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文献综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参考文献 劳动力日语论文 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劳动力转移的参考文献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答辩

关于劳动力类毕业论文范文 和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劳动力流动问题和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劳动力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5

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劳动力流动问题和,本文是关于劳动力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视阈和劳动力和京津冀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基金项目:本文受第五十八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基于"互联网+"的中国虚拟城市群演进机制与路径研究》资助.

摘 要:当前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使京津冀劳动力的地缘性合作需求愈发凸显.但京津冀劳动力流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京津冀区域劳动力单向流动趋势较为明显、面临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压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和挖掘京津冀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均衡式发展、推动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互联互动的人口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劳动力流动问题对策

当前,京津冀劳动力流入数量大,以青壮年流入为主,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京津冀劳动力高度聚集在京、津二市,河北省的大部分城市又深受劳动力流失、尤其是人才流失问题的困扰,京津冀区域内劳动力分布的不均衡严重束缚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整体推进.推动京津冀区域内劳动力要素的优化分布,以劳动力要素资源的分布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京津冀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京津冀区域间劳动力吸引力差距较大,单向流动趋势明显

京津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悬殊.其中,北京与天津是特大型城市,城市发展水平总体上远高于河北的大部分城市.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数据为例,京津冀都市圈三大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很大.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一直在3.2:3.0:1左右.

从京津冀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看,京津冀三大城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北京也远高于天津和石家庄,且差距有加剧的趋势.2010年到2015年,北京、天津、石家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0.12、0.09与0.09,北京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石家庄和天津.2010年,北京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天津的1.24倍,是石家庄的2.09倍;到了2015年,北京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天津的1.39倍,是石家庄的2.07倍.总体上说,三地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没有津冀的快速发展而有缩小差距,甚至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京津冀区域发展差异导致京津冀区域劳动力吸引力差距很大,劳动力资源区域配置差距悬殊.其中,北京和天津对劳动力,尤其是高端劳动力的虹吸效应始终存在,成为京津冀区域劳动力就业选择的主要空间,而河北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则相对较弱,这导致京津冀劳动力向京津单向流动趋势明显.这种劳动力的过度集聚和单向流动一方面导致劳动力集中聚集在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型城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和石家庄,造成这些城市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另一方面造成了河北部分城市的劳动力流失.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加1591.79万人,年均增加132.58万人,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而京津冀的人口大幅增长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大城市.

2.京津冀面临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压力及生态的巨大压力

京津冀常住人口为1.11亿,近4倍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其中,京津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9倍多.京津冀都市圈的人口增长以外来劳动力流入为主.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2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4%,河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7%,人口增长以迁移流入为主,估计流入人口近1000万.

随着京津冀老龄化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京津冀对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使京津冀区域未来将面临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的压力.另外,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尤其是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区域未来将面临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尤其是京津两地将面临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

京津冀当地水资源量难以支撑现有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以及水资源承载力方面,京津冀已到达了极限.以水资源为例,2015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为124.01立方米/人,天津的人均水资源量为83.56立方米/人,河北的人均水资源量为182.46立方米/人,远低于联合国人口行动组织1993年提出的严重缺水国家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人的标准.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负荷,自然资源现状难以应对未来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的压力.

3.京津冀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局面

受城乡二元分化制度体系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局面.京津冀城市群内的流动劳动力与全国流动人口一样,虽然在同酬方面基本得到了保障,但在同工、社保参与和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社会保障、就业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都面临着差异化待遇.另外,相关部门经常会实施一些有利于本地城镇劳动力的措施,对外来农村劳动者人为设置诸如素质、投资等要求较高的门槛,阻碍农村劳动者进入城市正规的劳动力市场,难以打破城乡劳动力的市场分割.

二、促进京津冀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劳动力区域间流动给京津冀区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需要针对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制定有利于京津冀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政策措施,推动京津冀劳动力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和均衡配置.为促进京津冀劳动力合理流动,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缩小发展差距,促进京津冀区域均衡发展

建立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结合京津冀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合理规划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统筹协调京津冀在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体系规划、生态环境治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

针对京津周边卫星城和河北大量中小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现状,重点培育京津冀新城、中小城市吸纳劳动力的产业基础.增强区域内新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和集聚能力,引导人口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这些地区疏散转移,实现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通过共享共建互补,拓展京津冀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发展空间,创新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对接合作制度,探索基本公共服务优势互补的新路径.逐步缩小区域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教育方面的差距,打造京津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均衡发展.

加快京津冀社会保障制度对接,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服务政策,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缩小三地在药品报销范围、医保报销起付线、养老保险金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逐步取消京津冀社会保障及城市公共服务与户籍之间的关联性.有序放开天津周边及河北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提升这些区域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平等教育权,加快流动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

2.推动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

按照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原则,完善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支持政策.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产业调整政策时,应把扩大就业、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突破京津冀地域和行政限制,制定有利于京津冀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减少劳动力流动的顾虑.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推进京津冀区域劳动力要素的平等交换与自由集聚扩散,消除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行政分割.

建立健全京津冀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京津冀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进程.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三地公共就业服务的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搭建京津冀就业信息沟通交流服务平台,降低外来劳动力向京津冀区域转移的工作搜寻成本.组织专门人员和机构大力开拓区域外劳动就业市场,广泛收集各方用工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以电视电台、报纸媒介、村委宣传栏等途径传递京津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

建立和规范劳动力*市场,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劳动力市场.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劳动技能认证制度,互认岗位培训证书,提供区域内及时的就业岗位信息.

加强京津冀区域内劳务合作.支持河北充分利用接近京津人才高地的地缘优势,通过聘请京津的技术能手或专家来解决自身在生产、技术中遇到的难题.京津专家也可利用河北丰富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实现成果输出.

3.打造京津冀互联互动的人口管理机制

加强京津冀人口管理的顶层设计.建立京津冀人口综合管理调控机制,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分布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使人口增长与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相适应.

建立京津冀人口服务管理定期评估会商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京津冀人口问题会诊、会商,分析判断京津冀人口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京津冀人口与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

建立京津冀人口管理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京津冀劳动力流动的观测与研究,定期监测京津冀人口发展和流动情况,加强对京津冀劳动力流动预警机制的分析和研究,为京津冀人口发展和规模调控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去年全国GDP总量京津冀贡献一成多.新京报.2015-07-10.

[2]卫计委:京津冀年增百万人口,以迁移流入为主.京华时报,2014-11-19.

[3]宋锦.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03-109.

[4]加快推进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光明日报.2016-06-19.

作者简介

张惠娜,女(1978-)博士,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科技情报.

该文点评,此文是适合视阈和劳动力和京津冀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劳动力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劳动力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衡水政府跨文化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策略 李洪良 杨 婧 吴玉层 王丽莎【摘 要】讲述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衡水和区域内的城市将共同面对社会危机预警,生态环境,流动人口,共同交通,治安执法,医疗……问题 【关键词】京津冀.

2、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协同能力测度和评价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贵在京津冀协同创新 本文构建以知识创新能力为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产业创新能力为关键、创新环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北.

3、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政府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摘 要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各个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主动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和问题 但是许多企业存在创新能力较低、布局不.

4、 京津冀一体化下异地医保直接结算和联动机制的构建 【摘 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由人员流动而引发的异地就医问题突出,受京津冀三地医疗保险制度差异、医疗资源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异地就医结算难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河北省内以及跨省医保结算模式.

5、 京津冀一体化中沧州外资利用分析 黄英龙1,张国平1,殷永桥1,于书忠1,张茜2(1 河北工程技术高……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2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外资利用.

6、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机制 摘要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还存在渠道不畅、发挥作用平台不够、发展空间有限、服务保障不力……问题 这些影响高校毕业生流动的“大坝”不破除,就会阻碍他们到基层&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