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科技传播期刊 新闻传播杂志 新闻传播期刊 新闻传播杂志社 新闻和传播杂志 传播论文 传播效果论文 日剧传播论文 传播和广播论文发表等级 新闻传播刊物 印刷和文化传播论文 传播和广播毕业论文致谢

传播效果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藏族题材电影在西藏拉萨的传播效果调查和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传播效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20

藏族题材电影在西藏拉萨的传播效果调查和,该文是有关传播效果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西藏拉萨和藏族题材电影和传播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在西藏开展藏族题材电影的传播调查与研究,了解传播渠道,摸清传播效果,对于“西藏形象”的重塑和传播,维护民族团结和西藏稳定,以及开发和利用西藏影视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拉萨市为调查基地,以其四大影城的观众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以期从不同层面获得藏族题材电影在拉萨传播较为准确客观的数据,进而分析研究藏族题材电影在西藏拉萨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藏族题材电影;民族文化;传播效果

本文系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语境下藏族题材电影生存环境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3XMZ027);2.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藏族题材电影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GF009);3.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全球化语境下藏族题材电影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ZJRW6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从电影生产主体角度来看,藏族题材电影包括了国内藏族题材电影,如《农奴》《红河谷》《寻找智美更登》《唐卡》等;也包括国外如《喜马拉雅》《高山上的》《西藏七年》等影片.国内藏族题材电影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在宣传少数民族政策、增强国族和文化认同、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国家意识形态工具的重要功能,而国外藏族题材电影却成为塑造西方“西藏形象”,构筑西方“西藏话语”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西藏开展藏族题材电影的传播调查与研究,了解传播渠道,摸清传播效果,对于“西藏形象”的重塑和传播,维护民族团结和西藏稳定,以及开发和利用西藏影视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光照充足,被誉为“日光城”.拉萨市现辖七县一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57.61万.1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约占87%.2新时期的西藏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形成了区、地(市)、县(市、区)、乡(镇)四级电影放映机构,放映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全区共有6座城市影院,其中拉萨4座,日喀则和林芝各一座;在县城能正常运转的电影院有11座,农牧区则有478个农村放映队.3拉萨现有拉萨电影院(城)、东方红电影院、拉萨店星美国际影城、乐百隆电影院四座现代化城市电影院,与全国各大城市同步上映影片.本调查以拉萨市为调查基地,以四大影城的观众为调查对象,以随机填写调查问卷为调研方法,以期从不同层面获得藏族题材电影在拉萨传播较为准确客观的数据,进而分析研究藏族题材电影在西藏拉萨的传播效果现状,揭示影响当今藏族题材电影传播的主要因素,为打造藏族题材电影精品,拓宽传播途径,提高传播效果,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研究方法及对象

1.调查对象.本调查是针对拉萨市电影观众进行的,在参与调查的225人中,男性83人,约占36.9%,女性142人,约占63.1%;汉族78人,约占34.7%,藏族133人,约占59.1%,其他民族14人,约占6.2%.从年龄来看,18—35岁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约占79.1%,如图一所示;从受教育程度看,大学以上学历者195人,占到约86.7%,如图二所示;从职业、收入和居住地来看,居住在地市中心,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事业单位职工是这次调查对象的主体,如图三、图四、图五所示.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获取藏族题材电影拉萨地区传播效果及特点为主要目的,围绕大众收看藏族题材影视作品途径、对知名藏族题材电影的评价以及建议等主要内容设计问卷,问卷以多项选择为主,并设计有开放性问题.2014年8月至9月期间,在拉萨市四大电影院,以电影观众随机填写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问卷共发出250份,收回225份,收回率为90%,有效问卷占收回问卷的99%.

二、对观众观看电影情况分析

1.在对“常选用观看电影的方式(多选)”调查中,73.8%的调查者选择了“电视”,排在第一位;近6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网络”排在第二位;其次是“光碟”,有近38%的人选择;再次才是“电影院”,只有26.7%的人;有6.7%的人选择了“流动放映队”;还有2.7%人选了“其他”.相比其他方式,广播电视在西藏拥有较高的人口覆盖率,可达91%以上4,这与调查中大众选择看电影的方式相呼应,可以看出,电视已成为西藏大众观看电影最为方便的途径;而近年来网络快速发展,通过网络看电影称为城镇居民的新选择;在内地大中城市逐渐消失的“音像租售店”,在西藏城市、乡镇仍有一定市场,通过“光碟”观看电影仍占一定比例;而由于西藏城市规模不大,且分散,城市电影院近年来才得到一定发展,在2008年以前,西藏只有拉萨电影院这一座影院,所以选择“电影院”看电影,即便是城镇居民也不是经常性的行为.

2.在对“了解电影信息的渠道(多选)”的调查中,64%的人选择“电视”;61.3%的人选择了“网络”;另外有28.9%的人通过“亲友介绍”,27.6%通过“报刊杂志”;22.7%通过“电影宣传海报”,3.6%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电影信息.可见,网络和电视是观众了解电影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电话、网络、电视等逐渐成为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农牧区扩展,并正在重塑着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

3.在对“看电影的目的(多选)”的调查中,46.2%的人是“娱乐消遣”,其中87.5%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52%是“欣赏电影艺术”;48.9%是“接受感化教育”;21.8%是“看明星”;8.9%的人选择了“其他”.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电影的娱乐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把电影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娱乐消遣”,但是在西藏,人们对电影,尤其是藏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性”和“艺术性”的期待仍然带有一定“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观众的电影欣赏目的,所以,仍有近半的调查者选择了“接受感化教育”.

4.关于“更喜欢的电影类型(以产地区分)”的调查中,40.6%的人选择了“*(含港澳台电影),其中汉族占38.5%,高于汉族在所有调查者中的比例;29.4%的调查者选择了“好莱坞电影”,其中汉族占42.6%,高于汉族在所有调查者中的比例,这样的结果显示,相对来说,藏族对“*”和“好莱坞电影”没有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藏族18.8 %的选择了“印度电影”,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70%,说明印度电影对西藏观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另外约9%的人选择了“其他”.

三、关于藏族题材电影总体情况分析

1.在关于观众对藏族题材电影的熟悉程度的调查中,选择“很熟悉”的观众只占到7.6%;选“基本了解”的占到32.9%;选“了解一点”的占到41.8%;选“完全不了解”的占到15.6%,其中汉族占到65.7%.从调查结果看,观众对藏族题材电影的关注度不甚理想.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藏族题材电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为产业,将会是藏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会给西藏人民带来就业机会和巨大经济收益;作为文化传播形式,它是藏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捷径.因此,藏族题材电影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2.关于藏族题材电影中的语言,倾向于使用汉语的观众,占到7.9%;倾向于使用藏语的观众,占到67.8%;选择“依据具体情况(如情节等)”占23.4%;表示无所谓的只占1%.语言文字常常能体现出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文化特质,也是保持群体认同和文化身份的重要,而电影作为现代媒介传播方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常常成为辨识文化特性保存历史记忆的的重要符码.调查结果显示,观众更为希望藏族题材电影使用藏语.

3.关于藏族题材电影的导演,倾向于汉族导演的观众,只占5.1%;倾向于藏族导演的,占到了61.2%;倾向于其他少数民族导演的,占7.9%;表示“无所谓,好看就行”的占到25.7%.怀有深厚的民族情感,以藏族文化主体的姿态进行藏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这是其他民族的电影工作者常常不能做到的,即使著名导演谢飞也曾禁不住表示,不懂藏语、不是藏族人就很难拍出真正的藏族电影5.调查结果也表明,观众希望看到更多藏族导演的作品.

4.关于藏族题材电影的题材选取,倾向于“表现藏族文化”的观众占47.4%;“表现高原风景”的占18.6%;倾向于“反映现实生活”27.9%;而倾向于“表现历史变革”的只占6%;选择“其他”占4%.笔者认为,由于十七年时期的藏族题材电影多集中表现西藏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而到新时期也较少表现藏族群众现实生活和文化,观众渴望从电影中看到更多反映自己身边生活的影片,也希望更多真正呈现藏族文化内涵的影片问世.

5.在对“现在的藏族题材电影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中,“缺乏藏族创作者”“缺乏真实性”“没有表现藏族文化精髓”等得到最多调查者的认同,见图六.笔者认为,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治宣传和文化艺术表现,加之西藏电影基础十分薄弱,电影人才十分匮乏,现阶段的电影生产还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调查结果中观众对“藏族创作者”“真实性”“藏族文化”的呼声,则从另一方面显示出观众的族群文化意识增强.

四、关于藏族题材电影具体作品调查情况分析

1.在选取的自己看过的藏族题材电影中,人数最多的是《可可西里》,共计14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2%;其次是《农奴》,125人,占总人数的55.6%;再次是《红河谷》,119人,占52.9%,其他影片参考图七.新中国成立后至2014年,共拍摄有60余部藏族题材电影,《农奴》为“十七年”时期经典电影,《红河谷》和《益西卓玛》是上世纪90年代出色的藏族题材电影,《可可西里》则是新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的精品之作,《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而《西藏天空》则是2014年的新作;《西藏七年》和《喜马拉雅》是国外藏族题材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问卷中所涉及到的电影基本涵盖了不同时期、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藏族题材电影代表性作品.

2.在调查者列举自己最喜欢的三部藏族题材作品中,列举次数最多的影片是《可可西里》,有86人选择;位居次席的是《红河谷》;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农奴》和《喜马拉雅》,如图八所示,排序基本与观众观看情况(图七)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喜马拉雅》,这部法国导演艾里克?瓦利(EricValli)指导,法国、英国、尼泊尔、瑞士联合出品的藏族题材电影,排在所有藏族题材电影中的第四位,排在了国外藏族题材电影的第一位.

3.在关于影片《农奴》的调查中,约有77%的观众表示了解这部影片,并选做了此题.其中,57.8%的调查者认为,该片仍具“有现实意义”,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只有9.2%的观众认为“已经过时”.观众中认为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主题选取”和“演员表演”占73.3%,认为影片中主人公“强巴”形象“真实自然”和“基本真实”的占80.3%.《农奴》拍摄于1964年,是中国十七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时还是与西藏历史紧密相联的革命题材电影.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是年轻人也认为这部影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证明这部影片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4.有78.2%的观众选做了对影片《可可西里》的调查,其中77.8%的观众认为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保护藏羚羊的主题”.2004年陆川执导的影片《可可西里》采用纪实手法讲述了可可西里一支保护藏羚羊的巡山队的悲苦命运,真实呈现了无人区严酷的生态环境.影片中藏族“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成为支撑巡山队员不畏险阻、前赴后继的“戏核”,从而客观上传播了藏族文化和藏族独有的风俗习惯.由于影片艺术地呈现了一个主旋律题材,加上商业化运作使影片获得了成功,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拉萨有着较好的传播影响力,调查者对影片的喜爱度和观看频次均排在了第一.

5.78.2%的调查者选做了对影片《红河谷》的调查,其中56.4%的人认为该影片“真实感人”,另有30.7%认为“虽不真实但感人”.影片《红河谷》由冯小宁编导,1996年上映,以一百年多年前藏汉儿女共同抗击英侵略者的历史题材,塑造了格桑、头人、丹珠、雪儿等藏汉英雄群像,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影片获得一系列国内外奖项,被认为是反映西藏题材的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影响深远.调查显示,观众对《红河谷》喜爱程度排在第二,多数人认为影片真实感人.

6.在参与调查的225名观众中,只有44.9%的人选做了对影片《寻找智美更登》的调查,其中55.4%认为该片“弘扬了藏族传统文化”,有29.7%的人认为“反映了当下普通藏族人生活”.《寻找智美更登》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继《静静地嘛呢石》后的第二部剧情长篇作品,于2007年上映.影片继续保持了纪实风格,以连续的长镜头讲述了由一摄制组为了拍摄一部关于智美更登的电影在藏区寻找男女主人公时的所见所闻,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藏区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外来文明的影响和冲击下逐渐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焦虑感.笔者认为,影片带有过多“作者电影”气质,强调艺术品格和文化内涵,大众在接受起来遇到不少挑战,从调查结果来看,这部藏族电影的传播效果也不甚理想.

7.约有42.7%的观众参与了对影片《高山上的》的调查,其中40.6%的人认为该片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弘扬了藏族文化”,31.3%认为是“反映当下普通藏族人生活”,26%则认为源于其“富有生活情趣”.这部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编导的影片,由不丹、澳大利亚出品,从1999年陆续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上映.影片讲述了在不丹境内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内,迷恋足球的小和僧人们千方百计逃脱寺院的束缚,观看转播的故事,充满了童真、友情,以及和谐相融的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由于传播途径等原因,观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不是太多,但却能基本把握影片内涵.

8.只有约36%的观众表示看过影片《西藏七年》并参与了调查,其中有63.4%的认为该片“基本符合历史”,有20.1%的观众认为该片“尊重历史”,只有约10%的人认为该片“完全不尊重历史”;关于拍摄该片目的的调查中,39.8%的人认为该片是为了“弘扬藏文化”,20.5%的人认为是“反映真实历史”,只有21.7%的人选择了“破坏民族团结”.从调查结果看,只有少数人看过此片,但是从认知角度看接受者却发生严重的认识偏差,竟有相当多的观众认为该片叙述符合历史,只有少数人认为其不符史实,抛开调查中的误差不论,这个情况很是让人担忧.

五、意见与建议

问卷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问题:“您给予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意见或建议是?”只有80人做了回答,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主要集中在:在电影主题上要反映西藏真实历史和现实生活,多表现新旧西藏变化和时代特点;在文化上,要弘扬藏族传统文化,体现民族风格;在语言上,要使用民族语言;在创作上,要多启用藏族导演和演员.

笔者认为,观众的建议大多切中肯綮.我们还要看到现在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现状是,国外藏族题材电影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有境外敌对势力拍摄的藏族题材电影,这些电影已危害到国家文化安全,而国内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缓慢,尤其是藏族主创人员匮乏,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在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迅猛,类型出现多样化趋势的情况下,藏族题材电影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良性发展机制.结合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提高国内藏族题材电影生产质量和在西藏的传播效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力.首先,加大行政引导和政策扶植力度,发展壮大本土民族电影企业.紧紧抓住《西藏自治区文艺创作扶持与奖励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带来的机遇,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并持续给予这些企业政策和资源上的扶持,让其在与内地相关电影企业学习、合作与竞争中健康成长.其次,健全制片发行机制,形成多元化、类型多样藏族题材电影生产机制.制片上,要有政治意识和市场意识,题材宽泛,类型多元;创作上,要深入民族生活,挖掘精神内涵;发行和宣传上要灵活多样,根据受众特点和影片功能诉求明确定位.再次,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藏族题材电影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内地高水平影视院校为民族地区倾斜招生、定向培养政策,从区内高校相关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逐渐孵化电影学专业,加强影视鉴赏课程建设,重点培养民族电影人才,提高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最后,拓宽传播途径,扩大藏族题材电影传播平台.重视电视、网络等电影传播方式,让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成为藏族题材电影传播新的输出平台;加快县级电影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感受光影魅力;增加基层电影工作投入,让农牧区电影放映质量不断提升.

上文结束语: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西藏拉萨和藏族题材电影和传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传播效果本科毕业论文传播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韩国历史题材电影的本土活力 【摘要】以韩流时尚风潮作为本国文化主力军的韩国,在严肃题材的影视创作中也有独到的一面,如政治电影的揭露性、历史电影的民族性…… 本文将从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与商业制作两方面来谈论韩国历史题材电影当下的状况.

2、 《红海行动》对中国特种兵题材电影 【摘 要】红海行动是一部反映中国海军陆战队作战风采的电影,是以中国特种兵为题材的电影,红海行动的上映让世界对我国的特种兵部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弘扬了我国军人坚持不懈、自我牺牲的精神 本文介绍了红海行动.

3、 探析土家族题材电影的民族化叙事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受多元文化碰撞、冲突、融合……影响较小的民族,植根于土家族题材的电影亦因此获得了更广泛的自然化与民族化表达,并酝酿出了由自然性、民族性、社会性……共同交织而成的土家族独特的民族.

4、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播 摘要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 本文梳理.

5、 民国时期《儿女英雄传》题材电影述略 内容摘要儿女英雄传是中国近代小说中的艺术精品 民国时期至少产生过若干有着重要影响的儿女英雄传题材电影1927至1931年友联影片公司无声电影儿女英雄系列、1938年新华影业公司儿女英雄传、1943年京.

6、 韩国时事题材电影的创作经验和 摘要近年来,韩国出现了一批取材于社会时事与热点事件、极具批判性又深受观众欢迎与喜爱的电影作品 此类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也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与欢迎,对中国电影市场同类题材电影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