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提高小学双语教学质量论文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论文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论文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论文

关于教学质量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新时代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视阈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教学质量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7

新时代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视阈,本文是关于教学质量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视阈和科研能力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摘 要】本文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论述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探索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在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引导、研究方法的传授、研究活动的指导,在课外实践开展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43-04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第四部分“人才规格”中规定了能力要求,提出法学类专业人才应当具备四类能力:学习能力(自主获取和更新)、应用能力(理论知识用于实务)、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外语能力.其中“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能力被提出来.《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也符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中提出的“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之一是“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校法学教育中,不少教师认为,法学本科生教学应重在“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知识,重视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否应当是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相冲突.

  (一)科研能力的涵义.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思想及新方法和新结果的能力,以及对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表达的能力.英国学者克里斯蒂娜·休斯、马尔克姆·泰特对“研究”则做出了更为开放而广义的定义:任何人都可以做研究,需要的很多技巧都是普通的、日常的技巧,包括提出问题、倾听、做记录和思考的能力;“研究”并不是由超然的科学家进行的完全客观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研究者本人持有的动机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影响.此外,对于“研究”的“独创性”,英国与澳大利亚的学者给出了15种定义,涉及的范围甚广,包括前人没有做过的经验研究、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综合、对大家都熟悉的材料给予新的解释、在本国尝试做出一些只在其他国家做过的研究、为一个老问题找到新的证据、进行学科交叉并使用不同的方法、关注本学科中先前没人注意的一个领域,等等.

  笔者认为两种观点虽无本质区别,但后一种观点的表述更切合“研究”的本质,研究并不专属于研究者,也适用于大学生;研究方法并不玄妙,而首先运用的是日常的思维;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仅仅是书斋中或实验室的活动;研究的“创新性(独创性)”可以在选题、方法、材料、表述等方面都有广泛的体现.

  (二)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所差异.社会科学研究是指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许多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特点,也具有自然科学研究中少有的难题,比如人为的干扰、政治与*的制约、价值中立的困难、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此,就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社会科学较之自然科学实验室的培养方式,需要特殊的培养模式.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自身特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理解法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掌握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法律的规定虽然相对稳定,但法律的适用情形却是复杂、多变的,适用的过程充满着思辨和逻辑推理.法律职业者在从事某项具体法律活动时,多带有探求问题解决途径的研究性质.国内外一流法学院并不仅仅在于对学生的职业训练,而更强调职业批判与创新.因此,培养法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并不矛盾,而且是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探索

  鉴于对培养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

  (一)课程教学.大学本科生的教学具有探究性,不同于中学阶段以学习基本知识为主,也不同于高职教学以学习职业技能为主,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点在理论界尚存争议,需要不断探讨.就法学课程而言,由于法律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断变化,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法律来解决,法律也需要随之不断更新;此外,已有法律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多样,在适用时出现漏洞,需要新的解释和理解.较之人文科学课程的相对稳定性,法学课程内容更具频繁的变更性.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三基”的教学,即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更应当将法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讲授法学课程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注重法学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知识讲授.笔者在讲授法学基础课程“民法学”的过程中,在讲义第一章民法概述的“法律适用”标题下讲解了“民法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法律解释学”.法律解释学既是研究法律的基本方法,也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方法,是学者、法官、律师等法律人都需要掌握的法学特有的方法.在选修课程“比较法”的教学中,笔者在第一讲“比较法概说”中即开宗明义,重点阐述了比较法的概念、比较法的功能和目的、比较法的方法,而这门课程则是以比较的方法对各个法系及具体制度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比较,比较法贯穿始终.在“罗马法”课程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历史动态研究的方法,注重罗马法制度与后世民法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英国学者M.希尔伯曼所著的《积极学习》(ActiveLearning)一书主张合作学习的方法,即将学生安置进某一团体,给他们布置一些需相互依赖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很好的利用学生的社会性需要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助于驱动积极学习,通过小群体合作,某学生通过同其他人讨论或教其他人,从而自己理解与掌握知识.在“民法学”“比较法”“罗马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都给学生布置特定的学习任务,由学生通过团队自主完成.

  示例一:《民法学》“第五章法人”课后作业:写一份创业计划书

  要求:

  (1)以2~3人为一组,筹划成立公司、合伙、合伙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2)角色要求:本人为创业人或为他人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

  (3)内容要求:内容应包括设立组织的相关法律依据,明确设立程序,设立条件以及可能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内容应体现可操作性,他人可据此成立有关组织.

  (4)语言要求:表述应使用法律语言,尽可能清晰、准确.

  示例二:《罗马法》中期作业:创作罗马法案例

  要求:

  (1)以3~5人为一组,每人担任不同角色,例如原告、被告、法官.

  (2)内容包括:案情介绍、起诉状、答辩状、案件讨论及争议点分析、判决.

  (3)准备以此案例为基础的庭审,适用罗马法诉讼程序,制作成DV(影视短片).

  (4)小组的自我评价(包括态度、准备过程等、构思等).

  (5)作业提交形式:一是提交一份A4纸打印的案卷材料,包括案情介绍、起诉状、答辩状、讨论记录、判决、小组自我评价.二是提交影视短片(影像版).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研究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为改变考查课“一篇论文”定成绩的普遍考核方式,笔者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了重在考查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注重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不是只以提交论文为目的(示例三).此外,笔者也设计了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历史情境学习并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示例四).通过变革课程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法学方法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示例三:《比较法》中期作业:检索或查找与结课论文相关的论文三篇以上,精读论文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阅读笔记.

  要求:

  (1)写明检索论文目录:包括作者、论文名称、出处、年月、第几期.

  (2)阅读笔记包括所读论文的写作思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启示等.

  示例四:《罗马法》中期作业:创作反映罗马法内容的剧本

  要求:

  (1)创作人兼表演人:原则上为3~8人.

  (2)剧本交打印稿和表演录像.

  (3)剧本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剧本创作过程介绍,即创作组成员合作情况(主笔人、次要创作人,道具准备等).二是剧本的理性构思,即剧本主要涉及的罗马法的知识点(实体与程序制度).三是剧本正文,即要求以剧本形式,有对白和场景介绍.四是创作组对剧本的自我评价.

  (二)实践教学.现有高校法学培养方案中普遍设计了旨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践环节.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践环节主要有读书笔记、专题讲座、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读书笔记旨在要求学生奠定宽厚的人文基础知识与法学基础知识,这是科研能力的前提;学年论文旨在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研究的方法与学术规范,具有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科研能力的关键;专题讲座则促进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专业意识,这是科研能力的基础;毕业论文则是学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通过对专业选题的探讨,展现自己的学识与研究能力,这是本科阶段科研能力的最终成果体现.下面笔者以主要参与的三项实践环节为例,谈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读书笔记的指导过程中,笔者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读书范围、内容要求、形式要求.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贯彻上述理念,示例如下:

  第一,读书范围建议.作为文科专业的学生,建议学生在大一大二广泛阅读,不必局限于法学书籍.大三大四之后随着专业学习的加强,强化专业的学习.从大一开始,应当确定自己的阅读规划.

  可以阅读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学等人文学科的经典著作.当然也可以开始阅读法学经典著作,例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法学名著、法律出版社的法学名著文丛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读书计划确定.

  尽量阅读经典著作,课外阅读的小说、网络资料等,不宜作为读书笔记的范围.最新的重要法学刊物的论文也可以在读书笔记范围内,如法《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的论文,以及人大复印资料.

  第二,内容要求.笔记的内容可以为摘录、心得、评注、总结或者对论文及专著章节的框架小结,形式可以多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确定.

  第三,形式要求.按照学院的形式要求(略).

  教学计划内的专题讲座主要由本院教师讲授.专题讲座的教学任务,对任科教师有较高的备课要求.任课教师需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熟悉学科前沿动态、学科热点与难点问题.在讲授专题讲座的过程,笔者逐渐从介绍前沿动态、他人的研究成果转变到通过自身的科研实践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前些年讲课的选题有《德国债法改革对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损害赔偿金的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颁布时为补充教学内容不足)、《中国物权法制定的若干问题》(《物权法》未颁布时对立法动态与进程介绍),这些选题主要是对他人成果及立法动态的介绍.近期讲课的选题则是自己有一定探讨的问题,如《农民何以安居乐业——质疑撤村并居》《拆迁与征收法律问题解读》《中国民法典编纂的百年梦想》《中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状与展望》等.专题讲座实践环节通过促进教师科研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学生能从中受益,了解学科前沿和动态,培养科研的意识和兴趣.

  在对学生学年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选题及开题报告—第一稿—第二稿—定稿”分阶段指导的方式.第一次为选题及开题报告指导,给学生讲解选题、查找资料的方法;之后评阅学生完成的开题报告.第二次主要为论文写作内容的指导,主要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资料(注释与参考文献)、方法、学术见解、语言等写作内容进行指导;之后对学生第一稿论文进行评阅.第三次主要为对论文写作格式的指导,根据学院对论文写作格式的要求,对格式方面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如摘 要、关键词、注释的运用进行讲解;之后评阅学生的第二稿.第四次对学生存在个别的内容及格式问题进行补充指导,之后学生交定稿,评定成绩.通过多次指导,笔者不断总结指导经验,总结学生在写作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深造拓展科研的深度和广度,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以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社会科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有两种:一种为教学计划内,一种为课外方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的课题等方式都是课外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笔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本科生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的指导.2006年、2007年、2012年笔者先后指导三届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内容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农村土地问题研究”“合作社法律问题”相关.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题选题、问卷设计、实地访谈、问题讨论、数据和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结果呈现等训练,学生经历了一次比较完整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通过引导,部分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选题的能力,逐渐学会了调查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学术观点表达等科研能力.

  三、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法学本科生在校期间,主要是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学专业教育.然而,近年来许多法学本科生甚至将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定位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然而“过分的专业化,导致人的工具化”,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自由”.据了解,许多法学本科生在课堂之余很少关注学术前沿,甚至一无所知.法学是动态的科学,它一直在不断成长、变化和完善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批判、融合、解构和重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研究的能力与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现有高校的法学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已有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相关设计,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完善.

  (一)应当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明确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法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培养法学本科生的前提与依据.但在许多高校的法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仅将“科研能力”作为各种能力中最为次要的能力,列于最后.笔者认为,应当在培养方案中将科研能力作为本科生的重要能力,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二)在实践环节中扎实开展科研能力的培养.现有的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有的实践环节如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或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但这些实践环节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毕业实习未强调导师的具体指导、内容的明确化,导致实习流于形式和日常事务;学年论文过分注重格式指导,而忽略选题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以及指导教师的相关性,缺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对专业问题的讨论;社会调查由于安排在学期中间,周数较短,学生很难就真正关心的法律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其一,明确毕业实习的能力培养目标,强化实习过程中研究能力的培养,实行毕业实习导师化、毕业实习课题化、毕业实习内容明确化;其二,学年论文应当与(下转第81页)(上接第45页)课程教学相结合,借鉴国外法学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其三,灵活安排社会调查的教学,使该实践环节与暑假或寒假相结合,使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完成调查工作.

  (三)加强课程教学中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现行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一些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掌握特定的研究方法,比如法理学、比较法、法社会学、法律逻辑学,这些课程除具有课程专业知识的内容,还包含法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应当强化在这些课程中的方法知识的讲授及运用.另外,也可以开设专门的法学研究方法课程,专门讲授学术规范、研究方法等方法论知识.

  此外,加强学生课外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应逐步构建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主、课外实践科研指导为辅的机制.总之,培养法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高校法学专业应当明确培养目标,扎实推进教学,构建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科研方法为导向、科研思维为目标、科研考核为工具的培养体系,为我国实现依法治国输送优秀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娜·休斯,马尔克姆·泰特.怎样做研究[M].戴建平,蒋海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素贞,等.浅谈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三个环节[J].现代大学教育,2005(4)

  [4]肖富群.论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J].教育评论,2011(6)

  [5]林翠秀.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养成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

  [6]陆伟.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5

  [7]任中秀.德国法学教育及其启示——以慕尼黑大学法学教育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1)

  【基金项目】山西财经大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20182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中秀(1979—),女,法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责编卢雯)

该文点评:此文是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视阈和科研能力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教学质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质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内容摘要新时代,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必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应用人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出自己的辉煌 而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应用型人才.

2、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并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

3、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 摘要以三峡大学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引入科学研究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渐次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改进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构建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

4、 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现实状况,在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中,对其在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并对创新型人才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基本特征和对其.

5、 新形势下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摘要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整体水平尚低,基本科研素质不高,部分教师责任感不强,学生科研组织管理形式化 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三个专业.

6、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老年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22)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4 035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