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一带一路论文结束语 形式政治一带一路论文 部队三帮一带论文

关于一带一路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一带一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4

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本文是关于一带一路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私有和中国私有企业和直接投资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金融危机过后,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经济调整和再平衡的新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环境、新问题及新挑战,企业跨国经营的形势、目标和意义也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顶层设计转向具体推进务实合作阶段,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国门配置资源、拓展海外市场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私有企业日益成为国际舞台的重要角色.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全年共实施并购项目742起,实际交易金额1072亿美元,涉及73个国家(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从交易量和交易额看,私有企业逐渐主导了海外并购市场,达到了612宗,交易数量是2015年的近3倍,交易总额1163亿美元,第一次在金额上以2倍的量级超过了国有企业的交易总额.虽然目前私有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但是跨区域投资仍然面临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突破“后危机时代”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挑战,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解决中国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其跨区域合作与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的现状与特点

(一)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伴随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从投资方式看,跨国并购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12-2016年并购类对外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31. 4%上升至44. 1%.2016年中国企业对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施的并购项目达197起和109起,占境外并购总数的26. 6%和14. 7%.私有企业对制造业、高科技、媒体娱乐服务业分别实施并购项目141起、92起和55起,占中国境外并购总数的18. 4%、12. 0%和7.2%.而在所有海外投资并购中,私有企业有51笔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交易,是2015年的2倍.从投资行业看,2016年中国企业对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分别为310.6亿美元、203.6亿美元和49.5亿美元.其中对制造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12. 1%上升为18.3%: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4. 9%上升为12. 0%.对于私有企业而言,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从2015年的5. 3%和1.5%上升到15. 2%和18. 2%,同时与大众消费、媒体娱乐相关的行业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由此可见,中国私有企业对外投资领域从过去的能源资源、房地产、交通运输逐渐向制造业、高科技、娱乐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2007年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均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所占比重和投资额呈现不断变化的局面.如图1所示,2009年之前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长期处于领头羊位置,而该年之后非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开始攀升.就投资额而言,2007-2016年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趋于平稳上升,而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升幅度则较大.具体来看,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在经历了2007-2009年的小幅增长后,2010年开始全面上升,到2015年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几乎与国有企业持平.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其中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5445.4亿美元.2016年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虽同比下降3. 9%,但投资额却增长了13. 9%.

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成为国内私有企业投资的热点区域.2013 -2016年间,中国私有企业先后对“一带一路”沿线的19个国家进行了投资,其投资项目数占到同期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的43. 4%,投资额的40. 6%.私有企业对沿线国家项目大规模投资快速增长的两个时期恰好与“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增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相吻合(见表1).虽然国有企业一直是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力军,但从数量来看,私有企业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投资数额不断增加.这一系列的变化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投资环境和私有企业投资者的信心在不断优化和提升.

(二)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特点

近年来,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形式逐步多样化,产业选择不断向高端化迈进,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1.数量快速增长,金额占比较低

尽管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私有企业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以及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长,其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比高达71%.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越来越多的私有企业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比重显著增长.2015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50. 4%,非国有企业占49. 6%,二者平分秋色,而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项目直接投资中,私有企业数量同比增加30. 8%,占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数的47. 2%.投资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反映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在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中整体偏低的窘境.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3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仅占同期总额的8. 5%,而这一数值在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中占比为7. 3%,存量占比为1. 10%.

2.近邻化分布

近三年来,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地理集中度较高,呈现出先近后远、以中国周边地区为主的特征.根据投资规模和数量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比重分别占到36. 7%、28. 6%、4. 1%、4.1%、6.1%,独联体则以俄罗斯为主,占到了14. 3%,北亚的蒙古为2. 1%.就具体国家而言,吸引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的大多数是位于中国的邻国,其中主要分布于新加坡、老挝、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

3.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多样化

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方式正在由过去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其一是直接型销售模式.通过商品贸易的方式将产品或服务出口到国外,开拓海外市场,拓宽销售范围,形成市场规模.其二是工程项目联合承包.国有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方面占绝对优势,私有企业通过企业联合体的方式在外设立工程公司,与海外企业合作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等方式.其三是建立工业园区,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由实力较强的私有企业牵头投建境外产业园,带领更多的企业抱团“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其四是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并购有利于获得优势资源、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快速实现全球化布局,因此,海外并购成为众多私有企业“走出去”最受欢迎的方式.绿地投资的主体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私有企业,一般以获得原材料和劳动力为目的,目前多集中在非洲.根据CGIT统计数据,在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项目中,私有企业跨国并购数量接近50%:绿地投资数目虽相对较少,但是投资金额却较大.

4.投资领域广泛化,产业链不断国际化

近几年,在国有企业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金额并购、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石油、天然气等大型项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私有企业开始走向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工制造业等领域,例如华为、美的、魏桥、广汇等一批企业不断成长起来.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也不再是产品的单一输出,而是全产业链上的全球化发展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国际化水平.与国有企业为适应政府长期战略的对外投资指导方针相比,私有企业对外投资策略则更为直接明了,注重短期效益,关注市场动态,按照市场走势配置资源,推动企业的创新步伐,制定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投资策略.此外,为了规避竞争风险和侵权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私有企业正在加快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的布局,多数企业已将知识产权战略从创新竞争力及品牌竞争力的布局、全价值链的风险管控、知识产权资产的管理及运用等作为全球经营发展的核心.

二、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面临的

问题和挑战

随着私有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外直接投资蕴含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遇阻

2016年WBL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名单中,美国占据500强中的227席,继续保持品牌大国风范:英国、法国均以41个品牌人选并列第二;日本、中国、德国、瑞士分别以37个、36个、26个、19个品牌人选第二阵营.虽然中国有36个品牌入围,但相对于中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表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特征.其中,国内入围的品牌有国家电网、工商银行、腾讯、CCTV、海尔、中国移动、华为、联想等,从品牌数量分布来看,国有企业占据了全部品牌的一半以上,私有企业依然处于落后局面.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大多数私有企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缺乏特色品牌和对外销售渠道,国际竞争力普遍较弱.因此,“一带一路”的实施对国内私有企业品牌的国际形象建设和海外传播提出了全新挑战,能否打造高端品牌和企业形象,将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二)急功近利,盲目投资

随着中国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量的增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刚投资后就遭遇困境,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陷入难以应对、长期亏损的“泥沼”之中.总的来看,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问题在于多数企业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初期缺乏足够的准备,在对当地环境、各种关系和渠道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进行投资,这样既拉长谈判的时间,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不一定能获取令人满意的结果.具体而言,部分企业固守陈规,缺乏创新意识,仍然采用在国内的一套做法,“走出去”后无法适应当地要求,从而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不服”:有的企业不熟悉国际规则,又不善于借助国际*机构的服务,“走出去”后即陷入困境:有的企业缺乏管理、税收、法律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经营管理跟不上“走出去”的发展需求,而且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较为淡薄.

(三)行业相对集中,产业同质化严重

私有企业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的实际了解和行业的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导致所投行业的分布过于集中,形成了产业重叠、重复建设以及热门行业争着上的现象.从表2行业分布情况看,2012-2016年期间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三者所占比重的均值分别达到了20. 8%、18. 1%和15. 2%.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资源密集型投资趋势.同时,过于聚集的投资也引发了产业发展的同质化,形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大量投资无法收回、深陷恶性竞争怪圈难以自拔的现象.据CCG统计,私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的大多数案例恰好集中于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虽然2015年以后对信息技术、旅游、金融及娱乐行业的投资逐步上升,但是总体尚未形成规模,对传统产业的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

(四)培育竞争对手,为他人“穿线搭桥”

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相比,私有企业缺乏专业化管理.先进技术、特色品牌和融资渠道等竞争优势,对当地投资环境比较陌生,缺乏充足的调研和考察,一般是什么赚钱、哪个产业好,就投资哪个产业,过于依赖国内政策的扶持和低成本劳动力.私有企业这种“粗暴式”的投资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和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而言,不仅显得方枘圆凿、格格不入,而且容易培养竞争对手,为其“铺路搭桥”,导致国内相关产业出现“空心化”现象.例如纺织业,随着中国对越南、印度、泰国投资力度的加大,当地兴起的相关竞争企业越来越多,这些发展中国家企业在美国等第三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高,进而导致中国纺织、加工、产业竞争优势不断下降,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类似的行业还有家电、箱包等行业.

三、制约中国私有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

(一)产品层次低,品牌意识弱

产品层次偏低、品牌知名度薄弱、企业文化内涵空泛,这些“隐患”正在逐渐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一道枷锁.受此影响,近期国内较多的私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屡遭各类贸易的“红灯”.其深层原因在于多数私有企业经营的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和普通五金、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品不仅技术含量低,规模和投资额偏小,而且容易进入和模仿,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低层次产品和体积小、行业类似的同质竞争.在这种产品结构中,企业多以“廉价量产”作为基本的营销策略,不是从低水平竞争到高品位的品牌质量竞争,而是盲目降价,利用恶性竞争挤压盈利空间,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导致质量问题,甚至产生大量的外商退货、索赔等事件.

(二)目标国环境复杂,投资风险较大

“一带一路”沿线聚集了一部分政局动荡、民族冲突、内乱频发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法律与国际接轨程度也相对较低.中国私有企业进入该地区,一方面将会面临较高的地缘政治风险:另一方面陌生的制度、法律、税收环境也可能直接引致企业的“水土不服”,从而导致在本地区投资项目的推迟、中断,甚至取消.从目前来看,私有企业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风险主要集中在税收、劳资关系、招标程序、兼并收购法、安全审查等方面.例如,印度的劳动力虽然相对便宜,但罢工权更受到保护:蒙古由于发展战略的变化,其吸引海外资本的法律也得到了更大的调整.此外,很多国家的环保要求比国内要高,尤其是针对外来企业.由于中国私有企业大多尚未摆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在进行海外开发时有关环境责任的风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企业即便意识到环境责任风险,但限于环保改造所需的大量资金的匮乏,使得防治能力不足,无法达到当地环保的要求,受到执法部门的严厉制裁.因此,沿线国家复杂的投资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必须引起私有企业的高度警惕.

(三)投资预判不足,准备功课未到位

许多企业对外投资前,对当地市场和商业环境缺乏详细而周密的调查与研究,对海外商机、自身的优劣势和竞争风险缺少客观分析,尤其是对未来的发展缺少中长期规划,而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哪个行业人多就投资哪个,或者为了多元化扩张的需求,偏离自身的核心专长,盲目地进行海外投资.结果导致各类企业对“热点”地区或“热门”行业趋之若鹜,形成了所谓的“寻热效应”. “寻热”型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容易造成企业在同一行业或地区的饱和,甚至出现过度投资,一旦舍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在竞争中立足之地,许多企业投资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引进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机制

企业的竞争,追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企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又决定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高低、运转状况等等.可见,人才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国内除了华为、格力、阿里巴巴等一批领头私有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方面取得了少许成功外,其他企业依然存在着人才层次较低、结构待优化以及“一多三少”的现象.人才引进和使用弊端的根源在于中国私有企业主大多是从草根起步,文化层次相对不高,且多以家族式管理特色为主,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激励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短期行为又较为严重,稳定性差,流动过度频繁.这些都给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造成了障碍.而且,私有企业中懂外语、熟悉涉外税务与法律、善于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相对稀缺,企业获得的各类智力支撑和经济发展资讯也就十分有限;高级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资源的匮乏也使得企业在进行投资地选择、行情分析、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容易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四、中国私有企业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

为加快推动中国私有企业“走出去”,全面开展“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政府、企业、协会组织需要共同发力.

(一)完善跨区域合作融投资与风险保障体系

私有企业在技术、实力、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一带一路”投资时将会受到制约,参与程度和方式也会呈现差异性.为保障私有企业对外投资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应探索设立国际合作担保基金,完善海外投资保险体制,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投资支持和保护.一是探索建立企业国际合作担保基金.在借鉴美日法等国的国际合作担保基金模式基础上,建立中国企业的国际合作担保基金.政府定期注资,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领域设置不同的放大倍数,充分发挥基金的分险与增信功能,发挥“资金池”的作用,提高银行为私有企业“走出去”提供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二是密切关注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合适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虽然中国政府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工具“海外投资保险”,但多数企业却弃用,究其原因在于严格的管制和繁琐的流程,使得企业望而却步.为此,政府要善于站在企业角度制定政策,多用“减法”,少用“加法”,减少繁缛的申报流程,放松资本管制权限,为企业“走出去”不断“松绑”,使政策既起到扶持保障作用,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打造*机构和顺畅物流网络,增强企业跨区域合作服务

由于私有企业对信息政策获取的滞后、风险承受能力的薄弱,以及缺乏顺畅专业的物流平台等劣势的存在,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既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保驾护航,更需要创建优质的投资环境.首先,依托政府牵线搭桥的方式,鼓励企业服务机构“走出去”,推行“一国一中心”策略,在沿线国家建立专门为企业服务的*机构.一方面为计划或已在沿线国家发展的企业提供当地的税收法律、目标市场的需求预测、工程项目的统计资料等信息: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寻求潜在合作伙伴的咨询服务,向其介绍有关政府贸易促进措施和获得金融、财务、保险等服务.其次,打造线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和线下物流平台.完善“一带一路”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实现为出口外贸企业提供通关、退税以及物流、保险等一站式进出口服务.此外,在国内培养一批跨境物流机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面向沿线国家的跨境物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北线、中线、南线建立跨境物流中心,打造承东启西、北开南联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联通欧亚的国家陆路物流基地.

(三)塑造良好的品牌国际形象,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

企业品牌国际传播时应主动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采取符合目前多文化生态圈的“全球公民”策略,使用超越民族国界,符合全人类共同认知和基本需求的理念.从“强推”本土价值转向“巧推”共同价值,选择符合对方文化习惯的策略进行“软传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沿线65个国家的国情背景、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在尊重东道国法律和风俗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品牌形象推广,与沿线各国实现长远合作、互利共赢.由于与以往中国企业海外推广品牌形象以输出商品、增加销量为主要目的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以投资共建为主,这就要求企业在盈利的同时,树立为对方服务的意识,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对当地环境和劳工权益的保护、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有所回馈、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合作等.关注各方利益将帮助中国企业赢得社会美誉,全面提高品牌国际形象.同时,企业还需重视社交媒体这一新兴平台,要从单一的传统广告方式转为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因此,企业进行国际品牌传播时必须重视新媒体平台,根据这一平台碎片化、视频化等主要特点,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使用较多的社交网络上开通企业公共*,与网民及时分享信息,通过互动建立传播圈,以增强大众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知和了解.

(四)创新“走出去”方式,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对于全球经济复杂深刻的变化和对外投资方式的日新月异,国内私有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走出去”策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一是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出海”.借助政府和协会的力量,建立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信息网,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的企业信息库,依托信息库建立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平台,以联合竞标、组团收购、业务分包等方式,共享海外市场机会.二是变单环节“走出去”为全产业链“走出去”.围绕中国具有的比较优势行业,企业应该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从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到运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为拓展沿线市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跨国、跨行业、跨专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生产协作方式进入沿线市场.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把人才的开发使用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人才是财富、是效益、是竞争力”的理念,做到求才若渴、惜才如金、唯才是用,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热情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责任编辑:娟)

该文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对写作私有和中国私有企业和直接投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一带一路本科毕业论文一带一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我国企业走出去人才本土化实现路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经营 缺少合适的人力资源是这些企业面临.

2、 高职教育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水平迅猛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到国内高职院校进修学习,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相关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中出现了.

3、 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的出版意义 摘 要 2016 年11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一书,这是我国首部“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工具书,以分国别的形式呈现了&.

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情况与合作 水产养殖是新时期我国渔业“走出去”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东南亚地区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一带一路”热带地.

5、 征用风险和汇率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的影响 摘要征用风险和汇率波动是影响一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其影响效果会因国家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一带一路”沿线61个样本国1984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征用风险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