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职场礼仪论文 中职德育课教学论文 职场心理学论文2000字 中职教育改革论文 中职教育杂志 银行入职培训会和论文答辩冲突吗 评职论文网

关于中职德育课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中职德育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0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本文是关于中职德育课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陶行知和教学改革和教育思想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摘 要: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包含“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其独到的见解.尽管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主张针对的是儿童,但与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要求具有思想的共通性,因此,全面、深入、系统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势必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257-04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职业教育思想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必将有利于理解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精髓,从而更好地为推进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一、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中深入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由此可见德育课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要实现德育课这一重要功能,就必须重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但仍然不能满足德育课教学的内容、任务、对象和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新需求,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薄弱.因此,如何改革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中职校德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创造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规定性要求,是推进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现实之需,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思想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认识创造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创造力是人类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独特、新颖且对个人或社会整体有价值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能力.这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极为重要的心理品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人类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是人类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人的创造性活动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自在世界’转化为‘属人世界’”[3],建构现代文明.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这篇文章中热情讴歌了创造,他认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4]他进一步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5]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在创造中释放出人性的真善美.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抑制儿童的生活力、自主力和创造力,为转变儿童在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地位,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主张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儿童的创造力.这“六大解放”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除“六大解放”外,陶行知还强调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所必备的“三个需要”和“一大条件”,“三个需要”即是充足的营养、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和因材施教,“一大条件”即是.“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大条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虽密不可分,但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六大解放”强调的是充分调动儿童自身的积极性,让儿童自由地学习,激发儿童内在的创造潜能.“三个需要”突出的是着力解决影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外部教育环境问题,要根据儿童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满足儿童创造力培养之需.“一大条件”则涉及的是创造力培养的政治因素问题,儿童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广泛而充分的保障,是创造能力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思想的共通性

尽管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针对的是儿童,但他所秉持的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发展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思想具有共通性.

1.生活性.陶行知指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6]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必须以生活教育为依托,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全面而坚实的生活能力.笔者认为,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变革之需.创造教育属于高层次教育,但离开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创造教育将成为不可能.而所有不同形式的教育最终都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臆断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2.行动性.陶行知指出:“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7]在创造过程中,只有通过在行动中发生困难时,才能意识到问题的出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使用,就必须要求变,要思考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过程中,创造就发生了.因此,没有行动,新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便是空谈.中职德育课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之目的,就必须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行动上的自由,倡导在行动中建立开放、合作、包容的师生交往文化,就是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是给学生赋权,从而有利于实现追求人性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之功效.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上的变革最终是为了促成学生学习实践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主动,学生成为主动构建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者,并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3.创“新”性.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一定是创“新”的教育,这个“新”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新”.“我们中国的教育,倘若忽而学日本,忽而学德国,忽而学法国、美国,那是终究无所适从.”[8]所以,所谓“自新”就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不能生搬硬套,生搬硬套必将是无所适从;二是“常新”.要做到“常新”,就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与时俱进,切勿固步自封,忘乎所以;三是“全新”.所谓的“新”,“不单是属于形式的方面,还要有精神上的新.这样才算是内外一致,不偏不倚.”[9]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也要追求三“新”:一是要体现并保持中职德育课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的特色.德育课教学上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是人的创造素质的核心;二是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创新德育课教学上开展创造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等影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因素;三是要在德育课教学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精气神”,着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突出德育课开展创造教育的特点.

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现代启示

(一)实现学生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上的“五大解放”

1.解放学生的头脑.陶行知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离不开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精神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德育课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德育课教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通过质疑,有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在质疑和批判中锻造创造性品格,提升创造性能力.

2.解放学生的双手.陶行知指出,手脑结合、手脑联盟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做到手脑并用的人,才是有创造力希望的人.在德育课上解放学生的双手,指导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在信息社会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得以成功解决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离不开搜集、筛选、利用、重组有关信息,以制定出完整、详细、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考力,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表达能力,手脑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解放学生的嘴.陶行知指出,提升儿童的创造力须以儿童得到充分的为前提,离开了问的自由,儿童创造力的发挥将成为不可能.因此,教师可以构建“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问”的水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问题呈现出连续性、层次性、体系性、开放性的特点,逐渐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二是营造“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在“初步感知—提炼认知—升华内化—实践应用”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树立“问题解决”的正确评价观.

4.解放学生的眼睛.陶行知指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儿童眼睛的解放,强调“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10]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不到变革是导致学生眼睛得不到解放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变革传统、僵化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解放儿童眼睛的必然之举.在德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大社会,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对大社会进行分析,用双眼去观察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在变化的世界中陶冶性情,磨炼意志,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5.解放学生的空间.陶行知指出,要让小孩子深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只有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为创造力的发展与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以放飞学生的思想,为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德育课教学须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性,在时代先进思想的引领和感召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做出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思考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条件

1.需要充分的营养.陶行知认为:“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是夭折.”[11]陶行知指出,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充分的营养”,没有它,儿童就没有强壮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创造能力的培养将成为不可能.因此,德育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健康、健全个性心理的教育力度,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事业心、勇于创造的品质等优良个性,强化学生身心健康意识,教育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发挥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陶行知指出:“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破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12]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建立在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基础上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能经常性地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就越发敏捷,就越能促进问题的解决,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3.需要因材施教.陶行知指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根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13]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学生,客观认识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理性对待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应施以适宜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坚决摒弃用“一个模子”的统一标准要求每位学生的做法,切实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出发点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是要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施展.

(三)应用在中职德育课开展创造教育上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的教育中学、促创新.陶行知认为:在动员号召之下,每一个人之创造力都得到机会出头,而且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14]因此,教育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核,创造力的培养与文化上是否崇尚自由、精神息息相关.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在教育的氛围中学习、研究、完善教学机制;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以自由、精神为主导的积极文化观,同时必须要排除阻碍创造力发展的消极文化观念对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鼓励学生有不怕冒险、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思想品质,塑造学生勇于质疑、不崇拜权威的独立人格特征.

(四)创造教育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新模式.陶行知指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一件事,就免不了这三方面.所以,‘做学教’是有连环性的.”[15]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新模式,突出“做”的核心地位.所谓的“做”,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感悟生活,建构知识,提升创造力.正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亲知是最为重要的知识来源,其效力远大于闻知、说知.对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课教材中适合学生“做”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去学.教师既要在寻找适合学生“做”的内容上下功夫,更要在“做”的程序、规则、方式、技巧、策略上探究对策,给予学生行之有效之“教”.总之,“教”和“学”要紧紧围绕在“做”上展开,在“做”上“学”,在“学”上“教”,三者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2.将劳力与劳心结合.陶行知指出:“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16]陶行知认为,既能劳力,又能劳心,在动手从事体力劳动时能动脑进行脑力劳动,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德育课教学中,“劳力”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实践,去做,去行动,这是第一性,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光劳力还不够,还要劳心,“劳心”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实践,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事情的真相,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磨炼学生之思想能力,思想产生的新价值进而带动行动上的创新.劳力上劳心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7]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手脑双动”“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既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也是创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3.创造教育必须与生活教育相结合.陶行知指出:“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彼此之间,很难识别的.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这种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个人心中的墙.”[18]陶行知认为,创造力的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以坚实而全面的生活能力为基础.反思当前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虽然开始重视与社会的联系,但囿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对实践教学认识的不深,这种联系是肤浅的,缺乏与社会生活全面、深度的融合,看到的只是现象,无法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与创造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真正的创造教育必须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行动,去做,去发现,去体味,让学生学会生活的常用技能,懂得和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在真实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入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9]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上,更要体现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上,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衡量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当今世界各国间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则是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兴亡、民族兴衰,以及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性问题,必须要从战略高度上加以重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对创造性能力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为培养一代新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要加大力度开展创造教育,以适应国家发展、世界变革之需.新形势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应顺应时展之潮流,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之所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己任,着力推进德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43.

[4][5][6][7][8][9]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88,125,120,22,23.

[10]徐志辉,徐莹晖.陶行知论教育的功能[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37.

[11][12][13][14][15][16][18]王文岭,徐志辉.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130,131,80,70,106.

[17]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19]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37.

本文结论,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陶行知和教学改革和教育思想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职德育课本科毕业论文中职德育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传媒英语教学改革 郑茗馨 张旭(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基金项目吉林省教科规划课题“十二五”教研项目,项目编号GH150628 一传媒英语教学现状随着中国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使人.

2、 中职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新形势下中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中职生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 学校需要抓住德育教育这个机会全方位地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分析了.

3、 基于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太极柔力球教学改革 摘 要选项课太极柔力球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理论欠缺,学校环境氛围差,课时不足,学生初始水平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应用于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中,丰富了教材内容,.

4、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其对当下教育以语文教学为例 康宁(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纵观我国当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却依然存在许多弊病,其中根本问题无异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压抑和扼杀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关注并实施创造的教.

5、 生活艺术教育:陶行知艺术教育思想的文本挖掘 艺术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构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育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他的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思想,很少关注他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立场和成就 这既与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问题意识有关,也与他本人的艺.

6、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意义和实践 摘要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将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此,寻找一条理想的教育途径来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正好可以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