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社会杂志社 社会语言学论文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心理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法律和社会期刊 社会角色论文 人教版品德和社会教学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怎么写 社会德育论文 化学和社会的论文

关于社会发展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与中国社会的阶段、改革和现代性有关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社会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8

中国社会的阶段、改革和现代性,该文是关于社会发展论文范文和现代性和改革和阶段类论文范文资料.

摘 要:谈论中国的现代性,其实是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发展阶段,它具有哪些现代因素,中国的杰出人物以及全体公民对之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中国还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更加具备现代国家的条件并进入现代国家行列.中国的仁人志士曾英勇奋斗,是为了让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遇中解放出来并成为现代国家,人民得到幸福.但中国的杰出人物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多使用现代化概念.曾执着追求中国现代化并作出了巨大贡献,等人倡导的改革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进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提升中国现代性的品位.中国目前的经济现代性色彩越来越浓.然而,中国稳妥实现向现代国家转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关键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改革;现代性

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等概念联系紧密.中外学者就这些概念作了许多探讨且各有见解.在中国,古汉语里没有现代或现代性等词,与此大致相近的是现在一词.但它是佛家用语:"佛家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1]1117据我国学界的研究,汉语中的现代、现代化等词,先是日本学界利用汉字创制而输入中国的.[2]445,459而中国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是从1990年始,起步较晚,故取得的成果相对来说不是很丰富.

对于现代性概念,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MateiCalinescu)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一书的《现代性,现代主义,现代化》一文中,对现代性的说法是:它是"一个时间/历史概念,我们用它来指在独一无二的历史现时性中对于现时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把现时同过去及其各种残余或幸存物区别开来的那些特性中去理解它,在现时对未来的种种允诺中去理解它--在现时允许我们或对或错地去猜测未来及其趋势、求索与发现的可能性中去理解它".[3]336他还说:"现代性广义地意味着成为现代(beingmodem),也就是适应现时及其无可置疑的´新颖性´(newness),这个词从十七世纪起在英语中流行."[3]337"在法国,根据主要的法语历史词典,´现代性´(modemité)只是在十九世纪前半期才被使用."[3]338我以为,从时间/历史概念着眼来审视现代性是较为恰当的.

确实,现代性是一艘在弯曲、多维的时空通道旅行的方舟.它载乘着人类,行驶到何处,停留在何处,它于何处就具有了现代性,形成动态空间.现代性方舟还会驶向未来,而这个未来将也会成为现代.此前,它所驶过的地方、所逝去的时段便成为古代性.人类生生不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总要为生活而生产,并去发明创造,因而"现代性"永远是动态的.现代性的内涵总是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会停留在某一节点上.过一千年或一万年以后,我们这些所谓现代人的言论--如果能流传下去的话--将被后人打上古代性标签而被考证、分辨、谈论.换言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历史过程,从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到人类随着地球的灭亡那天,每一过程的进行阶段,最初都具现代性.但仅仅这样谈论现代性,实质意义不大.要认清社会现代性的实质,就要同世界各国的具体的国情、社会条件和性质,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水平联系起来,在比较中来鉴别,在鉴别中来评价哪类国家最具现代性.

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依据生产器具、生产方式,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社会治理的、法治程度,政治秩序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的良好程度,精神生活多样性程度,公民素质等等,处于国际领先者,我们一般视为走在现代社会前列,称之为发达国家.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我们称之为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以这样的视角来谈现代性,其实是谈国际社会或某一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评估它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以及各种杰出人物对其发展是否有特殊贡献,等等.因之,谈论中国的现代性,其实是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具有哪些现代因素,中国的党政界、经济界、科技界、教育界等杰出人物,以及全体公民对之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中国还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发展使更加具备现代国家的条件并进入现代国家行列,否则我们的谈论会流于空泛.

百余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目的就是为了中国获得独立、自由、新生,让中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遇中解放出来并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人民得到幸福.然而,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并没有使用现代性概念,而更多地是使用现代化概念.对于这种现象,卡林内斯库也注意到了.他在著作中指出:"´现代化´这个词确立于本世纪(即20世纪--引注)的第一个十年.然而,它的意义仍然相当含混:现代化就是跟上时代,就是给予某物一种新的或现代的外表,或是采纳一种更现代的观点."[3]351"现代化的问题最直接地表现在二战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是那些最近从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民族国家.对这些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似乎是极其合乎意愿的目标,它们居民的大多数仍旧生活在各种传统社会形式下.在一个新的语境中,现代化的概念加剧了传统同现代性之间的旧有冲突."[3]354卡林内斯库的这一概括大体符合事实.例如,在中国,人在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确立的目标就是实现近代化与现代化.因此,本文在探讨中国现代性的内涵时,在论述中将现代化与现代性概念并用,这不仅在于它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通约性,更在于符合历史实际,有利于理清一些领袖人物的现代化思想.故就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就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改革进程与现代性的增量作一梗概式论述,是本文的目的.

一、执着追求中国现代化

对推动中国现代化有着重大贡献.由于熟读史书,对中国历史了然于胸、对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十分关注,对中国实现现代化更是执着地追求.

认为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只是在近代落伍了.确实,回溯历史,中国曾经历过"现代"程度很高的时代,如唐宋时期.但到了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超越中国,使中国成为落伍者.公元15世纪以后,英国等国的资本主义文明崛起,后来它们凭借发达的工商业、金融业、交通业等殖民全球各地,同时也将它们的制度和文化撒遍全球各地.中国这个东方小农大国,在英国等殖民者面前,立刻显露出自己还处于"古代"社会.第一次中英战争期间,1840年乘舰远征中国的四千英军利用先进炮,侵犯浙江、天津、广州等地,打败了仍使用古代兵器作战的众多清军.接着,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后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然而,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还没有实现近代化,它在昔日的学生面前落了下风.中国凭举国之力很难战胜装备优良、且有灭亡中国野心的日本侵略者.

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没有近代化,其"特点"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所以"被称为弱国".在论及战争的计划性时,说"近代技术(有线电、无线电、飞机、汽车、铁道、轮船等)的发达,又使战争的计划性增大了可能".[4]495由于具有战争指挥经历,并明了军事在政治中的重要性,最为关注的是军队的近代化与现代化.1954年10月,他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这样指出:"国防委员会今后的任务是:团结起来,训练我们的军队和人民,逐步建设一支近代化的革命军队."[5]237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历程: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第二代是黄埔军,第三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说:"这三代,代表了中国近代军队的三个阶段."[5]238他还说,人民解放军的战斗精神很强,在朝鲜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但它距离现代化很远.中国工业的落后让感叹:"中国是一个庞然大国,但工业不如荷兰、比利时,汽车制造不如丹麦."[5]239渴望中国有"我们自己造的飞机、坦克、大炮、拖拉机".[5]240至1960年代初,仍认为中国的军队没有实现近代化.1963年在听取中印边界东段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汇报时,说:"我们的后勤是比较原始的,印军是近代的."[5]162中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5]163尽管将近代化与现代化概念混用,但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中国军队装备水平的认识非常清醒.

正因为对落后就要挨打有切肤之痛,那一代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现代化格外期盼,他们追求的现代化内容之一是国防现代化.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以巩固国防."[6]6这个纲领当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7]132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也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8]2071959年底至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则提及:"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9]116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7]439可见,包括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成为了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和人民政府制定的文件,等领导人的讲话,充满了对现代化的渴求,发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适应了时代要求.

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更是落实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之下开始发展工业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至60年代,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工业,并成功研发了、氢弹和人造卫星等,其武器装备步入了现代化行列,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成为当时世界上五个拥有的国家之一,中国这个东方小农大国便积淀了自身的现代性元素.

不仅如此,等领导人为了改变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业落后的状况,试图在全国多数地区的农民还在用牛与犁、用锄头种地之时,组织人民公社这种形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实行集中制.这种制度与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君主专制是对立的,属于近现代政治范畴.即使是在1957年反"右"运动发起之时,仍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10]543后来,为了让各级党政领导人不致"变修"、不致蜕化变质,为了在中国不致产生像苏联那样的社会特权阶层,又进行了全国性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在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可惜的是,这些错误举措背离了追求经济与政治的现代化之初衷.然而,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变得强大和成为现代化国家,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并且,看重独立自主时并未固步自封.在他的决策下,中国于20世纪70年始重返世界.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其代表重返纽约联合国总部复职.从1972年起,中国同日本、美国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向西方世界打开了国门.

那一代领导人所作出的这些巨大贡献,为中国后来的改革与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的改革与中国社会现代进程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蓬勃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增速.这主要是得益于等领导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最先着手和优先考虑的方面是经济改革.他的经济改革战略思想是,一心一意搞建设,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以及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制定了"温饱-小康-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更是生产力标准第一,即以是否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来衡量和改革一切既成生产关系、生产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经济体制,以确保其战略目标的尽快实现.推行经济改革的走向是先农村、后城市,同时建特区、搞外向型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最后进行总体上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逐步实现与世界市场接轨.

同时倡导政治改革,其措施包括精减政府机构,克服机构臃肿造成的官僚主义;实行过渡性的顾问委员会制以最终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并逐步推行公务员制;恢复党的集体领导体制;提出党应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不代政,党政分工;要求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充分发扬、以利人民切实行使选举权和监督权;健全选举制,并设想将来由目前基层的直接选举过渡到全民选举;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加速立法和加强司法监督,以保证制度化、法制化等等.

前鉴于制度不完善导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着手政治改革时首先关注的是"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批评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其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并指出造成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备.说:"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11]332而解决特权现象难以克服的问题就需要"解决制度问题",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把"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看成"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看成"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而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他看到这样一种危险性:"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可能重新出现."[11]333

在分析制度不完善造成种种政治弊端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解决家长制及特权现象的办法是,健全社会主义制和党的集中制,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的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11]322同时,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办法是下放权力,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解决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废除这一历史地形成的不良制度,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任职期限、离休、退休等制度.[11]331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办法是精减机构,确定编制,等等.

在外交方面,的贡献是重大的.他在业已建立对美国和日本等国外交的基础上,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由于对世界大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实情认识得很清楚,的开放政策取向也非常明显,即优先向发达国家开放,向现代化国家靠近."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12]117用于发展自己.1984年,他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开放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同它们做生意,搞技术合作和改造,合资经营等."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也有很多文章可以做.[12]99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中国最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来看,较看重的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开放.1984年,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表示对中日之间的合作感到满意,强调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12]531987年,在与到访的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谈话时,特地提到"欧洲比较开放一些,特别是技术上开放,我们比较满意".[12]2341989年,同"在中美关系非常严峻的时刻到中国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谈时,强调中美之间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并表示"欢迎美国商人继续进行对华商业活动".[12]332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他的目标很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29推行改革、并启动了市场经济,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为现代经济在中国的进步铺平了道路.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以致吸引来了大量外资.现在,世界"500强"中的400余家公司都已跻身中国.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使中国经济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201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现代性色彩越来越浓.

在、、等历届领导人的领导下,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经过全体人民3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经济上开始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的同时,其国际竞争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并且,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文化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然而,由于改革已开始步入深水区,中国要稳妥实现向现代国家转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三、的治国方略与中国现代性品位的提升

自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为核心的党执政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加有序、协调.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既包括经济建设,更包括以法治为主导的政治建设,倡导全面深化改革和党的建设,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布局,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历史继承性看,"四个全面"是在总结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的治国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例如,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谓其过程至少要上百年,即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21世纪的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十四大在总结14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进一步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论断.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强调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十五大亦强调从严治党,把反对腐败看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强调要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和各种方针政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个方面,以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它同时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并把"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提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布局.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等.十八大还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在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纳入其中.十八大特别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建设、制度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执政为民,坚决纠正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等等.

可见,的"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是积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提炼而成的,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它内涵丰富,现实针对性很强."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其任务是致力于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部门与行业差距,让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都过上小康生活.这表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现代价值观.十八大闭幕的时候,在会见记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4把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确定为人民生活美好,这本身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体现.

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就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发展.新的领导人所强调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创新驱动.这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逐渐结束粗放型的高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以高端引领、优化升级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这种改革只在经济领域进行不能完全成功,它要扩展到政治及整个社会领域,并全面展开.这是因为,过去的经济发展有片面追求产值的弊端,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没有保障人们的福利.再者,过去的渐进式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公平,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并且腐败之风盛行.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非着手不可,时间非常紧迫.故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向现代国家前进的必经之路,这也首先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因为改革到了深水区,到了关键时期,它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没有相应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就不可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也难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调整30多年来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利益格局,需要攻坚克难,啃硬骨头,敢于壮士断腕.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筹谋划,需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需要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把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改革,扩充为更加全面的整个社会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党建、军事与国防以及生态保护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由于近些年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弊端,比如贪腐现象严重,党风与社会风气不良,贫富差距扩大并有滑向两极分化的危险等,故今天的改革不能再是以政策为主导,而要以法治思维为指导,实现依宪治国、依法办事,让改革在法治之下进行.

本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因而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故《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要求在党的领导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还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而法治思维方式就是现代思维方式,法治本身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只有借助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办事,改革才能有序进行、不断得到深化.只有确立法治权威,在监督中真正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确保权力在法律之下运行,才能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权枉法等现象.由于法治的推行与整个社会法治文化密切相关,决议还强调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的创建内容,同时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领导下进行的.而中国是个长期执政的党,由于党纪、法制不健全,权力没有受到真正的监督和制约,党内腐败情况严重.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否则,党就不能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从严治党,十八大以后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别是反对党内腐败方面,党推出许多新举措,对腐败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以治标换取治本的时间,以达到让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可见,"四个全面"是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其各个方面相辅相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内在联系.它的落实必将引领中国的进步,赋予中国社会更多的现代元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四个全面"方略中,最具现代性的是依法治国,因为法治是世界上所有走向现代国家的通则.总书记的理念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2012年12月4日,他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13]1412013年3月17日,就任国家主席时誓言:"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14]这番话在世人面前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依宪治国的新形象.在讲话中还提出要从严治党、消除消极腐败现象,提出"全体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14]

在实际行动方面,以为核心的党依法大力展开败工作,一方面清除政法系统内部的害群之马,另一方面使一些冤假错案得以重审而昭雪.要求,推进法治中国,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而从严治党、对权力制约和监督在制度方面更得到加强.在十八届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5]这表明,党在治理国家、治理党务的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表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败斗争进行到底.并且,自2012年12月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以来,败工作有序而有力地进行,腐败在较大程度得到遏制,这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有效地促进了政治清明,为行政体制系统改革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推行法治、严惩腐败的过程中,总书记同时倡导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其目的是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牢固确立.焦裕禄精神具有崇高地位,其要义是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焦裕禄这样的模范理当成为全体公务员的榜样;做焦裕禄式的干部应是每个公务员的本职,这才体现现代干部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好务,当是倡导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本意.

提倡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也意味着把依法行政与立德兴邦结合起来.并且,立德兴邦是一贯重视的.他倡导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把兴德、立德的理念具体转化为实际措施,以编织起一张以法为经、以德为纬的治国理政之网.

同时,还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为干部提出了一种行政、道德标准,它又何尝不是全体公民的处世标准呢?这些要求得到落实,公民们的素质就会不断提升,并最终成长为"现代公民".

四、中国转型现代社会任重道远

在继十八大中国走过不平凡的历程后,十九大进一步向全党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为核心的党作出了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已开启,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个新时代裹挟着现代性磅礴而来,让中国社会更具现代特点.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6]11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然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更加努力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十九大报告还具体制定了"两步走"的新战略,勾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从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显然,十九大精神会驱动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行列,让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较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迈进.当然这一切都只能是在其国家治理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的情形之下才能获得成功.从实际看,"中国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较大距离,中国当下诸多方面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有待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努力.

中国在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在转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为一体的时候,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是,经济发展只是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都需统筹跟进.就经济发展本身而言,由于我们以前的认识不足,在一些问题上因陷入盲目性而付出了较高昂的代价.这主要表现在:由于法治建设未跟进,社会未能很好地避免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弊端;有些人为了追求财富不惜无限制地破坏环境,而严重污染的环境使人的宜居地缩小,已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经营者信誉与诚信缺失,社会唯利是图现象严重;未能公平地节制资本,未处理好资本与劳动或劳动者的关系,使社会出现了弱势群体,贫富差距拉大;经营的腐败温床使贿赂滋生,政企不分催生政治腐败;政治腐败导致人们崇拜权力、追逐金钱;社会治理不到位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导致社会道德失范;在物欲横流之中,一些人的精神生活空虚,远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过,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国家进行全面治理虽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完全可以完成.可以相信,以为核心的党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完全建立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其光明的改革前景,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一定能够迎来又一个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年代.

而在中国追赶现代化的时候,发达国家并没有停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使世界经济格局处于再次调整中.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先后实施一系列重振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图抢占新科技革命在再工业化进程中的制高点.仅从制造业来看,以3D打印制造、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的趋势,使以资源消耗为主的传统制造业、高能耗的传统行业面临淘汰,使新兴国家出现制造业危机.新技术和新工业革命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变革,也将加剧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增大的风险.在发达国家中,德国的制造业可谓引领潮流,它的工业40将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挑战,如资源和能效,城市生产和人口结构的调整.它"持续提升资源生产力和效率,同时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适度组织生产.智能辅助系统把工人们从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和增值业务.考虑到熟练的技术工人即将短缺,智能辅助系统可以使年长的工人延长他们的职业生涯,维持生产的持久和高效.灵活的工作组织,使工人更有效地结合自己的工作、私人生活和持续的职业发展,促进一个更好的工作-生活的平衡".[17]从社会发展水平看,这种制造业的升级何尝不是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步而行呢?它使"现代性"的存量增加了,并且将有新的质变的可能.

应当重视的是,再工业化确有使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风险.例如,"中美处在制造业大国的头两名,各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20%左右;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有13亿,而美国只有近1200万人;美国在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领先,而中国则在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领先."[17]而美国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先进制造业".不过,中国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它在积极追赶.例如,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它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2016年,中、德两国总理提出加紧落实德国"工业40"同"中国制造2025"对接合作,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

制造业领域的情况如此,其他工商业、科技领域的情况也类似,中国也都同样是风险与机遇同在.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的变化,必将引起人们的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以及引起国际交往、军事活动形式的变化.但只要认清世界发展的趋势并善于驾驭之,中国就有可能扬长避短,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实现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融入世界时现在更加主动,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同,这是我们谋求与国际社会一道发展、与世界文明一同进步的显著标志.可以预期,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将步入现代社会的门槛.

参考文献:

[1]辞源[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冯天瑜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建国以来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文献出版社,2010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

[7]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建国以来文稿:第6册[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2

[11]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N]人民日报,2013-03-18

[15]在十八届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1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振兴制造业:各国在行动--引领制造业的未来(二)[EB/OL]中国工控网[2014-02-10]http://cgongkongcom/siemenspc/n69627html

[责任编辑李冲锋]

上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现代性和改革和阶段方面的社会发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社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极为重要的新论断 许多权威评论指出,新时代的首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和经过时间检验.

2、 社会支持程度、育儿效能感和初产妇产褥期质量的关系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程度、育儿效能感与初产妇产褥期生存质量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

3、 徐本亮:德鲁克可以成为中国社会组织的指路明灯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重“术”轻“道”中国慈善家2016年你接受我刊采访时提到公益行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人才缺乏,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薄弱,公益行业能力建设&.

4、 搭桥引路,为中埃经贸合作添砖加瓦专访埃与中国贸易中心董事长、总经理王培中 多年前,当埃及中国贸易中心董事长、总经理王培中被公派到埃及工作时,怎么也想不到中国与埃及的经贸关系会像今天这样紧密 他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埃及作为&ls.

5、 向死之生、人工生活和中国社会雕塑 王亚敏 “书写的屏幕”(Writing Screen)是您涉及到艺术的一个概念,您最近也开始讨论社会雕塑的问题 这些都是有意思的论题 我现在比较关心人自身的建构的问题,尤其是在.

6、 中国西南扎巴人、摩梭人走婚的范围和界限兼论其对母系家庭形态存续的影响 摘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雅江两县境内的扎巴人(Zhaba People)与川滇交界处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Mosuo People)一样,至今被称作“走婚部落&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