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有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新时代大学生民生意识现状和培养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视角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政治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0

新时代大学生民生意识现状和培养路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视角,本文是有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例文跟民生和路径探讨和新时代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实新三步走战略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如何看待大学生民生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意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视阈下加强大学生民生意识培养,要注重将大学生民生意识培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民生意识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4.02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4-0135-05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根据和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当下中国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新时代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意识以便更好改善民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民生意识现状

民生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精神,是指对民众根本利益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和重视,这既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和出发点,也是社会实践的价值取向,更是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判断复杂化、发展诉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大学生的民生意识状况参差不齐.关于大学生民生意识状况,笔者大量搜集文献资料,并采用结构性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的山东大学、聊城大学、滨州医学院、德州学院和北京市的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共六所高校3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非结构调查法对其中的100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搜集的文献资料、访谈和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民生意识整体向好

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看,民生意识向好发展.近几年,在全国、各省、各高校调研活动的推动下,全国大学生掀起了关注民生的热潮.调查显示,各高校的大学生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级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调研民生问题.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除高科技发明作品外,与社会民生相关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学生主要参赛选题,包括地沟油的合理开发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等.各省也愈发重视与民生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浙江省“民生民意杯”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每年举行一次,选题涉及到老龄化社会“以房养老”问题的调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状况调研、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满意度调研、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等民生问题.为了鼓励在校大学生暑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增进对社会的观察和了解,山东省每年举行一届山东省大学生“调研山东”社会实践活动,该调查活动提倡深入基层、贴近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第一线,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弱势群体,鼓励多种渠道、多种调研方式相结合.

2.大学生民生意识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群体民生意识呈复杂化特征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社会整体民生意识的淡薄,针对“您认为民生意识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吗”一题,56.6℅的同学选择了“是”,30.7℅的同学选择了“不确定”,还有12.7℅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民生意识的关注又局限于自身利益的角度,更多去关心涉及自身学习发展的民生问题.针对“你关注当下民生热点问题的目的”一题,选择“了解社会,拓展见闻”“为考研或工作”“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比例分别为21.2℅、54.5℅和24.3℅,超过一半(54.5℅)的大学生关注民生是为了自身利益.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深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推崇个人权利和自由,而贬低和否定社会整体利益,由此出现大学生关注民生与淡漠民生、关注自身利益与淡漠社会整体利益两种现象同时并存的特点.

(2)大学生民生意识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倾向调查显示,针对“您对贫富差距有何看法”一题,53.9℅的同学选择了“很不合理,社会主义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距”,21.5℅的同学选择了“虽然不合理,但这也是避免不了的”,有24.6℅的同学选择了“很合理,社会就是适者生存”.针对“您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一题,39.1℅的同学选择了“企业利益熏心”,26.7℅的同学选择了“政府监管不力”,34.2℅的同学选择了“当前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受调查者中,居然有近四分之一(24.6℅)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贫富差距是合理的,七成多(39.1℅加34.2℅)的学生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最重要原因归结为企业利益至上和社会道德沦丧,而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不到位的重要性.这说明,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平崛起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社会,部分大学生在认识民生问题上呈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的倾向.近些年来,高校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搞“分化”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一直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对象.当今大学生出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的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思.

(3)部分大学生民生意识狭隘、功利性较强在访谈中,针对“您认为当今社会存在的民生问题和我们大学生关系密切吗?请列举你所关心的民生问题.”一题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回答“关系不太密切”,还有的学生回答“有些问题和我们大学生关系密切,如就业,有些民生问题和大学生没有太大关系”,只有少部分学生回答“关系密切”.在所列举的民生问题中,写的较多的是就业、教育、收入差距、环保、腐败问题,而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却少有涉及.这表明,当今大学生的人生观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导致部分大学生民生意识还较狭隘,利己倾向鲜明,功利性强,由于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对社会民生现实的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把个人的努力、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因此,民生意识的欠缺使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难以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民生意识的意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2].

1.更好地改善民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重任

现实的民生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还是发展的.民生需求与时展同步,日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多维度等特点.当下中国“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3].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需要一代接一代去传承.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当代大学生肩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核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作为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为现实.

2.关注民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生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政治导向是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理想.而关注民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为人民服务.“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理想就是教育大学生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树立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利益、谋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4].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功利化”和“多元化”的倾向,失去了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甚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形态观已势在必行.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民生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民生意识、民生观念纳入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正确轨道上来,从而增强大学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的信念和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新时代的大学生能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关注民生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未来希望,也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可以说,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高,大学生的思想成熟度越高;对民生问题的思索越深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越丰富;对民生问题的实践越深入,民族振兴越有希望.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民生,可以使大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科学规划人生,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一,加强民生意识培养能提高大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民生意识培养,使青年学生能以辩证的思维和视角从宏观、微观、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考察社会问题的理论渊源、历史背景、持续过程、发展结果、社会影响等,对社会问题做整体研究,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从而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并力求创新,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因此,加强民生意识培养能提高学生用辩证思维探究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第二,加强民生意识培养能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在当前中国贫富不均、社会阶层明显、社会矛盾凸显的背景下,作为即将以公民身份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来说,对其进行民生意识培养,可以使其了解国情,理解国策,领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树立一切为人民群众整体利益服务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大意义.

三、新时代大学生民生意识培养的路径

大学生民生意识培养就是要让大学生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了解民生现实,理性对待民生现状,正确树立民生理念,成长为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和担当能力,并关怀人类共同命运、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新时代合格公民.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要求,就必须做到以全面精准的教学蕴育人、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培育人、以健康高雅的文化涵育人.

1.将民生意识培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5],“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新时代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以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为价值目标的思想体系.民生问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从关心贫苦农民的生存生活到关心“人”,再到揭示人的生存生活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民生意识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融入民生意识的培养.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始终贯穿民生意识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些课程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民生”概念,但民生内容比比皆是.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来看,“中国近现代史”本身就是一部“民生思想史”.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该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革命与建设的成败.近代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各革命阶级都试图解决好这个问题.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指引着亿万民众汇入革命的洪流.这些重视民生的史实表明,对民生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的重视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夺取政权的重要原因.反之,晚清政府及近代以来的军阀、国民党政权不重视民生,则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战乱不息、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又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理想与信念”部分,教育学生要关心人民疾苦,把个人理想的确立与社会、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中国梦”来丰富自己的价值愿景,用爱国主义情怀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再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唯物史观部分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加强大学生民生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再如,“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社会建设中讲到当今社会的主要民生问题.通过该部分的讲述,让学生既要看到当前社会存在的民生短板,又让学生了解党和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大学生因对民生现状了解不全面、不客观、不深入,而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势力所误导和利用.可见,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始至终贯穿着民生意识的培养.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民生意识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景创设、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以情景中主人公的身份去探讨理论问题的实践答案,以实现理论课堂实践化的教学目的.如:开设模拟法庭、创设模拟招聘现场、建立模拟新闻发布会等,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场景,让表演者体验、让观摩者互动,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使课堂知识更易理解,使行为规范更易形成.创设模拟角境,要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关心的民生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让学生明白:民生问题是人的基本权利,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关心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关注民生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让大学生掌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了解中国为民生奋斗的历史,了解关注民生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正如总书记所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

2.将民生意识培养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

民生意识是一种具有体验性的人文精神,要真正掌握民生道理,具备民生意识,就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民生问题,体验民生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切身感受中增强民生意识.因此,除了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外,高校党(团)委、各院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部门以及领导、老师和辅导员,都应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多方协同、多渠道、多层面地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鼓励深入社会开展调研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民生行动,在行动中深化认识问题.如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阶层,其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深入调研,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而且能够跟上时代脉搏,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精神.通过大学生亲自去走访调查,充分认识到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进而理解、尊重、关爱农民工,并体会其工资收入不高、劳动保障欠缺、父母赡养困难、子女关爱缺乏、融入城市难等困境,尽己所能予以帮助,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民生保障机制.另外,关于环境污染问题、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是值得大学生去关注和调研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与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民生无小事,民生无处不在,个人也能为社会民生建言献策,促进问题的解决.

(2)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大学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或公益活动的方式,走进养老院、社会福利院、乡村中小学、社区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为福利院孤儿进行学习和心理辅导,可以为孤寡老人送上一份温暖,或者结合自己专业为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或法治教育课.还可以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以结对共建单位等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企业等主体的联动作用,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意识和民生立场.通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大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民生的实践中去,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把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从民生视角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锻炼和增强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3.将民生意识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同化着校园中的每一个个体.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8]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组织、创办有关民生主题的活动,如,浙江大学组织的主题为“在服务‘三农’中历练成才”的“‘三农协会’服务‘三农’”活动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关注民生、感受民生,从而增强民生意识.

大学生民生意识培养,归根到底是让学生形成一种“民生为本”的价值观.作为价值意识的积淀,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复杂认知过程.这决定了大学生的民生意识培养不是一时一事之计、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多渠道、多路径、多方面展开,多部门、多层面协同进行、同向发力,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之目的.

参考文献

[1][2][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4]董一冰,杨昕宇.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民生观教育的思考[J].世纪桥,2010(9):91.

[5][6]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7].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13.

[8]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张学玲]

归纳上文,上文是适合民生和路径探讨和新时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政治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以微信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选择,论文通过分析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新时代背景下以更为实效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AbstractCar.

2、 论大学生能力培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的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地高校都在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而高……院校要想有效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必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因此.

3、 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影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前言纵观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历史并不长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对于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属于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阶段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氢燃料电池因为其生产成本低廉、无噪音污染……优势逐步获得了.

4、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内容摘要新时代,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必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应用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出自己的辉煌 而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应用型人才.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大学生城市训练 摘要城市生存训练是近年来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新生路径之一 全文对这一新路径的内涵、特点、功能及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就现存问题提出了纳入实践课程设计、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深追踪评价研究、.

6、 新时代主旋律影视艺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战狼2》为例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总书记系列讲话也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 影视艺术尤其主旋律电影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