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毕业设计创作选题 歌曲创作论文 音乐创作期刊封面 科技创作论文 论文创作 音乐创作杂志是学术类期刊吗

创作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创作技法和音乐形象的完美融合试分析德彪西钢琴曲《儿童园地》的创作特征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创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4

创作技法和音乐形象的完美融合试分析德彪西钢琴曲《儿童园地》的创作特征,该文是关于创作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德彪西和《儿童园地》和钢琴曲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

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多数标题都十分具有画面感,这样的题材势必会形成与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时期不同的音乐风格,淡化主旋律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客观描绘事物为出发点,以自成一派的音乐语言,开辟出另一番天地.本文就《儿童园地》里面的选曲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创作特征.

关键词

调式与和声主题发展织体的形象性

德彪西天生就是一个凭借听觉来感受并捕捉音乐灵感的作曲家,虽然他反对盲目地学习和刻板地模仿,更不愿将前人总结的经验变成死教条,但他仍然接受了严格的学院式的训练,熟悉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文化,掌握了精湛的演奏和作曲技术.他受到象征诗派与印象画派的影响,把注意力转向了自然界本身而不是孤立的情感和观念,这一特征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得以体现,如《版画集》《意象集》《儿童园地》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标题,而且都是描绘景物或者事物,不同于浪漫乐派对主观情感的尽情抒发.

德彪西的音乐有些听起来似乎很随意,松散,充满即兴感,我们能感受到旋律与和声的自由流淌,色彩与织体的无穷变幻,声响与音效的梦幻弥漫,结构和形式的浑然天成.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却发现内在组织逻辑的严密.1900-1910年被视为德彪西的中期创作时代的后半期,在这十年中,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和管弦乐曲,音乐的色调逐渐变的明朗,其中不乏一些生活场景和舞蹈性音乐形象.在1906-1908年期间创作的钢琴曲《儿童园地》,延续了钢琴曲《意象集》朦胧的色彩、模糊的调性,又将《版画集》对场景描绘的画面感发挥到极致.《儿童园地》里面的音乐形象鲜明,又不失童真童趣,看似简单的织体却蕴藏着调式,和声,结构方面的发展逻辑.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儿童园地》的创作特征.

一、调式及和声的应用

众所周知,全音阶的应用是德彪西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全音阶的出现模糊了音的倾向性,从而模糊了传统大小调式的特征,但是德彪西也常用半音阶,或者五声音阶,甚至用自己设定的音阶来进行创作.那么各种音阶相结合便形成了更加丰富而有特点的音响效果.如:

(一)《小象催眠曲》第15-18小节低声部bE-bD-bB-bG,可以看做省略bA的一个五声音节,高声部F和G双音却又与低声部的bE-bD形成了纵向关系的全音阶,那么F和G追溯到15小节之前,则归属于另外一个五声音阶F-G-bB-C-D.29-30小节开始是纯粹的五声音阶bA-bB-C-bE-F,而31小节开始出现了G音,不属于之前的五声音阶,但是从29小节的次中音声部横向观察,则能看出bE-F-G-C这一省略bB的五声音阶.

例1.

(二)《牧童》第14-15小节也几乎是同样的写法,只不过换成了高声部是#D-#C-B-#G-#F的五声音阶,低声部与次中音声部共同构成了包含全音阶的五声音阶A-B-#C-#D-E.(见例2.)纵向看起来每一组同时发声的和音包含不协和的音程,但是听起来会被横向的音阶走向所吸引,也就是说建立在横向音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纵向和声丧失了功能性意义.

例2.

(三)基于多重调式的叠加使用,德彪西音乐中的和声功能性被削弱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色彩性和声进行.与其说是高叠和弦,不如看做是多调式横向进行而形成的纵向结果.如《小象催眠曲》第70-73小节,从纵向和声来看是建立在bB上的省略11音的13和弦,但是横向分析,则是五声音阶bB-C-D-F-G和半音阶bB-A-bA-G的重叠进行.

例3.

二、主题材料的发展

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共性作曲规则,形成不同于经典曲式逻辑的曲体形式.乐思陈述与发展并存体现了作曲家的精湛的创作技法与音乐修养.

(一)《木偶的步态舞》大致为带有再现的三部性结构,中段具有展开对比性,但是主题核心材料的运用则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呈示部分的核心音调里面含有大二度的下助音,为切分节奏,当它在中段展开阶段,则变成了等时值的下助音,又加入了装饰音,趣味性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在主题中出现的F-bB这一四度音程元素,到中间对比段落也有继承和发展,体现在□48小节的旋律声部C-F,这次出现是作为和声的旋律声部,与之伴随的和声层的低声部则使用了半音阶上行,所以音响更为复杂,具有更强的展开性.

例4.

(二)《洋娃娃的小夜曲》整体也呈现出带有再现因素的三部性结构.主题核心音调是#G-#C-#F的连续四度音列,其中每个音还有其下方纯四度的装饰音修饰,伴奏织体是五度音程的跳音,可见这首乐曲对纯四度这一音程的执着肯定,当然蕴藏在#G-#C-#F音列中还有一个大二度音程#G-#F,这个音程在乐曲中段以纵向结合方式形成了主要的伴奏织体,而高声部与中声部组成的动机是以小节为单位二度上下迂回,之后得以展开.这样横向纵向的结合是对主题核心音调的深入挖掘展开,形象对比而材料统一.

例5.

(三)《牧童》的核心主题音调蕴含两个动机,一个是下行的四音列,一个是八度大跳.第二次出现在第12小节,下行四音列得以再现,而八度大跳压缩为小七度,第三次出现在19小节,下行四音列依然得以巩固,大跳压缩成大六度.(见例6.)但是主题的这三次出现都是以单旋律的形式,越是简单越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题里面的四度下行音列在随后的发展中以连续快速的符点节奏得以延续和巩固,这略显忧伤的下行音列表现了牧童的孤独.

例6.

三、织体的形象性体现

如果说《版画集》和《意象集》的选曲偏重静态的画面感,以描绘静态事物为主,织体相对零散,写意的感觉更多,那么《儿童园地》里面的选曲更具有动态的运动性,以描绘活泼生动的事物,所以织体的运用也非常有动态特点,尊重所描绘事物本来的物质属性.例如:

(一)《雪花飞舞》几乎是通篇的跳音织体,而且长时间持续在中高音区,小雪花密密麻麻随风飘落的感觉跃然纸上.中段出现的对比因素是三连音的同音重复,打破了伴奏织体的律动,似乎描绘出小雪花调皮飞舞的样子.结合标题听者一定会联想到雪花飞舞的场景.

(二)《小象催眠曲》的主题在低音区,以简单的节奏表现小象憨态可掬的形象,以连续的四分音符的二度和音表现出小象笨笨的步伐.通篇的节奏都比较简单,最小时值才到八分音符,中速,与催眠曲安静的题材相契合.

(三)《木偶的步态舞》以切分节奏和跳音组合构成的主题,将木偶滑稽诙谐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而音区的选择也是高低穿越,伴奏声部以五度,二度音程交替跳音,协和与不协和交替,表现出木偶步态的失重感.

(四)《牧童》织体比较安静,对主旋律起到了润色的作用,时而用复调的写作手法,对主题进行巩固和发展,描绘出牧童的孤独.而连续的附点级进旋律在中高音区反复出现,似乎再模仿牧童吹奏的笛子,十分形象.

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派的钢琴作品,我们看到的具有标题的钢琴曲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写意,以抒情为主,例如门德尔松《无词歌》里面有两首《船歌》,都是6/8拍,也许是通过特定的节拍,伴奏织体来表现特定的音乐形象,似乎是种约定俗成.但是德彪西对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捕捉得非常精准,通过形象的织体将其特点刻画出来,仿佛作画一样临摹事物,这无疑是他基于传统而又别出心裁的体现,当然也展现了德彪西的精湛创作功底.

四、创作特征

德彪西的这部《儿童园地》作于1906-1908年期间,属于他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风格突出,形象鲜明,技术也更加醇熟.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见德彪西的创作特征:旋律化的主题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音型化的动机主题;句法关系变得不那么对称和明确,时常出现弱化节拍重音的节奏型;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也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由多调式纵向结合而形成的高叠和弦,弱化了功能性,强调色彩感;基于传统的共性曲式结构也被弱化,自然产生出一种乐思与其变化发展同步的新变奏式的结构生成模式,有些作品可以看到对主题动机或者核心音调的再现或者变奏.并通过主题材料与调性逻辑的非同步安排,形成多重乐思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复杂精致、色彩绚烂的音响世界.

脱离了无标题音乐的主旋律特征,德彪西的作品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与印象派绘画一脉相承,因此,具有鲜明形象的主题动机则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对所表现对象的客观性塑造.从古典乐派的严谨程式化的主调音乐,到浪漫主义时期淋漓尽致的抒发个人情感,德彪西的音乐更加写实.对景物的静态描绘,对实物的动态捕捉,都透过他独树一帜的音乐语音表现出来.标题的鲜明特点与创作技法完美融合、并且相得益彰,是这一时期德彪西钢琴创作的特征之一,也是作曲家风格的全面展现.

综上所述,《儿童园地》以组曲的形式,描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集中体现了表面的即兴性和内部结构的严密性相结合的创作特点,在这部曲集中,可以看到每个动机,每个核心音调,都被发展到极致;每一处不协和音响的出现都有章可循,并且富有寓意.如此创作技法与音乐形象的塑造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音乐宝藏,更是为后世的音乐语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西方音乐从传统调性语言到后调性语言的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达群.德彪西:印象的抽象表述观念及其新变奏方式和意识流结构[J].音乐研究,2015,3.

[2]徐维雅.探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J].乐府新声,2016,3.

[3]朱秋华.德彪西[M].东方出版社,1996.

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德彪西和《儿童园地》和钢琴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作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音乐艺术和美术鉴赏教学的完美融合 李雯美术与音乐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力尝试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般.

2、 《大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下) 姜芷若1(接上期)四、偶然音乐技法“偶然音乐”(aleatorymusic)是指在1945年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音乐现象 “偶然音乐”在创作上,可以完全.

3、 莫奈《睡莲》和德彪西《牧神午后》印象派绘画和音乐形式的相似性 一、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的起源十九世纪的法国艺术经历了各种艺术思潮和思想启蒙 诞生了印象派绘画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在西方近现代艺术史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从感知上来看印象派绘画和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画.

4、 《儿童教育》(1929-1937)中音乐教育思想探寻:儿童中心视角 一、儿童教育与其中的音乐教育文献民国时期的“中华儿童教育社”是当时“我国研究和推动儿童教育的中心”,①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董任坚主持的儿童教育是该社的机关.

5、 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新音乐形象评民歌新古典作品专辑《云水端 古色古香的云水端专辑甫一入手,笔者前后打量,喜爱之心油然而生 封面上标注着“新古典声乐作品专辑”,更是勾起了一腔好奇与期待 这张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在2016年6月出版发行的云水.

6、 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完美形象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有着封建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者通过该书表达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和英雄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渲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二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理念,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