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儿童刊物订阅 儿童杂志订阅 儿童时代杂志 儿童报刊杂志订阅 儿童画报杂志 游戏杂志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文献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督导论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毕业论文 游戏软件开发开题报告 体育游戏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关于儿童游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重拾儿童游戏精神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儿童游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9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本文是关于儿童游戏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儿童游戏和儿童游戏精神和精神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钱昶臻

葛文怡

葛金国

【摘

要】作为最原始的文化样式,游戏贯穿人生各阶段,时下各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呈爆屏之势,就是因为它契合游戏精神.而在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本快乐的儿童游戏越来越被功利主导.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可利用真人秀节目因充满游戏精神而爆屏的良好效应,消解幼儿园教学的功利遮蔽,重拾儿童游戏的自由、快乐、探索精神.

【关键词】“真人秀”;儿童游戏;游戏精神;儿童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课题批准号:YJA880116)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70-03

作者简介:钱昶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葛文怡,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葛金国,安徽师范大学教育传统与学校文化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文化研究.

所谓“游戏精神”,就是自由参与、快乐体验的精神.电视真人秀节目源于欧洲,于世纪之交引进我国.时下,国内各类“真人秀”节目呈井喷之势,从早期的《生存大挑战》《超级女声》,到《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创造了一个电视奇迹.各类媒体,或引进或创新,真人真秀,使出浑身解数,终得受众青睐.它富有童真、童趣,青少年是最大受众群,甚至还引发了幼童的浓厚兴趣,特别是节目中的游戏环节,更为广大儿童津津乐道.何以如此?表面上自然是因为它博得了受众的笑声,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顺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而深层意蕴在于,它内含着游戏精神,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

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获得笑声和爆屏的背后,也隐含或传达着教育意义——它与儿童游戏的精神诉求异曲同工:不仅内含着快乐的重在参与的游戏精神,还契合着“艺以载道”的文艺创作原则,契合着“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原则.何以如此言之?因为在教育(尤其是幼教领域)实践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多的成人主导儿童游戏,儿童游戏原有的自由参与和快乐体验的精神被遮蔽.与此相关,许多儿童被电子游戏控制,不少家长对游戏“谈虎色变”——即使在幼儿园中,游戏也开始脱离本真而成为教师教学的手段,孩子之间纯粹的自由游戏被无形弱化.对此,人们曾经费尽心机而未见改观.

当前,伴随真人秀节目的热播,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也可以“触类旁通”:即利用真人秀节目因充满游戏精神而爆屏的良好效应,回归游戏本真,消解功利遮蔽,重拾儿童游戏的自由、快乐、探索精神.

一、儿童游戏:建构幼童精神世界的基本平台

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文化生活,游戏贯穿于人的一生,更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游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意义.同样,游戏精神也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无所不有,无处不在.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陈述了“游戏”的10个内涵:一是自愿的行为,因而也是自由的;二是“装假”,是模拟性活动,与真实生活有别;三是非功利性,自娱自乐;四是隔离性,只在有限时空中“演出”;五是创造秩序,对游戏者有亲和力;六是紧张感,在不确定中寻找机遇;七是规则的不可动摇;八是渲染秘密气息,有“偷偷摸摸”玩的色彩,玩电子游戏如同参加假面舞会;九是“再现”某种竞争;十是陷入被创造性俘获的狂喜.

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正如学习是青少年的主导活动,劳动是成年人的主导活动,休闲是老年人的主导活动,游戏则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占据幼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天生的特权,也是人类原初心理的间接反应;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充分而自由的游戏活动对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1989年,联大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提出:儿童具有发展权、受教育权和享受游戏的权利.作为幼儿的文化特性,游戏构建着幼儿的精神世界,它携带着人类古老文化的基因,又是现实文化的生动反映.

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存在的形式,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于幼儿而言,所谓“游戏”,它是幼儿在不丧失“自我幼态”并在这种幼态持续中才可有效建构着自己渐趋理性化的精神活动.通过游戏,幼儿探索自然环境;通过游戏,幼儿发生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游戏就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母体”.在我国,1996年颁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2001年颁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是心性最纯良的生物体,幼儿游戏中凝聚着最纯正的游戏精神:这是一种原发、和谐并具有成长性的精神,孩子在其中自由发挥,创造自我.儿童的游戏动机,自发自愿,它源于内部需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没有复杂的心机和刻意的作秀,在过程中体验生活,最在乎的是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游戏中的角色与游戏的结果.正如茨达齐尔所说,“游戏着的人是完全摆脱了一切压力的人.”

显然,于儿童而言,他们需要在自由游戏中建构自身生命的体验.但是,父母望子成龙,成人总希望加速儿童发展,于是,越来越多地与儿童不相宜的成人文化自觉不自觉地侵蚀着儿童的游戏及其精神世界.

二、现实挑战: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衰落面面观

我们在体察现实时不难发现,由于成人文化的肆意侵蚀,原本自由、快乐的儿童游戏逐渐被过度的功利性所主导,游戏精神正在遭遇衰落危险:儿童在游戏时受到越来越多限制,在游戏中体会到的乐趣越来越少.

1. 被成人文化所殖民的游戏环境

无论如何,社会是成人主导的社会,现实中的儿童身处成人监护的环境,不管做什么,总会有一双眼睛盯着,虽然从安全意义上说这种监护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度保护也会使儿童丧失游戏自由.与此相关,当今生活节奏加快,成人对儿童的期望不断提高,导致游戏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甚至被视为“玩物丧志”,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报以各种辅导班,闲暇时间不断被成人的安排所挤压.更为严重的是,在商品肆虐的当代社会,游戏也成为消费品.儿童的想象、情感被各种商家利用,市场上充斥的玩具吸引着儿童,游戏从独立于习俗及经济的活动变成一种消费,游戏行为演变为物质攀比,孩子们不再是游戏的创造者,而沦为“被游戏者”.试想,没有了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儿童还怎么能自由快乐地游戏?

2. 被电子游戏所控制的可怜儿童

“儿童都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失去了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儿童正在成长的身心将无以为家.”然而,由于科技进步,各种极具诱惑力的电子游戏出现,儿童不知不觉被电子游戏所控制,沉迷于电子游戏中.电子游戏与传统游戏的不同在于:其情节常常是固定的,其过程常常是可不断重复的、具有紧张性,其结果常常是具有诱惑的控制感和成就感.这意味着,电子游戏与现实不再是一种轻松关系——儿童在游戏时需要高度关注,甚至需要远离现实的生活和交往.这意味着,对身处发展初期的幼儿,他们很容易被电子游戏所控制.于是,现实与游戏的关系不再和谐,可怜的儿童与无奈的,冲突不断.

3. 被教师教学所利用的工具游戏

幼儿园游戏是幼教的基本形式,其功能一是放松,二为发展.本来幼儿是游戏主体,教师的责任是提供环境、条件,在幼儿遇有困难时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常常对幼儿游戏随意干涉,幼儿来到幼儿园一切都被安排:一日生活被统一安排,生活节奏由教师把握,所处空间基本固定,教师为达目标或维持纪律,还经常限制儿童自由.比如,教师常对小朋友说:“小眼睛,看老师,小手放在膝盖上”;“请小朋友认真听讲,上课不准下座位,没事不要乱走动”,等等.这些话语都在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同时也是对游戏活动的误解.于是,游戏的发展功能被强调,游戏完全成为手段,成为“例行公事”,成为“教学”的附庸;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强势介入游戏:在狭窄的游戏空间充斥着教师的发号“施令”,一切都在教师的导演中.可以想见,这样的游戏,空有游戏形式而远离游戏本质,难以看到孩子对游戏的渴望,看不到生命的……游戏被“教学”所利用,成为工具游戏,有“秀”而无“戏”.

面对上述因素对儿童游戏的侵蚀,如何消解各种侵蚀,使自由、单纯的游戏精神得以回归,让孩子重拾游戏的快乐,需要幼教工作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自觉重拾:真人秀节目游戏精神的教学启示

时下,各类“真人秀”节目呈井喷和爆屏之势,但是,社会对什么是“真人秀”尚无定论.对此,我们概括“真人秀”有三大特征,即“真”“人”“秀”.引用尹鸿先生的界定:“真人秀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的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比照前述提到的赫伊津哈对“游戏”的定义,我们发现真人秀与儿童游戏有很多类似之处:二者都是自愿行为,是游戏者的自由活动;都是模拟性活动,有别于现实生活;游戏者都是以快乐心情游戏的.虽然真人秀也是一种“秀”,但却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的游戏,节目的游戏精神,在外在形态上体现的仍是“玩”,是人们紧张工作之余缓解压力的“玩”,展现了国内电视节目从教化走向娱乐的同时,也体现了快乐与自由、想象与创造、角色扮演与体验并举的“精神追求”,这与儿童游戏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人秀节目,富有童真童趣,青少年是最大受众群,特别是节目中的游戏环节,更是为广大儿童津津乐道.明星大咖在节目中快乐游戏的精神,对于我们反思幼教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我们有必要扩大教育改革的文化视野,顺应真人秀节目充满游戏精神的效应,重拾儿童游戏的自由、快乐精神.

1. 珍惜童心:成人要以童眼看世界

观念来源于实践,最终还需回归实践、指导实践.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我们需要实现孩子的‘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而这些解放,是对整个成人思想行为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应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发现和发展自我.

儿童的天性,是自由、快乐的,童心又是好奇与异想天开的,他们对未知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幻想.儿童的游戏精神是一种完整而和谐的精神,成年人要为儿童创设基于儿童的游戏环境,让他们自由游戏、快乐玩耍.让孩子快乐游戏的前提是,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畅游.具体地说,在教育儿童时,应放低姿态,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睛和心态去体察儿童世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 走出家门: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

作为生命成长源泉、生活主要天地和童年自由创造的代名词,游戏以自身的完整、和谐性赋予儿童快乐活动.古圣先贤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中,除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同伴关系,但是,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大多生活在高楼大厦、身处封闭的空间:不少家长,为了孩子安全,在孩子放学后常将他们关在家中,这意味着,一旦离开幼儿园,儿童大多只能单独玩耍.而长期单独游戏对于儿童同伴关系的处理是很不利的,加之孩子对电子游戏的沉迷,只会让他们更加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冷漠感.

游戏是儿童的艺术,儿童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儿童是在游戏中体验着自由、追求着自由,也是在游戏中创造着自我,创造着世界的,我们要自觉为孩子创设“在一起游戏”的环境:不应把游戏仅仅当作教化手段,而应为孩子营造梦想世界,让游戏成为架接孩子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让孩子跨出家门,走起来,跑起来,给孩子创设合作游戏和体验生活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释放天性、挖掘潜能.这样,既可促进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又能促进孩子身体发育,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来自“生活”的体验.

3. 幼教实践:以游戏回归解放儿童

当前,幼儿接受学前公共教育的越来越多,为此,教师需要在幼教实践中全面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儿童天生是一个幻想家,总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否定并把成人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足够的时空,让孩子有时间、有地方去游戏,鼓励和引领孩子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娱自乐中建构自我,尤其是不能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加速孩子成长.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保障孩子基本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体会到“蓝天之下皆乐园”的快乐,而不是“世界无有容身处”的困扰.

此外,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应该总是想控制孩子,让孩子什么都按自己的意思做,为追求表面目标而控制孩子的效果肯定是暂时的.因此,教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游戏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儿童为主,让儿童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只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才给予引导性而非代替性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双,吴玲.《熊出没》——动画里的游戏精神[J].家教世界,2014(12):54-55.

[2] (英)茱莉娅·曼尼,莫顿等.游戏的关键期[M].刘峰峰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奥)茨达齐尔.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2.

[4] 章乐.秘密与儿童独立自我的建构——兼论儿童秘密的教育遭遇及其应对[J].全球教育展望,2015(7):52-60.

[5] 黄进.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J].中国教育学刊,2003,(9):29.

[6] 尹鸿.解读电视真人秀[J].今传媒,2005(7):14-18.

[7] 葛金国.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11(5):12-21.

[8]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0.

[9] 吴玲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8.

(编辑:朱泽玲)

此文点评,此文为关于儿童游戏和儿童游戏精神和精神方面的儿童游戏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儿童游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古今尚武精神对比与对重拾尚武精神 摘 要尚武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文明流传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时中华民族尚武之风盛行,而现今社会民众尚武精神较之古时有所不及,且随着社会的变更与发展,古尚武精神与当代尚武精神涵义有所不同 文章应用.

2、 古诗词里的儿童游戏 对每个人来说,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都是美好的回忆 古代虽然没有如今种类繁多的玩具,但那时候儿童玩的游戏是置身于大自然,亲近山川河流,童年趣事最多的是垂钓、牧牛、放风筝、捕知了…… 在暑假到来之际,让我们.

3、 重拾生命中的那些美好和感动评余华新书《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译林出版社 2018 年 7 月出版),是著名作家余华的全新杂文集 书中,余华谈自我成长,述与文学的渊源,道游历世界的见闻,抒与笔下人物和海外农民的思想交集…&hell.

4、 现代家庭教育需重拾家风 摘 要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风尚与文化,是一种无形无言的教育,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良好的家风是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来构建.

5、 省属高校重拾庐剧教育可行性 摘要庐剧作为安徽地方特色剧种,影响较为广泛,有过光辉的历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庐剧发展的瓶颈和困境不断凸显,院团减少,演出锐减,观众骤减,人才匮乏 省属高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6、 让人重拾吃肉感觉的素食汉堡 如果说所有精力充沛的肉食者有什么共同特点,首先能想到的肯定就是对汉堡的无比热爱 汉堡是什么由一块多汁的牛肉饼做夹心,再在金的小圆面包内夹入清脆的蔬菜组合在一起 汉堡是最典型的快餐食品,追求健康,无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