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唐诗和屏风的论文 唐诗宋词论文范文 写一篇唐诗的论文 论文怎么写唐诗的辉煌 唐诗毕业论文提纲 唐诗宋词论文题目

关于唐诗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跟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别或义同的问题(下)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唐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1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别或义同的问题(下),本文是唐诗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唐诗一字平仄和问题和平仄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

一字平去义同是指一字的基本义项具有平声和去声两种音读,唐诗中约有50字具有这种音义特点.到了现代,它们只保留平声或去声一读.这里挑出“忘、思、衆、嘆、探”等5字来讨论.

1.忘

A.广韵巫放切,去漾微,今读w&agre;ng.B.集韵武方切,平阳微,旧读wáng.“忘”字基本义是:忘记,动词.有平去两读,唐诗中都常用,现代只保留去声一读.《汉语大字典》收平去两读的反切,是正确的;《汉语大词典》只收去声反切,有缺失.下举六例:

(1)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王维《息夫人》,五绝)

(2)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刘长卿《送蔡侍御赴上都》,五律)

(3)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孟浩然《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五律)

(4)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杜甫《冬日有怀李白》,五律)

(5)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白居易《浪淘沙》之六,七绝)

(6)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杜牧《怀吴中冯秀才》,七绝)

六例“忘”字同义,前三例“忘”字用在“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第五、第三字,都读平声;后三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第四、第七字,都归仄声(实读去声).

2.思

A.广韵息兹切,平之心,今读sī.B.广韵相吏切,去志心,旧读s&igre;.“思”字义为:思考、想,想念,动词,有平去两读(平声为常读,去声为偏读,现今只保留常读);又思绪,心情,情怀,名词,也有平去两读,但是常读为去声(现今已并入平声读).唐诗中“诗思、愁思、幽思、客思、旅思、羁思、离思、秋思、边思”等词语的“思”字都只读去声,有少数词语“文思、才思、春思”等可以有平去两读.值得注意.下举八例:

(1)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三,七绝)

(2)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七律)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绝)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七律)

(5)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李白《南阳送客》五律)

(6)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张旭《柳》,七绝)

(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五律)

(8)孤舟从此去,客思一何长.(储光羲《洛中送人还江东》,五律)

前二例“思”字义为思考,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第四字,一平一仄(以去声归仄).三、四例“思”字义为思念,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六、第五字,一平一仄(以去声归仄).五、六例“春思”意思是春天的思绪情怀,“思”为名词,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第七字,一仄(以去声归仄)一平.七、八例“归思”(回归的思绪)、“客思”(旅客的思绪)的“思”都只读去声(声律归仄).

3.衆(众)

A.广韵之仲切,去送照三,今读zh&ogre;ng.B.广韵职戎切,平东照三,旧读zhōng.义为:众人,群众,名词;众多、许多,形容词.有平去两读,而去声为常读,今读去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注为平去义别,大词典只收去声反切,各有缺失.下举四例: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五绝)

(2)徒随众人后,拟老一生中.(李频《长安书怀投知己》,五排)

(3)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刘禹锡《城东闲游》,五律)

(4)声名已压众人上,愁思未平双鬓知.(王建《寄分司张郎中》,七律)

以上“衆”字义为众多、许多,前二例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律式第一、第三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后二例用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三、第五字,都读平声.

4.探

A.广韵他含切,平覃透,旧读tān.B.他绀切,去勘透,今读t&agre;n.“探”字同义而有平去两读,现代只读去声.义为:摸取,探测,侦察,探问,探望,动词.《汉语大词典》只收去声反切,新版《辞源》只收平声反切,各有缺.下举四例:

(1)登楼旧国远,探穴九疑深.(储嗣宗《送友人游吴》,五律)

(2)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羊士谔《乱后曲江》,七绝)

(3)想到耶溪日,应探禹穴奇.(孟浩然《送谢录事之越》,五律)

(4)蓬山此处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七律)

以上“探”字意思是探寻、寻游,前二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一、第五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后二例用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二、第六字,都读平声.

5.嘆〔歎〕(叹)

A.广韵他旦切,去翰透,今读t&agre;n.B.广韵他干切,平寒透,旧读tān.“叹”字义为:叹气,叹息,感叹,赞叹,动词.有平去两读,去声为常读.新版《辞源》对“嘆、歎”只收去声反切,有缺.下举四例:

(1)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张九龄《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五律)

(2)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张说《和魏仆射还乡》,五律)

(3)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姚崇《秋夜望月》,五律)

(4)老叹才渐少,闲苦病相煎.(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五排)

“叹”字意思是叹息、感叹,前二例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第三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后二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第二字,都读平声.

二、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兼义别

这种情况是指该字一部分义项具有声韵相关的平声和去声两个音读,另一部分义项只具有其中一个音读,构成了两读义同和一读义别并存的复杂音义关系.具有这种音义特点的常用字计有48个.《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对这些字通常注为平去义同,不甚精确.现挑出“看、相、帆、聽、憑、操、望、吹”等8字来讨论.

1.看

A.广韵苦旰切,去翰溪,今读k&agre;n.B.广韵苦寒切,平寒溪,今读kān.“看”字义为:用目光接触人或物,观察,动词,有平去两读(去声为常读平声为偏读,今失偏读);又看护、看守,看待,动词,平声.《汉语大词典》等按平去义别作注,不当.下举五例:

(1)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七绝)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敬亭独坐》,五绝)

(4)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七排)

(5)小子须娇养,邹婆为好看.(白居易《路上寄银池匙与阿龟》,五律)

前三例“看”字义为观看,用在“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律式第二字,读平声.后二例“看”字义为看守、看护,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三、第五字,须读平声.

2.相

A.广韵息亮切,去漾心,今读xi&agre;ng.B.广韵息良切,平阳心,今读xiāng.“相”字义为:仔细看,审察,动词,有平去两读(去声为常读,今失偏读平声);又辅佐、帮助,动词;相貌,宰相,主持典礼的人,名词;诸义去声.又互相、共相,或单指动作受事者,副词;平声.下举五例:

(1)相马须怜瘦,呼鹰正及饥.(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五排)

(2)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宋之问《入泷州江……》,五排)

(3)已相殷王国,空馀尚父溪.(王维《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五排)

(4)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李白《送殷淑三首》之二,五律)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七绝)

前二例“相”字义为仔细看,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一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四字,读平声.例(3)“相”义为辅佐,例(4)“相”表示互相,例(5)“相”单指动作的受事者,在律式中都是以去声归仄.

3.帆

A.广韵符咸切,平凡奉,今读fān.B.广韵扶泛切,去梵奉,旧读f&agre;n.“帆”字义为:挂在船桅上的布篷,特指船,名词;有平去两读(平声为常读,今只保留平声).又张帆行船,动词,去声.《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对“帆”的名词义只注平声一读,有缺.下举五例: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绝)

(2)唯看孤帆影,长似客心悬.(姚崇/柳中庸《夜渡江》,五律)

(3)孤帆好风千里暖,深花黄鸟一声长.(贯休《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之二,七律)

(4)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八首》之五,七绝)

(5)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孟浩然《送谢录事之越》,五律)

(6)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张说《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五律)

前三例“孤帆”的“帆”表示名词义,用在“平平仄仄仄平仄”律式第二字,读平声.用在“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四、第二字,都属仄声(以去声归仄).例(4)、例(5)“征帆”(远行的船)的“帆”也是名词,用在律式中音读一平一仄(实读去声).例(6)“北帆”意为向北张帆行驶,“帆”字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字,以去声归仄.

4.聽(听)

A.广韵他丁切,平青透,今读tīng.B.广韵他定切,去径透,今读t&igre;ng.义为:用耳朵收受声音,又听取、听从,动词;有平去两读(平声为常读,现今保留平声).又审察、治理,听任、听凭,动词,只读去声.下举五例:

(1)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戴叔伦《舟中见雨》,五律)

(2)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五律)

(3)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七律)

(4)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李隆基《春中兴庆宫酺宴》,五律)

(5)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杜甫《寄岑嘉州》,七排)

前三例“听”字意为听取声音,例(1)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第四字,读平声;例(2)、例(3)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第五字,都是以去声归仄.例(4)“听朝”意思是临朝处理政事;“听”字用在“平平仄平仄”律式第三字,以去声归仄.例(5)“听”字义为听任,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五字,以去声归仄.

5.憑(凭)

A.广韵扶冰切,平蒸並,今读píng.B.唐韵收了“憑”的异体字“”(上为“馮”,下为“廾”),属去声证韵並母,应读p&igre;ng.“憑”字本义是:(身体)倚靠物体(几或栏杆),动词,有平去两读(平声为常读,现今只保留常读);再虚化为:倚靠、凭借,烦请、烦托,动词,只读平声(今失烦请、烦托义).异体字“凭”在本义方面与“憑”同用,但不能表示虚化义.下举六例:

(1)戎马关山北,憑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五律)

(2)几日憑栏望,归心自不忙.(李咸用《题陈正字山居》,五律)

(3)天津桥上无人识,闲憑栏干望落晖.(元稹《智度师二首》之二,七绝)

(4)共祝如山寿,俄惊憑几言.(权德舆《奉和郑宾客相公……》,五排)

(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憑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律)

(6)马上相逢无纸笔,憑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七绝)

前二例“憑轩、憑栏”的“憑”字用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一、第三字,都读平声.中二例“憑栏干”“憑几”的“憑”字用在律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第二、第三字,都是以去声归仄.后二例“憑”字表示凭借、烦托义,用在律式中都要读平声.

6.操

A.广韵七刀切,平豪清,今读cāo.B.广韵七到切,去号清,旧读c&agre;o.义为:执持、拿着,掌握、控制(朝政、权力),动词,有平去两读,平声为常读;又操守、志节,品德、品行,又琴曲名,如龟山操、別鹤操等,名词,只读去声.“操”字现今名动义一律读平声.新版《辞源》对“操”字中古动、名 义按平去义别作注,有失全面.下举五例:

(1)眼暗犹操笔,头斑未挂簪.(白居易《自叹》,五律)

(2)良工操斤斧,沉吟方在斯.(吕温《道州南楼换柱》,五律)

(3)松持节操溪澄性,一炷烟岚压寺隅.(李洞《宿成都松溪院》,七律)

(4)曹操祠犹在,濡须坞未平.(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五排)

(5)归当华表千年后,怨在瑶琴别操中.(李中《鹤》,七律)

前二例“操”字义为执持,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律式第四、第三字,一平一去(以去声归仄).例(3)“节操”意思是操守志节;例(4)“操”是三国人物曹孟德的名,义为操守;例(5)“别操”是“別鹤操”的简称,“操”表示琴曲名;此三例“操”是名词义,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四、第二、第六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

7.望

A.广韵巫放切,去漾微,今读w&agre;ng.B.广韵武方切,平阳微,旧读wáng. 义为:远看,动词,有平去两读(去声为常读,今只保留去声);又希望,动词;视野,声望、名望,名词.此动、名义只读去声.《汉语大字典》等都注为平去义同,未指出名词义只读去声,不准确.下举六例:

(1)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八首》之二,七律)

(2)一片风帆望已极,三湘烟水返何时.(杜牧《送别》,七律)

(3)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韦应物《送汾城王主簿》,五律)

(4)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七律)

(5)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曹松/孟贯《冬日登江楼》,五律)

(6)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张籍《送郑尚书出镇南海》,五排)

前二例“望”字意义是远看,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字,一仄(以去声归仄)一平.例(3)、例(4)“相望”的“望”也表示远看,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第六字,也是一去一平.后二例“望”字义为视野、声望,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第四字,都是以去声归仄.

8.吹

A.广韵昌垂切,平支穿三,今读chuī.B.广韵尺伪切,去寘穿三,旧读chu&igre;.“吹”字义为:撮口出气,风吹(空气流动),动词,平声;又吹奏管乐器,动词,平去两读(平声为常读,现今只保留常读);又指风和管乐器吹奏的乐曲,名词,只读去声(今失名词音义).“吹”字平去义同与平去义别兼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未注平去义同,有失.下举六例:

(1)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七绝)

(2)临风玉管吹参差,山坞春深日又迟.(羊士谔《山阁闻笛》,七绝)

(3)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罗邺《题笙》,七律)

(4)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张说《幽州夜饮》,五律)

(5)夕吹生寒浦,清淮上溟潮.(李峤《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五排)

(6)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白居易《登阊门闲望》,七排)

前三例“吹”字意思是吹奏管乐器,一例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字,读平声;两例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属仄声(以去声归仄).例(4)“吹”指风吹,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三字,读平声.后二例“吹”分别指风和管乐曲,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第七字,都是以去声归仄.

上文我们辨析了唐诗中分属几个字群的28个常用字的音义关系和用法.这些字直到现今仍属常用,但是音义已有微妙变化.我们如果不了解诸字古今音义的异同,那么在阅读唐诗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按现今音义来理解它们在诗句中的用法.其结果不外是:或者是释字不合诗中原义,造成句意扞格不通,或者是错定字音,因而误判诗句平仄,以为此诗违律,冤枉了古人,并且由此在唐诗格律和体裁的研究上给自己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这是不可小视的.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唐诗一字平仄和问题和平仄方面的唐诗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唐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古遇摄字的今读和演变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古遇摄字的今读类型及历史演变 关键词豫鄂陕交界区域 方言 古遇摄字 今读本文讨论豫鄂陕交界区域汉语方言古遇摄字的今读音 文中所引方言材料如下邓州市引.

2、 我在读书(散文) 去鲁迅文学院学习不久,周末同学们相约去书店淘书 第一次,我们去的是清华园附近著名的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旁边的超市地下一层还有一家书店,万圣书园的对面则是豆瓣书店 进入万圣书园后,“我扑在书上.

3、 常见音近字辨识(八) “迷”“谜”之辨“迷”和“谜”同音,都读mí;但意义不同 “迷”的.

4、 常见音近字辨识(四) “候”和“侯”不同家“侯”读阳平h6u,“候”读去声hou 两字读音相近,常有人用混 2007年6月12.

5、 常见音近字辨识(五) “溶”“熔”和“融”的不同“溶”“熔”和“融”三个字读音.

6、 运用方法自能读写统编教材三(上)第四单元自读课文与习作教学思路 摘要单元课文是一个整体 教师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时,要有统整意识、要素意识和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用上前面教读课文所学的方法继续实践,不断练习预测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根据两篇课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