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省中学生思想政治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年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工作期刊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思想政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思想政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文是有关思想政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和网络舆情背景类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中找出网络舆情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057-0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2016年12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已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网络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渠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来获取和交流信息,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15年5月22日,在致国家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4月19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在网络舆情的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迫切的需要.这将有助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与特征

1.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由于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态度和观点,从而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独特的舆情.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高校网络这一特定空间内,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事件的看法、态度和观点的集合.它不仅包括大学生对某一事件的想法、态度,同时也掺杂有大学生的诉求和愿望.

2.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①内容多元且分散.由于大学生关注的信息包罗万象,网络舆情表达和传播的载体也具多样化,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主要有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突发情况,二是国内外热议话题,三是和大学生相关的校园事件.大到国内外新闻,小到吃饭睡觉,都会引起学生在网络上的热烈讨论,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进而对学生、学校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②主体集中且广泛.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当他们在网上发布某条网络舆情消息后,容易引起某些感兴趣的人或利益相关人的关注,在大学生中传播开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③形成迅速且突发.网络交流方便快捷,当出现大学生感兴趣的议题时,便会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讨论和转载,在短期内形成具有倾向性、影响力的舆论,使得原本简单的事情变成群体性的意见或情绪,形成突发性事件.④主体内隐且非理性.网络具有匿名性,在网上交流不必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姓名,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的发表意见、表达观点而不需要接受现实社会*道德的束缚,导致网上有很多虚假的信息,甚至是攻击他人、诋毁他人名誉的信息.大学生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不满,发泄不良情绪,某些网络言行不太理性.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

了解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1.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为了解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笔者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师范学院和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上网的方式和动机,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情况,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三个部分.①大学生上网的方式和动机.从大学生上网的方式来看,新闻网站占16.5%,大型门户网站占18%,论坛占21%,微博、博客占30.5%,其他的占14%.从参与网络的动机来看,交朋友、聊天的占33.4%,查信息的占21%,排解不满的情绪的有8%,打发时间的16.6%,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的占20%,其他的占1%.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情况.从大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反应来看,16.7%的人会感叹,45.3%的人会理性分析事件,17%的人会顶帖并分享,22%的人则纯属看客.从大学生对一些突发事件或负面新闻的反应来看,29.1%的人会浏览观看,54.4%的人不太关注,16.5%的人会非常关心、在网上积极讨论.从大学生是否会转载浏览过的新闻来看,6.4%的人经常这样做,58%的人偶尔会这样做,31.6%的人很少这样做,4%的人从不这样做.③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来看,30.1%的人认为有较大影响,30.3%的人认为有影响,29.2%的人认为有较小影响,10.4%的人认为没有影响.从是否会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网络交流来看,18.5%的人表示经常交流,50.1%的人表示偶尔交流,29.4%的人表示不会交流.从是否登录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看,18.2%的人登录过、很关注,56.1%的人没登录、不关注,25.7%的人则不知道有这样的网站.从是否需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来看,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50%,认为有必要的占30%,认为不需要的占20%.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来看,认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占20%,认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占30%,认为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占33.3%,认为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占17.7%.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网络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教育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过多局限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再加上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不够,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高校思想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交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思想政课教师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对马克思主义信念产生动摇,甚至出现了“教马列的不信马列”的现象.③校园网站德育效果欠佳.高校校园网站的内容多半是高校各种通知信息,可看性不强,对大学缺乏吸引力,网站建设重形式而轻内容,无法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④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言行.根据调查,6%的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可以做任何事情,37%的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可以一定程度的放纵自己,45%的大学生想做,体验一下他人秘密的感觉,甚至有7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网上有视频,自己会观看且不会.

三、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舆情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称作是大学生思想的晴雨表.分析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为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前提.

1.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①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互联网上,信息发布人和信息获取人的位置是平等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和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想法,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②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互联网,思政课教师可以获取大学生在网络上提出的观点,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声”,肯定其正确的观点,纠正其错误的观点.③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大学生在网上可以自主的选择教育信息,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使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具体时空界限的约束,也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④增强了大学生的意识.大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表达对各种事件的看法和意愿,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民族意识获得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如在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人民网的“强国论坛”等平台上,当有我国爱国主义的事件与议题时,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异常高涨.

2.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①责任感的缺失与道德感的弱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大学生可以不受束缚地自由表达观点,而无需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使得大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逐渐弱化、消失.如2014年腾讯网报道了武汉公交车上一小学生为老人让座被讹,“助人行为反被诬陷”的新闻之后,大学生在网络上形成了“好心没好报”、“我没钱扶不起”等舆论.较之以往,如今在路边看到老人摔倒,更多的大学生选择无视或绕行.②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情感的冷漠.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会使一些大学生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变成宅男或宅女,有的甚至出现了交流障碍、自卑情绪,不与周围同学、社会接触,最终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与淡化.③价值观的扭曲与信仰的迷茫.在互联网上一些庸俗、错误、虚假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单纯的心灵,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渗透,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和散布虚假言论,使得部分喜欢标新立异又不能明辨是非的大学生出现了,甚至产生了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④学业的荒废与创新精神的缺乏.一些大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玩网络游戏,不认真学习,最终荒废了学业.而多度依赖网络查信息、写作业,也使一些大学生放弃了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无法培养独立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网络舆情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占领高校网络舆情主阵地.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对社会新观点、热点的阐释.②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也称德育网站、红站,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和延伸.主题网站要在服务性、思想性、时代性和特色性上下功夫,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重点,以弘扬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心,既要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如清华大学的红站,被誉为全国十佳思政类网站,设有时事新闻、党建采风、学习园地、辅导员、党建综合平台等栏目,内容设置紧跟大学生实际,以其理论深、教育强深受大学生的喜爱.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环境对人有巨大的塑造作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观念.要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大学生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①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让网络舆情变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助力器.要加强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联系网络舆情特点,丰富教学内容.要改变传统“你讲我听”式的教学,运用网络技术探索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专题讲座、网上调查、论坛研讨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实现从“思想硬性灌输”到“思想引导”的转变,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②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知识、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道德素养的集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律意识,使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发布、转载虚假信息和对国家、社会、他人有害的信息.还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站,帮助其疏导和排解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3.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督机制.①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加快立法,明确网站、网民、网络媒体的权利和责任,对网络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特别是对发布虚假信息、蛊惑民众的行为要严惩.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规章,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②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督机制.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屏蔽或删除一些不良信息、不当言论,做好网络安全工作,避免的恶意攻击.要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发布机制、信息分析机制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布正确信息,预判潜在风险,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情发展,有效避免和化解舆情危机.

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机制.①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网络舆情监管队伍.要组建专业网络论坛教师管理队伍,在网上能够主动导贴、积极跟帖、善于劝贴和适时结贴,引导网络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②建立一支稳定的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队伍.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合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③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要能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强大的人格魅力,能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受外界不良思想和物质利益的诱惑而丧失信仰.其次,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网络舆情内容广泛,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社会学、网络技术等知识,具有广泛的知识面,让学生从心底信服.再次,要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较高的处理网络舆情信息的能力,能对不良舆情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并从庞大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特色鲜明、导向明确的教学资源教育大学生.

总之,网络舆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舆情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

本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和网络舆情背景方面的思想政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思想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多元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多元文化的发展速度快,其已经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人民思想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现状.

2、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微信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微信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随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树立网络教学的战略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和交流、全.

3、 互联网思维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内容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环境下,以往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要求,而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到其中,可以满足思维管理结构的进一步更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进行优化,提升其工作水平,而且也.

4、 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在当今自媒体的时代下,传统的教育形式及教育理念已经较难跟上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努力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对自媒体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努力学习信息知识,从而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加强与学生之间.

5、 基于新媒体网络平台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摘 要近几年,新媒体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思政教育作为高校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不仅关系着高校的发展,还影响着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面对该种情形,高校要发挥网络平台这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