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文化论文题目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论文

少数民族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播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少数民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9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播,本文是少数民族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少数民族和文化传播和认同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本质.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电影 民族认同 文化传播

电影作为大众影像媒介,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记忆,通过屏幕表达民族情感、历史变迁,在传播民族文化、族群身份的追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55年《哈森与加米拉》推向全国以来,新疆的电影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政治文化投射

电影作为大众影像媒介,“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将传达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阐释的主题,这一阶段是新疆电影的初探时期,真实再现了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注重在政治性、人物塑造技巧、艺术追求的结合.这一时期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哈森与加米拉》《两代人》《阿娜尔汗》《冰山上的来客》《草原雄鹰》《天山的红花》等作品轰动一时,时至今日,仍然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服从于政治,承担着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是一种政治文化的投射,营造两个阵营的对立,在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加深了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友谊.塑造民族英雄,展现歌舞景观,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的时代表达,在再现历史的同时巩固民族团结、构建文化共同体.

《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反映了哈萨克族的生活,这部影片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艺术“骏马奖”.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上颇下工夫,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哈森与加米拉,淳朴善良的牧民色力克,蛮横却无能的牧主居努斯,阴险狡诈的国民党团长,展现了底层的哈萨克族百姓勇于追求新生活与反动派顽强抗争.《阿娜尔汗》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在逆境中顽强反抗,同时也塑造了几位深受压迫的维吾尔族女性形象.影片将新疆戈壁、沙漠独特的山川地貌、多彩的民族歌舞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浓郁的民族反特影片,足智多谋的杨排长,狡猾的假古兰丹姆,讲述了一段解放军战士与敌军的斗争,该影片还把歌曲以及对唱纳入故事情节.《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怀念战友》等歌曲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与天山的冰雪美景相呼应,使影片取得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话语本质是意识形态工具,通过各民族的共同历史的故事化表达,阐释了各民族的关系,诠释了中国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完成了各民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对新中国的国家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实际上参与了民族国家的建构”.“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电影浓缩了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丰富了中国银幕故事,建立了全新的边疆表达体系,成为人们了解新疆的窗口,对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自我文化意识

新时期(1979年-2000年)新疆的电影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电影制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创作题材、叙事手法、演员技巧、拍摄手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1979年1月天山电影制片厂恢复生产,走上新疆影视创作的复兴之路.这一时期共创作43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其中36部是以维吾尔族为题材.这一时期的43部电影中,15部都是由锡伯族导演广春兰完成.以广春兰为代表的新疆少数民族导演的出现,为新疆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时期与“十七年”新疆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由少数民族自编自导,以少数民族的视角塑造一个个生动的民族人物,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电影”,表现出了较为自觉的族群身份诉求.如由民间文学改编的电影《阿凡提》,电影以主人公阿凡提是民间智慧善良的化身,赋予电影浓郁的民族传奇色彩.《艾里甫与赛乃姆》改编于同名的民间爱情叙事长诗,讲述了一段传奇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不当演员的姑娘》挖掘新疆本土的歌舞元素,讲述了在歌舞团招生过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充满神秘色彩的爱情悲剧《美人之死》,拓宽了新疆电影的表现题材.讲述改革开放后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生活的影片《买买提外传》,叙事结构精巧,充满喜剧元素,表现出积极向上、自由平等的正能量,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让全国观众了解到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状态,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阿曼尼萨罕》将维吾尔族最著名的文化瑰宝“木卡姆”与一位女性传奇的一生结合起来,将人物、历史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维吾尔族灿烂的历史.

新时期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十七年”相比在民族身份的表达出现了新的现象,民族文化意识加强.题材来自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或是取材于少数民族真实生活经验的人物,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从人物的性格、情感、事业、人生追求表达新世纪的新风貌.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这一时期的新疆少数民族电影,导演、编剧从本民族的视角出发,思考民族生存发展,传播本民族文化.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元文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卷入全球化浪潮中,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入改革调整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电影走上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道路.受到欧美国家电影的冲击,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更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播,突显本民族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为发展新疆本土电影政府给予了政策、经济上的支持,2001年“走出去工程”的实施,使得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结合主旋律,调和多民族视角,促进对外传播区域形象传播.

21世纪以来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共有17部,一类是反映新疆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鲜花》,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体现民族特色.另一类是结合主旋律创作出《库尔班大叔上北京》《买买提的2008》《大河》《卡德尔大叔的日记》《乌鲁木齐的天空》,出现了“一批以特定民族的族群记忆为中心,并呈现出相当明确的文化自觉的电影作品”.在广春兰之后,新疆出现一批新生代导演,突破原有的范式,追求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人文关怀价值凸显,新疆电影在全国的影响力骤然提升.

《美丽家园》反映了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对立与冲突,表现出在转型期面临的困境.《吐鲁番情歌》将民族生活习惯与“新疆歌舞”相结合,微观地表现出维吾尔族女性与时俱进的风貌,在叙事上形成“歌舞片”模式.《买买提的2008》把世界主题融入地方特色中,展现民族精神.《钱在路上跑》把民族价值观通过喜剧的视角进行全新的演绎.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电影呈现娱乐化和产业化的倾向,商业因素影响下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反映出的民族认同更加全球化与多元化.新疆电影充分发挥本民族的特色,结合时代特征,创作的影片斩获国内、国际奖项,大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认同感,把新疆的声音传向世界,塑造出良好的新疆形象.

结语

从1955年第一部新疆题材电影登上银幕以来,“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凸显主流意识;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主体意识增强,体现出文化自觉意识;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影像构建多重文化身份的认同,趋向多元化.民族身份认同包括族群认同与国族认同.不可否认的是,“自我表述”的族群认同和被“他者表述”的文化认同必然存在身份建构上的内在差异.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只有坚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才能塑造出“中华族多元一体”的民族身份,才能促进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青海民族研究》,2011(1).

2.饶曙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164页.

3.李道新:《新民族电影——内向的族群记忆与开放的文化自觉》,牛颂,饶曙光主编:《全球化与民族电影——中国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第327页.

4.[德]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李二仕:《十七年电影与少数民族题材》,陆弘石主编:《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上文评论,此文是大学硕士与少数民族本科少数民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少数民族和文化传播和认同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贵州少数民族题材歌曲与创作和声乐教学 摘要贵州高校的声乐教学可以从贵州少数民族题材歌曲及创作中找到突破口,使得其声乐教学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充分发挥贵州当地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将这种文化烙印影响、渲染到贵州高校声.

2、 新疆少数民族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互文性特征评析 文学的发展不能分离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本交流和改动 这里所说的 “文本交流”与“文本改动”是互文性理论不同的两个层面 任何一个文本不受其他文本的影响单独.

3、 近现代中国画传承和视野下的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 文/陈健毛摘要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 我们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气派”“写生”“笔墨&rdquo.

4、 仪式观视角下传统民俗的传播和民族认同塑造---以浙江莪山畲族乡婚俗为个案 吴依霏, 沈霓含, 黄家茵, 闻   娱(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杭州 3 1 0 0 1 8 ) 摘   要以美国学者 J a m e sW. C a r e y 的“ 传.

5、 一带一路少数民族纪录片文化传播以《我从新疆来》系列为例 摘要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已成为传播不同国家与种族间文化发展最生动和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 在“一带一路”宏观倡导推动下,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显现 在塑造形象和传播文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