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绘画论文 幼儿绘画论文 幼儿园绘画论文 绘画创作论文 绘画艺术欣赏论文 绘画专业毕业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绘画毕业论文 绘画论文题目

有关绘画论文范文集 与画布上的民谣:鲍勃迪伦绘画中的诗性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绘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3

画布上的民谣:鲍勃迪伦绘画中的诗性,该文是有关绘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跟诗性和鲍勃迪伦绘画和画布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诗歌与绘画作为两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在中西方文艺学史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关于诗与画关系的讨论是持久而重要的理论命题,朱光潜指出“诗与绘画的关系在西方是一个老问题”[1].不同类别艺术的地位经常被讨论与争议的.达·芬奇提出画是高于诗,他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视觉要优于其他感官,能使视觉感官得到满足的艺术价值更高,所以绘画高于服务于听觉感官的诗.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狄德罗则认为诗歌高于绘画,他指出“画家只能画一瞬间的景象,他不能同时画两个时刻的景象,也不能同时画两个动作[2].莱辛的《拉奥孔》的副标题即为“论诗与画的界限”,莱辛指出的“一种美的艺术的固有使命只能是不借助其他艺术而能独自完成的那一种[3]”对“诗与画”的讨论也就是对当时所有艺术类型的根本划分,讨论其差异即讨论艺术的分类原则.

不同于西方争论的绘画与诗歌的高下问题,中国古代的文艺学论则更注重诗画一律的境界.西晋文学理论家陆机他认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明确的区分了绘画与诗歌在功能上的局限性.而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讲究融情于景而不要求形似.北宋诗人苏轼反驳了“不求形似”这一观点,认为“诗画本一律,开工与清新”,诗歌与绘画都是用心灵关照真实社会,但以不同的载体,也就是媒介来传达思想感情.宗白华提倡:“诗与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于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4].

对于诗与画的关系虽然中西方文艺学史上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都能看出诗歌与绘画具有相通的地方.诗歌中能够描绘画面,来提升抒情写意的能力,绘画中也能够蕴含诗性,提升绘画的内涵与哲理性.鲍勃·迪伦的诗与画就是一个佳例.

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赞誉是“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里,创造了新的诗意表现手法”,迪伦的音乐具有的非凡影响力,不仅如此,他在视觉艺术方面也成果颇丰,艺术作品涉及绘画与雕塑两个方面,在国际上广受好评.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画家,不仅是因为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的地方,而且是基于绘画与诗歌有特殊的紧密的关联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确是常人难以到达又妙趣横生的境界.通过分析迪伦的绘画作品中诗意的表达,能够更好地探讨迪伦的哲学的思辨性与创作理念.学者们普遍认为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是迪伦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自那之后迪伦的音乐风格由民谣转向了摇滚民谣,表现的内容也不再与政治相关.但在1966年7月发生的摩托车车祸,才是迪伦创作生涯的真正转变.迪伦因此在歌迷前消失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的迪伦沉迷毒品、消极生活,因此这场车祸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养伤,而是重生.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病床上的迪伦开始拿起了画笔,他向画家诺曼·鲁宾拜师学艺.描绘自己在演出的途中所看见的人和事物.1971年的那首《当我绘制我的杰作》(WhenI Paint My Masterpiece),也许就是在他画画时创作的.迪伦的创作与他的音乐相辅相成,但又成独立的体系,在绘画中迪伦仍秉持艺术来源生活的风格,就像他的音乐一样.在1989年到1992年间,迪伦在巡回演唱会的途中,创作了大量的画作,不管是《桥上的男人》还是《湖边小屋》,都来自于迪伦旅途中所闻所见,他用冷寂疏离的笔触画了湖泊、小桥、房间等旅途风景,也画了在大街上行走的沉默路人.不管是他粗犷的线条还是大胆的着色,或者冷静的视角,迪伦都用他的绘画向大众表达了他的艺术和创作思维.鲍勃·迪伦的很多画作,都能在他的歌曲中找到联系,将绘画与歌曲对应起来或许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绘画表达的意象和歌曲传达的内涵.比如,作品《红狮酒吧的妇女》是迪伦1992年去英国黑潭演出途中创作的.画面上一位穿着华服带着帽子的丰满女人,正性感的扭着臀倚在吧台边,画面只展现了一个妖娆的背影,没有正面的描绘,连酒吧的陈设也模糊带过.迪伦用衣带垮下肩膀的细节凸显了女人的妖娆,寥寥几笔勾绘出深夜酒吧女人的形象.不难想象这是迪伦在酒吧时偶然邂逅的一个女人的背影.

深夜的酒吧和喝醉的女人总是能让人浮想联翩,但在这幅《红狮酒吧的妇女》中却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浮世的,蓝色的背景和火红的衣裙呈现出强烈的对比,披散的头发和女人微微弯曲的倚靠在吧台的动作都是如此的浑然天成.迪伦摒弃了传统的*结构,用蓝红两个颜色的对比,确立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空间感,没有细致的描绘酒吧的环境和人物的衣着,减去了所有不必要的元素.设色鲜明大胆,线条简单粗放,不禁让人想起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作品.然而不管在表现手法上与野兽派的联系多么紧密,迪伦的作品仍有自己独特的“诗性”蕴含其中.诗歌以精炼的语言表现意象,以简短的文字传达出“象外之象”与“韵外之致”.而绘画的诗性表达方式中,最突出的就是“理想化与隐喻”.学者胡霄认为:“诗人们常常营造一个几近完美的理想世界使自己心灵得到慰藉,这样的情愫几乎出现在诗歌发生发展的每一个时代和地域.”[5]在作品《红狮酒吧的妇女》中,迪伦描绘的酒吧和女人只是他心中的形象,他在不自觉中对真实的客观世界进行“理想化”描绘.就像马蒂斯在作品《舞蹈》系列里,将人物的动作和周围的风景“理想化”地抽象出来,绘制成马蒂斯视角下的舞蹈动作.至于作品的隐喻则是见仁见智的,特立独行如鲍勃·迪伦,他也许不会轻易让我们窥探他真实的内心,但我们仍可以透过《红狮酒吧的妇女》联系到他收录于1976年专辑《Desire》的歌曲《Sara》.这首歌是迪伦为了挽留妻子Sara Dylan而作,歌曲的旋律缠绵、浪漫,歌词回忆了他与妻子往日的甜蜜生活.迪伦在歌中高呼妻子是“Sweet virgin angel, sweet love ofmy life”(你是我无瑕的天使,是我生命中的挚爱),《S a r a》延续了迪伦诗一般的歌词风格,在歌曲开头回忆了一家人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I can still see them playin with theirpails in the sand,我仍可清晰描绘孩子们提着桶在沙滩玩耍的情形They run to the water their buckets tof ill.他们冲向沙滩 桶里盈满海水I can stil l see the shel ls fal lin out oftheir hands贝壳在他们的指间滑落As they follow each other back up thehill.孩子们一个一个紧挨着在沙丘玩耍描绘孩子们在沙滩上玩闹的场景,他们用桶装着海沙与海水,在落日的余晖里捡贝壳,玩闹得累了就紧挨在一起看风景,从孩子们的玩闹体现出的是夫妻的恩爱时光,通过沙滩、贝壳和孩子这些意象,短短几句写出一个幸福家庭的假日.而后迪伦也在歌中描写了他与妻子曾经的幸福时光:

Radiant jewel, mystical wife.你是最闪亮的珍宝 我神秘的妻子Sleepin in the woods by a f ire in thenight,夜幕降临我们烤着火躺在地上Drinkin white rum in a portugal bar,在葡萄牙的小酒吧里喝着朗姆酒Them playin leapfrog and hearin aboutsnow white,人们玩着游戏间或听闻白雪公主的故事以珍宝比喻妻子来表达尊重与爱意,不管是在野外露营还是在酒吧喝着朗姆酒看着人们玩游戏,都是回忆里零碎的美好的片段.迪伦描述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过往美好的怀念,白雪公主故事的意象,也许正是迪伦对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期望.

Yo u w e r e t h e r e i n t h e w i n t e r ,moonlight on the snow你是冬天里一抹圣洁的月光A n d o n l i l y p o n d l a n e w h e n t h eweather was warm.你是夏日里一池清馨的睡莲这两句歌词更是将迪伦的文学功底展现到极致,月光与睡莲的意象显示出妻子的温柔与圣洁,无论寒冬或是炎夏都让人感到温馨与安宁.而后迪伦又以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如今的情景:

Now the beach is deserted except forsome kelp现在的沙滩已经被人们遗忘And a piece of an old ship that lies onthe shore.只有那一艘旧船停靠被遗忘的沙滩暗喻着过往的温馨已经随风而逝,而停靠的旧船也许就是喻示迪伦自己仍沉溺在过往中无法自拔.无论这段感情最后的结局如何,不管事实是不是像迪伦所描述的那样,这首歌中描绘的场景、意象和情感都如同一首抒情诗一般,写出了迪伦内心的世界.诗歌与绘画都是迪伦通过某些媒介来传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歌词中如诗的语言和绘画中诗意的表达,都体现出迪伦非凡的“诗性”和他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一直以来,迪伦一直用音乐和诗歌来描述他眼中的美国的现实,他的画也是如此.于是有人将擅长用寂寥的方式描绘美国现实风光的爱德华·霍普与他联系起来,或许是因为他们都绘制过相似的景物,例如咖啡馆或者乡村的铁轨和加油站.但是爱德华·霍普笔下的风景总是用反映环境与心理孤独的画面来描绘现实生活,使其作品大多以城市为背景,画中的人们与环境是分离的,神情麻木、表情迷茫,也有一些作品描绘的是寻常风景中孤零零的建筑.但即使是表现阳光,霍普画中的风景也是低沉而压抑的阴影.而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大多采用简单色调和粗放的笔触,画中表现的人和物也几乎都是静止的,但是并不会给人孤寂忐忑之感.相对于霍普笔下的人与物,迪伦的作品更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感和诗意,如同年迈的老人,将他的一生向你娓娓道来.这种诗意在绘画作品《向日葵》(S u n f lo w e r s)和《周日下午》(S u n d ayAfter noon)中都有体现.很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曾绘制过这两个主题,后印象派大师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享誉世界,而后者又让人联想到法国著名画家修拉创作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梵高一生共创作了11副《向日葵》,他热爱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梵高在《向日葵》中采用了大面积高明度的调,花朵的不同姿态在他眼里都有不同的含义,并以此来表达自我.在梵高的画中,向日葵是盛放的,又温暖的,拥有着仿佛要溢出画布的生命力,充满着感染人的魅力.似乎让你能感受到流淌在画布上的阳光,这是梵高心中太阳的象征,代表了希望与光明,也是与梵高寂寥短暂的一生恰恰相反的那一面.就像学者夏长春所说:“向日葵迎着太阳生长,它是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的希望,梵高就像向日葵,面向太阳,让炙热的金黄在思想中任意流淌,在绘画中肆意奔放”[6].

而在迪伦的这幅《向日葵》中,即使是近乎占满了整个画幅的花朵,却没有梵高作品中的向日葵那样充满向上的感染力,画中花朵是分散的,花瓣是杂乱而凋零的,迪伦并不着重去表现光明或者是生命的含义,而是不带任何修饰的去描绘了真实的他眼中的向日葵.画中向日葵的颜色也区别于梵高作品中饱满的明亮的,由于灰色的和线条,这里的向日葵略显暮气阴沉,配合背景中暗红的砖块和深蓝的天空,给人一种沉寂之感.它的枝干张牙舞爪地生长在整个画面,向着各个方向生长,每片花瓣都似乎在尖锐而无声地叫嚣,这样的奋力地在表达着什么的向日葵,被那堵深红的砖墙紧紧围住,不远处的城市与天空压抑沉寂,与困惑跃然纸上.

向日葵的意象就像贯穿在迪伦前期音乐中抗争与自由的情感色彩一样,表达他彻底反抗社会中专制的道德准则,因为这些准则是对人类最基本的自我本能的压制.这幅作品与歌曲《深藏思乡布鲁斯》(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异曲同工,后者歌词突出了社会中存在的欺骗、压榨和不公,充满了愤怒与含沙射影的讽刺.从这首歌的表现手法上来说,采用了大量相同音节(例如se)的单词,但都十分的隐晦,使整首歌曲呈现出激扬亢奋却又意味深长的感觉.学者滕继萌评论说“他以说唱布鲁斯的即兴发挥滔滔不绝的‘口述’了一个充满暴力欺骗的丑恶人间图像[7]”.这首歌中的各种暗喻,就像迪伦在绘画中以向日葵的姿态来暗喻奋力生长突破困境一样,都是表达了迪伦对于当时社会上黑暗的不息的反抗精神.Better stay away from those最好远离那些That carry around a f ire hose消防栓附近的人(暗指杀人凶器)Keep a clean nose最好清白点Watch the plain clothes小心条子相对于《向日葵》的压抑来说,作品《周末下午》要活泼轻快得多,新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描写的是巴黎附近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星期日下午,阳光正好,人们在河畔的草地上游玩休憩的场景.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阳光充沛,游人闲适,修拉采用阴影来突出阳光的强烈.前景采用暗绿色调来表示阴影,后面则是亮调来凸显出强烈的阳光.修拉描绘处在阳光中的人们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整个画面明暗对比明显.在画中采用点彩画法,依照光谱中各种单色光组成万物色彩的原理,用单纯的原色色素的点子互相组合,让绘画看起来更朦胧,似乎人物景物都处于一个虚幻的空间里.远看时具有整体感,近看时又会发现很多色彩,整个画面丰富生动,变化万千.

而在鲍勃·迪伦的《周末下午》中,画家描绘了阳光、草地、树木、船舶与湖泊.采用西方传统的*法,使整幅作品呈现出现实感与纵深感.采用黄金分割的构图方式,色彩的运用也极具美感,绿色的草地与蓝色的湖泊相互映衬.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迪伦将阳光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在了画作中,天空是五彩的,就像彩虹一般,阳光撒下来落在树叶上,于是树叶也闪烁着彩虹的光芒.迪伦以这种奇特的方式来表现阳光正好,让人感觉仿佛是梦中的场景,就像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一个彩色的阳光充沛的周末下午.最值得一提的是迪伦在表现草地与树叶的时候,运用印象派绘画的方法,没有平涂的线条来勾勒形状,而是以色彩的深浅变化来体现景物与光线的关系,使整幅画看起来充满了阳光与梦幻的色彩.

《周末下午》这幅作品的梦幻典型地体现了迪伦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创作风格,这个时候迪伦的音乐放弃了革命和批判的救世之路,转而寻求宗教的拯救,探索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梦幻世界.就像那首《伊甸园之门》(Gates of Eden)一样,伊甸园之门便是真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分界线,伊甸园的门内门外正是梦幻与现实两个世界,梦幻反映了现实的真实,同样也突出了现实的虚无.就像学者滕继萌所说的那样,“冷漠的城市文明扼杀了婴儿对于伊甸园的渴望,昔日的入世者正日益寻求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纷争”[8].

正是出于这样对社会的失望与宗教带来的安慰,迪伦创作了带有浓厚梦幻与宗教色彩的作品,无论是《伊甸园之门》还是《周末下午》,我们能透过迪伦描绘的梦幻的完美的场景,来真正窥视到他内心的不安与渴望.迪伦的创作理念贯穿在他的音乐与绘画中,我们能够从不同的作品中提炼出许多的共同点,他用向日葵的意象表达对专制与压迫的反抗,在《伊甸园之门》中用支离的现代赋体描绘梦幻反衬下的现实,用《周末下午》中的梦幻场景表达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求.1994年,鲍勃·迪伦将自己绘制的一批画以《绘制苍白》(Drawn Blank)为名出版,虽然鲍勃·迪伦的第一张专辑《Bob Dylan》总销量超过1亿,得到过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国际奖项.但是直至2006年,他在视觉艺术方面的成就仍然不被大众所熟知.这个转折点出现在《绘制苍白》出版13年后,在纽约一家旧书店里,德国开姆尼茨艺术博物馆负责人英格丽德·莫辛格里发现了这本蒙尘的图册,那个时候莫辛格里并不知道迪伦是谁,只是被他的画作所打动.于是2007年,66岁的迪伦开办了他的第一次画展.开姆尼茨画展没有直接采用《绘制苍白》中的作品,而是让迪伦以此为基础重新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博物馆给了我动力,让我把多年前随手画在纸上的东西重新展示出来.如果没这种兴趣,我不会再去碰那些画过的东西.”在那次展览的说明中,鲍勃·迪伦如是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能看到迪伦的两幅绘画除了颜色以外近乎相同.例如《桥上的男人》这幅作品,迪伦创作了多个版本.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倚靠在栏杆上裹着大衣沉思的男人,姿势神态、背景街道都大致相同,每个版本除了色彩之外也有一些细节的变化.这些变化来源于迪伦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将自己新的认识和思想加入到原有的画作中去.

《桥上的男人》描绘了一个裹着大衣依靠在栏杆上沉思的男人,不管背后热闹的街道和城市的喧嚣,他独有一份安静与沉思.他头微微低下,双手插在口袋里,随意地倚靠在不到他腰部的栏杆上,远处的天空不管是蓝色还是红色,都看不出像《周末下午》里那样明亮的阳光,而是阴沉地笼罩着城市.这三幅作品尽管色彩不一,所反映的感情基调都是大抵相同的.

对于绘画的再创作来说,达达主义代表人物杜尚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代表作《L.H.O.O.Q.》中,蒙娜丽莎被画上了胡子,这幅世界名画瞬间就多了一些诙谐的色彩.这在当时的艺术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评论家们批判杜尚对于艺术的诋毁,但在现在看来杜尚的确为西方艺术史确立了新的思想观念,他不仅是反传统,更是反艺术,丝毫不亚于尼采高呼“上帝死了”时带来的巨大影响.“杜尚将艺术的行为彻底转变为生活的观念, 实现了艺术形式与手段的彻底革命,在杜尚那里没有艺术的伟大与高贵,只有生活本身.”[9]

相对于杜尚的再创作是关于艺术的思考,鲍勃·迪伦的再创作则更多的反映出“诗性”的特点.迪伦的绘画作品与他所写的诗和歌词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原画作的基础上加上色彩的改变或者一些修饰,使画作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色彩”主题的变奏.变奏能带来一种特殊的和谐,学者熊毅认为“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变奏中找出它自身的和谐,也正是这种变奏的和谐让诗歌文本扑朔迷离,有一种‘水火共舞’的和谐之美”[10].迪伦绘画的“色彩”变奏让《桥上的男人》这幅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更多的含义,红、蓝、棕的大衣颜色反映出对象的内心情感,也就是反映出迪伦在创作时赋予画作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三幅不同颜色的绘画,在形式上构成了特殊的和谐感,它们互相佐证着对方的新意与内涵.就像迪伦的音乐一样,他常常在演唱会中对歌曲即兴改编,为歌曲注入新的含义,使它被重新诠释.这些绘画作品也是迪伦作为视觉艺术家瞬间灵感的体现和创作理念的诠释.

二度创作的方式,迪伦将新与旧的绘画带入了“似是而非”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正是迪伦艺术创作中“诗性”的重要表现方面.有人评论迪伦的画作视角是“永远从边缘凝视中心,(对象)仿佛只是偶然撞进他所在的空间.”这种边缘视角也是迪伦一种“记录者”身份的象征,就像是游吟诗人通过诗歌来记录现实,迪伦通过音乐来反映美国现实、记录政治与战争一样,他的绘画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表达出更多的人生经历,更能引起大众强烈的共鸣与自我联想.迪伦以这样一种独特方式诠释着自己“记录者”的身份.

从诺贝尔文学奖宣布到现在,大众从不理解到支持,迪伦对于奖项的态度也几经变化,但这向全世界证明了歌词力量的崛起.本文着重讨论了迪伦作为视觉艺术家在绘画领域的创作成就,但目的在于通过绘画中诗性与哲理的体现来证明迪伦作为一个“诗人”,他的创作理念贯穿在各个领域的创作中,并且通过这种理念的贯穿,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作品,同时在不同领域互相影响互相映射.本文通过绘画《红狮酒吧的妇女》和歌曲《Sa ra》,探讨了诗与画的联系与界限,从创作灵感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迪伦歌词与绘画中的诗意.作品《向日葵》作为迪伦反抗精神的代表作,通过向日葵这一意象,联系歌曲《深藏思乡布鲁斯》展现了迪伦非凡的隐喻“诗性”与不息的反抗精神.《周末下午》作为体现迪伦宗教信仰的代表作品,本文从梦幻与真实的角度来分析了迪伦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最后在作品《桥上的男人》中,迪伦对同一幅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这个过程就像是音乐与诗歌中的“变奏”一样,赋予了迪伦的艺术更多的变化与意义.

这些都证明了迪伦不仅是美国流行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歌手,也是艺术史上不多见的“诗画家”,他的作品饱含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认识,就像迪伦在丹麦的画展叫作“画布上的民谣”一样,鲍勃·迪伦也当之无愧是画布上的歌诗人.

周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硕士.

小结,此文为关于诗性和鲍勃迪伦绘画和画布方面的绘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 胡 越内容摘要迪伦马特是继布莱希特之后德语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家 他的戏剧创作的重要特点是悲喜剧风格,即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从而建立了一种与传统的悲喜剧完全不同的现代戏剧美学范式 本文试图.

2、 在迁移中重构身份:读戈迪默《偶遇者》 内容摘要纳丁·戈迪默是南非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有“南非的良心”之称 在偶遇者中,戈迪默一改对族隔离制度的关注,转而呈现全球化时代下的南非,突出了白人女孩朱莉.

3、 摇滚、流行乐和民谣:岁月有声四十年 摇滚听的就是叛逆1988年10月14日,Beyond乐队成为首支在北京开专场演唱会的香港乐队 可是,因为Beyond乐队来自香港,唱的主要是粤语歌,反响并不热烈,16日演唱会中途,许多观众退场,直到他.

4、 早期电影明星宣传效应:以王汉伦为个案 摘要早期的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关注影像叙事到关注电影明星的过程,这是因为电影经营者们发现,电影演员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甚至可以取代电影故事本身的吸引力,电影明星制即由此产生,早期电影明星王汉伦的事迹.

5、 迪伦马特《物理学家》的怪诞风格 摘 要1962 年,瑞士德语剧作家迪伦马特创作了二幕喜剧物理学家 国际性的题材,宏大的主题,巧妙的构思,严肃的哲理使这部戏剧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怪诞手法的运用,有力增添了悲喜色彩,有助于拉开观众与剧本.

6、 鲍勃迪伦:事实上,我想要为任何人演奏 1一年多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纷纷表示同情哭晕在厕所的村上春树 我也在心里想这一头卷发的家伙是谁哦于是买了一本他的自传编年史,一个晚上我就看完了 极其流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