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政治杂志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政治哲学论文 当代政治论文 政治中学生论文王也 初四政治论文

政治理论课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4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该文是政治理论课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移动互联网和思想政治和话语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在于教师,但移动互联网背景造就的平等、开放、共享环境,使教师的主体地位被消减,呈现出话语无力、缺乏主导性等问题.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急需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研究.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6.0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29(2016)06-0133-04

“2012年被称为移动网络元年,智能手机开始在全球流行,我国手机网民用户超过4.2亿.”[1]“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发布《2014 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接触率高达 99.4%,”[2]可见,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确定和巩固.因此,探索与移动互联网相协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主导权至关重要.

一、话语权的内涵释义

法国思想家福柯最早揭示了“话语”与“权力”的内在联系,指出任何话语都是一种权力关系,说话人的权力通过话语直观地体现出来,有话语的地方就有权力存在,话语权就是这种隐藏在规则制度、知识以及理性中的权力.话语的运用自然就会涉及话语权,话语权是指话语“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话语的主体和服务对象.[3]

话语权是通过创造、表达、设置、传播和运用一定的话语来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权利和权力.[4]话语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话语权利是社会个体自主地对现实生活、实践活动进行真实、具体地表白,理性或感性地反映自己的理念、思想、态度、价值的权利.话语权利人人平等.话语权力则是话语与权力之间关系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主要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权和课堂教学秩序的控制权. [5]

话语权就是思想领导权,具体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就是使中国意识形态形成宣解力、传播力、影响力;对大众而言,话语权就是对中国大众实现精神的引领力、塑造力、共识力;对管理而言,话语权就是对各种错误思潮具有的回击、控制、力;对生活而言,话语权就是对日常生活价值具有穿透力、主导力、维护力.”[6]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描述、灌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程中所形成的话语权.本文中指的话语权是指,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达课程中的知识与信仰,从而提升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宣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实现思想引领、形塑精神、维护主流价值、形成一种课堂主导力.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情况

移动互联网即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契机,同时也带来挑战,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情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发生变化.

过去,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容易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的听课感受和听课效果把握不到位.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资源,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给予更为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师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重大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点.

2.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授课形式发生变化.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以绝对话语权威来授课,“师道尊严”、“话语霸权”普遍存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交流的平等性和交互性使师生能够平等互动、开放教学,激活了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能够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体情感诉求.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淡化了教育者的身份,双方平等交流、相互探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和引领.网络的“直观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视频,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视觉化、形象化、多样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3.师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关系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是课堂话语的掌控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移动互联网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以“教师为主”向以“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转变,要求师生的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说教走向引导,从隔阂走向沟通,从居高临下走向平等互动.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为师生的沟通提供了平台,拓展了授课空间,延伸了授课时间,提升了授课质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移动互联网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先进的教育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放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要求超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巩固课堂话语主导权,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和政治敏感度,用时代语言,用当前大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与内化至关重要.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问题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错误思想、错误观念,错误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受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容易扭曲价值观、思想混乱、精神迷茫、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挑战,出现新问题,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

传统课堂的环境是单一的、封闭的、无干扰的,教师可以单纯授课、学生可以专心听课.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因手机使用的便利使课堂环境具有开放性.移动手机为学生游离课堂内容提供了便利,造成了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状况.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教师及课程内容上.加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为大班授课,教师很难判断学生的注意力在哪里,课程效果无法保证.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受到冲击.

课堂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渠道.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去边界、去主次的信息网际互动场域,打开了学校与社会的间隔,超越了高高在上、毋庸置疑、简单说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主体多样、彼此平等和交流自由的平台,为大学生获取知识、观察社会、了解信息、塑造自我提供了多种渠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出现了动摇、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主导权遭到消减.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喜欢生活化、多样化的新媒体话语,期待在融洽、愉悦的课堂中进行精神交往和话语共享,拥有话语权,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照本宣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课堂主导权受到冲击.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海量性”、“即时性”、“开放性”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网络了解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教师的课堂话语主权.

4.大学生“三观”受到多元选择冲击.

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识别信息的难度.网络不良信息不断冲击大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一些不健康的、虚假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好奇,降低大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防御能力,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多元选择冲击.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巩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主导权

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理论的“灌输”,但是这种“灌输”不能不考虑被灌输对象的直接感受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7]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的大学生头脑当中,必须牢牢掌握课堂话语主导权.

1.移动互联网的“互主体性”要求教师巩固课堂话语主导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是移动互联网造就了平等、开放、共享的环境,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呈现客体化的趋势.因此,尊重学生的话语,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生命体验,提高教学话语的渗透力,提升教师话语的表达能力、回应能力、控制能力、主导能力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巩固课堂话语主导权,不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还必须要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修养.而没有科研作为支撑的教学,注定是削弱话语权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夯实理论功底,提升把理论说“透”的能力.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P9)教师要以“真信”的态度宣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增强捍卫理论话语权的自信性;要以“真懂”的态度深入理解其性质,增强捍卫理论话语权的自觉性;要以对马克思主义“真用”的态度帮助学生摆脱精神困惑,增强捍卫理论话语权的实效性.

2.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主体间互动”、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个人主体的内在相关性,它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主体之间不是“我”与“他”间的主客体关系,而是“我”与“你”之间的平等、共生、理解、对话、交流的关系.用主体间性观念观照教学交往,可以打破主体性视域下“支配—依附”的交往范式,为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对话交流互动的契机.大学生更喜欢从“绝对化”话语向“生活化”话语转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处于多种矛盾交织中,面临着诸如轻松活泼的内容需求与刻板严肃的理论之间的矛盾、多元对话的表达需求与统一单向的理论灌输的矛盾、生活休闲的形象需求与庄重正式的形象塑造之间的矛盾等挑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平衡好课堂话语导向性和尊重对象话语特点的关系,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主体间性”,切实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对话的精神,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3.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要求教师充分使用手机媒体、提升媒介素养.

移动互联网信息的“去中心性”、“无边界性”、“虚拟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媒介素养,变抵制手机媒体为充分利用.如请学生利用手机媒体查找资料,设置话题,提出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利用手机媒体建立学习交流、表达诉求的网络平台,打造信息共享、智慧共生、成长共赢的精神家园.教师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增强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教师应建设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引导性于一体的课堂,推行“精华式”“精讲式”和“贴近式”教育形式;教师应采用贴近实际的叙事方法和语言风格,坚持贴近学生、理解学生和调动学生,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 ,实现课内课外合力.

4.移动互联网的“多元性”、“无边界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辨社会思潮,提升学生信息辨识能力.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为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提供了技术条件,微博中的许多人正是宪政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者.因此只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才能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深刻洞悉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实质和传播规律.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正面介绍讲授各种社会思潮,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另一方面,要全面、正确、深入的评析各种社会思潮,不仅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要立足于中国社会新的历史起点,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问题.对于一些较有影响的错误思想观点,应予以深入剖析,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5.移动互联网的“跨时空性”,要求教师打破线上线下边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空.

移动网络的“跨时空性”,突破了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依靠课堂的局限,打破线上线下边界;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空范围,实现了“下课后不下课”的教学延展;教师应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良性互动的新模式.网络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知识性学习问题,课堂教学主要解决学生的认知性、信仰性问题.网络教学完成学生基本知识层面的自我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网络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从而通过网上互动和课堂互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从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空范围.

6.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向“树立信仰”转变.

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拉近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9]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了解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和即时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用真诚的网络语言打动学生,用个人魅力和学识感染学生.“真”是实的,“亲”是暖的,用“真”和“亲”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即讲理,又动情,让学生抛开顾虑、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所谓“真”是实的,指的是理论的真理性,教学内容的真理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课本上的真理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答疑解惑.所谓“亲”是暖的,指的是教师应用热情昂扬的话语去感染学生、用鼓舞激励的话语去唤醒学生、用感召示范的话语去引导学生,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共振,认同教师所传达的教育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平等的、温暖的,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升华,教师在充满人文情怀的平等对话中循循善诱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有效的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升华学生的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运用移动互联网,争夺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推动我国思想政治课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13[EB/OL].http://wenku.it168.com/d_000817683.shtml.

[2]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04565.htm) 调查指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接触率高达 99.4%[DB/OL], 2014-06-26.

[3]林伯海,张改凤.网络话语权争夺:意识形态的网络攻防战[J].思想理论教育,2015(7):57-58

[4]骆郁廷,史姗姗.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66

[5]龚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67

[6]李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在规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3):146

[7]王晨艳,李奎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析与培育着眼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8):3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苏]В.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版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庞达]

上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移动互联网和思想政治和话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变革和 姜德琪(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摘要变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话语自身发展变化的必然,是实现课程教学承载功能、调整教材话语不适的需要 教学话语具有真实性、规范性、现时性、可接受性和感染力,是思想政.

2、 问题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摘要本文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问题为主线开展的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利用.

3、 如何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沈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负责人、副教授 李肃为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规政策 例如, 为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

4、 夯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6 019摘要实践是理论之源也是理论之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唯一正确途径 透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亲.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 摘要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增加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实践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

6、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困境与 摘 要如何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地方高校受地域环境、办学条件、师生状况以及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面临一些困境,对此加以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