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学改革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教学改革杂志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教学改革的论文 民航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初中教学改革论文

关于教学改革类论文范文文献 和高职院校导师制模式教学改革以食品类专业为例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教学改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6

高职院校导师制模式教学改革以食品类专业为例,本文是关于教学改革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导师制和高职院校和食品类专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孙 玥1 , 史晓君 2 , 杨潇2 , 吕智超 2 , 孙学奇 2

(1.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2.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导师制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 提高就业的有效方法, 是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高职院校特点和导师制模式的发展现状入手, 结合其在食品类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取得的实际效果, 探索导师制模式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方向.

关键词: 导师制模式; 教学改革; 食品类专业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02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8) 09—0006—04

一、 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素质、 能力、 知识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地方, 与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就是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 以期提高就业竞争力. 但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就业形势日趋紧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主体, 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低收入的农村家庭, 经济上的困难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并且在以往的学习中大多状态不佳, 基础薄弱, 在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后,面对与中学相比突然宽松的学习环境, 产生了懈怠情绪, 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导致上课出勤率低, 沉迷手机, 挂科现象严重; 第二,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 思政教育课程、 学生管理、 党团活动、网络管理、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属于各个不同的部门, 各个部门之间难以进行较为普遍的沟通, 其工作目标的不同很容易诱发各自为政的现象; 第三,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有限, 硬件设施不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应对学生技能性实践性操作的掌握, 难以实现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并且高职院校固化的教学结构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第四, 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自于普通高校, 没有经历过师范院校的专业培训, 对教育学、 心理学没有研究, 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因此, 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具体, 不能及时发现和给予学生重视、 关心和适时的鼓励. 面对以上现实问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 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素养, 对学生因材施教、 分类教育, 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导师制模式应运而生.

二、 高职院校导师制模式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所谓导师制, 是指学校为学生指定专业导师,由导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和有针对性地指导, 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感化优势, 以此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 确保学校实现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所谓 “导” ,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文明、 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迷惑和心理障碍, 并且要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合理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不丧失自我个性的前提下和导师一起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计划和职业规划, 避免学生进入社会的失落感和迷茫感. 引导学生适应各种环境,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良好的风气, 掌握学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 导师制的意义在于, 导师和学生之间要形成密切的互动, 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 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 与学分制、 班建制相比, 导师制模式能 “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 导师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在导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自主学习、 实践、 科研、 创新的能力. 已推行导师制的高校可分为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学业及生活指导的班导师制, 和以学术研究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科研导师制.

在国外, 导师制是国际一流大学通行的教育制度, 但在我国, 导师制长期以来只施用于研究生学习阶段, 本科阶段采取导师制教学改革的院校数量较少, 而高职院校更没有导师制的需求和要求. 将导师制应用于高职院校, 则能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过程中,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同时联动和提升, 是对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有效探索. 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现有辅导员负责制的基础上, 构建导师制运行的长效机制, 挑选出高素质、 高水平、 高师德的专业教师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导学生, 推进导师制模式教学改革来推进人才培养.

目前, 高职院校的导师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发展甚少, 适用于高职学生的导师制体系还不成熟, 在以往其他院校的实践中集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师生比例失调, 国内各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缺口, 一名导师要指导几名甚至十几名学生, 使得教授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不是专业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 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训练, 自身的技能素质也不够完备, 因此指导高职学生实操课程时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是相关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施行导师制的同时, 没有建立与之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 一些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足, 致使导师制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四是学校教授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导师没有定期到各个行业的企业进行锻炼和培训, 对企业需求并不了解, 不能得到社会对行业需求的及时反馈, 因此, 不能带给学生高效有利的知识和指导. 那么针对以上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就能较好地发挥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

三、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食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 特别是需要经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成为各食品企业人才需求的焦点. 然而食品行业涉及面广、 分工复杂、 体系庞大, 同时存在企业间规模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不均衡等现状, 使得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有独特的要求, 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又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加强技能训练,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何挖掘新形势下食品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特殊需求,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成为各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的发展重心. 基于这样的原因, 培养食品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更是需要导师制模式来培养学生. 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施导师制, 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掌握食品的性能和结构特点, 更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充分了解当前食品行业现实特点, 让学生提早在实践中了解当前行业现状和行业需求, 并且有助于导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技能专长开展个性化教学, 培养出更多满足食品行业需求的专业化、 实践型人才. 导师制的应用效果在食品加工专业和食品检测专业上尤为显著, 食品加工专业与烹饪专业相类似, 具有“师带徒” 的传统, 师徒精心配对确保了技能的传承, 食品加工专业以师徒的形式传承技术与饮食文化传统, 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开展导师制的先天优势. 在食品加工专业课程讲授时, 导师不仅要将配方的原理和添加的分量讲授出来, 还要实际操作一遍食品加工的过程, 重点讲授实操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易变因素. 即使在这种细致的讲授下, 也会有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不好实操的过程, 因此需要导师制这样的模式, 让导师进行手把手地指导和引导, 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课程讲授的内容和实操的关键点, 由此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激发创新性和创造力,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将导师制与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结合, 作为食品行业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将成为各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管理模式改革方向之一.

四、 导师制模式在食品加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食品加工专业开展以导师制改革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将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调整, 全面推进导师制, 现阶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导师制模式的进行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生完全掌握了一门加工技术, 天马行空的孩子们发挥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自发创造出很多种口味和形式的食品,这种模式的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生涯适应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与传统 “师徒制” 有所不同, 高职院校的导师制教学模式中, 学生在增强实践经验的同时, 也能获得相对独门的技艺、 技巧, 并且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个人特长, 将知识和实践融汇成自己的本领;导师在肩负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承担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任务. 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导师在导师制模式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师生之间技艺的传承更有计划性和效率性.

导师制模式在食品加工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灵活运用讲课方法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如学生在空闲时间到导师的工作地点进行现场观摩实践或参加顶岗实习, 提前了解工作环境, 提高自身实操能力、 适应能力, 并锻炼食品加工专业技能;停课实训的方法适合已经被名师收为学生的种子型学员, 导师引导学生进行食品的自主设计和实际操作, 也能较大程度地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是校企合作为教学构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搭建好校企合作的育人平台, 是导师制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 导师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如应用能力、实操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 形成校企合作招生、 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同时优秀毕业生可直接在企业留任, 实现校企良性互动循环, 既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又开拓了学生就业出口.

三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导师, 言传身教践行工匠精神. 通过对导师队伍的严格筛选和培训, 在师资管理中着力培养一批具有 “工匠精神” 的专业教师队伍, 并在教学中以工匠品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精髓之所在. 通过对导师和学生的双重高标准、 严要求,不仅形成了一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工匠导师队伍, 也使得学生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受影响, 真正领略工匠精神的现实内涵, 在潜移默化中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五、 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推行导师制的方式和策略

(一) 推行食品类导师制的目标

推行高职院校食品类导师制的目标, 关键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 加强个性化的现代教育模式, 有效发挥主体性教育.在新生入学的时候, 教师公布自己的主要教授课程、 研究方向和学生选择后的未来工作方面, 学生根据意愿,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模式, 建立导师制师生关系.

(二) 导师制教学模式下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

导师制教学模式对导师个人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应当在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上下大力气,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存在的突出特点和问题,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导师教学能力和队伍规模:

1.严格设置岗位条件. 要求政治素质过硬,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 爱岗敬业, 刻苦钻研, 思想上积极上进. 要求专业素质过硬, 理论功底扎实, 学科知识面广, 探索问题实践能力强, 发表过核心及以上论文, 具有企业工作经验, 取得过既往单位任何形式的优秀奖励.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提升导师业务能力.由于高度的实践操作性, 食品专业的教学应与食品生产实践、 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但目前从事食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其难以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 因此要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机制, 让专业教师真正下到一线去工作, 真正体会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 使得专业教师在企业中切实提升实践能力、 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更好地发挥连通校企合作和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

3.采取激励性政策扩展导师资源并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 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偏低,具备导师资格与能力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 因此必须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导师制模式的实行予以倾斜和支持. 应积极引进和选拔兼具专业性和管理性的复合型人才, 优化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完善导师工作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 保证有效的管理和配套, 明确导师工作职责和目标, 拓宽导师个人发展路径, 充分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 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和实施.

(三) 导师制教学模式下的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和选课制度建设

要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就要走 “三步走” 战略的内容, 第一是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二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三是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的全面实施.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 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在体现. 食品类专业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 涉及面广, 知识点复杂, 通过前期调研和课程理论实践, 要推进导师制教学模式, 必须以配套的课程内容为基础, 设计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方案, 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推行相关学分制度和选课制度, 增加教学实操性课堂, 便于导师在实际授课、 指导和评价中的应用, 具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强化课程设计, 完善课程设置. 所开设的课程能达到培养具有生物学、 化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 要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切入点推行导师制模式的教学改革, 并以食品岗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为基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训练. 进一步将课程的选课制度、 学分制度和打分制度合理化, 丰富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的评分考核方法, 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成绩.同时,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问卷调研、 座谈和学生备课试讲等形式, 让学生对已有课程进行评价评分, 全面了解和分析课程优缺点,使课程改革符合学生需求.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调研, 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组织学校食品类专业教研室进行多维度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食品领域相关的公务员、 硕士研究生的招收情况, 对食品工业的重要企业进行参观调研, 并积极关注和学习食品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与研究成果. 时刻关注市场反馈和就业要求, 及时修改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 “重点培养有扎实技能和创新素养、 专业背景广、 自我学习和市场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

六、 结语

各类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和差异化教育需要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推行导师制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多思考、 多实践, 参与到学与教之中, 导师制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 为学生提供学习性、 技术性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 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 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教学改革专业范文可作为导师制和高职院校和食品类专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基于专业应用需要的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 梁文志【摘 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学课程 专业应用 .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高……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尤其对工科类专业更为重要,高职高……数学学习效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相应专业课的学习 而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已经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高职教育步伐 因此,要.

3、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要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网络化教学 网络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 在网.

4、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和实践 机械制图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从二维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能力,使其具备绘制和识读工程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日常的教师教学.

5、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环境下,体育学科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高职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且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讨论,旨在.

6、 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 摘 要通过对高职涉外护理教改三大目标的确立,阐述了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并强调了为确保教学改革成功,采取的三大措施保障,从而促进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涉外护理 教学改革 构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