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毕业设计创作选题 歌曲创作论文 音乐创作期刊封面 科技创作论文 论文创作 音乐创作杂志是学术类期刊吗

关于创作类论文范文 与《中国妈妈》的创作手法类论文范文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创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9

《中国妈妈》的创作手法,本文是创作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妈妈》和创作手法和手法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群舞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能够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群舞《中国妈妈》是一部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但不同的是,这里表现的母爱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母爱,是超越了狭隘民族情感的爱,是博大且深厚的爱,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当代舞《中国妈妈》中,编导以叙事为框架,以母爱为主题,短短的7分钟内,真实再现了抗日背景下,中国妈妈从仇恨、抗拒,到接纳、养育,最后送别日本遗孤的整个过程中体现的母爱以及复杂的情感变化.本文以群舞《中国妈妈》为例,通过从舞蹈叙事、舞蹈动作、舞蹈调度和舞蹈情感表达几个方面对作品的综合分析,希望提出一些对演员的表演及编创有所帮助的办法,从而为中国群舞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份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妈妈;舞蹈叙事;舞蹈动作;舞蹈调度;舞蹈情感表达

一、群舞《中国妈妈》叙事的独特性

舞蹈的叙事性,即以情节事件为脉络设计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群舞《中国妈妈》中,编导打破了传统创作习惯影响下多采用的情节顺序、时空顺序、或散文诗等“顺序式”创作结构模式,增加了心理结构方式这一现今十分新颖的结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舞台时空的局限,使舞蹈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中国妈妈从仇恨、抗拒,到接纳、养育,最后送别日本遗孤的整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中体现的中国母亲伟大的跨国母爱真实再现.

(一)心理结构叙事

群舞《中国妈妈》并没有脱离引子、开端、发展、、结尾、尾声的舞蹈结构布局的一般规律,心理结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感情变化和抒发,而是对人在某种境遇下的心理路程的揭示和表达.编导以这种创新型的创作手法和丰满准确的舞蹈语言对人物的境遇、心态做了精彩刻画.现在,这种结构方式正被愈来愈多的编导所采用,从而成为舞蹈艺术所特有的新的结构方式.

1.仇恨

悲愤的呐喊声和沉重的音乐声中冲出一群中国妇女,她们一手紧紧握拳,一手食指指尖直指前方,痛诉日本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她们迈着蹒跚的步伐,以盘腿坐、踢腿、抱腿、下腰、捂胸、跺地等从舞台3点向7点方向行进的主要舞蹈动作,表现了中国妈妈对侵略者的痛恨,同时也是对被杀害的亲人和同胞的痛哭与哀鸣.这一部分是整部作品的引子.

2.抗拒

中国妈妈们在日本人撤退的路上看到一个被遗弃的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女孩,这是敌人的孩子!对日本人的憎恨在这时瞬间爆发,她们一个个用手指着她,唾骂她,眼神里充满了憎恨.虽然,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至极使中国妈妈对小女孩充满了抗拒,但母爱是伟大的,其中一位母亲的双手试探着想抚摸绝望的小女孩,却被另一位母亲挡了回去,大家虽有不忍但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妈妈们无奈的转身离开,可怜的小女孩孤独无依的哭倒在路边.

3.接纳

愤怒的中国妈妈们虽然已转身离去,在母爱的驱使下却不时有人回过头来怜惜的望着小女孩,不愿离开也不肯靠近,而就在一位母亲冲过去想再次抚摸小女孩的时候,伸出的手被小女孩稚嫩的小手紧紧握住,故事发生了转折,神圣的母爱终于战胜了仇

恨,小女孩被伟大善良的中国妈妈们勇敢的拥抱在怀中.(二)情节结构叙事

1.养育

在画外音儿歌“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乡的小儿郎”的反复吟诵中,编导运用独舞、双人舞和组舞的舞蹈手段,以及一系列生活化再现的舞蹈动作,描绘了日本小女孩在中国妈妈的悉心呵护下长大成人的感人劳动生活画面.

2.送行

妈妈们一天天老去,女儿也渐渐出落的聪明而乖巧.正当小女孩沉浸在劳动的欢乐和陪伴在妈妈身边的幸福时光时,一位妈妈含着眼泪捧出一套日本和服,告诉了女孩身世的真相,推着心爱的女儿离开自己回家乡找亲人.女儿接过日本和服哭着抱着母亲双膝跪地,不愿离开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母亲.

二、群舞《中国妈妈》动作的朴素性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中国妈妈》这部舞蹈作品中,编导一如既往的发挥其朴素风格,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动作动机,以朴实而蕴含深意的舞蹈动作达到了最直观的表现效果.

(一)主题动作的生活化

舞蹈开头部分,有力的跺脚、踢腿等动作,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妈妈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与悲痛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初见外国遗孤时,编导用或唾骂指责、或怜惜的张开双臂等这些直观的动作表现了中国妈妈们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寒冷的冬天,妈妈为孩子暖手的动作缝补衣裳的动作中,表现了善良的中国妈妈对孩子无关国界的疼爱.

(二)主题动作的重复化

1.“指”的动作

中国妈妈苍老的手坚定的指向前方,那是对日本侵略者不可饶恕的罪行的指控,对中国妈妈而言那是无法忘却的痛苦与悲愤.在整个作品中,“指”的动作出现了七次,舞蹈的前半段基本被这样的主题动作贯穿.

2.“捂嘴”的动作

中国妈妈们用手捂住嘴,是对遭受的苦难与失去亲人的痛苦的无声嘶喊,却让痛苦和愤怒直达人心.这一动作虽然只重复了两次,但每一次都持续接近十秒钟.编导正是利用这一创作手段,为观众创造了更多的情绪发展的空间,巧妙的深化了舞蹈传达的内容.

3.“拔草”的动作

群舞《中国妈妈》中,表现东北农村劳动生活情境的播种收割的动作伴随始末,是播种到收获亦是妈妈对孩子年复一年的关爱与照顾,表现了中国妈妈们辛勤劳作抚养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的伟大情怀.看似简单朴素的动作,每一次的重复都促使了主题的进一步升华,编导以当代的视角借用这些朴素的动作讲述了一段感人母爱故事.

三、群舞《中国妈妈》构图的多样性

舞蹈是通过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变化表现舞蹈语言的,这也成就了舞蹈构图在舞蹈呈现方式中的重要性.群舞《中国妈妈》充分运用了舞蹈构图的形式美规律,利用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以及形式美的整齐一律、调和对比等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舞蹈构图,在不断变化的舞蹈调度中达到了视觉感官和情感的统一.

(一)整齐一律

整齐一律,亦称单纯同一,没有差异和对立的一致和反复是其特点.在群舞《中国妈妈》中,出现了3次整齐一律的构图形式,分别出现在仇恨、接纳、养育部分,编导运用整齐一律的队的不同情感,通过一字式、圆圈式、散点式、三角式这几个队形体现出整齐、单纯的美感.整部作品中民族之情与母爱之情不断碰撞,深刻的塑造了在特殊背景下中国妈妈们朴实善良的形象.

(二)调和对比

调和对比实质是舞蹈差异和对立的统一.调和是舞蹈的差异中的统一,能给人以融合、协调的愉悦;对比则是舞蹈的统一中的差异,给人以鲜明、醒目、振奋、活跃的审美感受.群舞作品《中国妈妈》中,编导通常会将调和对比和整齐一律穿插运用,以改变因单一的队形和统一的动作给观众造成的视觉疲劳,并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如“养育”篇中,群妈妈们合着欢快的节奏在“农田里劳作”,但在舞台一位妈妈在给小女孩缝补衣裳,节奏和动作的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她们又被统一于同一个舞台画面中,因此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以融合、协调的愉悦的同时,也伴随了鲜明、醒目的审美体验.

四、群舞《中国妈妈》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舞蹈之所以相对于其它类动作艺术具有其独立性,就在于其情感性.主题情感意境是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核,是舞之灵魂.《中国妈妈》颂扬的不是普通的母爱,是跨越了民族仇恨的母爱.编导选择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真实故事为创作背景,超越了传统的母爱主题,体现了“中国妈妈”母爱的博大与无私.

(一)面部表情对情感的完美呈现

不同的面部表情需要面部肌肉和面部器官的协调变化才能产生.再舞蹈作品中,面部表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情绪表现手段,编导们往往会通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和情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面部器官有机整体,会协调一致地表达出想要表现的情感.《中国妈妈》的表演者在通过面部表情表现情感这方面做得十分到位:在第一部分表现“仇恨”的情感时,妈妈们柳眉倒竖、怒目圆睁、咬牙切齿、面部肌肉紧张、表情严肃,将愤怒、憎恨的情感表现的一目了然;而当爱超越了仇恨,在“养育”这一部分中,日本女孩和妈妈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和开头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最后中国妈妈送别日本女孩的时候,妈妈们眼中噙满了泪水,眼泪在这时恰当的表现了中国妈妈们对女孩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二)肢体语言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肢体语言不仅孕育了情感,也丰富、扩充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群舞《中国妈妈》中情感与动作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创造出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到完成艺术传达的任务.作品中“指”的动作的生活性再现,转化成舞蹈的表现并高频率重复出现,无论是不同舞群的交替使用还是改变身体和所指向的舞台空间的变化,都强烈表达出仇恨、气愤、敌对之意.舞蹈自始至终贯穿“母爱”主题,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情景:“妈妈”紧紧握拳到渐渐颤抖的展开五指的动作拉开了作品的开端;“接纳”部分的第6到第8这三个八拍,妈妈温暖的双手来回搓着小女孩冰冷的手,由此唤醒了日本女孩苍凉的心;“养育”部分,日本女孩开始接受中国妈妈的爱时,中国妈妈们对她又抱又背又亲,在爱与恨的交错中幸福着;为了孩子的成长,中国妈妈在黑土地上辛勤劳作,模拟劳作的“掰玉米”的主题动作在这一段多次重复,小女孩面对比情此景激动不已,编导在作品的部分巧妙的安排中国妈妈16次不变的重复这一主题动作,长大的孩子心疼地把妈妈的手捧在脸颊上,接着以37次不变化的重复主题动作,将主题情感推向了新境界.

结论

舞蹈《中国妈妈》诠释了中国母亲的博大胸襟及超越狭隘民族情感的人性光辉,表现了崇高的人文主义情怀.无论是从题材选择,还是从舞蹈语言审美追求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一方面,题材的选择上“注重历史,关注现实”,以真实质朴的美为中心所表现出来的极富时代特色的母亲形象刻骨铭心.另一方面,舞蹈语言上进行突破与创新,创造了许多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的个性化动作,颠覆了以往舞蹈语言的传统审美标准.使拔草、撒种、挽袖等取材于真实劳动场景的动作看似简单却有着极强的表现力.

《中国妈妈》是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继舞蹈《进城》之后的又一部经典力作,这种以真实质朴为美的舞蹈审美取向,体现了东北师范大学团队舞蹈的创作特点与创作理念——舞蹈创作由追求形式美向注重挖掘舞蹈的精神内涵的内在美转变趋势.

参考文献:

[1]金秋.舞蹈编导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宏.舞蹈精品赏析[M].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材,2008.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金秋.舞蹈赏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姚倬云(1993-),女,燕山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河北省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上文总结,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国妈妈》和创作手法和手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作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基歇尔《中国图说》中的中国 阿塔纳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著名的耶稣会士,他没有到过中国,但他于1667年出版的中国图说一书,却在西方具有深远影响 该书英译者在序文中.

2、 刘聪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特色和演唱风格 摘要声乐套曲故园恋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刘聪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分析了其创作特色,并以演唱者的角度探讨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故园恋;创作特色;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

3、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视角下的《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 摘 要本文以中国文学(19511966)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建国十七年中国文学(英文版)本体研究以及所展示的新中国的形象,并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全面考察中国文学的生产过程及其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关.

4、 《呼啸山庄》的象征手法赏析 摘 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在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手法的应用更好的揭露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提升了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魅力 为此,文章对呼啸山庄的象征手法进行.

5、 沉睡的《猎杀者》(创作谈) 猎杀者的初稿是在十几年前完成的,我一直放在电脑里,我写小说有一个习惯,写完了,就在电脑里放着,并不着急发表,我觉得我还能把它们修改得更好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我永远无法改好它们 有的朋友写小说是一件.

6、 难忘《中国水产》 2006 年9 月,我从湖北恩施咸丰县挂职扶贫回来后,即往中国水产报到,任执行总编、编辑发行部主任 中国水产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记得还在上海水产大学上学即将毕业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一名中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