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物理杂志 大学论文题目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 西北大学学报杂志 海南大学查重率多少 武汉大学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湖北工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会计大学毕业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论文模板

大学论文如何写 和四川省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9

四川省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该文是大学类有关论文如何写跟毕业生就业和意愿和城乡类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选择家庭背景为主要自变量,研究其对西南地区城镇和农村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在广泛汲取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几所高校2015届和2016届大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城乡大学生在家庭经济资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就业意愿差异不明显,家庭背景各方面因素会影响就业选择.

[关键词]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城乡大学生差异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0.136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1对城乡大学生毕业就业意愿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如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大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性已是学者的共识.在家庭社会资本视角下,对城乡大学生而言,在面临社会之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父母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就家庭背景对农村和城镇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差异,相关研究从数量到质量都呈现不足的情况.

本文以西南地区的2015届和2016届大学毕业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比分析家庭背景对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清晰的认清现状、认清自我,理性选择就业意愿,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发挥好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学者对家庭背景差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于家庭因素对城乡大学生就业差异的影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1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

吴鲁平认为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不再是“天子骄子”,大学生就业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匹配率降低.闵维方等人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16个省份34所高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出现.

1.2家庭社会资本、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潘孝侃认为由于特殊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存在,“关系”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从家庭的经济、文化、组织、社会资源方面,阐述了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负作用及对策.邓淑娟等人采用多元选择模型研究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尉建文从地位结构观和网络结构观的视角,验证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

2社会资本理论

在西方,社会资本概念具有不同视角的解释,社会资本理论得到了深化与发展.经济学家格林·洛瑞最早提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并将其运用在经济学领域.对这一概念进行初步分析并形成理论,运用在社会学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他认为,相互认同的社会关系和潜在的社会资源能够形成持久的社会关系网.林南又在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资源论”.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格拉诺维特将其运用在劳动力就业领域,提出了“弱连带优势理论”.

3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资料的收集

本文调查实施于2016年3月,采用网上自填,用问卷星发放问卷链接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开展调查工作,利用问卷星对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资料经整理、筛选、核实后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对收集到的资料首先进行了整体情况的描述性分析;清楚大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就业意愿选择情况后,通过数据交叉分析、了解现阶段西南地区城乡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和就业意愿上的差异.

4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数据分析

4.1描述性分析

本调查计划发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83.33%.在125个调查对象中,女性有81人,占64%;男性有44人,占36%.对象主要以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为主,有95人,所占比例为76%,涉及少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各15人,各占12%的比例.其中,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有52人,所占比例为41.6%;乡镇的有24人,所占比例为19.2%;县级城市有27人,占21.6%的比例;大中城市有22人,占17.6%的比例.

3.2家庭经济资源交叉分析

家庭经济资源是城乡大学生在学习与求职花销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主要是针对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家庭的年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进行了交叉分析,了解农村和城镇在家庭经济资源方面的区别,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看出,在“困难补助抚恤金类”选项中,只有农村学生的家庭占据了1.92%;在“亲友支援”中,仅有4.55%的来自大中城市的调查者选择此项.整体来看,城乡大学生的家庭主要收入主要都来自父母工资,但另一项主要来源的区别在于,农村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是务农收入,而城镇大学生的家庭收入为经商收入.

由交叉数据表2可知,农村家庭的年收入要少于城镇家庭.农村大学生的家庭收入集中在“3万元以下”及“3万~6万元”,而乡镇、县城学生家庭的家庭年收入集中在“6万~10万元”区间,大中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0万~15万元”的所占比例较大.

5城乡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结果

5.1在家庭经济资源上,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对家庭背景进行了家庭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操作化并发现,在总体上,城镇的家庭经济资源更雄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所任职位越高,家庭组织资源更多,关系网络建立更容易,互动更频繁.在文化资源上,城镇的数据以微小的差异显示在文化资源上优于乡镇;在组织和社会资源上,城镇与农村的标准差拉大,但也不是特别显著.

相较于城镇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有经济压力,这也会在学习和就业工作中带来相应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就业意愿统计上,有70%的农村大学生选择工作,因此,家庭经济资源的差异也会对大学生学习、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5.2在就业意愿、发展前景、声望地位上的区别

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在就业意愿无显著差异,但在工作的发展前景和声望地位意愿上有较小的区别.

在就业意愿上,较大比重都选择了工作,城镇选择学习比重微大于农村.在工作工作前景、经济福利、声望地位三个维度上,城乡大学生都比较看中经济福利,城镇相较倾向于声望地位,农村大学生更看重工作前景.可见,农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期望有一份发展前景较好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城镇在家庭政治资源较多,城镇大学生更希望从事政治性质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鲁平.中囯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3]潘孝侃.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4]邓淑娟,戴家武,辛贤.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5]尉建文.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9(2).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毕业生就业和意愿和城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 摘要依据对河北省2017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和三年来就业数据的动态比较,描述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趋势和表现规律,分析了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状况,并针对政府及.

2、 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摘要我国自加入WTO后,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南京林业大学顺势而为,于2006年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至2017年已培养共计664名毕业生 然而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

3、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防范司题 ■田红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转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实行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 随着近.

4、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的环境支撑 摘要在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社会环境可谓雪上加霜 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仍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此,本文从高校、政府……多个角度出发,对社会各界如何做好提供.

5、 基于SEM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意义与理论假设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村基层吸引优秀人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005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国务院2017 年又印发了关于进.

6、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根据2017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书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大学毕业人数已接近750万,高……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效果之显著 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呈现新常态,发展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