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媒体营销论文 新课程刊物 新经济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文献综述新媒体营销 有关新媒体的论文 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 新媒体文献综述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论文

关于新媒体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转型探析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新媒体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2

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转型探析,本文是新媒体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新媒体和转型探析和智娱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朱 洁

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 电视新媒体在“泛娱”发展进程中,在对受众好奇、涉险等需求予以满足的同时,还会对受众思考能力、价值观念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对全民素质、修养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电视新媒体“泛娱”的影响,阐述电视新媒体“智娱”,对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电视新媒体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电视新媒体;泛娱;智娱;转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8-0068-02

不可否认,电视新媒体在当今时代大众传媒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视新媒体在“泛娱”发展进程中,在对受众好奇、涉险等需求予以满足的同时,还会对受众思考能力、价值观念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对全民素质、修养造成一定影响.2017 年湖南广电副台长陈刚首次提出了“智娱经济”的概念,在他看来当前的娱乐难以令人回味,应当发展智娱经济,也就是推进娱乐与智能、智能的结合[1].某种意义上而言,“智娱经济”道出了中国娱乐消费升级的方向,不管是电视新媒体的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均应当明确,受众娱乐需求正不断发展转变.由此可见,对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转型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视新媒体“泛娱”的影响

1.1 电视新媒体

电视新媒体是基于数字电视开展构建的一种新媒体,涵盖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IPTV 以及户外新媒体等.

一系列门户网站、视频媒体等在内的视频网站及3G、4G 手机视频等均属于电视新媒体范畴.伴随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及受众审美要求的逐步严苛,电视台探寻新发展思路的意愿不断提升,国内各大电视台纷纷对电视行业展开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节目创新模式及受众需求发展转变的研究.

1.2 电视新媒体“泛娱”的影响

1.2.1 电视新媒体“泛娱”对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功利主义不断推动着娱乐文化朝霸权方向发展,其将通俗的、平民的文化视作主流文化,其迎合受众的生理需求、低级趣味;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背道而驰,只着眼于建立基于大众文化的一元化“”.该种“”造成的直接后果即为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并使得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主流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大众从文化中获取思想、知识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大众期望感受真正的审美及对精神的诉求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娱乐文化注重的经济效益,而鲜有对主流核心价值、受众精神需求的关注,电视新媒体“泛娱”对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1.2.2 电视新媒体“泛娱”对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电视新媒体“泛娱”现象的日趋加重,使得电视新媒体公信力不断被削弱.最初,我国电视媒体具备传输信息、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等功能.然而,在当前“泛娱”背景下,此方面功能日趋弱化,电视新媒体的综合性功能不断被单一的娱乐功能所取代.过于崇尚娱乐必然会使得电视新媒体转变成娱乐工具,其他功能则有名无实.另一方面,电视新媒体“泛娱”对电视新媒体创新积极性造成了极大地制约与束缚.不同电视新媒体相互间的盲目跟风,不论在节目种类、形式上,还是主持人主持风格、穿着上,总是给受众以千篇一律的感觉.此外,太过崇尚娱乐,致使“泛娱”思想遍及整个媒体,并削弱了从业者自道德层面看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电视新媒体创新积极性造成极大阻碍.

1.2.3 电视新媒体“泛娱”对受众带来的不利影响

即便电视新媒体“泛娱”是在满足受众部分需求下实现发展的,然而过度的娱乐化同样会对受众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一定影响.伴随媒介信息不断向人们思维进行渗透,致使原本界限明显的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变得日模糊,媒介信息对受众思维、行为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于此背景下,倘若电视新媒体过于崇尚娱乐化,尤其是新闻报道亦充斥着娱乐元素,虽然该种设计能使受众疲惫身心得到一定缓解,然而也极易使人产生一种麻木的心理,进一步不断漠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2 电视新媒体“智娱”概述

2.1 娱乐的“阶层固化”

湖南广电副台长陈刚指出,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转型,所面对的是当前固化的娱乐环境,由此要求对该固化形态予以重新打开[2].

2.2 意趣的“稀缺性重建”

意趣涵盖了科技、文化、媒体、视频、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伴随电视新媒体“泛娱”的发展,意趣变得越来越稀缺、越来越乏味,进而对电视新媒体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意趣是广大媒体人的共同追求,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即便语言措词发展转变,然而媒体人仍旧务必要不断开展创新,开展好意趣的“稀缺性重建”工作,以为受众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2.3 IP 的文化自觉

电视新媒体要想获取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要想打造IP,离不开文化自觉的有力支撑.电视新媒体追本溯源,要想在文化自觉生态环境占据有利位置,就务必要调动起自身主观能动性,明确认识文化自觉是生态的存在,不断推动电视新媒体由“泛娱”向“智娱”转型.

3 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发展趋势全面电视新媒体在时展新形势下,要紧随时展脚步,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在先进发展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推进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转型,如何进一步促进电视新媒体的有序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内容着手.

3.1 传统文化新发展

如何使传统文化被更多社会大众所认同、弘扬,倘若依旧高高在上显然不行,所以,传统文化要依托电视新媒体平台变得更为亲民.传统文化凭借全新形态予以展示,可有效提高受众对其的认同度.举例而言,荣获第23 届白玉兰将最佳季播电视节目的《朗读者》,便引领受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依托情感经历、人生历程、背景故事与经典名篇有效结合的方式,以诚挚的情感朗读出文字蕴含的意义.对于广大受众而言,《朗读者》不单单是一档娱乐节目,更是一场文化盛宴,依托文化激励人、感染人以及教育人,依托电视节目手段表达出真挚动人的人物情感,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诸如《朗读者》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被推出,《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依托电视新媒体的力量,中国民族精神与中国文化娱乐化的相融,可打造出全新的平台、界面.

3.2 知识人的新IP 经济

结合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阅读图书量为4.35 本,而全球人均阅读图数量位列前5 的国家中,俄罗斯54 本,以色列50 本,德国47 本,日本45本,奥地利43 本[3].电视新媒体“泛娱”环境下,国人似乎变得越来越不乐于读书.不过,一些紧随时展脚步、乐此不疲捕捉前沿知识,同时掌握互联网时展规律的知识人,却找到传播知识的各式各样新方法.诸如《晓说》《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节目,知识人依托这些自媒体内容平台,迅速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

知识付费已然转变成当今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在当前知识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越来越希望获取到高品质、精品化的东西.众多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电子书并未对纸质书构成实质性影响,对于非虚构类的知识类图书而言,广大读者依旧愿意付费购买阅读.由此表明,伴随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转型,越来越多知识人会转变成新的IP 经济.

3.3 知识与娱乐的化学反应

电视新媒体“泛娱”已然难以满足首宗需求,电视节目不可一味的“无脑”“低级趣味”,而应当注重“烧脑”,知识与娱乐的结合转变成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转型的重要景象[4].就好比,改编自东野圭吾悬疑小说《嫌疑人X 的献身》的同名电影,一经上映以来,便受到了不少的好评,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国内受众对文化产品输出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规律性、逻辑性等逐渐转变成评价一部影视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诸如《记忆大师》《心理罪》等烧脑作品同样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得到行业的认同.而爱奇艺推出的《奇葩说》之所以被广大网友所喜爱,很大一项原因在于推动了娱乐元素与知识内容的结合,并依托辩论该种方式,使受众在夸张娱乐中同样能沉下心来思考、回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电视新媒体不可冷眼旁观,而应当紧随时展脚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推行创新战略.结合产业内核而言,电视新媒体本质并未发生改变,然而由于广大受众消费需求发生了转变,则内容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同样要做出改变,特别是与互联网结合的日益密切,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均展开了频繁互动,围绕年轻一代,还存在诸多娱乐消费的蓝海.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电视新媒体“泛娱”的影响,清楚认识电视新媒体“智娱”的内涵,充分结合电视新媒体“泛娱”到“智娱”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电视新媒体的有序健康发展.

结论:本文是关于新媒体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媒体和转型探析和智娱相关新媒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时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工作探析 摘要新媒体为党的思想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极大地拓宽了党的思想建设领域,并成为了党塑造和维护新形象的重要途径 因此,党的思想建设需要充分应用新媒体的优势,并以此为平台与依托形成新的舆论格局,.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和转型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呈现出多样化的传播特点,而新闻编辑与新媒体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为新闻传播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与新媒体的结合也给新闻编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及重重困难挑战,促使新.

3、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建议 摘 要 新闻作为人们群众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一大来源,承担着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职责 长久以来,报纸行业作为新闻传播的一大载体 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传统领域迈入了新媒体环境,很多新型传.

4、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变化与舆论引导探析 互联网裂变式的技术发展对当下的网络舆情治理以及媒介生态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 如何提高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如何有效地开展正面新闻宣传,这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媒体人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我因为.

5、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一、新媒体在高校领域的传播特点新媒体在高校传播路径实现多元化和普及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加上移动网络的便利性,高校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点对点、点对面的方式,实现了信息交互的多层次和.

6、 新媒体时代的粉丝经营和电视媒体影响力提升 □顾 丽【摘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构成新闻舆论的四大关键要素,也是衡量新闻舆论传播实效的主要依据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和受众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媒体面临着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