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观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人的价值观的管理心理学论文 关于个人价值观论文的提纲 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论文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论文

关于核心价值观类论文范文文献 与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培育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核心价值观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0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培育,本文是核心价值观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和大学生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王西亚1,2

(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2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贵州安顺561000)

[摘 要]生活世界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长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扎根生活、融入生活,从生活化的视角着力.在理论生活中,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阐释,形成大学生的理论认知与认同;同时还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错误价值观的批判,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在实践生活中,要从网络、示范引领、校园环境的角度出发,形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此外,还要组织各种活动,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1-0098-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10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提倡,即“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意见》的印发,仅仅用时一年.这既说明了中国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在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同志曾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弘扬主流价值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1]

一、在理论生活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理论生活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刘云山同志指出:“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2]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也曾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可见“灌输”论在认识新事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灌输是认知事物的起点,只有把人们不知道的理论灌输进去,人们才能在生活中形成认知,实现心理上的趋同和价值上的认同.因此,灌输论是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二)在理论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

《意见》指出:“富强、、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如果仅仅只是让大学生识记和背诵这24个字,是达不到培育效果的,因为知识化与培育两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而需要在生活化中进行感悟和理解.

第一,对“富强、、文明、和谐”层面的阐释.“富强、、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我党思想的继承性与连贯性,是奋斗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的体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我国积极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一化三改”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中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改变成为公有制,这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而后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不可否认,十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到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政治局面是混乱的,“不仅使人民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3]为此,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就是要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1984年,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落后的状态下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在当时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任务,因此党的十三大所确立的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为“富强、、文明”.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了“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也为了“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并在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文明”一起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虽然,“富强、、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从1987年至今我们已提了很多年,但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太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没有改变,这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至今也没有实现.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中仍把它列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第二,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层面的阐释.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人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人把这八个字理解为“普世价值”.“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歪曲,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歪曲为西方的‘普世价值’,那么原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等于作废,实际上就等于改旗易帜,另搞一套,思想政治界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普世价值’一旦取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国家也就处于危险之中了”[4].

其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当人们看到这八个字时,人们就会联想到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博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社会的一面旗帜,是资产阶级给广大被压迫阶级设计的海市蜃楼,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的获得是需要物质基础的.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广大劳动人民是不可能获取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他们同资产阶级一起推翻了封建社会,最终只能是被资产阶级所统治.说到自由,马克思曾说:“先生们,不要一听到自由这个抽象字眼就深受感动!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享有的自由.这是资本所享有的压榨工人的自由.”[5]由于同样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广大劳动人民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还没有使人们完全享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但这只是一个历史发展的问题,最基本的方面就在于,我们在经济制度上是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在经济制度上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实现已经提供了前提条件.

由于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不同,因此两种社会制度下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基本理论来解读.

第三,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层面的阐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实也是对公民道德层面的要求,“这是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体现了公民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的基本价值观”[6].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深深扎根在生活中,它来自于生活,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中不良道德风气的反省与批判.这些道德准则是人们心中的自然流露,也是人们的自然诉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是对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继承、提炼与深化.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规定了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从八个方面“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7].

(三)在理论生活中批判错误的价值观

“由于社会生活是异质多样的,有善的生活,也有恶的生活;有高尚的生活,也有卑劣的生活.人们往往渴望德育回归到善的、美好的、高尚的生活之中,而否认生活的整体性”[8].但恶的、卑劣的生活,我们是无法回避的,纯粹而美好的社会生活只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幅美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在纯粹而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培育.就现实而言,在当今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思潮,这些非社会主义的思潮代表着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这些思潮包括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等,它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成了威胁.因此,对这些非社会主义的思潮所代表的价值观应当进行批判.

既然我们不能在纯粹而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也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观一较高低,从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正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样,当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的时候,当时也有其他主义在中国存在.正是在与其他主义的较量中,才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也使中国人民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只有在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示出比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更大的优越性,人民才能实现价值的认同.

二、在实践生活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了理论的学习之外,更需要一种氛围的形成,也就是要有一种“染缸效应”,形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为此,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网络氛围的形成.现在的“90后”大学生,他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这一阵地,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凡人善举的故事挂到网上进行传播,以进行故事化、形象化、生动化、现实化的宣传教育,缩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现实的距离,达到以情感人和以情化人的目的.如举办“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启动,组织学生在网上,当学生投完票之后,他们不仅记住了候选人的先进事迹,而且感到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弘扬正气、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是当今社会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营造了网络氛围、培育了正能量,也实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还需要网络管理部门净化网络环境,督促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环境,毕竟现在的网络环境是鱼龙混杂的,网络的很多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具有负面效应的.

第二,重视示范引领作用.一种氛围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的先进性和说服力.也就是说,一种氛围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它的“应然性”,还需要它的“实然性”.这种“实然性”主要体现在这种理论的执行者方面.为此,在大学校园中,就需要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起引领带动作用.“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9].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由于放纵了自己的行为、背离了《党章》的规定,而出现了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这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也从反面说明了党员同志起带头作用的重要性.“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10].只有在校园环境中,党员同志起到了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是看得见、摸的着、有形的力量,才会对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的形成起一种助推作用.

第三,重视校园环境氛围的形成.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小环境.为此,“可以通过校园的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寝室和教室设计布局来影响大学生,使大学生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11].

当然,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校园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本身是相通的.社会大环境中不良的社会舆论也会传进校园中,影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此,在校园里,我们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和敬业方面的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观价值教育.

针对爱国教育,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通过师生在国旗下的宣誓,让学生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启发他们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可以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组织党团员到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针对敬业教育,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走进社会、奉献社会”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练意志、培养韧性,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懂得敬业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活动,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认知认同,同时也培育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组织的过程就需要有人指导,而不能任其发展,否则,组织活动的效果就要打折扣.而这个起指导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是校园的规划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生活的主人,是学生生活的关怀者、帮助者、引导者”[12].组织的活动是否能有效地起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教师是关键因素.因此,当我们在讨论组织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学生的角度谈培育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加强对活动的指导与引领.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的深度,决定了组织活动的效度.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活动效果.这也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活动中要不断学习,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把它内化在血液中.

参考文献:

[1]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6)

[2][9][10]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

[3]付蓓,韦怀远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普惠研究—基于民生视角[J]人民论坛,2011(29):76

[4]刘书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2013(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57

[6]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7]本书编写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2

[8]胡金木生活是德育的基石[J]中国德育,2012(19)

[11]韦冬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路径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12]成尚荣生活德育的坚守与困境的摆脱[J]中国德育,2012(19)

OnCultivatingtheCollege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romLife

WangXiya

(1CollegeofMarxi,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China;

2DepartmentofGeneralCourses,Anshu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nshun,Guizhou561000,China)

Abstract:Therequirementswereproposedabout"activelycultivatingandpractic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intheEighteenthNationalCongressoftheCPC,theycanbecultivatedfromtheperspectiveoflifeInthetheoryoflife,weneedtostrengthenthetheoryidentity,atthesametimetocriticizetheerroneousvaluesInpracticelife,weneedstoformtheatmosphereabout"cultivatingthecollege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s",butalsotoorganizedvariousactivities,toconsolidatetheirunderstand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

Keywords:thesocialistcorevalues;life;atmosphere

(责任编辑:向欣)

此文总结:此文是关于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和大学生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核心价值观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核心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育高校大学生.

2、 手机媒体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析 王艳(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湖南 湘潭 411201)摘要运用手机媒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需要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特性,坚持主导与多样、严肃与通俗、渐进与自调相.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杨森森(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渗透到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 文章从高效利用“两个课堂”夯实.

4、 新时代多元文化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摘 要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竞争共存,多元化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常态 文化的本质在于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多元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大学生正处.

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模式培育路径探究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最后针对大学生核心价值.

6、 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新常态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和优化供给方生产结构,从而提高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