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企业人才管理论文 土木工程进程与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题报告简报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关于人才培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人才培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2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该文是人才培养学术论文怎么写跟洛阳师范学院和地方高校和人才培养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为了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结果发现,以应用型为导向,立足区域行业的发展要求,明确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核心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明显.

关键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实践性及应用性.社会工作专业强调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案主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技巧又具备较强的社工实务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现有的学院式教育在培养具有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上并未完全实现,必须对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行探索和实践,一是面有利于提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专业发展,二是彰显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加快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化进程.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紧跟我校应用转型战略,我系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结合《洛阳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在认真听取了相关领导及相关领域的实务专家的意见后,一致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要面向区域需求、结合行业需要、立足我校实际,服务地方社会,社工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就是要凸显其本质属性—实务性、实践性,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面,我们把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进行了更清晰的定位,培养具备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掌握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掌握社会工作主要方法和技能的学生,并细化了培养要求,使学生具备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和结合我国实际的创新能力,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模式方面,我系采取“2+X”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教育,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2”指的是第一、二学年实施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公民道德、身心健康、表达沟通等方面的素质和专业群基础知识.“X”指从第三学年开始,向应用型、实务性人才培养方向靠拢,并加入以与机构联合培养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培养方向上,强调本土经验积累,满足地方社会需要.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简政放权,权利下放,由社区管理转向社区治理,未来社区承接多项任务与使命,我们开设了社区社会工作方向;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未来我国面临银色时代的到来,如何服务于老年人是一项急需思考的问题,我们顺势开设了老年社会工作;而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我们的又一方向,这些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能更有力地拓展学生的职业面向.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职业定位和应用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围绕着培养目标,回应社会需求,我系依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全面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与专长,使毕业生的素质与水平在省内同专业中居于上等.

修改后的课程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通识教育平台、专业知识平台、专业能力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在进一步夯实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课程体系相辅相成,把握必修课与专业课及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之间的学时比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安排上,重点平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加大实习实训课程.

一方面是重视理论知识课程.前两学年,实施厚基础、宽口径教育,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知识储备为主,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以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与灵活择业.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的作用.针对大一新生,通过开设专业导入课和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让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个整体的认知,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基本信息,明确了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针对已经熟悉专业基础知识的大二学生,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开展“团体凝聚力”、“团体游戏”为内容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更深层次社工沟通、会议、方案设计以及程序技巧的掌握.

一方面加强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实训课程.按照社会工作服务一线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实训教学,增加实训课程课时,实践实验教学增加到 1144 学时(课内实践实验 819 学时、课外实践实验 325 学时),这样安排的时间链接,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一个从浅到深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工作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毕业后在岗位上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社工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研究型教学,采取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分享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着力推动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注重运用情景模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整个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突出职业化与应用性,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使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实务能力,能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使应用性学科进入社会便能运用,在专业教育体系的设计上,同时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关注点,根据社会和职业的需求设计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动态的反应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实践教学上,采取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在课内教学中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社会工作专业应用性,有效发挥实验室及实习教学的重要作用,比如把《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到实验室,再通过到社会机构的实习,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开设了资深社工实务教学,邀请香港一线社工、督导进课堂,介绍资深社工开展活动、项目的相关经验,增长学生眼界.同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谐社区模拟访谈”和专业竞赛“挑战杯竞赛”,获得省市级荣誉与奖励若干项,从而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践方面,专任教师在开展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同时,以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和职业需求为前提,坚持在地化发展,在社会服务领域深度耕耘,建立专业培养和岗位需要的一体化通道,走特色发展道路.专业老师李华伟主持参与的洛阳市通用社区的成功社会治理案例,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我们尝试探索建立“政府- 高校”合作模式,创新建立洛阳师范学院涧西区社区培训学院,培训社区工作专业人员,同时在重庆路第二社区建立实习基地,每年选派学生在社区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和洛阳本地社工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位老师已在本地欣和社工机构何阳光社工机构担任督导,一方面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另外也给专业老师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丰富了教学.

(四)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将所学的专业价值、理论和技巧为案主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而知识、技能和理念能否很好地内化,与社会工作实践息息相关,实践环节是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实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为就业打下基础.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采取第6 学期(大三下学期)集中实习,实习生的管理实施“双导师制”,即我系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实习生,在大三上学期末我们制定实习安排,在实习前对学生实习进行培训,专业指导老师要在实习期间要通过各渠道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监控实习质量.探索建立专业教师和实习机构经验成员相结合的实习督导制度,使学生真正可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近年来我系加强学校和政府社会福利机构、非营利机构合作,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前后建立以洛阳儿童福利院、香港主流梦工场为代表的各种模范实习基地9 个,目前已与香港主流梦基金会进行合作,联合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邀请香港专业社工和督导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务技巧和技能.同时和郑州和南方一些城市的专业社工机构,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

三、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随着这些实施举措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实习、就业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次的“和谐社区模拟访谈”专业角色扮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我系学生多次获得奖项.学生结合地方需要先后开展社会调查活动20 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30 次,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另外通过实习、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来看,社工专业的学生综合表现优异,深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 陈英,刘淑娟,关盛梅.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2.

[2] 陈宇鹏,佘曙初,董海宁.地方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8.

[3] 赵勤.国际教育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 王莹,刘华.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2.

基金项目:洛阳师范学院校内教改项目(2016XG025).

作者简介:张小莉(1986- ),女,河南郸城人,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该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经典人才培养专业范文可作为洛阳师范学院和地方高校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地方高校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韶关学院为例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特性及其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地理学为背景,以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理论为依托,以现代信息管理和3S 技术为支撑 其核心知识体系涵盖地理学、数学与信息学.

2、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创设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定位,提出了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接着阐述了多元化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对新型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说明多元化.

3、 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策略 许贻斌(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鸡西158100)【摘要】在高……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地方性本科院校能.

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播音主持的运用为例 【摘要】“编导型”主持人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台……都在要求并提倡主持人能够“采编播”一体化,这也是对主持人提出的一大挑战.

5、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引言旅游行业的发展使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要求也更加严格 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起步晚,因此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相对来说也较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不完备、不成熟是其主要的缺陷 旅游管理.

6、 普通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教育发展的新热潮,高……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因此,现阶段高……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向广大公民传授社会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