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道德和法律论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大学生道德修养 大学生道德论文2000字 大学生道德素质论文 大学生道德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道德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道德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6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本文是大学生道德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和道德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李晓鹏 谢晓娜 何芙蓉

摘 要:文章从大学生思政教育者的视角出发,在介绍社会认知理论及大学生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基础之上,分析利用社会认知理论解决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理论依据,提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解决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方法:榜样先行,加强示范作用;以人为本,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聚焦热点,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联动融合,构建综合育人机制,以期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一、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这种复杂性既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也表现在这些决定因素之间多层次的相互作用机制.”①社会认知理论突出认知性因素在行为实践中的作用,揭示了人的行为形成机制,认为个体、个体的行为和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这种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成为“相互决定论”.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还有对人格形成的方式、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的介绍.

班杜拉认为“行为、认知和其他人的因素以及环境影响,三者都作为决定因素相互起作用.”②个体因素主要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如目标、情绪、信念等.个体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而行为的内、外部结果反馈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个体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作为个体行为的现实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行为的程度.环境与个体因素之间是相互决定的,个体可以通过自身具备的生理特征激起不同的环境反映,同时环境又影响个体的期待、目标、信念等.

班杜拉将试误学习和观察学习统一起来加以研究,指出人的技能或行为起先是由个人在亲身经历中不断获得的,当这些技能或行为逐渐变为普遍经验后,环境中的其他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习得技能③.在个体的亲历学习中,个体依赖于行为结果的反馈获得成功与教训,改变个体的主体因素.

动机是个体引起一系列行为的诱因,班杜拉将引起行为的诱因分为直接诱因、间接诱因、自我生成诱因.由个体行为本身所导致的结果称为直接诱因;由示范者示范行为引起的行为结果称为间接诱因;个体对示范行为及结果的评价称为自我生成诱因.当个体清楚行为导致的结果后,因受到自我效能感的约束,他可能不会去做某种行为.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中潜在的主观因素决定着个体的行为.亲身获得的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面临某一任务时的身心状态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践行困境

1. 知而不行

人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需经过知、情、信、意、行等阶段,认知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要使正确的认知转化为正确的行为,还受到信念、情感等因素的约束.高校通过道德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宣扬大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清楚地了解道德标准,但往往不践行,主要为三种情况:第一,学生了解教育内容但主观上不认同.对道德内容的认识比较肤浅,并没有从内心中认同,学生便不会践行道德标准.第二,学生明白践行道德标准的行为是怎样的,但与自己的观念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觉得这些内容对自己的发展没有意义.第三,学生从内心认可相关道德内容,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受到干扰出现困难便停止践行,难以将道德内容转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2.行非所知

具体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实践过程中的知行不一,个体要实现所知与所行相统一,除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比如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但闯红灯的现象依然存在,可能受从众心理影响,看到其他人闯红灯也效仿,或者是赶时间于是闯红灯.第二,实践结果行为“行的不够”“行的不对”,“行的不够”是指行为的最终结果与原有的正确认知相比,未到达认知要求的标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实践能力缺乏;另一方面是教育者、朋辈的不良榜样示范作用.“行的不对”是指学生完全掌握道德内容,但表现出的行为却相反.其所具备的道德内容基础是对的,但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却未予以体现,导致结果“事与愿违”.

三、社会认知理论解决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理论依据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因素、行为与环境三方互相决定.要想真正了解个体的主体因素尤其是认知因素和个体行为的关系,需结合个体所处环境,将三者放于动态的系统中加以综合考量.作为实践活动的一种,大学生的道德践行受学生自身、环境以及行为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中的困难及原因时,要综合考虑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中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更为全面地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的困境、原因以及对策.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个体因素、行为、环境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并且更为详细地分析了个体因素、行为、环境这三个影响个体实践活动的因素,并指出了它们是如何影响个体的实践活动,对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有一定意义.

此外,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使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方法、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四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受教育者既可以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获得道德教育内容,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然后根据行为的反馈获得正确的道德教育内容.大学生行为动机也影响着其实践活动.此外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和经验,清楚行为可能会带来的结果,这种潜在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其道德行为践行.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详细地阐述了观察学习与学习方式、动机系统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内容,为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及对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探寻解决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方法

1. 榜样先行,加强示范作用

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存在导致个体会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评价其他人的行为,同时以示范作用为基础的观察学习是影响个体习得行为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提高大学生道德践行力的过程中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第一,家长的示范作用,家庭环境是学生观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家长要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二,老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来影响学生,率先垂范,作为学生的楷模.第三,朋辈的示范作用.示范者与自己的相似性影响着学生对示范者的认同.由于朋辈之间具有相似性,更容易互相模仿.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明辨是非.

2. 以人为本,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充分激发其自我效能感.第一,以学生特点为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特点,道德教育在内容设置、教育方法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普遍具有的特征,同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此外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环境变化,也要考虑学生特点动态变化的特征.只有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创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学生对成功经验的积累,对学生践行道德的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方向.

3. 聚焦热点,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

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激发,不良道德内容以不同形式存在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不良道德信息的传递,对大学生道德践行提出挑战.因此可以适时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扩充道德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给学生,宣扬正确道德观念.顺应信息技术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改变传统道德教育形式,结合道德教育内容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微课、微电影等,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强化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

4. 联动融合,构建综合育人机制

大学生道德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三者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由于社会教育涉及面较广,在此仅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的广泛合作与深入协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中往往出现“1+1等于0”甚至“<0”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教育手段、目标存在不一致,没有深入合作.因此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二者统一目标、协调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也要建立大学生道德培养的反馈机制,用科学的手段适时了解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本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大学生道德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和道德相关大学生道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是社会人际互动的一种具体形式,不同的社会互动理论可为其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启示 Manski 的社会互动理论诠释了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及内部成员呈现相同或相似行为的依据 符号互动理.

2、 认知理论下的英语多义词教学 郑晶(沈阳工业大学,辽宁辽阳111003)摘要英语学科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英语词汇的讲授是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而英语多义词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长期以来,由于英语多义词难以掌握和.

3、 对大学生自我践行社会丰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 柏佳琪(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荆门448000)【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重要成果,具有内涵丰富、指导作用强的特点,大学生能否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自我践行,关系着国家、社会与.

4、 对分课堂:基于动机和认知理论的探究 一、“对分课堂”提出的背景“对分课堂”最初由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张学新教授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实现课堂教学的二分法,即课堂时间被对半分配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两.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强化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误区,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6、 弗洛姆的社会健全理论与其当代价值 李晨(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1)摘要弗洛姆在马克思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物化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对异化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结合弗洛伊德有关性格结构的理论,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已经渗透.