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答辩话语技巧由于本人 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 话语权参考文献 话语蕴藉论文 课堂话语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致谢话语

话语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跟南联邦民族认同话语建构失败与反思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话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6

南联邦民族认同话语建构失败与反思,本文是话语方面本科论文范文与联邦和话语和认同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在现代国家生活中,话语建构有三种基本路径,即舆论、政策和教育.在研究南联邦解体的历史教训时,我们发现,恰是在舆论、政策及教育的民族认同话语建构上的失败,最终招致南联邦的解体.反思南联邦的历史教训,可从中获得重要启示.

关键词:南联邦;民族认同;话语建构失败;反思

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危机开始,国内学界对于南斯拉夫问题的研究热潮持续到现在.可以说,国内对于南联邦问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它们为后续的深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知识与文献的积累.但应该指出的是,对于上个世纪出现的包括南联邦在内的一大批统一国家的 “塌方式”解体事件,依然需要再审视、再研究.本文尝试从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认同话语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南联邦统一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并对其历史教训进行理论反思.

一、话语建构的实践路径

在现代生活中,话语建构是基本的精神生产活动.话语建构的路径十分复杂多样,但就宏观语境或形成某种 “潮流”的状况而言,存在三种基本路径,分别是舆论、政策及教育.它们之间在话语建构中也存在互相交错、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般来说,社会舆论是最快速、最直接、短期内最有效的话语建构途径,当然也可能是最不稳定的一种途径.虽然持续不断的舆论趋势会形成一种类似教化的长期影响,但往往舆论的潮水会在一段时期后逐渐退去.不过,对于话语建构而言,社会舆论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易于操纵:一位 “权威人士”或是一个 “权威组织”对某个现实的解释,很容易就能将大众的认识引导到他们所希望的方向,而这个 “权威”在为某种话语服务时,语境就逐渐建构起来了.此外,社会舆论的话语建构并不仅仅局限于去解释某种事实,而是这种解释在影响民众认识的同时,也会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从而去推动某项政策的实施,甚至是发动一场国际战争.当社会舆论的这股强大力量被发掘出来时,如何创造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已成为短期内话语建构的核心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舆论虽然往往受到权威机构的监管,但也并非总能够处在权威机构的控制之下,特别是在互联网与自媒体时代.

相较于舆论而言,政策带有更多的政府权力性质,通过运用国家力量,能够快速地控制和引导话语建构,这往往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针对已有的民族认同语境,政策路径既能够快速地缓解民族矛盾,比如运用经济与福利的政策倾斜;也能够长期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鼓励移民与促进就业;甚至能将民族问题彻底化为无形,比如人口迁移.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通过政策路径来实现话语建构的目的,虽然有政治权力作为后盾,能产生巨大的效果,但也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与预测,并且必须谨慎为之.因为话语建构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其影响也是长期持续的,很难预料解决当下问题的政策,会在日后产生何种尚难预料的隐患.

与舆论和政策不同,教育的影响往往是缓慢持续的,但也是最为深远的.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提高认知的过程,也成为一种民族认同的话语建构途径,这种同化作用就成为一种 “教化”.当然,除了语言教育这种潜在的认同归属外,直接的教育,如针对某种政策的教育,也是话语建构的直接途径.此外,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长时期的舆论宣传也是一种对民众的潜在教育.就本文关注的民族认同教育而言,不同教派的宗教教化也是建构民族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诗歌传说也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因为这些诗歌传说的倾听者,很容易就会将当下的场景与故事中的英雄场景产生对应认同,从而影响其认识和行动.

二、南联邦关于民族认同的话语建构失败

南斯拉夫各组成民族虽然有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但 “古老对立”并非是导致现代社会主义南联邦解体的根本原因.南联邦解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民族认同话语建构的失败.

(一)舆论路径失败

从舆论路径来看,南共联盟并未充分重视社会舆论的巨大威力.就大众传媒而言,在数次民族危机中都未做到对媒体的有效引导与监管,在执行上将 “”教条化、绝对化,致使媒体成为分离主义进行话语建构的工具.通过大众传媒 “解释”政治现实,不仅未能控制事态扩大,还进一步危害了政府的权威.一旦舆论压力形成,又未组织有效的舆论反击,进行民族认同的话语建构,反而将这种扭曲现实的语境视为合理诉求,作出政治上的进一步妥协,致使分离主义占据了话语的主动权.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南联邦的媒体相较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就已显得相当 “自由 ”化,当时南联邦的主要报纸 ?政治日报.信使报?和 ?工作报?就经常发表独立的分析,像 ?尼娜?这样的周刊更是可以批评铁托或是制 ①.而在流行文化方面,南共联盟更是把这个战场交给西欧,特别是美国人的好莱坞电影和迪士尼卡通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内电影反倒还需要政治审查 ①.面对国内问题,70年代的贝尔格莱德媒体带头夸大报道克罗地亚危机,1971年 “乌斯塔沙”残余分子刺杀南斯拉夫驻瑞典大使事件中,几份周刊更是假想克格勃曾资助了这次恐怖行为 ②.

到80年代,年轻的朋克摇滚乐队已经可以公开进行纳粹演出,而各要求独立的共和国的媒体除了散布这种独立和分裂的印象外,就是放大联邦议会的各种政治失败 ③.长期舆论负面作用的影响就是80年代的民意调查中竟有30%的南共联盟党员认为党的名声差,一半的年轻人表示不愿意入党,在克罗地亚达70%,斯洛文尼亚则高达88%④.至80年代末,南联邦各组成共和国的媒体已经完全被民族主义操纵,从失控地政策 (如 ?新评论?和改组的 ?青年?周刊)⑤,到提供耸人听闻的种族迫害报道来寻求轰动效应 (如 ?贝尔格莱德周刊?)⑥.批评民族主义过激行为的媒体人已经无法在报社和电视台任职了.至此,被鼓动起来的大规模群众集会已经明显地让联邦领导人感到压力,从而引发实质上的政治转向.

(二)政策路径失败

从政策途径来看,南共联盟将政策视为缓解短期民族矛盾的手段,缺乏对政策的长远考量,致使各组成民族都对其政策倾斜产生不满.各个共和国与自治区没有产生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以后的分裂埋下伏笔.最为关键的则是政治权力的下放,使话语建构的政策手段落入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手中,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早在1963年宪法通过后,联邦政府甚至党的权力就已经开始减弱.该宪法开篇就声明,恢复各共和国脱离联邦的权利.1964年南共联盟第八次代表大会甚至批准各共和国和自治地区可在联席会议前,先召开自己的讨论会.自1963年宪法开始,南斯拉夫就已经逐步发生了从 “联邦”到 “邦联”的转化.1974年宪法更是被称为 “邦联宪法”,各共和国可由各自的议会派出到联邦执行委员会的代表,在本国议会的指导下.不仅如此,各共和国还获得在国外保持经济关系协调委员会的授权,甚至试图篡夺联邦外交部的职责.而自治省成为实质上的共和国,仅缺少公民权和脱离联邦的权利.

当80年代末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米兰.库昌甚至两度入狱的弗拉尼奥 .图季曼成为各个共和国的实力人物时,联邦领导人根本无能为力,只能任由他们用政治手段清洗舆论与政坛,发动群众运动,修改历史解释甚至法律制度,直到组建各共和国的武装,瓦解统一的南联邦军事力量.当1990年1月斯洛文尼亚代表团退出正在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时,面对米洛舍维奇掌握的4票超过剩下共和国的3票,克罗地亚代表团也拒绝继续参会.2个星期后,斯洛文尼亚党组织宣布脱离南共联盟,改名为 “复兴党”,至此统一的南共联盟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①.

(三)教育路径失败

从教育路径来看,南共联盟未能推广统一的通用语教育,甚至未能推广全国统一的历史

教育,致使民族认同从根本上缺乏持续性.学术研究方面,又忽视学术成果产生的社会影响,将 “学术自由”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致使分离主义通过知识考古将历史语境重新再发现、再建构,社会舆论与学校教育受到 “学术权威”“重新解释历史与现实”的影响.

早在1967-1972年的 “克罗地亚危机”中,文化组织 “主流克罗地亚”和 “主流塞尔维亚”的论战,导致单一词典的方案付诸东流②.因此,从未统一的语言进一步造成了各民族的区域隔阂与交流困难,典型的例证是,在科索沃地区因语言不通形成了 “进来难、出去也难”的阿尔巴尼亚单一化局面,随着时间推移阿族比例持续升高,其他民族则因难以维系陆续迁出 ③.更为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包括普里什蒂纳大学在内的科索沃教科书长期使用阿拉巴尼亚语的南部托斯克变种,而非科索沃的北方盖格变种.因为托斯克变种是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所以当地整个学校系统充斥着反对科索沃并入南斯拉夫的氛围,就不足为奇了④.

事实上,南联邦的教育制度从未整合过各共和国、各自治省之间的教科书,甚至连一些课程都没有整合.一方面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强调社会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用西方模式复制着个人责任的价值标准;一方面教导自我管理的社会主义历史,另一方面又轻视南斯拉夫主义与民族历史.此外,南联邦禁止独立的儿童宗教教育,但自1975年开始的克罗地亚天主教宗教集会,一直展示克罗地亚的国家象征,甚至歌唱禁止的所谓国歌 ⑤.到80年代,甚至给儿童提供独立宗教教导的 “新权利”都恢复了.

最为关键的是80年代学术界的批判对于统一南斯拉夫共识的破坏.1979年塞尔维亚历史学家莫姆契洛..塞切维奇召开了一次关于一战后南斯拉夫初步统一的全国范围会议,批判关于南斯拉夫主张的共识⑥.而80年代的三部著作则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南联邦的合法性,并在解体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 “历史学家”图季曼的著作收录了自一战来克罗地亚受到的 “不公正”,而贝尔格莱德的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和科斯塔..查沃什基则谴责了南共联盟的 “垄断统治”,反响最大的则是塞尔维亚艺术与科学学院的1986年 .备忘录..该备忘录前半部混合着对1974年宪法和1965年经济改革的批评,后半部则根据二战中 “乌斯塔沙”的战争罪行,论证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族处于 “”的危险中,其余部分甚至论证一个 “反塞尔维亚联盟”已经形成,需要保护 “软弱的塞尔维亚”⑦.

这些学术 “考古 ”使得本已不成气候的民族分离主义死灰复燃 .1964年的民意调查显示 ,所有共和国都确认种族性的民族主义是一种落后现象 ,被调查者们也没有指责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宗教或民族文化 ①,而弗拉基米尔 .杰吉耶尔等人所著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 ?南斯拉夫简史 ?也于1972年完成 .当80年代这些分离主义话语被重新挖掘、再次建构起来时 ,南联邦领导层发现 ,已经缺少一个民族认同的话语语境来遏制它们 ,因而放弃了对民族认同的合法性建构 ,转而疲于应对各种经济上的有效性问题 .对这种话语的放任自流 ,使其逐渐扩散到社会舆论 ,蔓延成舆论压力 ,到最后直接决定着政治潮流的走向 .

对于南斯拉夫话语建构失败的最好总结 ,则是在民意调查中宣称自己是 “南斯拉夫人 ”的比例 .原本1981年全南斯拉夫有5% ,波黑地区有7.9% ,克罗地亚有8.2% ,萨拉热窝更是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宣称自己是南斯拉夫人 ,而到1991年,波黑和克罗地亚的比例只剩下了5.5%和2.2% .与之相对的却是 ,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达到了90% ,剩下10%的塞尔维亚人 ,1981年高达1.7%的黑山人和7.5%的其他民族则完全消失 ,而1961年阿尔巴尼亚人的比例只有67% .再加上年轻人甚至党员本身对南共联盟的敌视 ,对政府的不信任 ,被日益隔绝化的各个共和国已经事实上建构起各自的 “民族认同 ”与种族仇视 .

三、南联邦民族认同话语建构失败的理论反思

(一)民族统一是南斯拉夫的历史语境 ,也是民族认同话语建构的历史逻辑基础

虽然南部斯拉夫人的早期历史含糊不清 ,但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 :一是他们被阿瓦尔人 ②的铁骑洪流所裹挟 ,涌入多瑙河下游 ;二是他们在进入巴尔干半岛时 ,是说着同一种语言的 “异教徒 ”.巴尔干半岛上南斯拉夫人的分布地区 ,因地理环境支离破碎 ,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集权 ,长期以来陷入大大小小的王公国彼此攻伐吞并中 ,但从未有记载称中世纪的南斯拉夫人发生类似现代与灭绝的可怖事件 ③.这些国家的版图此消彼长、互相重叠 ,但是它们并未有计划地去推行民族同化或是种族清洗 ,对于中世纪的帝王们来说 ,统治着何种民族并不是一个问题 ;而对于中世纪的臣民们来说 ,何种民族的人成为统治者也不是一个问题 ,就像撒克逊人乃至日耳曼人先后成为英国国王一样 ,更不用说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那些通过推举产生的皇帝 .中世纪的统治合法性来源于宗教、契约或是的武力 ,而民族国家是近代才产生的概念 ,在启蒙时代前的欧洲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词语 .

直到中世纪后期各个帝国开始争夺巴尔干半岛 ,南部斯拉夫人才被不同的列强瓜分 ,通过对立帝国强加的制度框架留下的印记 ,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这才出现所谓的 历“史遗留问题 ”,如不同的宗教信仰 ,以及分割产生的迁徙与差异 .但这一 “灾难深重的岁月 ”并未加深南斯拉夫各组成民族的对立矛盾 ,通过法国大革命带来的启蒙思想 ,以及拿破仑的伊利里亚省试验 ,反而激发了南斯拉夫人统一的民族认同感 ④.这种民族认同的语境 ,加上19世纪开始的民族觉醒浪潮 ,在两次大战后分别诞生了两个统一的南斯拉夫人国家 ,反倒证实了统一的民族认同才是历史上南斯拉夫的主要语境 .无怪乎20世纪大部分时间研究南斯拉夫的专家学者 ,都认为这个国家将要并且应当继续存在 ,因为这才是那个时代语境潮流的产物 .

事实上 ,当南斯拉夫人进入巴尔干时 ,这个历史语境已经产生了 ,那就是四面受敌的 “客居 ”状态 :被北方的马扎尔人、西方的拉丁人、南方的希腊人、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人所环绕,还有夹杂其间的巴尔干原住民族如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等 .如同中国历史上汉族迁徙产生的 “客家文化 ”一样 ,这种被敌人 “包围 ”和 “窥伺 ”的心理情境 ,反倒产生了一个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的语境 :内部联合、一致对外方可生存 .列强瓜分南斯拉夫而实施的各种强制同化政策 ,在这个主要的历史语境面前 ,再加上当时技术的限制与南斯拉夫人的抗争,并未阻碍南斯拉夫统一的历史潮流 ①.

在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任务中 ,民族统一的历史是南联邦最宝贵的话语生产资源 ,也是最重要的话语建构基础 .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与基础 ,却很少或远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没能有效发挥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作用 ,这是值得总结和汲取的教训 .

(二)多民族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最高政治原则

现实经验表明 ,基于地理区域的一定单位而建构的联邦国家 ,如荷兰、瑞士、美国、巴西、印度等 ,远比基于民族单位而建立的联邦国家更稳定 .甚至有分析认为 ,以民族为单位建立的联邦国家可称之为 “民族联邦国家 ”,这样的国家 由“于它是以 ‘民族 ’为成员单位的,很难由联邦走向统一 ,其发展结局往往是各民族的民族主义导致整个联邦的解体 ,如曾经作为民族联邦国家而存在的苏联和南斯拉夫 ”②.在这里必须加以强调的是 ,不论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执政的最高原则 ,而这一原则恰是民族认同话语建构的中心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南联邦的解体留下了太多的教训 .铁托在世时十分重视民族关系问题 .他注重抑制 “大塞尔维亚主义 ”,提升南斯拉夫其他各组成民族的地位 ,尤其是1966年对以兰科维奇为代表的 “集权主义 —大塞尔维亚主义”打击十分严厉 .对铁托而言 ,“兄弟团结与统一 ”的民族政策不仅是南联邦建立的基石 ,更符合经历了二战野蛮的种族纷争后世界逐渐走向民族和解的历史趋势 .但是 ,如何从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解决好社会主义条件下多民族人民团结和谐、促进国家统一发展的话语建构问题 ,依然是一个新课题 .今天 ,反思南斯拉夫的惨痛教训 ,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升为最高政治原则来推进话语建构 ,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 .

(责任编辑 :李亚洲 )

上文结论:该文是大学硕士与话语本科话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联邦和话语和认同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播 摘要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 本文梳理.

2、 教授集体身份在报纸媒体和微博中的话语建构差异 刘文宇,毛伟伟(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摘要对教授在报纸与微博中集体身份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后发现第一,尽管报刊与微博在建构“教授”社会职能时存在差异性,但二者均通过&.

3、 电视剧中女性的形象建构和身份认同解读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一角 摘 要欢乐颂是继琅琊榜之后山影公司的又一部引起广泛热议的作品,片中集齐了五位家庭、职业、性格和教育背景都相差甚大的女孩,主要讲述了她们在上海这个城市打拼恋爱的故事 片中最受人同情也最引发认同的无疑是樊.

4、 执政党认同:主要功能、层次结构与建构逻辑 〔作者简介〕周小明(1987—),男,四川遂宁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孙岩(1979—),男,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

5、 仪式观视角下传统民俗的传播和民族认同塑造---以浙江莪山畲族乡婚俗为个案 吴依霏, 沈霓含, 黄家茵, 闻   娱(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杭州 3 1 0 0 1 8 ) 摘   要以美国学者 J a m e sW. C a r e y 的“ 传.

6、 西方中心论和中国话语的建构性 吴   苗(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杭州 3 1 0 0 1 8 ) 摘   要“ 西方中心论” 是世界发展话语一元化的典型表述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世界体系视角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