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道家思想类论文范文集 和杨天婴:老子道家思想在亨利摩尔雕塑中的体现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道家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8

杨天婴:老子道家思想在亨利摩尔雕塑中的体现,该文是道家思想类论文范文素材跟亨利和摩尔和道家思想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自然 天人合一 孔洞 巧拙 有无相生

摘 要: 老子,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代圣哲,写下了五千言的《老子》一书,书中满蕴着深沉的智慧,字字珠玑.黄老之术,进可治国平天下,退可修身齐家,老子以他的哲学,引导着、启发着、开拓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也预见着世界思想文化的内容.亨利·摩尔,生于英国,二十世纪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他的雕塑简约而自然,淳朴而丰厚,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与西方同时代的艺术颇有距离感.他的雕塑理念和雕塑作品无不反映出他对自然界内在精神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其中包含的很多思想竟与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体现了中国道家老子的哲学与美学思想.老子与亨利·摩尔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他们的思想和作品穿越时空在此相会,会有怎样的交集,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老子,姓李名耳,字耽(约B.C.571—B.C.471),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中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开创的道家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社会文化生活.老子飘然离尘,出函谷关前写下《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一书本意上更多是政治上的目的,书中有老子独到的经济、军事主张.然而《老子》一书又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他的道家思想虽无意于文学艺术方面,而事实上却对中国文艺精神和文艺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画中对“淡”、“远”的追求;王维看似颇具禅意的“空”、“静”,实得老庄的真意;以及以苏轼为代表而开启的文人画,均是对道家及玄学思想的发展.

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引领了中华美学的走向,它同样波及西方现代艺术并影响其艺术发展的审美走向.自16世纪始,《老子》一书陆续传入欧洲各国,各种译本及研究其思想的专著逐渐丰富而至数不胜数,成为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子的道家思想在20世纪英国著名雕塑家摩尔作品中有着怎样的玄妙体现.

一、老子的“天人合一”成功注解摩尔雕塑的自然风格

首先,老子是个朴素的自然主义者,《老子》一书是在对宇宙万物的深入体察基础之上写作出来的,他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了悟大道,并在“道”这一概念基础上展开他的哲学理论.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这里的“天”、“地”是指自然物理的天地,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万物,天地人也就是自然万物皆要以“道”为其运行的依据,而“道”性“自然”.他指导我们:不任意妄为,要认识规律、遵从规律,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即“自然”,这样也就合乎了“道”.

亨利· 摩尔(Henry Spencer Moore,1898—1986),生于英国,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之一.他的雕塑简约而自然,淳朴而丰厚,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与西方同时代的艺术颇有距离感(图1).他的雕塑理念和雕塑作品无不反映出他对自然界内在精神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摩尔出身矿工人家,温暖的大家庭孕育了他深情、和谐又从容的性格;矿区的大地、树木、山石融合着生命的温情烙在他成长的印记中,成为他艺术生活永不枯竭的思维之源.儿时的生活环境使摩尔得以与自然为伴,观察自然,研究自然中的形态、生命体,成为摩尔一生的习惯.他喜爱收集各种自然天成的石块、贝壳、树结等,直至老年,他也爱到户外走走,变动的云烟,树影的婆娑,流水的痕迹,每每总会给他不同的感受.除了山野间的自然界内容,自然最伟大的形体创造——人体,同样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斜倚的人体是摩尔一生最挚爱的创作主题.自然的有机形体给摩尔的艺术创作以极大启发,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摩尔体悟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多样的美的法则和生命法则.摩尔的雕塑反映自然的和谐,体现着自然的秩序、节奏、韵律.而在当时文明程度已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人们在享受发达的文明的同时,远离了自然,很多时候已经丧失了获取直接经验的和能力.摩尔不向心求,不拾他人牙慧,他在自然当中识大道,这正是老子认识一切的基础,体现了摩尔以自然为师,师法自然的创造原则.

摩尔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在于观察自然,体认自然之道,他还强调作品要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图2).他认为雕塑作为人为的、人所着力的艺术品要与自然界求得圆融、统一.他的很多雕塑都位于室外自然环境中,与花细语,听泉低吟,在蓝天下随风起舞,体现了与自然的无限和谐.他还讲:“我的想法是,尝试让雕塑成为大自然.”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或许,影响我想要在户外雕塑,并且将作品与大自然并置的重要原因,源自年少时在约克郡的经验……我看到一大片天然的岩石,惊艳于那强而有力的岩块就像巨石文化遗迹,而约克郡的煤渣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就像山.”摩尔感叹人之于岩块,岩块之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正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再现.换言之,老子“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是对摩尔对待自然态度最好的注解.中国儒家讲求“和”,道家同样也讲求“和”,然而儒家之和为人之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之和为“天人合一”,是人与天地相和,万物均与天地和.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统一的,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大道的体悟所得,也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理应回归自然之中.自然所造万物要与天道归一,与天地精神往来,才能得大机大用.因此可以说,老子的“天人合一”成功注解摩尔雕塑的自然风格.

二、老子的“大象无形”形象描述了摩尔雕塑的造型手法

老子接下来在形容“道”的视觉之“形”时,说“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第十四章),以及“……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四十一章).”这些都在说明“道”之形隐奥难现,不可只以外在形体观之.“道”是隐遁于无形之大象中的,而把握“道”、体现“道”要籍由“象”,这里“象”是“道”的显现,然而这个显现却是“无物”、“无形”的.“大象”有外在表象,又有内在抽象之意,表象即或真实、或伪装的外表只是表面之形象,内在的抽象是剥离表象后,再抽取、提炼而得出的深层意象.体悟大道,即感知外象而理解内在无形之大象的过程.

摩尔的作品从现实中来,却并不直接表现对象的外在形象,他表现对象并不作简单的外形模仿,而是在思考中接近内在的真实,情感的真实,运用夸张、解构、重组等多种手法,把最本质的东西呈现给我们.到了中后期,他的雕塑造型越发简洁抽象,以更少的外在,摈除多余,直指内心(图3).然而摩尔并不关心他的雕塑手法是抽象还是写实,人文主义是摩尔雕塑中的灵魂,无论写实还是抽象,亨利· 摩尔只是要在他的作品中更加强烈与直接地表现人类的心灵内容,这正是他作品中的“大象”所指.他曾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作品是具象的.”亨利·摩尔这种在表现对象时不求其外在之表形,而是执着于内在之大象,取其象,不取其形;取其意,不拘于形,手法在形与意之间游走,不拘一格.其作品在抽象中具有现实的温情,在解析中满含混沌的胸怀,显示了老子所描述的无形之大象,所追求的正暗合了老子所描述的大道之象.

三、老子的“大巧若拙”注释了摩尔雕塑的清扬之风

而摩尔在表达其“意”与“象”的过程中,并非以“巧”取,反倒以“拙”求.《老子》第四十五章讲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通过分析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讲出了表面现象与内在品格的辩证关系.老子认为,真正的巧在于遵循事物的规律,以事物最质朴的方式呈现,不卖弄个人的聪明.此即讲出了不用奇、巧,以正为奇,以朴为巧的大智慧.至此之后,巧与拙的话题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美学命题,中国美学思想在美的评判标准上,不仅打破形似,也打破了优雅甜腻的标准.艺术中大巧之拙趣远比工匠之精巧要高明.摩尔广泛接触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尤其欣赏原始艺术,在这些显露出人类文明端始的艺术作品中,他体悟到人类最元初、最淳朴、最满含底蕴力量的生命气息.人们往往认为原始艺术虽然稚拙、朴实,但也是不成熟的,它们只能作为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等时期高度写实的艺术的前奏和序曲.然而摩尔认为,原始艺术中稚拙的造型之内所显示出的气量与生命气息,以及纯净而强烈的感觉都远远强于后来经常模仿他人的艺术(图4—图5).摩尔曾反复地强调:“古希腊晚期和文艺复兴所说的‘美’不是我从事雕塑的目的.”这些都与老子的“大巧若拙”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而当时的西方正处于由形式探索而至观念更新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新思潮不断涌现,但他们或追求技法上的极致,或追求眩人耳目的新概念,从而失去对内在精神的体悟,更谈不上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此时摩尔的作品犹如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中的一缕清扬之风,又如摩天大楼钢筋混凝土间的一方古拙之石,倔强地绽放着其原始的生命价值.正是老子的“大巧若拙”思想成功注释了摩尔的雕塑风格.

四、老子的“有无相生”巧妙诠释了摩尔雕塑的孔洞运用

最后,我们再看老子创设的“道”,落到用的层面,他告诉我们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很多法则.其中他提出“有无相生”,并且在第十一章对它又进一步阐释,反复论证:“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以车轮、陶器、房屋为例巧妙地说明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茶碗中间是空的,但正是因为中间空的部分起到了茶碗的作用.房子中间是空的,正因为中间空的部分起到了居住的作用,并且窗与门沟通了内外,形成了新的空间.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相对立的状态下形成和显现的.“有”因“无”而存在,“无”因“有”而显现.“无”与“有”相互依存,共起作用.“有”与“无”是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

老子在这里揭示的辩证法上的意义,同样适用于雕塑上形式与空间的问题.摩尔作品中孔洞的运用正是“有无相生”极好的体现.在雕塑作品实体中穿插孔洞这一表现方法虽非摩尔发明,但却是摩尔将此思想发挥到极致,因此,这一造型特征被称为摩尔洞.孔洞在空间的占有上即“空”、“无”,但在西方造型艺术中都强调实体的体量感、团块感,在美学上也并不强调“空无”、“虚无”,摩尔打破了这一传统,他自己解释道:“如果孔洞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恰到好处,石块不会因为孔洞而削弱强度.拱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依旧强度十足.”他继续讲道:“石块上第一个孔洞是穿透,孔洞结合了前后的面,形成一个更强的三度空间.孔洞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多种形态的实体.”并且摩尔并不仅在单体的雕塑中设置孔洞来丰富作品的空间,他还尝试多件组合的雕塑制作,如他的两件、三件组作品.他认为消除一些东西是必要的,有时只做出头部和腿部,然后在其中空出身体部分,空出的部分将意义深远(图6—图7).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空白的应用,中国画的“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达到了“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给人以无限想象.而这些用老子学说中“有无相生”的思想来诠释是何等的巧妙与恰切.

由此看来,摩尔的雕塑理念和雕塑作品从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这一切都*出现代西方美学的思想同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道家哲学的惊人相似.一中一西,一古一今,老子的道家思想穿越时空,与20世纪的西方美学水融,熠熠生辉.

我们无从得知摩尔是否读过《老子》,摩尔的美学思想是否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老子的哲学,但正如《列子》有言道:“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古今中外名士所言所行常处处相和,如老子所描绘的大道,此正所谓得道之士!

评论: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亨利和摩尔和道家思想方面的道家思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道家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杨雪芹:拾梦人 “成人礼”杨雪芹决定跟随“美丽中国”支教团去云南临沧云县大朝山中学支教前,一直困扰于“未来人生道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从南开大学.

2、 杨献平:从敦煌到乌鲁木齐 每一个艺术从业者,内心永远都盛放或者梦想建造一座自己的“敦煌”,“敦,大也;煌,盛也” 这一个偏远之地,它所承载和挥发的,似乎从莫高窟诞生的那一刻起,就.

3、 『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上) 道家的“无为而治”哲学智慧,在现代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性化管理老子四十九章云“圣人无.

4、 庄子《逍遥游》篇的体道之路庄子的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贴近和超越 摘要“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历来被认为是该篇之旨要,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之高深的最精要之处 也被认为是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最大分歧,但从实质上看这两种思想从未远离,最大.

5、 中国年画王杨洛书:600年的传承,一生的坚守 杨洛书(1927—),山东潍坊人 寒亭杨家埠是木版年画的著名产地,创始于明末,在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 杨洛书,杨家埠年画的第19 代传人,被誉为“中国年画王”,国家级.

6、 杨威洋:从来没觉得自己成为明星了 杨威洋喜欢跳街舞,工作时、走路时、吃饭时、睡觉时都在琢磨那些高难度动作 杨威洋话不多,害羞得像个女孩,但一到训练场上,他就活力四射 他说,是街舞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变得自信 杨威洋的父母是上世纪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