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开放时代杂志 改革开放成就论文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小论文 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改革和开放杂志 改革开放经济论文 改革开放开题报告 改革开放论文结论 改革开放政治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论文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

开放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住区开放性和街区制模式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开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9

住区开放性和街区制模式,该文是开放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住区开放性和街区和模式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 针对封闭式住区存在的诸多问题,在2016 年初发布了“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开放住区政策.从此,关于住区开放的必要性、开放式住区的设计要点以及街区制可应用模式等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从开放与共享、交往与融合两个方面对当前关于住区开放性的属性特征进行总结,并在分析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提出街区制模式是当今以及今后我国开放式住区开发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开放住区;开放性;街区制模式

0 引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封闭式住区一直是我国住区开发和空间规划的主要类型,其在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物质空间和城市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2016 年2 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从此,关于住区开放的必要性、开放式住区的设计要点以及街区制可应用模式等话题在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开放式住区的规划与更新策略进行基础性研究,从开放与共享、交往与融合两个方面,对当前关于住区开放性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在分析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对未来街区制模式进行展望,为开放式住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住区开放性的内涵

开放式住区是相对于封闭式小区而言的一种住区模式,但开放式住区并不简单等同于将原来的小区围墙拆除,它的开放性包含物质和意识层面的多种含义[1].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开放式住区具有开放与共享、交往与融合两大属性.

1.1 开放式住区的开放与共享

1.1.1 公共空间的开放与共享

开放式住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住区内部的部分公共空间向社会开放,既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也可以把住区以外的活动引入以刺激其内部空间.李嘉仪通过调查典型居住区户外共享空间的现状,总结了西安市部分居住区共享空间的多样化类型和设计策略[2].

朱子夜用SD 方法分析了三个住区的多个样本空间,研

究发现,空间的包容性、空间的参与性和空间的场所感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利用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有必要安排更多的参与性功能,设计更具包容性的空间界面,创造更突出的空间主题[3].另外,孙良等在进行有相似空间特征的行列式单位住区室外环境特征与交往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得出居民交往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 而且不同的空间吸引了差异化的动态和静态集体活动 [4],告诉我们在进行住区开放空间规划或改造时,要兼顾不同交往行为的空间诉求.

1.1.2 道路与设施的开放与共享

街道网络系统和由其连接的公共空间是构成该片区城市生活场所的主要结构[5],也是住区空间开放的主要内容.交通应对策略方面,在规划小区中布局“窄马路、密路网”被认为是能提高住区开放度的有效手段[6] [7].

在“微循环”理念的指导下,打通城市支路网,提高可利用路网密度,已经成为旧城更新的有效方式[8].然而开放住区内部道路路权,也极易引起居民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的担忧,卓健等认为,路权开放的前提,是采取安宁化措施, 确保对使用各种交通方式用户的平等开放[9],同时,在内部赋予行人优先通过特权,过境交通转移至道路[5],以减少城市交通对住区内部的干扰.此外,住宅资源共享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住区中需要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到城市环境中,以发挥设施最大使用效益,同时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10].

1.1.3 开放度与开放度均衡

开放式住区能够给居住环境带来更多有活力的交往空间,但也容易打破原来封闭小区的“安全、安静、舒适”氛围,因此,必须在考虑我国实情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渐进式的适度开放方法[1].开放度均衡是指,当住区的开放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形成某种程度上城市、住区居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平衡, 也称住区和城市利益的帕累托最优 [11].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就住区的开放度均衡展开了研究探索.戴东辉等认为,住区应在反映居住空间相对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整合和资源共享,同时兼顾居民的基本需求,保障日常生活秩序[12].因住区开放性和城市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空间句法成为了深入分析开放式住区空间结构内部机制的主流研究手段之一[13-15].姜璐从道路系统和空间形态方面来研究住区空间组构的开放性问题[14].高慧等也将空间句法理论运用于居住区模式的路网结构与空间感知研究,得出开放式住区路网具有“核心- ”可达性逐渐减小的空间结构,总体而言,具有核心区高、区低的空间感知差异[16].住区开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住区带来负面影响,而住区采用什么样开放度模式,涉及的因素也很复杂[11],其中,原住小区的形式可能对居民接受开放小区的程度带来影响,涂文国等通过实地调研和Logistics 模型发现,高档封闭式小区的居民接受程度较低,中低端社区居民的接纳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的低端住宅区,更多居民倾向于接受新建开放式住宅小区,而不是改造原有封闭式小区的围墙[17].

1.2 开放式住区的交往与融合

1.2.1 社区尺度下重塑和谐的邻里关系

开放式住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唤起公共生活与社区精神的回归与重构 [1].曾有学者对封闭社区与开放社区的邻里关系进行了对比,认为开放社区邻里关系黏性要大于封闭社区 [18].邻里关系的疏密与住区规模及内部结构有紧密联系, 短街段、小街区的住区空间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认同.相关研究证明,行为心理学上,居民能够接受的街区/ 坊式住宅规模上限为4hm2 或500 ~ 1 000 户[19].克里斯帝安·德·鲍赞巴克提出,如果要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居住区的土地利用规模应控制在0.04km2 左右.然而,目前中国城市道路的公路网间距约为400m,住宅区用地规模一般在10hm2 以上[20].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居住区规划一直采用邻里单元模式,认可大街坊模式.而新时期城市尺度的定量标准应以人的感受为核心,街区规模宜控制在2 ~ 4 hm2 以内,以“窄马路、密路网”的小街区为主要形式 [7].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建设开放式小区对于促进交流的作用有限,阻隔人们交流的并不是封闭的“围墙”,而是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缺乏信任[17].

1.2.2 促进住区功能的混合

提升住区外部空间活力可以有多种途径,提高功能混合度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适度的区域功能混合、住区边界、住区开放度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 共同影响了住区的活力[11].住区功能混合包括地块功能混合、建筑单体混合( 如上宅下店、单元式商业) 和住宅单元混合(如SOHO).有研究表明,对于住区内的人流,商业设施比其他设施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在进行开放式住宅规划及改造中,要特别注意对商业设施的植入 [21].除了使社区丧失活力之外,城市住宅的单一功能还将降低住区的土地效益,并对交通造成不便,所以功能混合的住区开发设计应当成为未来住区设计的重点方向 [22].

1.2.3 实现住区阶层同质与异构的理想模型开放式住区为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异质住区的优势在于增进住区混合度、提高活力,进而促进社会融合,但过度的阶层混合又容易带来冲突矛盾.“大范围异质、小范围同质”是达到住区阶层平衡的理想模型,其中同质性邻里的规模十分关键[1].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住区阶层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

2 街区制模式——开放式住区主要发展模式

对住区开放性属性特征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开放式住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居住模式.街区型住区以街区为住宅单元,街区以城市支路或居住区道路分隔,街区内的住宅等建筑在街道两侧排列,是一种更注重住区与城市融合的可持续住区模式.街区制模式与其他社区建设模式的主要区别还在于,街区制住区的街块尺度较小、用地功能更复合、居住人群混合性强、安全管理多自发性及公众参与决策程度高等方面.

街区式住宅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伦敦郡议会的贫民窟改造项目“边界街地产”(BoundaryEstate)建于19 世纪后期,以圆形广场为中心,七条街道呈放射状布局,建筑物主要是3 ~ 5 层的街区式房屋[23].建于20 世纪30 年代的伦敦海豚广场商业住宅(Dolphin Square,1935-1937)是当时欧洲最大的街区式公寓,由中心庭院和围合的10 层周边式建筑组成一个宽敞的内庭院,与周边繁忙的道路交通隔离,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但同时有步行道路连接内庭院与周边道路[24].20 世纪下半叶建于伦敦东部的多尼布鲁克住宅(Donny-brook Quarter),采用低层、高密度、周边式的布局方式,道路结构由“丁”字形的两条内部街道组成,住宅的阳台、露台、凸窗、前门等均朝向内街,为居民提供了亲切紧密的休憩聊天空间.该街区以促进社会交往为目的进行公共空间设计,获得了居民较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24].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水岸新城(Hammarby Sj?stad),采用“开放- 半开放- 私密”的空间序列,是一种半开放式街区单元的设计手法,有研究者基于此提出,采用网格型的路网有利于街区单元的灵活划分及组合,且提供较多临街界面能够提高商业价值[25].

街区制模式在我国也古已有之,而今在盛行多年的封闭式住宅主流中逐渐衍生出了“小区开放,组团封闭”和商业综合体两大类型的街区制模式.

2.1 类型一:“小区开放,组团封闭”模式国际上采取的街区制模式为我国的住区提供了一种“大开放、小封闭”的布局思路,对应国内的居住小区模式而言为 “小区开放,组团封闭”,即由原来小区内的组团构成住区的街区单元,组团封闭,而组团之间的公共地带对城市开放.这种组织方式,既不阻碍住区与城市空间的连接,也有利于维持组团内部的安宁.

杭州彩虹城小区是国内最早的半开放式社区.彩虹城小区采取“小区开放,组团封闭”的模式,通过增加组团安保人员和加装电子围栏、高清摄像头等方式来保证住户安全.由于该小区的公众服务设施及商业设施对外开放,给小区内的银行支行和商业网点带来了巨大的利润[26].

深圳万科的“四季花城”始建于20 世纪末,同是国内较早的开放式住区之一(图1).整个“四季花城”由32 个面积为0.5 ~ 1.6hm2 的小街块组成,每个街块由2 ~ 3 栋多层住宅楼围合而成;住宅区包含了如住宅、商业和办公等在内的多种功能.该城将新城市主义TOD模式应用其中,以公共交通引导住区发展,并将OpenMall(开放型购物模式)融入慢行交通,提升了开放性住区的人气,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反响[27、28].

上海的安亭新镇是近年来参考德国街区经验设计的开放式住区,采用半开放、围合化的建筑形式,形成一个个庭院空间;个别建筑的一层退界形成骑马廊,开设底层商铺引入人气;私家车与人行互不干扰,宅前道路仅作为步行和慢行交通使用[27].

此外,还有北京近年新建的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29]和徐州的绿地世纪城项目[30],也是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规划设计.

2.2 类型二:商业综合体模式

商业综合体本身是一种功能竖向混合、街区单元尺度较小的城市综合体形式,其内部道路与城市支路连接,开放空间与城市共享,给开放式住区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北京建外SOHO 项目在规划之初就被定位为开放性的街区.该街区将住宿、商业、办公融为一体,街块尺度较小,城市支路引入其中.塔楼与中高层办公楼排布成棋盘式格局,周边诸楼1 ~ 3 层为商铺裙房,裙房下设计露天车库,裙房顶的屋顶花园以天桥相连,实现人车分流;4 层以上为公寓楼;地块东部为办公楼;地块内部为3 层高的别墅.大部分建筑偏转30°与周边的通惠河相呼应,这种排布方式也给北京城的城市面貌注入了活力[27] (图2).

以上两种街区制模式,分别属于“小街区- 建筑围合空间”和“超级街区- 建筑矗立于空间”,这两种模式在现代城市设计中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类型.然而我国目前主流的住区形式是“小街区- 建筑矗立于空间”或“超级街区- 建筑围合空间”[24](图3),这两种住区形式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街道氛围丧失和社会隔离等问题.街区制发展模式体现了开放式住区的开放、共享、交往与融合的属性特征,从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开放式住区的主要开发模式.

2.3 街区制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城市开放式住区建设,应从道路密度、住区多样性、功能混合、目的地高度可达性、公共交通、人口组成与需求管理这七个层面进行考量[27].目前,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开放式住区都采用了“大开放、小封闭”的周边式住宅模式,少数采用商业综合体围合别墅群形式.在开放性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住区开放性的尺度均衡原则、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资源共享的公平原则,按照“小马路”“小地块”“小退界”“小转角”和“小绿地”的手法进行设计,并尽量考虑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在郊区开发住宅区时,可以采取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结合街区制模式进行设计.

3 结语

目前,对开放式住区的研究仍多集中于物质空间形态方面,对住宅尺度、布局、开放性、功能混合等规划设计模式等问题关注较多,而对住区邻里关系、阶层混合、场所精神、公众参与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涉及很少,对住区“开放性”的解读还不全面.在对街区制模式的应用中,国内的相关案例也同样偏重于规划设计手法上的特点阐述,较少论及物业管理和公共设施布局等,这对全面推行街区制模式并无真正利处.开放式住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产权管理、法律法规制定、城市规划方式改革、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相关规范修订、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经典开放专业范文可作为住区开放性和街区和模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学徒制模式 【摘要】本文研究会计代理记账校内实训,以育人双主体、学生双身份、教学双课堂、培养双导师为现代学徒制必要条件,尝试会计课程体系构建,探究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搭建课程体系构建框架、重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会计课.

2、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运作经验略谈 文 陈禹夙 Chen Yusu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弓 箭 Gong Jian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摘要在经历了一规模的城市更新之后,中国开始意识到并认真思考.

3、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辅导员和企业师傅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与 【摘 要】本文论述在现代学徒制中辅导员与企业师傅同向同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辅导员与企业师傅同向同行育人的作用进行深入探析,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化和生活化、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

4、 街区制 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城市规划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于实际的情况,各种城市问题频出,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国务院于2016年2月6日.

5、 街区制模式下小区道路公共化的法律规制 黄胜开1,2,刘霞1(1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南昌 330013;2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摘要“街区制”住宅政策的推行,是我国城市规划理念革新的产.

6、 书院制模式下的大学生管理路径 摘要书院制是目前高……学院教育管理学生的一项新举措,并且这一举措已经进入许多高……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更有优势更有新意,书院制的出现对大学生政治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