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职业生涯论文 教育和职业杂志 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职业论文发表 职业和教育杂志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关于职业教育论文 审计职业判断论文 论精神损害赔偿开题报告 职业杂志社 职业教育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等级

职业精神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分析和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职业精神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分析和,本文是职业精神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现状分析和院校和培养类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针对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理念比较抽象模糊,培养内容比较缺乏职业性、人文性和审美性,培养途径方法较为单一、形式僵化,培养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0-0070-06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和满足精神需要所从事的稳定与专门的工作,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对各种专业人才需要的反映,职业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同时又是个人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精神是人的思维活动、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等思想产物.职业精神是人们从事职业及其活动所具备的精神品质的总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是指职校学生在一定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或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反映职业性质和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包括对职业的认知、情感态度、意志行动、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审美、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价值观等.它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投射与反映,是学生从事专业学习与工作或职业活动的灵魂与支柱,也是学生个性全面健康成长发展的不竭源泉与根本动力.“种树者必培其根,立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语).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育的一项“培根”“养心”工作.抓住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这一职业教育最重要、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或要素,把准学生职业精神成长的“脉搏”,做好这一工作,对于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现代公民或具有正确职业价值观与态度、能负责任、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比较真实地了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实情况,找出其存在的真实问题和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笔者从职业院校教育实际出发,自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调查问卷》,近期对广西14所职业院校部分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975份,回收率88.6%.其中,有效问卷872份,无效问卷103份.有效问卷中,公共课教师和职工403份,专业课教师469份;5年内教(工)龄224份,6~10年教(工)龄245份,11~20年教(工)龄266份,21年以上教(工)龄137份.这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涉及广西五市部分中职、高职学校教职工.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分析

本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问卷调查活动,主要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理念、培养内容、途径方法、考评制度和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考查.下面对这些现状逐一进行分析.

(一)培养理念分析

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与职业人转化,使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优势,学会健体、学会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与发展,成为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成为各行各业合格或优秀的工作者.职业院校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人生命的自然性、超越性,人生命的统整性与和谐发展,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能够创造自己幸福生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有健康高尚的职业精神.因此,职业院校教育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然性,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超越性、统整性与和谐发展、意义和价值.唯有如此,职业院校才可能培养出个性全面发展、有职业技能又有职业精神、深受社会各行各业欢迎的人才[1].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如果教育只是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然性,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人就可能退化成只具有生命本能的高级动物,就可能演化为一种只有知识技能而没有精神文化的工具人.在爱因斯坦看来,“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他特别强调,“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深的学科造成青年人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而且“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2]

就是说,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感情的人,职业院校要培养出身心健康、富有个性、能负责任、能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人,而不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实质上是满足学生生存的物质需求和使之成为人的更高的需求(文化和精神需求),感恩、回报一切满足其生命成长的个人、集体、社会乃至大自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遵循职业教育与人精神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成长发展对物质生活的诉求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与判断、价值澄清,在日常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体悟职业人生的价值,弘扬美、真、善、爱,抵制丑、假、恶、懒,健全人格与完善个性,规范个体职业行为,服务于个人及他人,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服务于国家、人类乃至大自然.

调查表明,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应该是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这一观点,31.6%的教师表示非常认同,50.1%的教师表示认同,13%的教师表示一般,4.1%的教师表示不认同,1%的教师表示很不认同;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说白了,就是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与工作,做事勤勉、努力、不怠慢”这一说法,28%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52.6%的教师表示同意,14.3%的教师表示一般,4.1%的教师表示不同意,0.8%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大问题”这一说法,29.2%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53.2%的教师表示同意,14.1%的教师表示一般,2.7%的教师表示不同意,0.6%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

这反映出,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理念比较抽象模糊、不够具体明确,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科学主义、技术至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制主义”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受市场经济、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心理浮躁,过于物质化功利化使然.

(二)培养内容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内容极为丰富,有自主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教育,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态度、理想信念和职业价值观培育,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意志行动锻炼,载体形式有课程教材、活动交往、个体认知、态度和言行、学校与企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氛围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教师(包括家长、职工)学生的同场共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一切努力都要自觉地服从于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主要在于满足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交往与合作和职业审美等需要,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己的专业,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兴趣、专业爱好和特长,发掘、展现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人际交往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审美鉴赏力等[3].

调查数据显示,对“多年来教师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下足了功夫”的说法,18.1%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5.7%的教师表示同意,23%的教师表示一般,7.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7%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在学生职业规范养成方面抓得非常好”的说法,15.1%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39.1%的教师表示同意,31.6%的教师表示一般,8.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7%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

这说明,善良、正直、真诚、守信、合作,遵纪守法、规范操作规程、注重安全、质量第一、优质服务和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等,这些最能体现学生职业精神基本内涵的做人教育、职业规范教育内容,职业院校所下的教育功夫还很不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内容比较缺乏职业性、人文性和审美性,过于“高、大、空、虚”,不太“近、小、真、实”,不够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和贴近生活.

(三)培养途径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方法多种多样,有家庭教育、学校企业共育、社会教育与环境熏陶、日常活动交往、自主选择与判断、价值澄清、实习实训和实践锻炼等.其中,家庭教育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因为父母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第一任导师,也可以说是终身导师,父母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价值观、职业情感态度、言传身教等对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审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和对待专业学习与工作情感态度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企业共育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包括师傅在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过程中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社会教育与环境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因为政策引导、媒体宣传、舆论监督、先进榜样对学生职业精神的的养成具有不可低估的关键作用;职业院校学生主体自育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最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因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与判断、价值澄清、实践体验和自我培育是学生职业精神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根本要素.

而调查发现,对“您所任职的学校注重学生的需要、兴趣,通过专业报告、职业兴趣测试、个别咨询、生涯规划、参观见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专业与课程的机会”这一说法,22.2%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9.6%的教师表示同意,22.8%的教师表示一般,4.2%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讨问题的热情很高”这一说法,22.5%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9.4%的教师表示同意,24.1%的教师表示一般,3.6%的教师表示不同意,0.1%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在您所任职的学校中,班主任经常设计、利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探讨职业的意义与价值问题”这一说法,22%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51.2%的教师表示同意,19.2%的教师表示一般,6.3%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1%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您所任职的学校经常组织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技术研发、勤工助学、专业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的价值”这一说法,25%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8%的教师表示同意,20.5%的教师表示一般,4.4%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9%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讲清专业、职业的意义功用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常用方式”这一说法,20.1%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51.9%的教师表示同意,22.7%的教师表示一般,4.4%的教师表示不同意,0.6%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只能通过个体实践内心体验达成”这一观点,17.3%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0.3%的教师表示同意,19.9%的教师表示一般,18.1%的教师表示不同意,4.2%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

这表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主要是通过专业报告、课堂教学、教师讲授等,更多关注校内集体训练、共性教育,不太注重校外个体锻炼、个性培养;更多关注学校自身教育功用,不太注重家庭教育、社会与企业教育功用,更多采用成人(教师或家长)灌输方式、说理教育方法,不太注重学生自主探讨、选择与判断、价值澄清和实践体验等自我培养途径与方法.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方法较为单一、形式僵化,缺乏系统性、统整性、实践性和体验性.

(四)培养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制度、考核评价机制是职业院校根据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和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价值标准,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活动做出的全面、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以及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与学生职业精神成长需要程度做出的判断.或者说是在全面、科学地搜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工作或职业精神的发展和变化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考核评价包括学业成绩评定、职业思想品德鉴定、职业兴趣倾向和个性特长评价等.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考核评价包含职业精神评价主体、职业精神评价内容、职业精神评价标准、职业精神评价方式与方法等要素,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而不是把学生分等.学生职业精神考核评价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诊断、导向、激励、鉴定和引导等功能作用.

调查表明,对“您所任职学校在学生操行评价中,学生自评、企业评价占有了一定的比例”这一说法,16.8%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50.6%的教师表示同意,22.3%的教师表示一般,8.6%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4%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现实的学校考评制度极不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一说法,21.1%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39.1%的教师表示同意,27.1%的教师表示一般,11%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6%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

这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在总体上还不够完善,不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评价更注重发挥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更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教师评价、成绩量化描述和知识技能评价以及结果评价,不够注重教育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学生评价、质性描述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

(五)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分析

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包括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职业文化承载者或践行者,他们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理想信念、生活幸福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进取创新、高度负责和乐于奉献精神,对学生健康职业精神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学生是职业精神培养的对象,是职业精神培养的主人,更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对“教师对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将来对待职业工作的态度”这一说法,34.5%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9.8%的教师表示同意,10.5%的教师表示一般,3.8%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1%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学生职业精神最好的培养就是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我的实现和超越”这一说法,21.3%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9.1%的教师表示同意,21.3%的教师表示一般,6.8%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2%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教学是非常好玩的事情”这一说法,16.6%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7.7%的教师表示同意,23.2%的教师表示一般,9.2%的教师表示不同意,3%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建立自我让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能让更大的理想成真”观点,19.2%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50.6%的教师表示同意,23.3%的教师表示一般,5.1%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4%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很难做到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跟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和交往”这一说法,16.8%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1.6%的教师表示同意,19.9%的教师表示一般,19.8%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7%的教师表示很不同意.

这表明,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在思想上认同自身的职业态度、行动追求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态度有直接影响,对学生职业精神最好的培养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对自我的实现和超越.而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相当部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被打了折扣,学生主体性和自我培育作用没能更好的发挥.其原因可能是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有问题,教师的职业理想与精神境界不够高,跟学生关系不太好,教育方法不太对头.

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建议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知,当前职业院校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作的五点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一)职业院校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目标要求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创新,第一重要的是理念和目标.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的培养目标是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对于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作,具有“指南针”的定向作用、“发动机”的驱动作用和“催化剂”的促进作用.从职业院校领导到教职工,只有确立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富有个性、有职业技能又有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理念比较抽象模糊,不够具体明确,教师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一状况,建议职业院校教师加强对科学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课题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审美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和教学质量观.从新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素养要求,从职教大美育、生命教育哲学以及人才健康成长发展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遵循职业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制定培养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抓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培养,为学生个性全面健康成长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在日常的专业课、基础课等各科教学中,在校内实验实训以及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中,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见习实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发现和展示专业学习与工作或职业的意义价值、知识技能教学中所蕴含的智慧、美与善的道德因素,唤醒学生的职业美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心和勤奋学习与工作习惯,使之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进一步明确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要求[4].

(二)增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职业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使之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内容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和真实落脚点.它融合于职业院校课程结构、各科教材内容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体现在社会核心价值的内容中,体现在校企文化构建的内涵中,更体现在师生日常专业学习与工作或职业生活之中.可以说,“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升华一次人格”“人格素养是发展资本、幸福之源”“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容易的事情做成就不容易”“事事精细,处处精致,时时秩序”“处处与人为善,老实做人办事,谦逊谨慎垂范”“吃苦是成人的门槛,能吃苦是一种能力,肯吃苦是一种素质”“有声有色工作,有情有义交往,有滋有味生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关爱是最有效的教育”“寻借口只会失败,找方法才能成功”.

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内容必须增强职业性、人文性和审美性,避免“高、大、空、虚”,努力做到“近、小、真、实”,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比如,加强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弄清楚“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和“我该怎样做”,深入了解职业,正确地认识专业学习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和价值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与生涯规划,自觉坚持付诸实施,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较,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以此作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工作重点内容抓紧落实.

(三)拓宽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创新方法,加强系统性、统整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提高实效性

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总体来看,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就是家庭、学校、企业及国家社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交往与合作和职业审美需要,促使学生职业精神形成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是教师(包括家长)和学生生命同场共舞,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在实验、实训和实习中、在日常生活交往和社会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对有关职业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思想碰撞、情感沟通、心灵对话交流形成共识与个性的过程,也是师生职业精神表露、体现、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为此,职业院校要拓宽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创新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法,增强其系统性、统整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提高其实效性.比如,完善家校联教机制,更好发挥家教作用,家长要支持鼓励学生经常做家务,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活动或生产劳动;加大在小学初中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力度;加强职业院校大美育,尤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美育;突出生命价值教育以及学生自主选择或探讨职业人生价值、实践体验和自我培育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育,着力学生勤劳习惯培养、社会实践和实习体验教育.

(四)加强校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考评机制模式,发挥校企考评功用

抓好职业文化引领和制度建设,向管理要质量,是当代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议题.职业教育有健全人格与良好个性和规范职业行为两大功能.职业文化有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个层级.面对新的职教时代,职业院校以人类社会的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有正向价值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为统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职业精神为重,个性和谐发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强健身心,学好知识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潜能,追求人的精神价值,走向专心、专业、理性、道德,弘扬美、真、善、爱,养成勤奋专业学习与工作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把自己培育成合格或优秀的社会人与职业人,这对于学生健康职业精神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整合、导向和维持程序等作用.

针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在总体上还不够完善的现状,建议职业院校通过与先进企业文化的融合,加强校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考评机制与模式,更好发挥校企考评功用.如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与制度,加强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期间学业、品德、态度和精神的综合考核评价,为学生健康职业精神的形成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与条件,提供制度保障.

(五)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反思,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相信并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自育作用

向师性和在行动中模仿学习是职校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包括家长)自身的职业认知与态度、职业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包括日常言谈举止、对待学生的态度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校仿的榜样,对学生健康职业精神的形成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在专业学习与工作或职业活动中体验、感受和领会与认同职业的精神价值,由知、情、意、行达到身心的统一,体验感悟,转智成识,把精神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积累沉淀,凝聚而成.

参考文献:

[1]肖行.生命哲学视阈下的生命教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20-21.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5,310.

[3]肖川.教育的方向与方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103-105.

[4]赵伶俐.人生价值的弘扬:当代美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13.

(责任编辑:张宇平)

本文结束语,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现状分析和院校和培养方面的职业精神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中人们对于工匠精神越来越看重 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工匠精神代表着职业素质 因此,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中,就需要格外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 这样才能够保证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是优秀的技.

2、 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道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工匠精神&rdquo.

3、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出现,是为了适用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也是为了促进高……教育的发展而出现的 培养的学生都是实用型人才 与其他的本科院校相比之下,高职院校的优点在于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职.

4、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强校之魂、育人之石,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 本文分析提出,文化是学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发扬和传播.

5、 技工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 本文提出,通过创新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的内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

6、 高职院校学生纪律性的培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更多适龄青年拥有一技之长,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利国之策、长久之计 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困难也相对较大 他们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不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