绕着她......音乐要求:抒情有些自由,音乐升华了,听了有一种感动,突出对芦笙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开始要有芦笙分别吹响2次的体现).

时间:30秒左右4.第三段《疯狂芦笙》内容:本段落描述了孩子们一起吹起芦笙的壮观场面情节的具体描绘:A开始的时候,一个孩子吹一个单音,其他的孩子模仿吹奏单音;紧接着一个孩子又吹2个连音,其他的孩子模仿吹奏连音;一个孩子再一次吹一句旋律,其他的孩子模仿吹奏旋律;(大概10秒左右).B接下来芦笙音乐热闹跳跃的吹响了,孩子们在狂野的音乐中边吹边跳;(音乐要求:跳跃狂野.时间1分钟左右).C这个时候出现了用苗语的说唱音乐来表达芦笙的疯狂,歌词是:我是舟溪苗娃娃,生来就爱吹芦笙;只要芦笙响起来,苗娃的脚板就发痒!(说唱重复2遍,大概30秒左右).D然后又可以不完全重复B段音乐(时间:30秒左右).F在D段的结尾处音乐升华了,孩子们唱起了普通话版的歌曲:我是舟溪苗娃娃,生来就爱吹芦笙;只要芦笙响起来,苗娃的脚板就发痒!这首歌的旋律一定要大气,与前面的说唱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芦笙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舞蹈在辉煌灿烂的歌声中结束!(时间30苗左右)

三、创作思考通过舞蹈《笙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创作过程中,对苗族舞蹈创作有了一些想法,以舟溪芦笙舞的基本舞步和动律作为舞蹈的基本元素,在基本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变化.例如:舟溪芦笙舞中的双手胸前双晃手可以变化为单手三位正挑身单晃手.或者发展为后双背手短句;步伐也需要发展和变化,例如民间的三步一点步伐可以发展为一步一跳一转身短句等……经过这样的发展和变化,经过苗族的民间舞风格特点和具有现代编舞技法相结合,舟溪民间原生态芦笙舞不仅丰富起来了,同时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是符合苗族舞蹈创新的基本要求.作品音乐也是原创,是苗族非遗工作者瑶东方先生根据舟溪芦笙曲调进行创作.民间芦笙曲调特点是复合拍子构成,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保留了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为4/4拍、第三句和第四句为3/4拍的音乐特点,然后根据主题内容加以创作,在传统芦笙曲主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其他元素进行发展和创新,中段部分还大胆的使用了苗语说唱的艺术形式,为作品增添了亮点.作品吸收了传统的苗族舟溪芦笙的音乐精髓,编写了具有苗族特点的舞蹈音乐,作品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强烈、音乐形象生动具体,充满现代气息.因此把这种具有民族特征和感染力的现代音乐运用到舞蹈中,能够使观众耳目一新,使其在音乐中去感受理解舞蹈的内容和含义,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所以合理运用现代舞编舞技法和音乐创造不仅给苗族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苗族艺术赋予了时代的气质,更是跳出了现代民族、现代观念、现代意识的特色.编导在编创苗族舞蹈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体现苗族风格和形式上,重要的是对苗族舞蹈更深层文化内涵的拓展和民族底蕴的体现.深入苗寨生活,深入群众,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总之,苗族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只有创新才能使民族民间舞具有新的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魅力.舞台创意和灵感完全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多样化的现代舞蹈表现元素是体现出苗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之路.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笙生不息,代代相传》和芦笙舞和苗族方面的创作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美好而恒久的诗意人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分析 美好而恒久的诗意人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分析石晓晨(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上海 201499)摘 要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应当结合时代语境,引导学生感受充满矛盾的情感—&mdash.

2、 经济报道的通俗化尝试以《低碳的宁波模式》创作为例 摘要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在题材选择上,发掘政府和企业关心的热点议题,从能源结构改革、绿色港口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层层推进报道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电视表现手法来呈现案例 整个系列报道案例典型、内容详.

3、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薛涵之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急促地敲门声将我从美梦中惊醒 睡眼惺忪的我在想谁这么讨厌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隔着门溜进了我的耳朵“同学,你知道为什么我敲门没人.

4、 叙事生波折,立意有深度中考作文叙事技巧谈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文章讲故事如果平直无悬念,就会让人觉得无趣 同理,叙事写文章,学会掀起点儿波澜,便会引人入胜,突显文章的深度 那么,如何在叙事过程中生出波折呢我们以201.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篇短论,孟子长于辩论,其文章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2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中心论点及主旨句 3 通过学习课文,培.

6、 大学结婚生娃,法律政策怎么说? 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2007年长达30年时间里,大学到底能不能结婚、能不能生娃,经历了怎样的改革演化●1981年2月教育部专门颁布关于高……学校在校学生结婚规定的通知,提出“高……学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