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物形象论文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环球人物杂志 人物分析论文 历史人物论文 人物论文 人物形象类毕业论文提纲 人物形象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活着人物形象分析论文提纲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的答辩题目 人物形象分析英语论文 人物形象论文格式

人物形象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情和礼的较量《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方面论文例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人物形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2

情和礼的较量《西厢记》中崔莺莺人物形象分析,该文是人物形象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崔莺莺和《西厢记》和较量类论文范文资料.

摘 要: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在追求爱情的艰难道路上,内心中的情与礼不断进行较量,她的魅力正是在于她复杂的心理路程及呈现出的丰富多样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渴望爱情、追求独立的意识觉醒.

关键词:《西厢记》;崔莺莺;爱情;封建礼教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里程碑,崔莺莺作为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以贵族身份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女性,她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长大,却敢于大胆反叛,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冲破重重阻力与张生在一起.崔莺莺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成为历来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楷模.而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道路上,她的心里路程复杂艰辛、迟疑多变,内心的丰富性折射出她性格特点的多样性.

一、美丽聪明的高贵小姐

崔莺莺是相府千金,出身高贵,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一直被破接受封建礼教洗礼,长期闭锁在深闺后院,与世隔绝,养在深闺的她如同生活在“世外桃源”.不论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是她相府千金的身份都要求她做到中规中矩,要求她必须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可是她自己内心情感又倾向于对青春、对爱情、对自由婚姻、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莺莺是美丽漂亮的,在第一折中,主要侧重写莺莺的才貌双全及举止的矜持文雅.在张生与崔莺莺第一次见面时,张生便为她的美丽所倾倒.在《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中,王实甫就借张生之口赞美莺莺的美貌,“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二人在佛殿偶遇,这是张生的所见所感,相府千金的高贵身份再加上沉鱼落雁的美貌,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的程度可想而知.他立即把功名利禄抛诸脑后放弃进京赶考.由此可见莺莺的美艳动人,气质超凡.

莺莺又是聪明机敏的,当崔莺莺和红娘在寺庙烧香时,张生便试探性地做诗说:“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目中人”,机智的崔莺莺博学多才,信手沾来诗词回复:“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崔莺莺的和诗一则反映出她才思敏捷,另外,这组和诗是也莺莺发自内心的爱情的呼声,也正是此刻二人心中都长出了爱情萌芽.

二、含蓄、矛盾的多情女子

莺莺的感情含蓄细腻,在遇见张生之前,《西厢记》第一本的楔子中,莺莺就独自感叹“花落水流红,情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她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在遇见张生之前就有的,然而她是在封建大家长制的环境下长大,她有着一位严格维护封建礼教的母亲,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她自己不能有爱情,婚姻是父母之命,严格包办,崔莺莺一直生活在这种封建礼教禁锢的之中, 摆她面前的只有唯一一条出路,那就是服满父丧之后,嫁给郑恒.然而在第一次遇见张生后,她很快陷入感情漩涡,一边是自己向往的美好爱情,一边是封建制度的牢不可破,在佛殿上与张生眼角留情,是非礼而视,与张生隔墙酬和,是非礼而言,非礼而听,这些都不应是一位相府千金该做的.以她的身份和地位,生活里接触男子的机会就很少,却敢如此大胆回应张生,既触犯相府小姐的家规,又有违妇道,与当时三从四德的主流思想所不容,她纠结、挣扎、矛盾,但拒绝的同时却又不由自主去迎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方面, 封建性的制约使她不能失去女性的矜持, 但另一方面,内心深处情感的折磨又驱使她不能放弃爱情.

老夫人曾吩咐红娘:“你看啊佛殿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这话反映出老夫人对女儿的管束严格.普救寺院是佛家净地,王实甫却巧妙地将此地设置成张、崔二人一见钟情、秘密幽会的场所,故事的矛盾和莺莺内心的矛盾都从这里展开.在父丧未满之时,莺莺生出这样一段风流韵事,作为贵族小姐,要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这无疑是走上一条违背封建纲常的离经叛道之路.因此,身为大家闺秀,莺莺必须要克服封建礼教扎根于她内心深处的障碍,不会那么轻而易举,这条路必然是艰难曲折的.她内心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是主动大胆的, 这是她性格中较为炽热的一面,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突破;可作为名门望族的小姐, 在老母亲严格看管的生活环境下, 她深知下一步的行动无疑是礼教所绝对不容许的,况且父亲已经把自己许配给他人,她必须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将内心真情实感掩藏起来,因此不得不表现的心口不一,体现了她极其矛盾、挣扎的心理.在《西厢记》第四本楔子中,莺莺与红娘的对话表现了她言假与行真的矛盾恋爱心理.

【旦云】红娘,收拾卧房,我睡去.【红云】不争你要睡呵,那里发付那生? 【旦云】甚么那生?【红云】姐姐,你又来也!送了人性命,不是耍处.你若又番悔,我出首与夫人:你著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旦云】这小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红云】有甚的羞?到那里则合著眼者!【红催莺云】去来,去来!老夫人睡了也.【旦走科】【红云】俺姐姐语言虽是强,脚步儿早先行也.1

她要红娘带回信给张生,嘴里说着“着他下次休是这般”,然而新的内容却是在约张生;急不可耐地要读到张生通过红娘传来的信,却又假装生气,提防着红娘;实约张生私会,非要假意推说,还让红娘收拾卧房要睡觉;当张生如约而来,她却突然变卦呵责张生.在剧中莺莺正如红娘所说的那样“对人前花言巧语,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她多情又谨慎,多重的感情节奏,矛盾的心理斗争,曲折的戏剧情节,增强了戏剧张力.莺莺时而一本正经,时而炽热多情,时而又扭捏尴尬,从当时的时代以及莺莺的身份来说,这完全符合逻辑.言假情真、外冷内热的性格特点更加传神地刻画了莺莺的矛盾、复杂的心理,体现了莺莺反封建礼教的艰难历程,也真实展现了莺莺与张生二人曲折的恋爱过程.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莺莺最后还是选择了爱情,战胜种种束缚与张生私自结合,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对封建礼教勇敢反叛的贵族女性

《西厢记》中的莺莺是一名贵族女性叛逆者,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势力强大,封建礼教浓郁的家庭,残酷的封建家长,迂腐的封建礼教,如同桎梏压制着莺莺对所有美好的向往,人性早已被黑暗的封建社会所践踏.然而但她却敢大胆向反抗礼教,这不仅仅因为她敢于一见钟情,主动争取自由婚姻,更表现了在婚姻问题上她具有反封建思想.

《西厢记》中一开始就描写了莺莺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压抑和束缚之中,她虽出身显贵,但却没有自由.相国生前,把女儿许配给郑尚书之子郑恒.相国死后,莺莺必须谨遵父命,并且老夫人是封建制度的忠实维护者,平日对女儿严加管束,正如侍女红娘所说,“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得辄人中堂.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于庭下,责之曰:‘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今当改过自新, 毋敢再违.’”哪怕是出闺房这等小事,也会招来老夫人的训斥,夫人小心谨慎,唯恐“女孩儿春心荡,”甚至“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因而她一直从封建礼教出发,按照封建礼教来规范女儿言行,调教女儿习性,老夫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女儿培养成一位没有自己感情的、只会顺从父母的乖乖女,一个只会循规蹈矩的封建社会的典范.然而物极必反,越是严历的管束,莺莺内心的情感之火燃烧得越是炽烈,虽然被封建枷锁深深禁锢,然而她更渴望冲破枷锁,追求自由爱情,于是开始对封建礼教进行大胆反叛.

首先,莺莺为追求自由爱情, 并不仅仅是反抗自己的父母、家族,而是敢于向当时封建社会的门阀观念提出挑战.剧中莺莺是出身高贵的相国小姐,张生只是一个穷书生,佛殿之上莺莺偶遇张生,就一见钟情,把封建礼教抛之脑后了,佛门圣地,处处留情,意味着莺莺已经开始走上了一条违背封建纲常的叛逆之路.随后又与张生私下幽会,墙角联诗,月下听琴,更甚者,在红娘的帮助下,竟与张生私定终身.不得不承认,莺莺在叛逆的道路上大胆的前进,且越走越远.张生与莺莺之间门不当户不对,而莺莺却以身相许,丝毫不理会双方门第的差异,她纯纯粹粹的只是爱上了张生这个人,完全对封建观念置之不理,始终把“情”摆第一位.在她那个时代,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不只存在于社会和阶级之中,更存在于每个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里.她的叛逆,不只是单纯的反抗父母,更是触动她所属的阶级,颠覆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观念.

在当时,儒家的入世思想根深蒂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功名利禄被人们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而莺莺则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可见对功名鄙视而淡漠.在和张生私定终身之后,尽管在已经生米准成熟饭老夫人不得不同意的情况下,但老夫人还是对张生提出了要求,所谓“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令张生上京赶考并待谋得一官半职后才能娶莺莺.而莺莺却劝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 疾早便回来.”她根本不把功名利禄放在眼里, 她所追求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这一点不同于和她同时代的女性,门阀士族、夫荣妻贵的思想对莺莺来说是没有的.可以说莺莺是相当彻底的叛逆了封建礼教,不仅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而且鄙弃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莺莺捍卫自己自由爱情的权利,实际上也就是捍卫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百余年来,人们对《西厢记》传唱不衰,对主人公莺莺念念不忘,“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其最鲜明的主题思想,这是对传统爱情故事的突破,具有进步意义.从男女主人公有情的角度出发,尽管过程曲折,但最终二人走上了婚姻自由的道路,并以“状元及第, 奉旨完婚”作为圆满结局.主人公莺莺多情细腻、温柔含蓄、却又大胆反抗,内心的情与礼不断对抗,最后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崔莺莺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国古代妇女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楷模, 她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注释:

1.王实甫.西厢记(《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第一版>)[M].吉林出版集团,2010:63.

作者简介:张凤飞,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西方戏剧理论.

该文总结:该文是关于经典人物形象专业范文可作为崔莺莺和《西厢记》和较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物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的思想背景 陈黎方内容摘要西厢记中反封建的主体人性意识成为剧作的思想光辉,而这一思想的产生与作者王实甫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 王实甫生活在元人残酷统治下儒生备受欺辱的特殊时代,现实的黑暗与当权者的压迫.

2、 《西厢记》中红娘的公关能力 任正珊 季海燕(常熟理工学院 中文系,江苏 常熟 215500)摘要在王实甫版的西厢记中,红娘的公关能力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对当代大学生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很有借鉴意义 她在面对领导时如何有进有退.

3、 《西厢记》和《牡丹亭》情的推动力之比较 【摘 要】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传诵千古的爱情佳话,在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崔莺莺和杜丽娘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令人赞叹 崔莺莺的“情”是在外部因素刺激的情况下萌生的.

4、 昆曲艺术中的图像叙事美学分析以《西厢记》为例 【摘 要】昆曲西厢记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瑰宝,这一曲目是明代李日华根据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以及崔时佩的南西厢记为基础创作改变成的 距今已经延续了300多年 这一曲目在时间的不断锤炼中展现出了许多新的艺术.

5、 《西厢记》崔张爱情和情节设置 作者简介徐舒桐,女,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王实甫的古典戏曲剧本西厢记,全名崔莺莺.

6、 《西厢记》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红楼梦是一部集大成的小说,包含各种艺术形式,戏曲从头至尾都占据相当比重,无论喜事丧事,节日或是生辰,听戏看戏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