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湖北招生考试杂志 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改革和开放杂志 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论文 论文题目考试改革 我国税制改革参考文献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报名时间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论文 初中教学改革论文

考试改革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究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考试改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8

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究,本文是关于考试改革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和创新能力和导向和课程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型人才,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成为制约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现状与弊端的分析,以及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课程考试的优秀经验的借鉴与吸收,提出在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考试理念基础上,辅以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充分运用,从而建立一种具有持续动态的教学反馈、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全面的考试内容,且有科学考核评价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全过程考试.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考试;全过程;考核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孙湘海,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长沙410000)

  2016年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高校中,考试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选择有极强的引导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最终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和方向.[1]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2]

  一、现状及弊端分析

  (一)错位的考试目的偏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课程考试目的是考核学生能否获得学分、毕业、评优、入党、保研,以及最终获取文凭,这就必然引导学生学习目的更多是为了通过考试以及获取更高的考分.学生成为为考试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者,将大学学习变成高中学习的延续,为读书而读书,而忽视对自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错位的考试目的导致大多数高校教师将考试看作是用一个数字结论给学生学习的课程进行评定,把考试当作课程教学的终点,缺乏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动机,缺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积极性.

  (二)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实现对学生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核

  当前的课程考试方式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下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读书笔记)等,这些形式各有利弊.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曾强调高校使用闭卷考试,再加上这种考试方式的题型比较固定且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公正,因此成为高校目前最主要的考试方式.闭卷考试的优点在于能有效督促学生记住所学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最大弊端在于对学生考核的重点是知识记忆而非运用的能力,并且闭卷的客观化、标准化完全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会选择其他形式的考试实现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核,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学生易于懈怠平时的学习并等到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敷衍完成,助长不良学习风气且很难实现教师选择这类考试方式的初衷[3][4].

  (三)片面的考试内容导致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非完整学习

  此外,不论采用哪一种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的选取都只限于教学大纲中确定为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通常是教材和课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些甚至是考前教师划定的重点.此外,由于受课程教学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必然是有限的,更多的学习内容是安排学生课后自己独立完成,而通常这部分内容不会作为考试内容.片面的考试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只重视考试内容部分的学习,而对非考试内容抱着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不管的学习态度,无法对课程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显然,在这样的碎片化和局部认知基础上,学生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一考定成绩”的考试不能实现有效的反馈、评价功能

  高校课程考试通常于课堂教学结束后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一考定成绩”的考试.事实上,课程的教与学都是动态而持续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需要不断向教师反馈从而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然而,这种考试是一种事后反馈,即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教师才根据考试结果获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已无法补救.此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其中所表现出的创新能力,是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反映出来的.因此,目前这种“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无法有效发挥考试应有的反馈、评价功能,更遑论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国外先进经验与借鉴

  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纷纷建立了各自科学、合理、完善的课程考试.

  (一)美国: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高校注重学生实践创新,个性及能力的全面培养.在每次课堂上,教师会就课堂所学内容提出无标准答案的问题,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教师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因此即使学生给出的结论(结果)错误但推理步骤符合要求就获得大部分分数.考试方式灵活,由课堂成绩、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事例分析等部分构成课程成绩,且运用等级评分、固定成绩评分和根据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以求获得准确、客观的评定结果[5].并在考试结束,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并通过学生反馈信息指出学生考试中的成功和过失之处.此外,美国高校还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即在某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的呈现,通过这些资料或材料,可以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它强调形成性评价,即关注学生学习成长历程和个人在期间的努力情况,既注重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弥补了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的不足.

  (二)英国: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英国高校突出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其能力培养.因此,英国的课程设置会兼顾系统的知识教学,并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并交流想法.与之对应的,就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即有讲座、讨论班、实践课、外出调查、陈述展示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此外,为确保大学学位标准的一致性,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注重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并通过校内评卷和校外评卷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实现[6].此外,每一门课程考试的内容,既涵盖了基础理论知识,也包含了知识应用,以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法国:突出考试的连续性、综合性

  法国高校鼓励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传授,强调科学研究.由于没有入学考试,法国的大学,尤其是大学技术学院在学生入校后实行“宽进严出”的考试.严格的考试及较高的淘汰率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将被淘汰,大学技术学院学生的淘汰率在一年级末就达到了30%至40%,在成绩评判上,采用学期成绩综合评定方法,注重全面评价,尤其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由平时考试、定期考试和学年考试构成,突出考试的连续性、综合性.考试方式根据课程特点而设定,除了笔试以外,常见的还有课程设计、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培养学生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考试方式.此外,还通过使用试题库、考试中心等机构来组织设计考试方式和内容以保证考试的客观、公正和规范.

  (四)德国:考试次数限制但考试时间灵活

  德国注重创新教育,尤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制定自己的课表,并根据其对所修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何时参加考试.高校培养实行宽进严出,培养人才重“质”而不求“量”,因此考试比较严苛,考试内容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每门课程考试都有很高的不及格率,而补考次数有限,通常每门课程一次补考机会,个别科目可以补考第二次,如果补考也失败,则失去学位授予资格,无法从该专业毕业,只能被淘汰或转学.德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堂上布置的题目,然后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并提交小组统一的答案,然后教师再根据各小组答题正确率进行打分,计入学生的成绩册.

  (五)加拿大:考试方式多样且分阶段多次进行

  加拿大的高校注重学生脚踏实地学习和平时积累过程.课程考试由平时作业、测验、阶段考试、小课题或小论文以及期终考试组成,可以说大大小小不同方式的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且每一次考试都很重要,因为其成绩都在最后总成绩里都占5%-25%不等的比例.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因为那种期末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即使期末考试获得高分也不能最终通过这门课程.这样就迫使学生必须认真学好课程每一阶段、每一部分的内容,不能错过任何一堂课、一次测验、一次作业.对于一些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尤其增加了提交小论文的考试方式,往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多篇小论文,然后在学习小组上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小课题,最后教师予以点评并给出相应的成绩.这种考试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他们相互协作、集体研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这几个西方国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所对应高校课程考试机制上存在相当的共性,主要表现在:(1)不以一次考试定成绩.课程考试都是由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同考试方式组成的各种测试构成的,都不是一次测试来决定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最终成绩;(2)考试方式灵活多样.既有客观型的闭、开卷考试,也有主观型的诸如研究报告、课程设计、科研论文、社会调查等形式的考试方式.(3)综合评定,注重全面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评价不仅是针对学生应对各项测试给出的有形成果,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是通过其动手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探索性思维来完成的,即表现为一种学习态度.

  三、改革思路

  (一)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考试理念

  考试理念是考试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的考试理念才会给予改革正确的方向指导.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下,高校课程考试应树立督促学生进行知识(即,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学习和能力(即,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试理念.这意味着在教学中必须完成对学生这两个方面的训练,因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学习是能力培养的基础,而能力培养是知识学习的提升,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课程考试设计上应考虑同时实现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考核.

  (二)建立全过程考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有研究者认为,高校考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过程管理的支持[7].事实上,课程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而持续的过程[8],教与学的活动贯穿于这个过程始终,考试的目的就是促进这二者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不应仅仅将考试设置为单次且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建立一种全过程考试.

  1.持续动态的教学反馈

  教师能够通过每一次考试结果所反馈的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并随即调整自己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改进下及时解决自己的学习困惑,消除学习障碍,跟上教学进度,继续保持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有助于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因为每种考试方式都各有利弊,都只能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某个方面或若干个方面的检测、评价和引导,是不全面的.所以,有必要在课程考试中采用多种考试方式,以便于弥补单一考试方式的不足.在全过程考试下,建立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成为可能[9].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和具体内容,设置与之匹配的考试方式,例如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点讲授阶段,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而对于知识运用能力培养阶段,则采用课下论文的某种形式.这样的组合搭配,显然能够有效实现各种考试方式的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它们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发挥的应有作用.

  3.全面的考试内容

  由于教学课时限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不能覆盖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事实上,教学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是整个课程最基础、关键的知识点和内容,其余教学内容往往布置学生课下自行完成.如果这些自学部分不被纳入考试,那么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消极对待,甚至放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全过程考试下,全部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分别设置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次考试中,这既保证了学生掌握好课堂学习内容,也督促了学生在课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4.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在全过程考试下,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可以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而摆脱了“一考定成绩”所带来的弊端.首先,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多次考试的结果都纳入到考核评价中,能够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其次,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包含学习的行为和结果两个部分,良好的学习行为(例如,积极的实践行为、创新行为等)必然导致良好学习结果,因此不仅需要将学习结果纳入考核评价,而且有必要将学习行为纳入考核评价.结合这两方面的考核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才能够反映出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真实水平,并激励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积极投入到创新学习和创新活动中去.

  (三)实施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

  课程考试的改革是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与之相关的因素也相应做出一定的转变.首先,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与之对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等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从考试管理部门来看,与之对应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同样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并出台相关政策,确保考试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并且,从学生管理部门来看,应修改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学生评优机制,尤其是偏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相关考试成绩优异者的奖励.此外,从学校学生后勤管理部门来看,应建立和完善保障学生网络使用的硬件基础设施,确保学生对课程考试平台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四)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

  改革当前高校的课程考试离开互联网技术的辅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现行的高校教学制度下,无论是师资和教学硬件设施都是既定的且在短期内很难改进.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亦不例外.“互联网+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推进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考试改革正当其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课程考试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自助检验学习效果、顺畅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并使阶段学习的考核评价不再受时空限制,且考试实施过程更为方便、高效、公平公正[10].涵盖多种考试方式的全过程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网络平台得以实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之处,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高校课程考试优势,提出在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考试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考试.这种考试不论从教学反馈、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还是考核评价标准,都较现行考试更科学、合理.然而,建立这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科学、公平的考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套改革,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参考文献:

  [1]汪萍.加强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92-93.

  [2]叶志军.提升高校课程考试管理水平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2-23.

  [3]李永斌,张同心.大学考试方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79-180.

  [4]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168-169.

  [5]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20-22.

  [6]姜秀全.借鉴国外高校考试模式实施创新课程考试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5):44-47.

  [7]梁建东,欧阳逸.高校考试的异化与考试改革的再思考——基于过程管理的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2011(8):62-63.

  [8]包锡妹,姬金铎.大学考试改革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0(10):22-27.

  [9]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4):58-61.

  [10]王秀慧,麻淑芳,冯丽露.“互联网+”时代下智能在线考试平台开发[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3.

言而总之,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创新能力和导向和课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考试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考试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以输出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写作网络课程建设 宿哲骞 何占义【摘 要】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需求,大学教学目标无法很好地实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

2、 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双创”教育改革对高校考核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不断推动高校课程考.

3、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高职医学营养专业食品安全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摘要食品安全是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针对传统课程传统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面试与食品检验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由临床一线.

4、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转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转型高校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 针对哈尔滨华德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并结合美国高校中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出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

5、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项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项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得出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远落后于既定目标,而应用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技术型专科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文章主要.

6、 基于体育文化视角的高校体育课程考试改革和实践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考试现状的研究,揭示其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及成功经验的综合分析,提出基于体育文化培养的高……学校体育课考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