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论文 法学中阶级分析方法论文 方法论论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文献 关于法学方法论的论文 学术论文包括哪些方法论

方法论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马克思人生观思想与其方法论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方法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马克思人生观思想与其方法论,本文是关于方法论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方法论启示和人生观和马克思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帮助和引导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全面深入地阐释马克思的人生观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践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标准和行为准则,并引导我们不断探索前进,提升境界,创造生命新高度,应对不同思潮的挑战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论述马克思人生观的理论内容,对我们在当代社会应对人生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促进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生观;人的本质;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2-0084-0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基点,也是马克思人生观的思想框架.以实践思维方式为基础,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人生观的根本特征.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追求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统一,是马克思主张的人生理想境界.作为系统而全面的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深刻论述了理想的人生状态,使人们突破束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样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格外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为树立人生观思想提供了理论阵地,在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幸福观等人生观的指导下,共同寻求和建设理想的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阐述与挖掘马克思人生观的思想内涵,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人生观思想的理论溯源

古希腊罗马哲学中,许多哲学家们就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人本体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了著名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1]普罗塔戈拉的这一论断首次将哲学的研究领域从自然转向了人类社会,也是古希腊自然哲学过渡时期的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将人是观念上的存在的命题进一步发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基本的原则.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也出现了代表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观思想,例如代表着奴隶主利益并主张的一派所提出的幸福主义,和代表着贵族奴隶主利益一派所提出的享乐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单纯地追求幸福快乐和一味地放纵享乐,都没有从正确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人的存在与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强调要突破中世纪神学束缚的藩篱,突出对人的关怀,主张重新审视人的地位,去发现人自身的美德,这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平等性、自由的主张.洛克认为,应当将人从神之中解救出来,人的理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更应当去追求自由.人文主义人生观提出的“一切为了人”既肯定了人的作用,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又体现了追求人类解放人生观思想,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提出著名的理论“我思故我在”,他的这一命题是指我们无须去怀疑自身的存在,当我们怀疑之时,我们自身就已经存在了.虽然这一命题突出了唯心主义的思想,但却为后期哲学家们的人本思想提供了立足点,他的自我学说充分体现了人的价值,并再次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启蒙运动时期,培根、卢梭、洛克等人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哲学观念之上,对于人的本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认为万事万物都从绝对精神中来,由绝对精神所产生的,就连人也是绝对精神的产物,他提出“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黑格尔运用绝对精神去解释人的本质,认为人的生存发展都受到思维的支配.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立,并再次肯定了人本主义学说,虽然他认为不能将人看作抽象的个体,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但费尔巴哈也仅是将人的属性归结于自然属性之中.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形成了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学说.

从哲学发源至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始终没有停止对人本问题的思考.今天,身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我们依然要不断学习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这是新时代总书记对马克思的献词,也是鼓舞我们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动力.掌握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键一步.

二、马克思人生观的理论内涵

(一)“自由自觉的活动”及个性自由的人生理想

马克思的人生观强调实践性的重要,人固可以追求生命的长度与广度,追寻价值,但人生观的践行或需要付出体力劳动,或需要脑力劳动,即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实践活动,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地活动.”[3]马克思在劳动中看到了人类生成过程,将劳动和人联系起来.处于社会中的人需要通过解放社会关系,才能达到自由的状态.首先人能够从事动物所不能进行的物质生产劳动,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动物的劳动只是自身本能所驱动而进行的,而人的劳动则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们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人在生产劳动中发展自身,也通过劳动不断证实自身的存在,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生产生活资料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产的过程也是人们交往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的劳动来界定人的本质,既符合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也相贴近.人的这种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生存的条件,提供人发展的机遇与可能.那么我们可以总结说,实际的人就是指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人,即劳动创造人,也就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地活动,它是马克思整个人本学说的理论基础.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对异化的扬弃是实现个性自由的手段.表明了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促进自由个性与人类解放的实现.马克思用人去解释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他认为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他借用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去说明共产主义是实践的人本主义的生成.这种人本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以自然为基础的,以扬弃异化劳动为中心的,实现人的解放、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哲学.马克思发现现实之中的劳动发生了异化,异化的劳动使工人丧失了劳动的兴趣,甚至剥夺了工人们占有产品的权利,人们被异化劳动支配,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严重阻碍了人自由的发展,这种异化的劳动不是人本质的表现.将劳动者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由的个性才是人的发展目标,也是最终的价值指向.因此,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复归理论,这种复归不是指一切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而应该顺应人的本质所进行的复归,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辩证的否定,批判与继承,走向共产主义.对异化的扬弃的根本手段就是要进行实践,只有借助人的实践的力量,才能实现崇高的理想目标,人和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达到社会中的每个成员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使得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理想状态,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

(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了人,人的劳动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人类衣食住用行等生活资料的创造和使用是离不开社会和其他人的,社会关系在一定条件上影响着人们的劳动成果,对人生存和发展的评价也离不开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马克思指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理解人的本质要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社会角色或者地位不同,处在社会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身份,儿女、朋友、顾客等,这种不同的身份是不同的社会关系所赋予我们的,所以人不是单独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并不能够单独的存在,人的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无数单个的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并且人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人和社会相辅相成,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交往活动的存在才促进了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的社会性对人的塑造至关重要,人们在社会中的交往活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关系,它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是上层建筑的前提.马克思认为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本质的确定都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复杂结构的总和相关联.人的本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主观生成的,而是受到物质生产条件及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分析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弄清人的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包括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两方面,关注到了人的受动性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阐述中,他认为应该达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中的双重理想境界,实现自由.在人与人,人和社会之中,每个人想要实现自由必须要付诸劳动,必须要占有物.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被个人充分地占有使用,人们才能摆脱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带来的束缚,摆脱掉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达到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自由,可以使人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交换工作.人们可以自由地占有生产资料,拥有选择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自由,这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是对立的,新的社会关系中人与社会的统一,每个人的才能都将得到充分发挥.正如在《宣言》中曾说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马克思所构想的共产社会中,不存在剥削,不再有阶级压迫,自由战胜了不平等,每个人的自由都是构成全社会的自由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

三、马克思人生观的理论意义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曾在描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说道:“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同时他也指出只有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地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地实现了的人道主义.”[5]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人们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水等,人们又依靠自然界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同样自然界也不是孤立存在,人与自然二者相互依存,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永续共同发展,就需要建设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然的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统一,达到人与自然界间理想的自由状态,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实现与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对人本质的掌握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更是一个社会国家进步的动力,人创造价值的行为离不开自身的主观需要,对自身存在的肯定,人的这种客观存在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对人的需要的肯定,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中不断被肯定,以寻求更大的进步.对自我发展的不断肯定,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的肯定,是进一步实现价值的强大精神动力.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互为前提,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自我和社会的双重肯定,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社会价值的实现中完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质是社会价值的自我肯定形式,需要确定的社会价值,才能确立自我价值.正如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6]

人们基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开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也就割裂了人与社会的联系,脱离了人的本质.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又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活动,包括了对自然界的改造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改造,事实上,在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中人处在双重关系之中,即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的关系之中.马克思指出:“在这种自然的类关系中,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7]可以理解为社会关系包含在自然关系之中,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与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是相统一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都影响着人生观的树立,人们在社会之中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利益取舍间如何选择,人生观不仅规范着社会生活,更能约束行为准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生观还时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准则,更表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社会中寻求自我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价值为前提的.马克思人生观思想的另一突破性在于从人、社会、自然的统一中把握人生观,使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奉献价值,献出绵薄之力更好地服务人民,融入社会,共建理想家园.

作为系统而全面的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深刻地论述了理想的人生状态,使人们突破束缚,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它指导我们要不断在自我突破中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的真谛,使生命的价值最大化.我们能够以此为鉴,评价反思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禁欲主义等人生观思想.同样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2]我们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坚守着“为民族求解放,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在新时代下,党和国家更加关注民生,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可小觑,研究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不仅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依据,也对世界人本学说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为人们践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标准和行为准则.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人生观思想指导下为世界各国人民交往提供的科学方案,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诠释.马克思的人生观理论将引导我们不断探索前进,提升境界,创造生命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人生观,促进自身自由并为人类社会谋福祉.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8.

[2].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42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9-460.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0.

本文汇总,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方法论启示和人生观和马克思方面的方法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方法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有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关联基于有机整体主义的视角 摘 要以人与自然这一绿色关系为切入点,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存在非此即彼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政治共同体便成了人类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

2、 马克思人格思想和公民文化培育 摘要公民文化作为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群体人格的表征,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人格与公民文化的内在关联性形成了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理论支点 运用马克思人格思想去解读现阶段我国公民文化建设问.

3、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探析 刘东丽, 郝亚飞(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摘要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从历时性看,对现实公共生活的批判和理想社会形态的指认,贯穿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符合马克思理论的本真精神.

4、 文明时代矛盾和哲学的当代出场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有关思想的解读 陈立新作者简介陈立新,(上海20004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①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页 【摘.

5、 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与其当代意义兼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意义 单连春,郑艾春(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000)摘要青年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时期紧紧围绕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开始有意识地从唯物主义立场,把黑格尔整个唯心主义观点“.

6、 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马克思私有制思想的角度 摘要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于20 世纪30 年代初发表,自问世以来激起了学者们广泛讨论,学者对手稿的评价也是褒贬参半 本文旨在勾连马克思自克罗茨纳赫时期所著的黑格尔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